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静脉输液中药液丢失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静脉输液中药液丢失的方法
目前,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药物剂量的大小是决定药物在人体内浓度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强度成正比。

而整个静脉输液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由于操作不当,可造成液体丢失,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損失。

怎样避免人为的药物剂量流失,确保充分利用药物的治疗效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现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配药、输液排气、更换药液、结束输液环节如何控制液体丢失的具体方法简单介绍与护理同仁一起探讨。

标签:静脉输液;药物剂量;药物丢失
1配药环节药物剂量
1.1安瓿装针剂的抽取开启安瓿前应将停于尖端的药液弹至体部。

用砂轮锯安瓿时应环锯1 w再打开,这样打开安瓿时用力小,断端整齐,可防止用力敲断安瓿时药液溅出或瓶体不规则断裂造成的药液流失。

并选择针头斜面适中的注射器,因为针头斜面太小,抽吸药液时困难,斜面太大,丢失的药液多。

1.2瓶装药物有粉针和液态2类,药瓶内的压力各不相同,又无明显标识。

因此,在注入溶媒或抽取药液时,针尖斜面应紧贴瓶塞再快速刺入瓶内,使药瓶与注射器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避免药瓶内压力过高时药物从药瓶与针尖斜面的缝隙中喷出。

当注入溶媒后,药瓶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应抽出大于或等于溶媒的体积的空气于注射器内,使瓶内压力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后再拔出针头,可避免药液从针眼处喷出。

1.3溶解药物时
1.3.1根据不同的药物量,给予足够的溶媒去溶解。

因为药瓶内加入的溶剂越多,其药物浓度越小,丢失药物量就越少;药瓶内溶剂越少,其药物浓度越大,丢失药物量就越多[2]。

1.3.2当注入溶媒后,药瓶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应抽出大于或等于溶媒的体积的空气于注射器内,使瓶内压力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后再拔出针头,可避免药液从针眼处喷出。

1.3.3让药物充分溶解后再抽吸,以减少粘附于药瓶壁的药物剂量。

抽吸药液时,针头斜面插入瓶内不要过长,以针头的斜面完全插入瓶内为准,并使药液抽不出为止。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配药时药物的丢失。

1.4特殊药物的抽取临床上有部分药物,使用的剂量非常小,甚至不足1 mL,抽取这类药物时,可先将药物稀释一定倍数,再按所需剂量取用。

若药物容器较小无法稀释,应使用小剂量的注射器抽取或配制,并用溶液清洗注射器及
针头内残留药物,最大限度地确保用药剂量。

2输液排气环节
2.1输液器的使用临床上常会选择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这对于防止交叉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使静脉输液中液体丢失,在输液时我们应采取倾斜排气法。

方法:将穿刺针的针柄夹于一手中指与无名指指缝中,食指与拇指持调节器,另一手倒置茂菲滴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自然流入茂菲滴管内(如无液体流出可挤压茂菲滴管),待滴管内液面达1/2~2/3时,慢慢将滴管回转至30°~45°角倾斜时,保持不变,让瓶内液体自然流经茂菲滴管侧壁或液侧表面,再流向下端输液管,直至排气完毕,关掉调节器。

这样的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容易掌握,无需折管,无需将下段输液管上提,只要在回转茂菲滴管过程中,将滴管转至30°~45°倾斜状态,使液体先流经茂菲滴管侧壁或液侧表面,再流向下端输液管就能间断达到缓冲其冲击力的目的,避免多段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减少了气泡形成;导致需多次排气这样可避免分离输液管接口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

2.2微量注射泵的使用微量注射泵的使用作为一种新技术在临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药物输入速度和剂量准确。

根据药量选择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并抽取所需药液,连接延长管并接上头皮针,排尽延长管中的空气于延长管与头皮针的连接处,将微量泵安装在稳妥位置,放松微量泵旋钮,推动滑座将注射器正确安装并与静脉通路相连,使用快进键将排尽输液装置的空气排尽,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排气过快、过度而浪费药液的现象。

当药液在3 mL以下时,微量泵会自动报警指示灯闪亮,此时可将注射器和滑座向后移动1~2 cm,红灯停止亮闪,可使注射器内剩余药液全部匀速注入体内,避免了药液的浪费,保证药物足量供给,确保了有效血药浓度。

3输液更换液体环节
3.1当瓶内液体将要输完并准备更换输液瓶时,待输液器插入瓶盖内部露出液面约0.5 cm或液面达到瓶口颈水平时,再进行更换便可使瓶内液体的残存量降到最少(1~1.5 mL)[1]。

更换时避免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应折闭通气管后再将输液器插入药瓶内,直至确认无药液溢出时再放开通气管并妥为固定。

但有时由于药瓶内压力过高,要恢复到与大气压相同需要较长时间,且有的输液器只有通气孔,这时,我们不要把输液器直接插入药瓶内的液面下,应插入液面以上与瓶塞之间的空隙中,让药瓶内过多的压力从通气处排出后,再倒转药瓶,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3.2若不慎让空气进到茂菲氏滴管以下,也尽量不要采取从针头连接处断开排气的方法,应根据空气量的多少,用左手食指、中指在距输液管中空气部分下方5 cm处开始将输液管缠绕在一个或多个手指上,注意缠绕时要缠紧,输液管不能放松,通过挤压输液管外部使空气上排到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以上,这样可避免分离输液管接口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

4结束输液拔针环节
4.1液体近输完准备拔针时,整个输液管还会有残留液体15 mL左右,所以应待输液器中液体平面达茂菲滴管底部时再拔针,一般管内残留液体3~4 mL,此时拔针不会引起回血[1]。

针对哪些直接使用且价格昂贵的药物,在输注前后可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避免排空气时和药物残留在输液器管道内造成的药物流失。

4.2使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结束注射泵报警时,延长管内还残留药液约4 mL,注射器内约2 mL。

如果就此撤掉,就导致药物剂量不足,选用10 mL的无菌注射器一个,抽6 mL无菌生理盐水,带到患者床边有该注射器将微量注射泵上的注射器内的残留药液抽出,再将该注射器装在微量泵上继续泵入,直至微量泵报警,再撤掉。

就目前的医学发展而言,几乎所有的患者都面对过静脉输液这一药物治疗方法。

对我们护士来是,每位患者的静脉输液全过程,多个环节及多个时段又由多个护士共同来完成,由于操作不当,就会使药物在无形中丢失;特别是在严重感染或手术后患者,用药的种类多,若每次不注意药物的丢失问题,将造成药物浪费和患者的经济损失;我们不可能使所有药物都100%的输入患者体内,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法上的变换和创新,灵活使用已掌握的技巧,在临床工作中对怎样可能引起药物丢失问题高度重视,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尽量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人为的药物剂量流失,以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既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争取做到以最少的药物投入,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喜萍.静脉输液中控制液体丢失的方法[J].家庭护士,2007,5(3).
[2]郭合苏,张耐存.重视静脉输液配药时药物的丢失问题[J].中原医刊,2004,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