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中很多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下列定律中不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D.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祛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常量是牛顿发现并测量出的
C.元电荷的数值最先是由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
D.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法拉第提出的
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物理学家是
A.库仑
B.安培
C.洛伦兹
D.奥斯特
5.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6.下列有关物理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
B.力的单位“N”是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
C.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库仑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
D.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
7.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贡献和物理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特斯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元电荷”、“点电荷”、“总电阻”、“电场强度”概念的提出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D.安培提出了电场线的概念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奥斯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认为永磁体的磁场和通电导线的磁场均由运动电荷产生
B.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认为永磁体的磁场和通电导线的磁场均由运动电荷产生C.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磁铁受到强烈振动时磁性会减弱
D.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磁铁在高温条件下磁性会减弱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D.光照在金属板上时,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10.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爱因斯坦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B.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1.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13.在处理某些物理问题时,人们常常采取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运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充分发挥理性思维中的抽象和想象的力量,分离事物的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及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便于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以下选项都属于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是()
A.①单摆②光线③质点④理想变压器
B.①匀强电场②电阻箱③系统④点电荷
C.①光滑平面②机械波③点电荷④匀强磁场
D.①轻质弹簧②天平③点光源④电场线
14.下列叙述与物理学史实不相符的是()
A.伽利略最早提出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B.开普勒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引力常量的数值
C.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元电荷的数值
D.法拉第最早提出电场、磁场的概念
15.爱因斯坦是近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曾提出许多重要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下列选项中不是他提出的理论是()
A.物质波理论B.相对性原理C.光速不变原理D.质能关系式1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B.安培在实验中观察到导线静止,通有恒定电流,在其附近的固定导线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C.库仑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D.法拉第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7.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培认为磁化使铁质物体内部产生了分子电流
B.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C.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大小
D.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为1×10-19C
18.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实的描述,错误
..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成功地实现了天上力学与地上力学的统一
B.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人们解决行星运动学问题提供了依据,澄清了多年来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神秘、模糊的认识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应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
19.在人类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C.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
D.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开普勒将第谷的几千个数据归纳出简洁的三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D.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得出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1.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物理学家是()
A.牛顿 B.伽利略 C.法拉第 D.阿基米德
22.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牛顿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2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开普勒提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B.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C.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5.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牛顿对引力常量G进行准确测定,并于1687年发表在其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C.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理论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
D.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在其导师第谷留下的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和研究出来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牛顿第一定律所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这个情况是不存在的,故不能用实验验证,其他均可用实验验证.故A正确,BCD错误。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误;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测出,B错误;
C.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出的油滴带电量均为一个最小单元的整数倍,把这个最小带电单元叫做元电荷,它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C错误;
D.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另外一个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他还引入了电力线(又称电场线)来描述电场的性质,这个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故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B
【解析】
A、开普勒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A错误;
B、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而被称为测出地球质量第一人,故B正确;
C、威廉•赫歇耳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故C错误;
D、牛顿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解析:A
【解析】
库仑利用扭秤装置,研究出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故A正确,选项BCD错误。
点睛:库仑定律及其实验可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类比,抓住它们的相似性,有助于记忆。
5.D
解析:D
【解析】
库伦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A错;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6.C
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只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故A错误.B、力的单位“N”和加速度的单位“m/s2”都是导出单位.故B错误.C、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故C正确.D、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强度与电势无关,则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越高,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物理学史和物理常识也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对于科学家的成就要加强记忆,力争不在基本题上失分.
7.A
解析:A
【解析】A、奥特斯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故A正确;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故B错误;
C、“点电荷”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总电阻”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C错误;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概念,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问题,平时要加强记忆,注意积累。
8.A
解析:A
【解析】分子电流假说是由安培提出来的,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可以知道,磁铁及通电导线的磁性是因为内部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叠加而成的,磁铁在高温和强烈振动下分子电流会变的杂乱,从而使磁性减弱,故A错误,BC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要注意积累物理学史及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要知道奥斯特实验发现电流具有磁效应;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很好的解释了磁现象。
解析:C
【解析】A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 项错误。
B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故B 项错误。
C :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故C 项正确。
D :光照在金属板上时,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故D 项错误。
10.A
解析:A
【解析】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故A 错误;汤姆孙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并且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故B 正确;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 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 正确.本题选择不符合事实的,故选A .
