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玉米覆膜栽培和育苗移栽技术规程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玉米覆膜栽培和育苗移栽
技术规程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12.04.26
•【字号】黔农发〔2012〕84号
•【施行日期】2012.04.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玉米覆膜栽培和育苗移栽技术规
程的通知
黔农发〔2012〕84号
各市(州)农委:
为了确保2012年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玉米覆膜)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在粮食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我委研究制定了《贵州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和《贵州省玉米地膜育苗移栽技术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袁建琦(种植业综合处)
电话:(0851)5285728
电子邮箱******************
附件:1、贵州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2、贵州省玉米地膜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附件1:
贵州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一、目标
通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提高玉米单产,促进大面积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

示范区较非覆膜区增产10—20%以上,辐射带动示范县均衡增产。

二、合理布局
玉米覆膜栽培必须根据区域特点和当地玉米生产上的特点,实行合理布局,布局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

尽可能选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地块种植地膜玉米。

避免在陡坡地、溃水地、风口地等地块种植。

三、选好覆盖用膜与覆盖方式
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80厘米、厚度为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为宜;间套玉米可选用幅宽50厘米的地膜。

覆盖方式可采用平作覆膜、垄作覆膜、膜侧栽培、两段覆膜(地膜拱棚)(育苗移栽)等不同的种植方式。

四、精细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肥力中上的地块。

要求整地细碎、上虚下实、厢面平整。

清除根茬、拣净石块。

五、全面推广应用杂交优良品种
选用耐密植、抗性和适应性强的杂交玉米品种,是发挥杂种优势,夺取地膜玉米高产的重要一环。

为充分利用盖膜效应,要根据海拔高低、气候条件,选用对路
杂交组合,杜绝使用二代种和常规种。

应用中要突出高产抗逆质优的杂交组合推广应用,搞好品种搭配和合理布局。

六、积极推广宽窄行带状轮作,合理密植
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地膜利用率,无论前作是小春或冬闲地,都要改等行种植为宽窄行带植。

与小春套作的,要本着大小春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安排带距带比。

坚持拉绳开厢,做到行直窝端规范化,以保证盖膜质量、经济用膜,分带轮作和方便操作管理。

实行合理密植、切实改变山区玉米种植密度不足的习惯。

我省杂交玉米一般净作方式下:紧凑型玉米栽3500株/亩~4000株/亩,半紧凑型玉米栽3200株/亩~3500株/亩,平展型玉米3000株/亩左右。

分带种植方式下:紧凑型栽3000株/亩~3500株/亩,半紧凑型栽3000株/亩~3200株/亩,平展型玉米2800株/亩~3000株/亩。

七、适期播种,保证全苗
1、施好基肥,起好垄
为保证盖膜播种质量,提高增温、保湿提墒等效应。

在玉米播种带正中拉绳开好施肥沟,一般开沟深20厘米左右,玉米播种在施肥沟的两边。

做到化肥与种、苗彻底隔离。

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搭配一定数量化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磷肥25公斤,优质圈肥1500—2000公斤。

先将尿素施于底层,然后施堆沤混匀的磷肥、圈肥(播种时再用稀粪水灌窝)。

施肥后覆土,整细起垄,整平垄面,垄面土块直径不超过3.33厘米。

大垄宽2075px(2.5尺),垄高10-375px,小垄宽1250px(1.5尺),垄高15-500px,株距按每亩留苗密度确定。

2、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地膜玉米的播种方式,直接影响到增温保湿效果和苗全苗齐苗壮。

无论采取先播种后盖膜、先盖膜后打孔播种和打孔育苗移栽哪种方式,都要根据当地气候、墒情等因地因时确定。

在海拔较高、低温冷害重、春雨早、土壤墒情好的地方,以先
播种后盖膜的方式为好。

春旱重和鼠雀、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方,在等雨足墒的情况下,或抢墒整地施肥后提前覆膜,播种期到后打孔播种(或移栽)。

种子播种在垄面上,干旱特别严重的地区可播种在垄沟上。

3、适期播种
播种期要根据不同区域海拔高度、气温回升早迟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抓住最佳播种期。

当露地表土地温回升7—8℃或日均气温≥10℃时即可播种。

一般可比当地常年露地玉米最佳播期提前5—15天。

并在雨后或足墒的情况下播种,每穴播2粒(育苗移栽实行单株定植),播种(移栽后)后覆膜。

4、化学除草
杂草严重的地块,无论采取哪种播栽方式,盖膜前都要进行化学除草。

用草甘膦、乙草胺,阿特拉津、扑草净、敌草隆等兑适量水均匀喷洒于厢面,对防止草害有较好作用。

5、提高播种覆膜质量,确保一次全苗
覆膜方式可因地制宜选用全膜覆盖、垄面膜覆盖和侧膜覆盖。

播种时要抓好种子处理、育苗移栽、造墒播种、严盖薄膜等措施。

针对严重春旱,可采取造墒播种或等雨足墒时覆膜或抢墒提前盖膜,适期再打孔播栽,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取粪水饱灌抗旱播栽。

