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作文导写(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作文导写(一)
训练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训练重点:
掌握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训练题目:
以“假日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运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时空结合。
③550字左右。
课前准备:打印辅导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训练时数:二课时
导写过程:
一、激趣导入:排列句序并说明理由
①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②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
学面前表扬了她。
③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二、明题定标:以“假日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运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时空结合。
③550字左右。
三、知识导航: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
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果不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读者就无法了解文章所叙写的内容,所表现的中心。
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写好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叙事明了,是记叙文的灵魂,构思是技巧,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立意是叙事的意图所在,不能表达作者情感、思想、人生观,让读者从中得不到生活中的启发、经验教训、受到教育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2)怎样才能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首先,要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
因为只有把“过程”记叙清楚,准确地反映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达到揭示事理、刻画人物、表达中心意思的目的。
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就得讲究并掌握记叙的顺序,最基本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所以记叙文常常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这种写法称作“顺叙”。
为了突出记叙的重点,也可以把事情结局先写出来,造成悬念,然后按时间顺序追叙事件发展的经过,这叫“倒叙”。
使用倒叙一定要注意“倒叙”和“顺叙”部分的衔接。
这样叙事的顺序虽然“倒”了,但事情发展的过程,脉络仍很清楚。
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以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这叫“插叙”。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顺叙是最基本的叙事方法;所谓倒叙,除结局提前外,文章的主体仍是顺叙;至于插叙,只是在叙事中插入某些片断,文章的主体部分也还是顺叙。
空间顺序。
即按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空间位置的变化来组织安排材料。
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并不截然分开,往往交织在一起。
如《老山界》就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方法。
要把事情写清楚,意思表达明白,必须借助词句与修辞,以及表达方法的使用,干瘪的语言难以使文章生动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使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因此,在叙事脉络清楚的基础上,要学会调换结构,谋篇布局,修饰语句,增加表现力。
其次,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根据中心意思表达的需要和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恰当地安排材料,有详有略,有主有次,而不要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
例《老山界》中的两处景物描写,一处浓笔重写,一处淡笔轻描。
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写清楚一件事,就必须恰当运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就是对所写的事作简括的述说、交代。
具体叙述就是对所写的事作比较具体的叙说。
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在写作中经常结合运用,甚至很难截然分开。
因为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有些可作概括叙述。
但是如果只有概括叙述,而没有具体叙述,文章就会空洞,有些事过程复杂就说不清楚。
因此写文章,常运用概括和具体这两种叙述方式,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具体叙述。
总之,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动笔之前就要“看清楚”,“想清楚”。
这样才能理出头绪,分清条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层一层的写下去。
(3)我来归纳: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四.三言两语:(按照上面的要求,展开讨论)
修改学生习作《有趣的地理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老师适时进行点评,结合《我的老师》的段落得出过程生动化的方法,就是要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是所叙之事形象有力,所写之人跃然纸上。
五、范文引路: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
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漫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这些纸,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
又见她身子向墙面靠近了些。
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
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了一会,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
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团解开,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例文简析]
文章讲述的故事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仔细品读,自会感受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蕴藉之美,获得一种深深的感动。
文章善于渲染气氛:那漫天飘飞的鹅毛大雪,贯穿文章的始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引起阅读者的许许多多的联想。
作者还善于设置悬念:两个清洁工的相似的举动,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最后才揭示了谜底。
这样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
六、构思点津:
1、审题:
“假日”限制了选材的范围。
“非常”要求所写事情要有意义、有价值,自己从中或得到乐趣,或得到锻炼,或受到启发教育。
既能将事情记叙清楚,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体裁:记叙文。
人称:第一人称。
2、构思:(1)确定记叙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相结合。
(2)设计好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
总。
(3)拟写提纲,安排详略。
七、自主作文
1、搜集材料,互动交流。
2、选择材料。
3、构思拟稿。
八、改稿誊抄。
教师巡查并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