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关于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患病率及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关于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患病率及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
周英凤;顾莺;胡雁;邢唯杰
【摘要】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循证协作中心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循证资源的整合、传播和应用.在2016年11月,JBI推出了针刘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以帮助研究者科学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本文旨在对JBI 关于描述性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患病率研究及分析性横断面研究,从抽样方法、样本量、疾病确诊方法、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评价描述性研究的质量.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8(033)003
【总页数】3页(P219-221)
【关键词】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文献质量评价;描述性研究;患病率研究;分析性横断面研究
【作者】周英凤;顾莺;胡雁;邢唯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20003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6;R47
描述性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提出病因建设[1]。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发展了针对描述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包括患病率研究、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病例报告及病例系列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患病率研究及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

1 患病率研究的质量评价
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又称为现况调查,也称为横断面研究,是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1]。

从观察分析指标来看,该类研究观察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某种疾病或因素的现患频率[2]。

JBI 关于患病率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包括9个条目[3],从抽样方法、研究对象、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评价患病率研究的总体质量,每个条目均采用是、否、不清楚及不适用进行判定。

见表1。

表1 患病率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条目评价结果是否不清楚不适用1.抽样框架是否适合目标人群2.是否采取恰当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样本量是否足够4.是否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5.进行资料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否有足够的覆盖率6.是否采取有效的方法确定疾病或健康问题7.是否采取标准的、可信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8.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9.应答率是否足够,若应答率低,是否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
1.1 抽样框架是否适合目标人群患病率研究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大多数均采用抽样调查获取样本。

抽样调查的关键是样本的代表性,要求能从样本的调查结果推论到整个总体。

因此,抽样框架的确定至关重要。

应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调查对象
的人群特征、疾病特征、地域范围及时间点等,确定适合目标人群的抽样框架。

1.2 是否采取恰当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为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抽样方法应随机化。

随机抽样的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不管采取哪种抽样方法,研究的方法学部分均应详细描述具体的抽样方法。

如果研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则样本的代表性会较差。

但如果抽样框架内所有的个体均纳入,则不需要随机化。

1.3 样本量是否足够患病率研究要求样本应达到一定数量,样本量太小不但会影
响研究结果的精确性,也会降低检验效能。

但样本量过大则会导致工作量增加,资源浪费。

因此,评价者应核查研究中样本量的估算依据,判断样本量是否合理。

样本量大小与患病率、对结果精确性的要求、显著水平及检验效能有关。

患病率越低、结果的精确性越高、显著水平要求越高、检验效能越大,需要的样本量越大。

此外,对样本量是否足够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亚组分析。

如果研究没有描述样本量估算依据,评价者需要通过样本量计算公式评价样本量是否足够。

当研究调查范围比较大(如
大样本全国性调查)时,可不必计算样本量。

1.4 是否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某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可能存在明显的人
群或地域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的人群分布特征、地域范围及时间点,并考虑研究的可行性,确定具体的研究场所。

研究中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场所,以便明确是否与其他研究的人群具有可比性。

1.5 进行资料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否有足够的覆盖率当研究对象中各亚组应答率不
同时会导致覆盖率偏倚,如一项研究的总体应答率较高,但某一亚组人群(如老年
患者)的应答率较低。

覆盖率偏倚会影响研究结果对总体的估计。

1.6 是否采取有效的方法确诊疾病或健康问题患病率研究中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
确诊方法应基于公认的诊断标准或明确的定义,不然容易产生测量或分类偏倚,高估或低估总体的患病率。

研究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应描述其信度和效度。

如果疾病或
健康问题的确诊或分级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结局指标采用主观的测量工具,如观察者报告、自评问卷等,会影响结果评估的有效性。

1.7 是否采取标准的、可信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量采用统一的、标准的流程和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可有效避免调查偏倚。