要顺风或横山开厢,厢面做成低度瓦背形或田各呈平顶形;铺膜时要拉紧,膜面无皱折,地膜紧贴厢面,厢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将膜边嵌入、四周覆上压严,风大的地方可每隔3—5米用不易风化的石块压膜。

覆土压膜不能过多过宽,保证采光面在70%以上。

在大面积播种前3—5天培育预备苗,作好补苗准备。

八、加强田间管理
l、引苗出膜,护膜净膜
先播种后盖膜的,幼苗出土后,如遇气温高要及时引苗出膜,防止高温烫伤叶
片;如遇低温寒潮,膜内湿度较大,可适当延迟引苗,在幼苗第一片展开叶后及时破膜接苗,但最迟不超过4叶期。

破膜引苗,宜在晴天下午进行,切忌在晴天中午引苗出膜。

先覆膜后打孔播种的,若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扶苗出膜和盖孔土结壳的,要及时破膜引苗,防止盘芽闷苗。

引苗出膜后均用细土封严膜孔。

结合间苗定苗,每穴留单株健壮苗,空穴处两侧可留双苗。

如发现缺窝断行,取预留苗及时补栽。

覆膜后要防止风吹揭膜和人畜践踏,发现地膜破孔露边或压膜不严,要及时用细泥土盖好膜,压紧盖严。

要经常保持膜面干净,防止泥土遇雨后染膜面。

全膜覆盖地块,下雨前在垄面上用5寸铁钉每隔500px扎开一个渗水孔。

2、科学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施苗肥,重施攻苞肥。

拔节前植株长势差的,可增施一次苗肥,用5公斤/亩尿素,在窝间打孔深施。

对补栽苗和三类苗应早施偏施速效肥提苗,促进平衡生长。

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以氮肥为主,施肥量占总施氮量的50%—60%,一般施尿素15—25公斤/亩或30-45公斤/亩复合肥,在厢面两侧窝间打孔深施,边施边覆土封口,提高肥效。

3、综合防治病虫鼠害。

玉米螟防治:在心叶末期防1次,穗期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

药剂可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比例拌煤碴或细土,每株用量1克撒入心叶或0.1%功夫颗粒剂每株0.16克。

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1%井冈霉素0.5kg兑水2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防治大小斑病:在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可选喷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防治2—3次,隔7—15天一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附件2:
贵州省玉米地膜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一、目标
通过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阳光、争取农时季节、调剂农.活和防御自然灾害,获取玉米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

该技术适宜于复种指数高,前茬收获较迟和玉米生长期不足,后期常遇低温;令害的地区。

既是夺取我省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措施,又是我省玉米生产上减灾避灾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育苗移栽技术可使玉米增产10—20%。

二、合理布局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应布局在倒春寒、春旱、伏旱和秋风危害重的地区。

尽可能选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的田块。

三、育苗移栽技术
1、苗床建造:选择背风、向阳、靠近移栽本田或在移栽本田中做苗床,便于管理。

苗床一般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周围筑床埂,以利于保温和覆盖薄膜。

苗床宽1.2~1.5米(4尺),深15~20厘米(0.5尺),苗床长度视地形及苗床面积而定。

苗床面积一般按移栽1亩需14.4平方米计算。

苗床要求床底平整,并撒一层灰土,便于起苗。

苗床在育苗前一周准备好。

2、床土配制:床土要求土壤质地适宜,肥力适度,氮、磷、钾、锌配合。

配制床土根据各地情况酌情配比。

营养球配比要求严格,一般每亩本田苗床(即14.4平方米)用过筛的细土500公斤,加筛细的优质腐熟农家肥500公斤,氮素:2.5—3公斤尿素(为预防烧种,施用尿素时,必须先将尿素溶解于水,再混合营养土搅拌均匀。

),发酵过筛细磷肥15公斤,硫酸锌1公斤,再用畜粪水适量拌合而成落地即散的营养球(团)。

床土配制好后即可制作营养球(团、块)。

3、营养球(团)制作及育苗:一般采用营养球(团)、营养块、塑料软盘三
种方式,目前生产上应用得较多的是营养球(团)和营养块两种方式。

营养球(团)制作与育苗,又称营养钵或营养坨育苗,可用手工制成鹅蛋大小和形状的纺锤型球体,也可用特制的制钵(坨)器制成高8~10厘米,直径6~7厘米的营养钵(坨),在球顶(或钵顶、坨顶)打一个筷子头大小,深约2厘米的小孔,整齐错位地排列在苗宋里,等待播种。

营养块制作与育苗,又称方格育苗,操作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床土放入苗床上,整平床土,喷清水后将床土表面轻轻拍紧,至起浆为止,然后用刀划成4.5~6.6厘米见方的方格,切口深约5厘米左右,每个方格中间打一个筷子头大小的小孔,深1.5~2厘米。

