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室 闲暇
杂事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束
1田园生活
缚本性的俗世
2自由生活
门庭里没有世俗杂事烦扰,静室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一样的生活中,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
自然了。
任务二:自主探究
诗题的诗眼: 归
提示:诗眼或是诗中关键的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
形式有三:或是揭示诗歌主 旨、或是诗歌的情感所在、 或是诗歌的线索
罗列
依依墟里烟。
迷蒙隐约的 样子
狗吠深巷中,
轻柔而缓慢 村落
地飘升
枝头 顶
鸡鸣桑树颠。
一个方形宅院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屋后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屋前桃树、李树罗列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村子上空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叫声在深巷中传来,鸡鸣声在桑树的顶端响起。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门庭 世俗的
2.请同学们对照书本注释,疏通诗歌大 意,尝试翻译诗歌。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zhu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yìn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ài
白描
工笔
(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四句是近景, 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 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2)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 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 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 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 (3)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 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羁鸟恋旧林,
约束
笼中鸟
开荒南野际,
南面 间 原野
池鱼思故渊。
池中鱼
原潭 有水 的
守拙归园田。
守住愚拙,指不学巧 伪,不争名利
笼中鸟儿依恋住过的树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我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宅子四周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遮蔽
暧暧远人村,
(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 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 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 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 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 “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大多写退隐后的田园生活,表现农村风物, 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被后世
简
人称为“田园诗开山,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介 人生轨迹: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现存文章12篇(其中,辞赋3 篇、韵文5篇、散文4篇) ,诗125首, 多为五言诗。陶诗风格质朴、平实、 清新、自然。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 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 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 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 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田园生活 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3.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明作者身在官场, 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任务三:合作探究
(1)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将农村中常见景物 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小组合作讨论进行赏 析)
写作背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 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 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 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 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任务一:自主学习
不为五斗米折腰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fán
学习反馈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气韵,本性
山林、自然、
田园生活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尘世的罗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比喻官场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生性本来爱好山野自然。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4)归去如何
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 神追求是怎样的?
(1)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将农 村中常见景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Hale Waihona Puke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远村 墟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环境幽雅美丽
远景 宁静、祥和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白描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 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在文 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 朴素的文字,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事 物的情态面貌。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官场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渴 望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2) 少无适俗韵, 为 何 性本爱丘山 。 而 守拙归园田。 归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 ? 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
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的像菊花一样高 洁、飘逸。
陶渊明
又名: 陶潜 字: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作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 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作品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