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用资本
所费资本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m=m’·v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W=c+v+m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距 预付资本的大小
C=c+v
m=m’·v
三、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所谓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 主义占有规律,就是商品生产的等价交换 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关于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可以从以下 两个方面来理解: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 资本积累规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和无产 阶级贫困规律。 第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绝 对的规律,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必 然存在这个规律。 第三,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客观 存在的,但在现实中其表现形式多样。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及其 在当代的表现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100 80C+20V+20m=120 …………
简单再生产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 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一 100 80c+20v+20m=120 20v 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20v 三 100 80c+20v+20m=120 20v
第五,劳动强度不断提高,精神痛苦不断加
深。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历史 趋势
8.8△c 11 11 2.2△v
24.2m 三 121 96.8C+24.2V+24.2m=145.2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是积累的源泉,积累是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 是进一步剥削工人的手段。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在扩大规模上对无 酬劳动的占有,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是由 劳动得来的,而是对劳动的无偿占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一方面生产出更 大的资本家,另一方面生产出更多的雇佣 工人。也就是不断地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
3∶1
1600
1800
800
600
40
30
+20
-10
原有 1200 追加 1200
3∶13∶1900900300300
15
15
-5
-5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 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 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存在的条件之一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 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或相对 减少。 另一方面,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 构成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供给日益增 加。
一资本,由1200积累到2400
资本额
1200
C:V
2∶1
C
800
V
400
20/人,可雇
20
2400
2400
2∶1
22m 二 110 88C+22V+22m=132
8.8△c 11 11 2.2△v
24.2m 三 121 96.8C+24.2V+24.2m=145.2 …………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 积累率50%
20m 一 100 80C+20V+20m=120
8△ c 10 10 2△ v
22m 二 110 88C+22V+22m=132
资本集中,是指把许多 已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 合并成一个较大的资本的 过程 手 段 竞争 信用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不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 短期内集中大量资本 受社会财富增长和资本分 散程度的限制 可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 积聚的速度比较缓慢
集 中 积 聚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 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 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 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 这件事完成了”。 --------马克思
资 本 积 累
资本 有机 构成 提高
对A 需求 减少
A供给增加
相 对 过 剩 人 口
流动的 过剩人口 潜在的 过剩人口 停滞的 过剩人口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 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 规律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 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 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 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这种后备军越大, 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穷同 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 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 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只有当雇佣劳动成为商品生产的 基础时,商品生产才发展为资本主义 生产。 而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 律越是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 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 主义的占有规律。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 不断提高
1.资本有机构成
物质 Pm∶A—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 决定 反映 价值 资本的价值构成 C∶ V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着 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用公式C/V表示
简单再生产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 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都 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积累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0c+20v+20m=120 20m 80c+20v+20m=120 20m 100m 80c+20v+20m=120 20m 80c+20v+20m=120 20m 消费 80c+20v+20m=120 20m 80c+20v+20m=120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增长的杠杆。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是周期性的。
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比可变资本 的相对减少更为迅速 只增加工资而不增加工人就业量
(可变资本的增长是劳动增加的指数, 而不是就业工人增加的指数。)
增加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而 不增加工人就业量 增加不熟练工人减少熟练工 人,如用童工、女工。
22m 二 110 88C+22V+22m=132
8.8△c 11 11 2.2△v
24.2m 三 121 96.8C+24.2V+24.2m=145.2 …………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 累率50% 20m 一 100 80C+20V+20m=120
8△ c 10 10 2△ v
物质资料再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是生产的条 件也是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物质资料的替换是再生产的必要 条件。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 生产的手段。(不是目的……)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消耗,使 再生产在原来的规模上重新进行,就 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首先,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 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 其次,从再生产过程看,全部资本 都是由工人阶级生产出来的。 总之,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 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 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 资本。
一资本,第一年投资100,m’=100%, m全部 用于个人消费:
(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凡是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 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 (积累率、剩余价值率、科学 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 高……)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m=m’·v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W=c+v+m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距
50固定资本 10 5 80c 30流动资本 1 30 100 20v 20 实际耗费 55 投入 100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主要表现在 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工人失业和半失业的人数增加,特别 是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时期,失业状况会更加 严重。 第二,无产阶级受剥削和奴役的范围越来越 大,受剥削程度不断加深。 第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第四,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率低于名义工资 的增长率,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不能完全得到补偿。
第四,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 不能只着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必 须同时把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的 贫困包括在内。
第五,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 不能仅仅看到繁荣时期工人的生活状况,尤 其要看到危机时期工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工 人再就业时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 情况等。
2、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生产力的发展
追逐超额 剩余价值
资本 有机 构成 提高
对劳 动者 产生 影响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直接通过 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 都扩大起来。 资本集中是指把已经形成的许多 单个资本集中起来,这是一种资本家 剥夺资本家、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 资本的过程。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 主义扩大再生产
(一)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 再生产的源泉
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资本 积累。 从一定意义上讲,积累就是规模扩 大的再生产。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 累率50% 20m 一 100 80C+20V+20m=120
8△ c 10 10 2△ v
m的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消费:Pm+A——W(m)
生活消费:工资—km—A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再生 产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 起点,通过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又成为资本 主义生产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再生产。” 所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 或作为再生产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 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 是资本家,一方面是雇佣工人。”——马克思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 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 生产
一般再生产
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
再 生 产
物质资料再生产 内容 再 生 产 规模 生产关系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外延式 统一
扩大再生产
内涵式
资 本 内容 资本价值再生产 统一 主 生产关系再生产 义 再 生 规模 简单再生产 外延式 产 扩大再生产 内涵式
积聚与集中是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共同发展的
积聚是集中的基础 集中为大规模集聚创造条件
三、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对 工人阶级的影响
在一定的资本有机构成下,用来购买 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会和不变资本按相同比 列增长,这就意味着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会相应地增加。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 超过劳动力的供给,促使工资的提高。 但是,随着资本积累而来的工资上涨 的现象,实际上不过表示“雇佣工人为自 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 略微放松一点”而已,不论劳动力的卖价 对工人怎样有利,工人总要提供一定量的 无酬劳动作为积累的源泉。
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马 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 产阶级贫困的理论:
第一,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不应该从资 本主义的个别缺点中去寻找,而应从资本主义 制度本身中去寻找;考察无产阶级贫困不能停 留在现象上,而要靠揭示经济规律才能把握其 实质。
第二,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时 不能只考虑在业工人的状况,产业后备军的状 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 应该把广大工人群众和少数工人贵族加以严格 区分。
马克思揭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首先,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 能力就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 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 其次,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地失业人口 也越多。工人失业时不受折磨了,但他们陷 入了贫困;或者贫困虽然减少了一些,但所 受的劳动折磨反而增大,故二者成反比。 再次,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 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承认的需 要救济的阶层就相应越多。
第一,形式上是等价交换,内容却是资 本占有。 第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对商品生产 所有权规律的应用和结果。
“劳动力的不断买卖实形式,其 内容则是资本家总是用他不付等价 物而占有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剩余劳 动的一部分,来不断换取更大量的 别人的剩余劳动。” -----马克思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商品生产所 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的关键。 劳动力一旦变为商品,商品生 产所有权规律就必然要转化为资本 主义的占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