等待播种。

塑料软盘育苗,操作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床土装入塑料软盘,并压实,等待播种。

4、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
采用品种必须经过国家或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玉米品种。

选用耐密植、抗性和适应性强的杂交玉米品种,是发挥杂种优势,夺取玉米高产的重要一环。

同时做好品种搭配和合理布局。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4404-1996粮食种子。

5、播种期
播种期,取决于移栽时间和茬口安排,一般以当地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0℃以上时,盖膜后可使膜内温度提高到11℃以上即可播种。

6、种子处理及播种量
播种前要把经过精选的种子浸种催芽,用约40℃的温水浸种24小时,捞起种子催芽24小时,种子露出白嘴时,将白嘴朝下播在播种孔里(采用包衣种子播种,不用催芽)。

每亩(大田)播经处理种子1.5kg—2kg。

7、播种覆土浇水盖膜
一个营养球(块)或播种孔内播精选种子1粒,播种深度约50px。

种子播种完,盖上一厘米左右厚的细土,浇透水。

搭棚盖膜:在苗床四周开一浅沟后,用6尺长的竹块每隔0。

83m(2.5尺)搭一条拱架后,盖膜,四周用细土将薄膜压实。

8、苗床管理:播种后约5~7天出苗。

每3天检查一次,如苗床表土发白,要揭膜浇水,浇后盖严。

床温宜控制在20℃~25℃,若超过30℃揭开两端通风。

二叶期—三叶期练苗,第一天揭膜三分之一,第二天揭膜三分之二,第三天全部揭开。

移栽的前一天浇足清粪水。

四、大田移栽
1、土壤选择与大田耕整,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肥力中上的地块。

要求整地细碎、上虚下实、厢面平整。

清除根茬、拣净石块。

2、覆膜净作玉米可选用幅宽60-8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间套玉米可选用幅宽50厘米的超地膜。

覆盖方式可采用平作覆膜、垄作覆膜、膜侧栽培、两段覆膜(地膜拱棚)等不同的种植方式。

在移栽前6—10天(或移栽当天)大田开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0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过磷酸钙25—35公斤/亩,氯化钾5—20公斤/亩,混合肥作底肥,并覆土和覆盖地膜。

1、移栽苗龄:一般以2叶一心期至3叶一心期为宜,最迟不要超过4叶一心期。

打孔移栽。

移栽按大小、强弱苗分级分片移栽,单株、等距定向错窝排列定植在施肥沟(或施肥沟两边),覆土后,用清粪水浇足定根水。

栽后约一星期左右成活。

缓苗后,再浇一次返青水。

2、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或种植方式而定,宽窄行带状种植方式,依带状种植的宽度而定。

分带轮作以1.67m(5尺)开厢居多,即小麦、玉米带,各占0.83m(2.5尺),种植两行玉米,
株距:20—575px(0.6—0.7尺),净作地:0.83 0.5m(2.5 1.5尺)×23-
625px(0.7—0.75尺)。

并根据品种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平展型移栽密度:3000株/亩,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移栽密度:3500—4000株/亩。

五、大田管理
1、大田间管理
以肥水为主,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点,采用早施苗肥,中攻穗,后补粒的施肥技术,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关键措施。

苗肥:在移栽缓苗后早追肥,亩用尿素56公斤,在窝间打孔深施。

穗肥:即大喇叭口期,重施肥料。

亩用尿素15—25公斤,有条件地区可增施1000—1500公斤腐熟厩肥或复混肥15—25公斤。

在厢面两侧窝间打孔深施,边施边覆土封口。

深施深度为表土250px左右。

施肥时间在全展叶1213片叶,可见叶16—18片叶,见展叶差为5叶施用。

粒肥:在吐丝期:如叶色渐淡,每亩可补追尿素5公斤,在窝间打孔深施。

或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尿素0.5公斤兑水25公斤,叶面喷施。

2、病虫鼠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夕口下:
大小斑病:玉米抽雄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1—2次,每隔15天喷一次。

纹枯病: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000—1500倍液或25%菌核;争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1—2次。

地老虎:用5%辛硫磷1000倍喷苗防治。

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末期,采用1.5%锌硫磷颗粒剂,直接放于喇叭口内。

大螟:在玉米苗期,5%植株出现枯心苗和田间孵化始期,采用90%敌百虫,或
50%杀螟松或25%杀虫脒,或50%巴丹乳剂和敌杀死8001000倍液喷苗。

粘虫与蚜虫:用10%大功臣或吡虫啉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鼠害:播种前用溴敌隆毒铒,即0.5%溴敌隆水济1:100倍拌抄熟大米,小麦粒,玉米籽等配成防治,玉米抽雄期再防当苞叶全部变黄已开始干枯,茎叶普遍变黄时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