因此,研究中应详细描述调查是如何开展的,包括调查员是否接受统一的培训,教育水平、临床或研究经验等是否相似,不同调查员之间调查结果的可比性等。

1.8 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研究的方法学部分应详细描述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列出患病率的分子、分母、百分率及可信区间。

评价者应判断资料分析策略是否恰当,并评价资料分析方法与研究假设是否相符。

1.9 应答率是否足够,若应答率低,是否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如果拒绝或退出调查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多,会导致无应答偏倚,会影响研究结果对总体的估计,降低研究的效度。

因此,研究中应描述应答率,并对无应答进行讨论,比较应答者与无应答者有无差异,分析无应答的原因及与结局指标之间有无关联,寻求可能的合理解释。

2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Analytical cross sectional study)本质上也是一种现况研究,从观察时间来看,该类研究收集的资料可观察特定时间内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联,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暴露比较,具有分析性研究的作用,JBI将此类现况研究定义为分析性横断面研究[3]。

与队列研究(前瞻性观察)和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观察)不同,分析性横断面研究是揭示某一特定时点暴露与疾病的联系,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无法作出因果推断[2]。

JBI关于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包括8个条目[4],从研究对象、疾病、影响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测量及资料分析等方面评价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总体质量,每个条目均采用是、否、不清楚及不适用进行判定。

见表2。

表2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条目评价结果是否不清楚不适用1.是否清晰界定了样本的纳入标准2.是否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3.暴露因素的测量方法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4.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界定是否有客观、一致的标准5.是否识别了混杂因素6.是否采取措施控制混杂因素7.结局指标的测量方法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8.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
2.1 是否清晰界定了样本的纳入标准确定恰当的研究对象是开展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选取研究对象之前,应对样本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做出清晰界定,包括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疾病特征。

2.2 是否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研究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场所,包括调查对象的人群分布特征、地域范围及时间点,以便明确是否与其他研究的人群具有可比性。

2.3 暴露因素的测量方法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分析性横断面研究旨在为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提供线索。

因此,暴露因素的测量方法应具有信度和效度。

效度的判定需要金标准以便进行比较,暴露因素测量方法的效度往往取决于现在暴露和过去情况是否良好相关。

信度指暴露因素测量的可重复性,通常包括内部一致性信度及评定者间信度。

2.4 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界定是否有客观、一致的标准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其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界定应基于特定的诊断标准或定义,这可降低研究的测量偏倚。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往往按照不同因素的暴露特征或疾病状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供病因假设。

因此,研究中若没有使用特定的诊断标准或定义,应阐述基于哪些关键特征来匹配研究对象。

2.5 混杂因素是否明确除了要研究的暴露因素外,其他在各组间分布不均衡且影响(缩小或夸大)研究因素和疾病之间真实联系的因素,即为混杂因素。

典型的混杂因素包括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预后因素及伴随的暴露因素(如吸烟)等。

高质量的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应可能识别并测量潜在的混杂因素,但研究对象行为、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混杂因素有时难以识别及测量。

2.6 是否采取措施控制混杂因素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采取分层抽样、对研究对象进行匹配等,在资料分析阶段可采取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等,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2.7 结局指标的测量方法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结局指标的测量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影响到结局判断的正确性,例如结局指标的判定是基于公认/明确的标准,结局判断的可信度会增加,若结局指标的判定是基于观察者报告或自评问卷,会增加测量偏倚的风险。

此外,还应评价结局指标是如何被测量的,调查员是否接受过测量工具使用的统一培训,有多名调查员时,他们的背景是否类似等。

2.8 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研究应详细阐述采用了哪些统计分析方法,以帮助评价者判断统计方法是否恰当,与研究假设是否相符,混杂因素处理是否合理。

参考文献
[1] 沈洪兵,齐秀英.流行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7-53.
[2] 詹思延.流行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2-43.
[3] Munn Z,Moola S,Lisy K,et al.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observ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reporting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data[J].Int J Evid Based Healthc,2015,13:147-153.
[4]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Reviewers' manual[M].Australia: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