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同步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共7题;共49分)
1.(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畏惧.(jù)凄.(qī)凉B.寂寞.(mò)聊.(liǎo)天
C.栅.(zà)栏挑剔.(tī)D.覆.(fù)盖稍.(shào)微
2.(2分)下面对句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递进)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引号表示引用)
C.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5分)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

梗概圈养畏惧桅杆荒岛
简陋野蛮教化救援痕迹
4.(10分)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5分)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为什么“消极的东西”也值得感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2)(5分)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

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鲁滨逊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5.(8分)判断对错
(1)(2分)为了生存,鲁滨逊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植麦子,可见他是一个靠智慧战胜困难的人。

(2)(2分)鲁滨逊将羊群分几个地方圈养,说明他胆小怕事。

(3)(2分)“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表明鲁滨逊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想方设法战胜困难。

(4)(2分)“梗概”部分表现了鲁滨逊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

6.(7分)默读梗概,完成练习。

(1)(1分)《鲁滨逊漂流记》是国作家的长篇小说,是书中的主人公,全书以第人称展开叙述。

(2)(1分)故事的梗概是按鲁滨逊历险的记叙的,叙述的内容有()(多选)A.流落荒岛B.救星期五C.蓄养种植D.建房定居E.回到英国
我能把上面的内容正确排序:
7.(15分)句型转换
(1)(5分)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2)(5分)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改成双重否定句)
(3)(5分)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改成肯定句)
二、阅读理解(共6题;共42分)
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整整一天,我一直(凝视注视)这海面上的那个东西,不久便发现它一直停在原处不动。

于是我(断定判断)那是一艘大船。

我急于想弄清真相,于是就拿起枪向岛南边跑去,跑到我前次被激流冲走的那些岩石前面。

到了那里,天已经完全晴朗了。

我一眼就看到,有一只大船撞在暗礁上失事了。

我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热烈强烈)欲望,有时不禁脱口而出大声地疾呼:“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或者是只有一个人能从这只船上逃出来也好!那样他就能到我这来,与我作伴,我就有人说话交谈了,那该多好啊!”我多年来过着孤独(寂寞寂漠)的生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渴望与人交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到没有伴侣的痛苦。

我多么希望那只船上能有一个人逃出来啊!“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这句话我至少重复了上千次。

8.(5分)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9.(2分)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情景”指的是“我”急于弄清真相的情景。

B.画横线的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求伴求友的想法。

C.通过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我”急于离开荒岛。

10.(5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1.(5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12.(5分)你佩服鲁滨逊吗?为什么?
13.(2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选定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

天刚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一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

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气温陡降至零下40摄氏度。

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
关重要的定位仪。

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

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冻死。

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

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

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营救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一次又一次地下降。

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5分)“生命的姿势”在文中指的是一种怎样的姿势?
(2)(5分)为什么说母亲的这种姿势是一种“生命的姿势”?
(3)(5分)在夫妇俩带着孩子登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4)(5分)为什么说“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写作题(共1题;共9分)
14.(9分)写故事
照片——美好的回忆。

整理自己小学阶段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好。

请同学和你一起回忆照片上的情景,把时间、地点、人物,当时的具体情况,做成卡片。

再从中选取一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写一写这幅照片引发的美好回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 聊.天”中的“ 聊.”不读“liǎo”,应读作“liáo”,所以错误。

C:“ 栅.栏”中的“ 栅.栏”不读“zà”,应读作“zhà”,所以错误。

D:“ 稍.微”中的“稍.”不读“shāo”,应读作“shào”,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

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A
【解析】【分析】A: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故(破折号表示语意的递进)错误。

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3.【答案】略
【解析】【分析】书写词语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

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特别是“ 概”和“ 陋”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4.【答案】(1)因为即使在最不幸的处境中,也可以分出好处和坏处,所以消极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积极的。

如果正视它,就能有利于人去奋斗,从而改变现状。

(2)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解析】【分析】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这句话所在的位置,然后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本题可以根据鲁滨逊笔记的内容进行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将羊群分几个地方圈养是为了防止羊群一次过走光。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
(3)正确(4)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答案】(1)英;丹尼尔·笛福;鲁滨逊;一
(2)过程;ABCDE;ADCBE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全书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

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故事的梗概是按鲁滨逊历险的过程记叙的,叙述的内容有流落荒岛:救星期五、蓄养种植、建房定居、回到英国。

故选ABCDE;把上面的内容正确排序:ADCBE。

故答案为:(1)英;丹尼尔·笛福;鲁滨逊;一;(2)过程;ABCDE;ADCBE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

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2)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7.【答案】(1)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这次活动不会不成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解析】【分析】(1)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吗”。

③否定“不正是”改为肯定“正是”。

即: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考查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

把“会”改“不会不”,删掉“很”,即:这次活动不会不成功。

(3)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去掉否定词,把“不得不”改为“必须”。

即: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故答案为:(1)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这次活动不会不成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点评】(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
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3)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②“不能不”“不要
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答案】8.凝视;判断;热烈;寂漠
9.C
10.鲁滨逊发现了一艘遇险的船只,想找到没有遇险的人,结果没有找到。

11.鲁滨逊的内心非常寂寞孤独。

12.我佩服鲁滨逊,因为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解析】【点评】(1)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考查了对句子的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要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明的写出来。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

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5)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

可结合对全书的阅读回答。

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8.“凝视”:不眨眼地看。

注视:注意地看。

结合语境划去“凝视”
“断定”:判断,认定。

判断:分析裁定。

结合语境划去“判断.。

“热烈”:情绪兴奋、高涨。

强烈:鲜明;程度很高。

结合语境划去“热烈”口
“寂寞”: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

“寂漠”中“漠”错别字,划去。

故答案为:凝视;判断;热烈;寂漠
9.A、B正确。

C.有误,通过阅读可知,划线句子表达了鲁滨逊想要有个人来给他作伴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C
10.通过阅读可知,主要写了鲁滨逊发现了一艘遇险的船只,想找到没有遇险的人,结果没有找到。

故答案为:鲁滨逊发现了一艘遇险的船只,想找到没有遇险的人,结果没有找到。

11.“多么”意思是非常,表示程度高。

这个词充分体现了他渴望有个人给他作伴的心情,说明了鲁滨逊的内心非常寂寞孤独。

故答案为:鲁滨逊的内心非常寂寞孤独。

12.书中的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我佩服鲁滨逊,因为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13.【答案】(1)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

(2)因为在5000米高山上,这位母亲给孩子每喂一次奶,就会严重损耗自己的体能,使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这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的儿子却脸色红润,神态安详地睡在父亲的怀抱里,是母亲用生命哺育了孩子。

(3)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40摄氏度。

(4)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是平凡而简单的,却倾注了母亲对孩子全部的爱,母亲为了让孩子活下来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之爱是伟大的、永恒的。

【解析】【分析】(1)本题可以从“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2)此类题型主要是结合文章或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找出解答题目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归纳总结。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解答本题要熟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14.【答案】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