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苏教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
然的和谐苏教版必修3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A项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表述缺少了生态系统层面;B 项所述间接价值应为潜在价值;C项所述措施为易地保护。

【答案】D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导学号:32570292】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解析】“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所以选项中只有B项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答案】B
3.下列不属于自然保护好办法的一项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C.立法保护,并加强宣传教育
D.人工饲养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
【解析】我国强调进行自然保护,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加强宣传教育、人工饲养及繁殖濒危动物等措施,但自然生态保护,并不是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当然这种开发、利用必须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答案】B
4.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导学号:32570293】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对生物的干扰。

【答案】B
5.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导学号:32570294】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对生物进行保护。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

【答案】D
6.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株,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价值
【解析】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发现的新的基因能改良玉米品种,体现了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A
7.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导学号:32570295】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
B.自然保护区内引入外来物种
C.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使用量
D.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解析】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自然
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利用生物防治,
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而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答案】C
8.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
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湖。

湖水变得不仅
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

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
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现象说明的道
理主要是( )
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解析】认真审题不难发现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种类减少,
生物的减少导致污染物净化减慢,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生物多样
性的破坏。

【答案】A
9.(20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导学号:32570296】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
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项,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C项,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D项,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
间并不矛盾。

【答案】B
10.阅读、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我国南方某水乡,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家畜饲料问题
从南美引进了一种速生水生植物水葫芦,近几年却发现它已经泛滥成灾,由于其干物质含量仅5%左右,有机物含量很少,利用价值极小,
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据考察,原产地无此现象。

材料2:有植物王国和基因宝库美称的云南,由于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正在引发生态危机。

紫茎泽兰原产美洲,十多年前经东南亚侵入
云南。

紫茎泽兰的毒素会使牛羊中毒,其种子又多又小,散落范围大,生存能力强,能到处传播,所到之处草木都无法生长,紫茎泽兰生长
特别快,正以每年30 km 的速度向北蔓延,一直扩展到四川西南部的
凉山地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葫芦、紫茎泽兰生长失控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条件,短期内它们的生长呈现________型的生长曲线。

(2)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场生态灾难,其严重后果有
______________。

它们在原产地却没有出现此严重后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葫芦失控使水体遭到严重污染,溶解氧大量减少,水生生物
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变臭等。

这种危害类似于水体的________。

(4)为达到既控制水葫芦的疯长,又防止使用药物污染环境的目的,有人设想引入水葫芦的天敌,你对此设想有何建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材料2,请你提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引入的水葫芦、紫茎泽兰生长在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环境中,短期内它们的增长呈现出J型曲线。

(2)外
来物种侵入后,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的多样性等都会遭到破坏。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生活污水中N、P等的过量排放,引起水
中藻类疯长、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的溶氧量大量减少、水生
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发出恶臭。

这些后果就与题意中叙述的危害类似。

(4)引入水葫芦的天敌,是人为地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可能会引起生
态平衡的严重失衡。

因此在引入天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次反
复实验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

(5)详见答案。

【答案】(1)J (2)当地的生态资源被破坏,生态平衡被破坏,
物种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在原产地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它们已与其
他生物形成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彼此能保持适度规模的种群,形
成和谐的生态系统(3)富营养化(4)能否引入天敌不能轻易下结论,原因是必须考虑引入天敌会不会与引入水葫芦一样导致失控而危害其
他生物,因此必须反复实验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5)如何消除这场生
态灾难?从这一事件中人类应吸取什么教训?如何正确把握物种引进
与其结果的关系?如何利用紫茎泽兰造福人类?如何研究开发紫茎泽
兰有价值的一面?(写一项即可)
[能力提升]
11.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32570297】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
样性
C.图Ⅱ反映出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
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
【解析】A项中Ⅱ表示物种的多样性;B项中基因突变导致多种
等位基因的产生;D项中河流、森林、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不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答案】C
12.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
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
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
【解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答案】C
1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32570298】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物种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物种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
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当一物种引入某地迅速扩散,并改变了该地生物多样性,属于物种入侵。

小龙虾被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
定危害,属于物种入侵。

麋鹿在我国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因其生存条
件丧失,应实施迁地保护。

要使丹顶鹤在我国野外正常生存繁殖,最
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答案】B
14.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
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
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

小鼠在食用含
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
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
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
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
分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解析】(1)雌性激素对于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
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胸腺萎缩会抑制T细胞的生成,所以会降低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对细胞免疫的损害程度更严重;不易分
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在营养级高的生物体内不断
积累,从而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由图可知,污染使种
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所以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3)研
究不同物种的消长现象,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

(4)污染会使某些生物
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筛选能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三丁基锡。

【答案】(1)繁殖功能受损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损害,
前者受损害程度更为严重食物链
(2)种群数量逐渐下降(3)群落
(4)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三丁基锡
15.如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导学号:32570299】
(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
防治。

(2)在A点开始后,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一方面,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_______________。

(3)由E点开始,防治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Ⅰ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认为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生态学种间关系原理,再写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点害虫数量下降,但是不久后又恢复甚至比原来数量更多,所以从A点开始进行的是农药防治,E点害虫数量下降后不再上升,可知从E点开始进行的是生物防治,其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并且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答案】(1)农药生物(2)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DDT的使用而被毒死,捕食者的减少,使害虫越来越多(3)不污染环境并且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害虫种群密度不再升高(4)引入天敌捕食者后,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5)在害虫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情况下,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6)ADE (7)①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②引入与害虫的生活条件相似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