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爱因斯坦曾说过:“哲学要是不与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据此回答1-2题。
1.“哲学要是不与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思是
说()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2.“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3.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最有效方法是
A.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B.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C.相信真理并坚持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孙子兵法》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这表明()
①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②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没有必要的建筑材料,最好的建筑师也无法建造房屋,这说明()
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6.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譬如,当你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
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有人暗示自己是很有修养的人,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期坚持,也许真的能成为很有修养的人。
这启示我们
()
A.意识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命运
B.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7.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
这体现的哲理
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正确的意识有时候也可以决定物质
8.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索、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
②观念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移入人脑并以人脑改造加工过的
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在长期的实践中,京剧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的一些特点,创作出京剧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表演中,演员们把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禀性耿直等。
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京剧脸谱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③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想象
④京剧脸谱是对人类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0.2009年楼市“拐点”到底指什么?是指房价从上涨到下跌,还是指房价从快速上涨到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
这说明(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D.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实践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
C.是认识的基础
D.具有主观能动性
12.今天,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中央一再强调各个地方不要停留在宣传和口号上,不要搞形式主义。
从哲学上说,这就是要求我们()
A.做任何事都不需要形式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3.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目标---绕月飞行,接下来我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目标就是要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及对未来的展望说
明()
A.客观事物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揭示事物的规律
14.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禅师的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
15.驴的叫声很难听,它十分羡慕蝉的叫声,于是向蝉求教,蝉说:“我天天不吃饭,只喝露水,故声音清脆嘹亮。
”驴咬紧牙关,每天以露水为食,不久就饿死了。
这则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 B.做事情必须有意识作指导
C.做事情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 D.做事情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16.下列诗句,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反映同一哲理的是()
A.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
17.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属于联系的表现形式有()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③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兴旺的关系
A.①②③ B.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某地举办一个经贸洽谈会,按照“就要发”的谐音,举办把开幕日期
定在9月18日,但有人认为这一天也曾是日本侵略中国发起事变之
日,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于是,举办者又重改会期。
从哲学上看,这些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C.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的联系
19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木桶的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
后来人们提出不同的看法:看法一,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
看法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看法三,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
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②要优化事物结构
③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联系④要善于在发展中把握事物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把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取的。
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21.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共渡难关,充分发扬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处理好局部关系,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B.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联系具有客观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2 漫画中所述地区在资源开发中的做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其()
A.没有树立全局观念,缺乏整体意识
B.没有充分发挥局部的功能
C.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D.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要求
23.“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涵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
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2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50分)
第26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的底线,确保13亿人的吃饭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剩18.31亿亩,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相当突出,造成耕地资源严重流失,1998年以来全国耕地面积共减少大约760万公顷。
材料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通过一系列调控土地的行政性法规,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随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对河南安阳等地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当地司法机关对涉及犯罪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查办。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制定和落实土地调控政策的哲学依据。
(10分)
第27题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据统计,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18000亿美元。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鉴于此,循环经济的思想在我国逐渐由理论走向实践。
“十一五”期间,我国确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试论述我国确立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哲学依据。
(14分)
第28题
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12分)
第29题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等。
这些规律告诉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请回答:
(1)怎样理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6分)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8分)
参考答案
政治答题纸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123456789
B D B
C C B C
D A
答
案
题号101112131415161718
D B B C C C B A C
答
案
题号19202122232425
A A A A C A A
答
案
第26题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
我国土地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正是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又好快发展
第27题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还要对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实
践,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就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节约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把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积极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
(实践与认识的原理也可;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28题
1一条伟大的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
一条伟大道路和实现离不开五条具体道路的实现。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五条具体道路只是一条伟大道路相配套的组成部分2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是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从整体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搞好局部,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只有努力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五条道路,才能最终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29题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汉们还求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
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2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我们少受或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