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徽州景区中有个棠樾牌坊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徽州景区中有个棠樾牌坊群...
读《追忆似水年华》时,记得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些快乐与拍照相似,心爱的人在场时,拿到的只是一张底片,然后回到自己家中,可以使用内部暗室时,才将这底片冲印出来。


普鲁斯特说的是对一个女生的爱意,我发此感慨是旅游归来,踌躇满志准备写旅游笔记时的心情。

如果是爬黄山,到九寨沟这样的自然风光,无需做功课,带耳朵听,带眼睛看,全身心尽情感受就好,回来时翻翻照片,再回味当前的壮观和美丽,是分享,是回忆。

但如果看历史,看人文,即便之前做足了攻略,到了跟前,还是不可能全然理解,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一下子对不上号,来不及消化,忙不迭先拍了照,一个不拉地把景点与文字都拍了带走。

待回到家,再一张张翻开,看看照片,读读文字,拔拔手指头算算年代。

“旅游回来与拍照相似,在场时,拿到的只是一张底片,然后回到自己家中,才将这底片冲印出来,方才看到清晰的画面,窥见到历史。


棠樾牌坊群便是这样的一个景点,这一张照片几乎就是景点的全部。

七座牌坊挨着个呈月牙型排列在村头,看不出明堂,有导游的,导游会讲每个牌坊的故事。

只是你要求的”细细讲“与她答应的”我会的“相差了十万八千,她太熟悉了,台词一样地挨着顺序背,一边走一边说,七个牌坊走到头,故事也就说完了,讲解结束。

听了是有声有色,只是她前脚离开,把刚说的话一阵风似的兜了又带跑了,把你一人撂在那儿,不知所以。

不急不急,回来再翻翻照片和文字,再一座座重新梳理了走一遍,这次咱不按位置的顺序,按时间,跟着历史的脚步捋一捊。

回到1000年前,宋朝。

那时有了棠樾这个村子,没牌坊。

村子里有汪、董、姚、张等姓居住,村名“棠樾”二字,也有出处的,起源于《诗经甘棠》篇周贤吕台伯的故事。

“台伯推行文王政令,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甚得民心,后来特意保护那棵甘棠,让它枝叶茂盛,清阴满地。

因而把“棠阴”
一词喻为“德政”,棠樾的“樾”字,即指树阴。

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在徽州府任“文学”职官的鲍荣把发妻的墓葬在棠樾村,多年之后曾孙定居于此,此后村里便多了一个鲍氏,繁衍34代,出了不少人物,便有了这陆陆续续的七座牌坊,而其他几家姓氏没太大作为·····
接下来到了1501年。

建了第一座牌坊,顺便说一下牌坊也不是有钱就能建的,需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皇帝批准,圣旨,口喻都行;
第二:有钱
第三:得有个事迹,有个由头好表彰或嘉奖。

言归正传,第一座牌坊
牌坊:慈孝里坊
年代: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
人物:鲍宗岩、鲍寿逊父子
故事: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

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动乱军不忍下刀。

后朝廷为旌表他们,
赐建此坊。

位置:七中第二
这第一座牌坊建在了村头,建好之后,便如同定下了标准,之后六座规模、石材、式样、大小皆与之类似,位置也与之相邻、相近,几乎看不出年代的差别。

26年后,立了第二座牌坊,紧靠立好的这座,西南方向——现成为紧靠祠堂过去的第一座。

牌坊:慈孝里坊
年代:明嘉靖初年——1527年
人物:鲍灿
故事: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

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

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

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故赠兵部右侍郎衔。

——祖因孙荣。

位置:七中第一
又过了近40年,立了第三座牌坊,这一座没有紧挨着之前的两座,建在离村口最远的位置。

牌坊:尚书坊
年代:明天启二年——1606年
人物:鲍象贤
故事:鲍象贤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死后封赠工部尚书。

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

位置:七中最末
明天启,明末皇帝,之后传至崇祯帝之后便宣告明朝结束,历史翻过新的篇章,进入清。

160年以后,建了第四座牌坊。

牌坊:节孝坊
年代: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人物:鲍文渊继母吴氏
故事: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29岁时丈夫去世,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

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
“脉存一线”而建。

位置:七中第五
17年之后,又立一座牌坊,同为女人所立,但估计这一座是最为我们不耻——贞节牌坊。

但身在当时,受着那样的教育,又谁说得清是出于无奈抑或自愿呢。

牌坊:贞节坊
年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人物:鲍文龄妻汪氏
故事:汪氏,棠樾人,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20个春秋。

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

——典型的贞节牌坊位置:七中第三
13年后,建有一孝子坊。

牌坊:孝子坊
年代:清嘉庆二年——1797年
人物:鲍逢昌
故事:逢昌之父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顺治三年,逢昌才14岁,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终在雁门古寺与父相见,并将父请回家中。

后其母重病,他又攀崖越洞,采药医治,更能割股疗母,因造此坊。

位置:七中第六
23年之后,建了最后一座,看了故事感觉是用钱买来的荣耀,但不管怎么说,“忠孝节义”,其他三个都有了,就差个“义”,如今完成了“义”,圆满。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这最后一座齐了忠孝节义,鲍家的兴盛也走到了尽头,此后一路下坡,再无牌坊耸立。

牌坊:乐善好施坊
年代: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人物:鲍漱芳
故事:鲍漱芳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

他为光宗耀祖,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赐“好善乐施”义字牌坊。

位置:七中第四
整理完这七座牌坊,最年轻的1820年,最久的1501年,相差了319年,300多年,真的吗?看这一溜排的牌坊怎么都觉察不出年代的跨度,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了。

觉得是石匠凿了第一座,然后回家休息几日之后,再把最后一座也凿了。

不仅如此,对于位置的顺序也大获不解,。

按年代建坊顺序 2—1—7—5—3—6—4
现如今七座牌坊 1—2—3—4—5—6—7
对应的历史顺序 2—1—5—7—4—6—3。

古人怎么这么建呢?总觉得有点怪。

暗自想来,或许中间有维修,重新排列整理过也是可能的。

一如文中开始就说的,建牌坊并不是有钱、有想法,随随便便建的,一个小村庄鲍氏一家300多年接连建了七座,从这窾见一斑。

都说“富不过三代”,是普遍中国家族逃不过的诅咒。

但在这里,徽州古城的一个乡野之村,鲍家繁衍兴旺了34代,或许跟写进祠堂的朱熹家训不无关系吧。

那就走进祠堂看一看,一如宏村的汪,呈坎的罗,桃花潭的翟,棠樾自当有个鲍家祠堂,不足以奇,奇的是唯有鲍家修了座女祠,便成为全国唯一(呈坎的罗家祠堂在正堂之侧也有一女祠,只是规模较之小一些罢了)。

女祠自当有不同这处,座南朝北,北为阴,不开正门,开偏门,没有男祠的气势宏伟,但,有就不错了,到棠樾看牌坊时记得看一眼女祠,毕竟罕见。

每次去过一个地方,写了游记,按自已的感受评个星级,以推荐
其他朋友一玩。

但有些地方好写,例如宏村,确实挺美的,有风景有文化,评个五星不为过,也不会离谱,但有些地方就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众说不一了。

棠樾牌坊便是,不喜欢的人一眼看完七座牌坊,没啥可看的了,会觉得不值。

喜欢的人细细品味每一座牌坊的故事,追溯1000多年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