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了比较分数大小时常见的情形,并要求学生分别举例子。

学生们提出了同分母、同分子和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情况,并分别介绍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其中,有学生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和先化成同分子再比较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科学有效。

学生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把自己的数学研究实践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更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

这个案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即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只有在综合的研究情境中被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师: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
生:喜欢!
师:好,现在___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师强调:请小朋友们合作分一分相同形状的物体,并在分的过程中比较哪个小组合作得更好。

动手吧!
在学生已有的研究生活经验中,引入___这个熟悉的机器人,以此作为起点和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请问勇敢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个小组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___是怎样分的。

(出示课件)大家和他
分得一样吗?
这样让学生尝试按自己的标准分一分,然后提出质疑,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分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题: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进行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告诉小组同学。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现在让我们再仔细观察和摸一摸它们,分享你的感受给小组朋友。

(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能描述一下正方体的形状?
生: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而且有6
个面。

师:那么,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吗?
生:是的,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那么长方体呢?它的每个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生气了,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但是谁知道圆柱的形状呢?(师悄悄问:小朋友,谁来描述一下圆柱的形状)(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形状是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有两个平平的圆形面。

师:那么球呢?
生:球是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方式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

它和圆柱滚动的方式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上,教者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研究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程度。

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请看我
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后,它是什么形状?(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后,它是什么形状?(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后,它是什么形状?(圆柱)皮球的花外衣去掉后,它是什么形状?(球)
实际上,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

(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将生活中的具体物品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在文章中,除了一些格式错误需要修改外,没有明显的问题。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老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举例子?
学生:长方体的有文具盒、砖……
老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正方体又有哪些?
学生:魔方、骰子……
老师:圆柱的有哪些?
学生:灯管、茶叶盒……
学生们知道的真多呀!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吧。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___的一个秘密——其实___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___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五、学生整理学具盒
老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老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学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

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本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设计,采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

同时,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艺术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___: ___。

What do you notice when you fold them in half。

Discuss in your groups。

Student: ___ (exactly the same)。

___: Are all the shapes like that。

Let me add that when the
___ same (symmetrical)。

it is called ___(Board: Complete Overlap)
___: To make it clearer。

let's ask the computer
___(Computer n: Process of completely overlapping two folded shapes) Now。

please fold the other two shapes again。

What do you notice。

Discuss in your groups。

___: What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these shapes。

(Pointing and asking for answers)
Student: They ___。

Summary: ___。

(Board: Concept of Axisymmetric Shapes)
______: Topic: Axisymmetric Shapes)
___: These shapes are (students explain axisymmetric shapes)。

___。

Student: (Pointing and answering) They ___ folding。

___
___: If we open the folded shapes。

what else do we notice。

Student: A crease。

___: ___ is the axis of symmetry for this shape。

(Computer n of axis of symmetry) (Board: Axis of Symmetry)
___: Can you find the axis of symmetry for the other two shapes。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___: (Summary) Do you now know what shapes are axisymmetric shapes。

Discuss in your groups。

3.n and Hands-on Experience - Practical Exercise
___: You all did a great job today。

Some shape dolls are very happy to participate in our activity。

but they have a request (Computer displays P57 "Try it out")。

They want you to use the knowledg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 to find out which ___。

Can you meet the request of the shape dolls。

Choose a shape from the envelope。

fold it and discuss in your group whether it is an axisymmetric shape or not。

___: (Pointing and asking) Is a triangle an axisymmetric shape。

Why。

Pointing and answering。

___)
___: ___。

Why。

Pointing and answering。

___)
___: (Summary) Through the exercise just now。

do you now know what shapes are axisymmetric shapes。

Student: (Asking 2-3 students to answer)
4.___ Features
___: It seems like you all did a great job。

Now。

Ms。

Wu is going to test you。

1) ___: (Displaying the first n on slide 58) These are some shapes that we often see in our daily lives。

Can you tell which ___。

(Asking directly。

demonstrating 1-2 axisymmetric shapes on the slide。

and demonstrating again for those who have ns)
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之处,同时欣赏一些著名的对称建筑。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些美丽而神奇的图形吧!(播放电脑配乐和建筑图片)
二、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除了课堂上的研究,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后去互联网上查阅更多关于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三、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们采用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研究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保持着高昂的研究情绪,切身经历了“做
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研究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实践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纸、剪纸等实践操作,将对称性质抽象成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对称性质
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这些实践操作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点评: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从而深刻理解对称性质。

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等。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同时,教师还采用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教师对学生
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点评:本课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等。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