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路径选择与土地制度之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 ,人居环 境逐步改善 。
二 、新 中 国城市 化 的三 个 阶段
( 一) 建国初期的城市化
建国后 ,中国政府清 晰地认识到 “ 农 业国家或经济 落后 市和农 村 )实行 工业化 。”
三 、我 国城 市化 的路径 选择
( 一) 外生型城市的形成
中国现代 城 市化 的演进 逻辑 ,特 别是 1 9 4 9年后 的城 市
城镇化 率年均提 高 l 3 6 个 百 分 点。2 0 l 2年 城 镇 化 率 达 到
技术 、信息借 由城 市集聚效应 整合 、流转 ;城 市塑造 了更具 5 2 . 5 7 9 6 ,与世界平 均水平大体 相当 。城镇 数量和规 模不断扩 包容 性的价值体 系 ,构建了工商 社会有 关市 场交换 、自由贸 大 ,城 市群形态 更加明显 ,京 津冀 、长 江三角洲 、珠江三 角 易 的基本规则 。总 之 ,城市 的出现有助于 降低 真实市场环 境 i J ' ' l ' l 三大城 市群 以 2 . 8 % 的国土 面积集 聚了 l 8 % 的人 口 ,创 造
一
、
城 市化 的 内在逻 辑 在吴友仁 看来 ,城镇 的主要结构 包括经济 结构 、人口结构和 次和经济 问题 、人口问题 、土地 问题联 系了起来 。
“ 城市的起源 代表了一种渐进 的变革 ,牵涉 到随着时 问 用地结构 三个方面 。借助 “ 城镇 结构合 理”概念 ,城市化第 递增的变化 ,而不是突发 的城 市革命 。” … 在这个意义上 ,
城市是 文明的累积 ,其本质是一种制 度规则 。藉 由城市形成
的制度规 则 ,人类得到 了相对安全 的生存空 间和 多元的发展
一
( 三) 快速城 市化时期
进 入 上 世纪 2 O世 纪 后 ,我 国 迎 来 快 速 城 市 化 阶 段 ,
机会 。城 市使得生 产要素不再分 散 ,劳动力 、土地 、资本 、
我 国城 市化路 径选择 与土地制 度之 关系研究
◎ 刘 征
摘 要 :城 市化的路径选择与 土地制 度息息相 关。我 国城市化进程 中的主要 问题体现在 两个方 面。一是 ,政 府主导 的外
生型城 市化模 式使 个别地 区的城 市化 流于形式 、无 法持 续深入 ,继 而形成 “ 不完全城 市化 ” 困局 ;二是 ,城 乡二元的土地 结 构衍 生了城 市化进程 中围绕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产 生的复杂利益诉求和 尖锐社会 矛盾 , 政府治理成本 和市场 交易成本 不断攀升 。 因此 ,必须跳 出现 有的政府主导的路径依赖模 式 ,完成 由外 生型城 市化 向 内生型城市化 的深刻 转型。 关键词 :城 市化 ;路径选择 ;土地制度 ;关 系
城 市 化的停 滞一 直持 续到 1 9 7 8年 ,改革 开放 的到 来不 划经济 的 “ 国家机器 ”内 。政府通 过高度抽 象的行政 行为掌
仅扭转 了中国经济 的困难局面 ,也 为我 国城市化 的再次开启 控着事无 巨细的生产 生活 。其 中 ,具有典 型意义上 的调整包 注入了动力 。l 9 7 9年 ,南京大 学吴友仁先生发 表 “ 关于我 国 括 l 9 4 9年 一 1 9 5 6年 的农 业 合作 化 运 动和 城 乡分 治二 元 土地 社会主义城 市化问题 ”一文 ,这是新 中国学术史上 第一篇系 权利结构 的形成 ,此 二者对 中国现 代城市化 进程产 生了极其 统研究 中国城 市化 问题 的学术论文 。文 章开宗明 义地界定 了 深远的影 响。首先 ,通过 抑制各经 济主体 间的竞争和 人 口流 “ 城市化 ”的核心概念 :所 谓城市化 ,简单地说 ,就 是指变 动使得 国家经 济制度逐渐远 离市场 。中央 政府相继通 过 l 9 5 3 农村人 口为城镇人 口的过程 ,或是指 变农业人 口为非农业 人 年农业社 会主义改造 、1 9 5 7年 《 关于粮 食统购统销 的补充规
