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彝语文教学浅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彝语⽂教学浅见
⼩学彝语⽂教学浅见
雷波县巴姑乡中⼼校熊阿合
凉⼭地区早在上世纪七⼗年代末就开设彝语⽂课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逐步发展,已培养了⽆数⼈才。

最近⼏年来,虽然各级部门重视民族语⽂的教学⼯作,但还是⼤量出现了彝⼈不会说彝话、彝⼈不懂彝族⽂化,稍懂的⼤部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彝语⽂教学得不到家长的⽀持,学⽣不愿学,⽼师不愿教。

就像美国查尔斯(Charles F. Mckhann)在第⼆届国际彝学会上说的那样:“⼈们往往⽤汉民族的⽂化作为衡量少数民族的⽂明标杆,这本⾝就耐⼈寻味,因为这恰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中的⼀个重要⽅⾯,即‘汉化’”。

这些除了外在因素外,⾃⾝还是有问题的,要弘扬民族⽂化就加强彝语⽂的教学⼯作,从娃娃抓起,从⼩学抓起。

⼀、课程要改⾰。

综观中外教育改⾰,⽆⼀不把课程改⾰摆在突出的位置,各国都想抓住带规律性的东西,都想抓住要害和根本。

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改⾰。

(⼀)删掉从汉语⽂中翻译过来的内容。

现⾏的彝语⽂教材,⼤部分都是从汉语⽂中翻译过来的,这对彝语教学很多不便。

从两个⽅⾯谈这个问题:⼀是翻译作品翻译质量差⽽导致“难”,本来就很简单的⼀个词,翻译过来后让⼈看不懂,彝语教师需要翻汉语教材核对才能了解其意思。

马尔⼦(凉⼭民族研究所)所说的⼀样:“英语和汉语中的‘奴⾪’⼀词在彝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硬对译只能给彝族的历史想象增添混乱”(摘⾃第⼆届国际彝学研讨会综述)。

⼆是翻译作品已在汉语⽂教学中学过,在从彝语中再次学,属于“知识重复性”过重,导致“繁”。

本来可以让学⽣多⼀些新的知识,⽩⽩浪费学⽣宝贵的学习时间。

(⼆)改变课程内容的“偏”与“旧”。

1、在低年级可加⼀些童谣,提⾼学⽣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现⾏的彝语⽂教材⼀年级拼⾳教学⾥,除了⼏个简单的拼⾳还是⼏个简单的拼⾳。

⽤拼读的⽅法去读童谣、⼉歌会提⾼学⽣的学习乐趣;也进⼀步了解民族⽂化,保护民族⽂化,彝族的童谣除了稍⽼⼀点了⼈外,年青部分听都没听说过了。

还有些课⽂过于简单,学字的同时可了解其它⼀些知识。

2、在中⾼年级加⼀些民族传统⽂化。

我们彝族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化,如《妈⽊特⾐》、《勒俄特⾐》、《妈妈的⼥⼉》、《⽢莫阿妞》、《彝族民间故事》、《克智》和《尔⽐》等,这些都是彝民族⽂化的精华。

特别是《妈⽊特⾐》,有⼈把它译为《训世经》、《道德经》等,可见是⼀部著名的传统道德经典。

“古为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与弘扬道德教育之经典,是研究彝族社会伦理道德以及⼈⽣观、价值观,也是教育后代⼈伦理道德素质的⼀部好书。

这些书不及让学⽣了解彝民族的优秀传统⽂化和其发展过程,⽽且对德育⼯作起很⼤的作⽤。

3、收集、选编更多的彝族现代优秀作品。

我们很多彝族学者,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选编这些优秀作品,让学⽣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民族⽂化,更培养学⽣的学习动机。

4、注重规范彝语。

在很多作品中,出现了⼤量的⽅⾔。

由于⽅⾔的原因,闹出很多笑话。

应注重修改⽅⾔,⽤规范彝语(什乍⽅⾔);不好修改部分应注明什么⽅⾔,在规范彝语(什乍⽅⾔)⾥指什么意思。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教育最严重的还是师资问题,内地教师进不来、留不住,本地教师整体⽔平差。

特别严重的是彝语教师,有些学校连懂彝语的教师⼀个都没有,只能边学边教;有懂彝语的教师也不愿教彝语,很多学校和领导不够重视彝语教学⼯作,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

要加强师培⼯作(师培中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对彝⽂基础差的,理论再强也是空的),实⾏优惠政策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提⾼教学质量。

三、政府重视,给予民族地区优惠的民族教育政策,保护民族教育正常发展。

教育是⼀个社会化的系统⼯程,教育的效益周期长、见效慢,不像企业民展那样⽴竿见影。

各级政府出台了彝族双语教学的很
多政策,但重视只在姿态,落实不到位。

德国杜伊斯⼤学海贝勒(Thomas Heberer)曾在第⼆届国际彝学会上说:“在对待少数民族语⾔⽅⾯,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平等现象,在⼊学、就业、专业培训等⽅⾯都要求汉语⽽不是少数民族语⾔,这种状况⾃有其现实根源,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得到改变,⽐如说,⼤⼒发展⾮国有的少数民族经济,建⽴⾮汉语的⾼级教育体系,在现代化进程中关注少数民族语⾔的传承。

”这些⽅⾯,延边朝鲜族⾃治州就双语教育搞得⽐较好,“‘据调查分析,1978——1993年延边地区考⼊重点⼤学的约有6000⼈中,朝鲜族学⽣约有4000⼈。

’(《中央民族⼤学学报》1996年第1期《论新形势下延边朝鲜族⾃治州的教育改⾰》)。

这4000⼈都是各科⽤朝鲜语听课,经接轨统考招⽣。

延边有25个民族成分,朝鲜族只有85万⼈,⽽以上数字可表明⼀切。

”(罗边⽊果的《四川彝族⼀类模式教学述评》)。

有很多例⼦,都值得我们深思,有⼀次笔者参加双语教育培训会,会上听⼀⽼教师发⾔:他们学校其它教研组都有先进的设备及年年都有优秀名额,⽽唯独彝语教研组⼀⽆所有。

四、给师⽣“放飞”的空间。

1、创办彝族⼉童母语⽂学报刊杂志。

我们始终感觉到,汉语⽂复习资料和作⽂辅导之类的多得像⾬后春笋,让学⽣都觉得烦。

⽽我们彝语就⼀⽆所有,是没有这⽅⾯的⼈才还是其它原因,让⼀线⽼师们头痛。

创办彝语报刊杂志,让孩⼦们可以学习其它孩⼦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让⾃⼰的成果展现给别⼈看,就和多萝茜•••洛•诺尔特说的那样:“如果⼀个孩⼦⽣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个⽬标;如果⼀个孩⼦⽣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2、组织彝语作⽂⼤赛。

经常举办彝语作⽂⼤赛,可以带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举办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学⽣的好作品,从⽽丰富我们教学素材,不需只会翻译汉语课程。

3、组织双语优质课赛。

经常组织优质课赛,让更多的⽼师参与,提⾼⽼师的教育教学⽔平。

4、组织优秀⽼师集中研讨,开发学⽣读物和学习辅导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