11.D
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故选项A 错误;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故选项B 错误;变化电流周围的固定线圈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选项C 错误;楞次提出来楞次定律,故选项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理学史。
12.D
解析:D
【解析】
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 错误.
B 、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电场强度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F a m
=.公式中a 与F 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 错误.C 、库仑用扭秤实验最早得出库仑定律,密立根测出了元电荷e 的数值,故C 错误.D 、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放射出一个电子,原子序数增加1,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史(理想斜面实验、库仑定律的发现、电荷量的测定)、物理方法(比值定义法)和物理思想(衰变).
13.A
解析:A
【解析】理想化模型的建立是一种科学方法的实践应用,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等均是理想化模型.
A 、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缩和质量
可以忽略,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用以描述光的(传播方向)的(有向)的直线,光线也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描述光的传播的有效方法,是在对细光束的抽象的基础;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人为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变压器忽略三损(磁损、铁损、铜损)就是理想变压器,故A正确。
B、变阻箱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的阻值,是测电阻的准确装置,不是理想化模型,故B错误。
C、机械波是实际存在的一种波,不是理想化模型,故C错误。
D、天平是利用杠杆称重的仪器,不是理想化模型,故D错误。
故选A.
在力学中,单摆是理想化模型,在热学中,理想气体是理想化模型,在电学中,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在磁学中,匀强磁场是理想化模型
【点睛】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常用方法,质点就是如此,质点是高中一开始所学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对其理解要抓住“当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这一核心进行.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伽利略最早提出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选项A说法正确,故A错误;
B.卡文迪许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引力常量的数值,选项B说法错误,故B正确;
C.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元电荷的数值,选项C说法正确,故C错误;
D.法拉第最早提出电场、磁场的概念,选项D说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光速不变原理都是爱因斯坦的理论,而物质波是德布罗意提出的理论.
【详解】
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都是爱因斯坦的理论,而物质波理论不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德布罗意提出的理论,又称德布罗意波,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中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中学阶段爱因斯坦的理论主要有三方面:质能方程、光子说、相对论.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故A 正确;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B 错误;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C 错误;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D 错误。
17.B
解析:B
【解析】
A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没有磁性的物体内部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但当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力时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时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加强,物体就被磁化了,两端形成磁极,故A 错误
B 、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故B 正确;
C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故C 错误;
D 、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 的数值191.610C -⨯,故D 错误。
点睛:物理学史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的重要理论、实验、重大发现、研究方法等等,要加强记忆,不能混淆。
18.C
解析:C
【解析】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故A 说法正确;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即开普勒三定律,为后来天体力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 说法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没能得出引力常量的数值,是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C 说法错误;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故D 说法正确.所以C 正确,ABD 错误.
19.D
解析:D
【解析】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 错误;开普勒三定律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牛顿证明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B 错误;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C 错误;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 正确.
20.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选项A错误;开普勒将第谷的几千个数据归纳出简洁的三定律,掲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选项B正确;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的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选项C错误;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选项D错误;故选B.
考点: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1.C
解析:C
【解析】属于识记的内容。
若没有记清楚,也可以采用排除法,除了法拉第以外,其他三个选项提到的物理学家都没有研究电场。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此观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选项A正确;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B错误;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选项C错误;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A.
23.C
解析:C
【解析】A: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故A项错误。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故B项错误。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故C项正确。
D:伽利略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故D项错误。
点睛:要熟悉物理学史以及相应的科学思维方法。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开晋勒提出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其中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故A正确,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常数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砰实验测得的,故B错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故C错误;;奥斯特提出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25.A
解析:A
【解析】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于1687年发表在其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A不符合物理学史,B符合物理学史;
C、20世纪的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它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理论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故C符合物理学史;
D、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在其导师第谷留下的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和研究而来的,故D符合物理学史.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