中无 处不在的交易 成本 ,满足 人们在社会交往 中试图 降低 不 了 3 6 9 6 的 国 内生产 总值 ,成为 拉动 我 国经济 快速 增 长和参 确定性 风险的需 求。这是城市起 源的逻辑 ,而城市化则是 人 与 国际经济合作与 竞争I 主要 平台 。城 市综合服 务能力 明显
类社会沿 着城 市起源逻辑I j 勺 实践行动 。
国家 ,要想做 到经济起 飞和 经济发展 , 就必 须全面 ( 包括城 化 历程基本反 映出一个规 律 :过去传承 下来 的信念 、规 范与
这一 时 期 ,工 业的迅 猛发 展 组织 将构成新 制度产生过 程中的部 分初始条件 。浓缩在 制度 对 城 市化 的拉动 作用 尤为 显著 ,我国城 市化 水平 由 l 9 4 9年 要素 中的历史 引导着制度 变迁 ,引导着 各个社 会沿着不 同的 的1 0 . 6 9 6 一 跃提升 至 1 9 5 7年的 1 5 4 %。然 而好景 不长 ,文化 制度 路径发展 。1 9 4 9年以后 ,我国形成了外生 型城市化模式 。 大革命 ( 1 9 6 6 一 l 9 7 6) 造成 I 经 济衰退导致缺乏足够 的就业 岗 “ 外 生型城市 化是通过增 加要素投 入 ,或大 量的政府补 贴 , 位 吸收新增就 业人 口。计划 经济体制下 ,国家已无力 安置连 或价 格扭 曲带 来的人为增 益 ,来获 得经济总量 的递增 。基于 续三届 ( 1 9 6 6 一 l 9 6 8) 超过 2 0 0 0万的毕业生参与就业 。因此 , 这一 思路的城市化不具持 久性。” 中国出现了政府引导城市 人口向农村 转移 的 “ 逆城市化 ” 运 动 ( 上山下乡运动 ),中国的城 市化步伐陷于停滞 。 ( 二) 城市化 的再次开启 ( 二 )外生型城 市化 的实现途径 新 中国成立后 ,我国确立 了计划经济 体制 。备 级政 府成 为国家经济 建设的主 导力量 ,各经 济主体被 精准地 固定在计
二 、新 中 国城市 化 的三 个 阶段
( 一) 建国初期的城市化
建国后 ,中国政府清 晰地认识到 “ 农 业国家或经济 落后 市和农 村 )实行 工业化 。”
三 、我 国城 市化 的路径 选择
( 一) 外生型城市的形成
中国现代 城 市化 的演进 逻辑 ,特 别是 1 9 4 9年后 的城 市
城镇化 率年均提 高 l 3 6 个 百 分 点。2 0 l 2年 城 镇 化 率 达 到
技术 、信息借 由城 市集聚效应 整合 、流转 ;城 市塑造 了更具 5 2 . 5 7 9 6 ,与世界平 均水平大体 相当 。城镇 数量和规 模不断扩 包容 性的价值体 系 ,构建了工商 社会有 关市 场交换 、自由贸 大 ,城 市群形态 更加明显 ,京 津冀 、长 江三角洲 、珠江三 角 易 的基本规则 。总 之 ,城市 的出现有助于 降低 真实市场环 境 i J ' ' l ' l 三大城 市群 以 2 . 8 % 的国土 面积集 聚了 l 8 % 的人 口 ,创 造
一
、
城 市化 的 内在逻 辑 在吴友仁 看来 ,城镇 的主要结构 包括经济 结构 、人口结构和 次和经济 问题 、人口问题 、土地 问题联 系了起来 。
“ 城市的起源 代表了一种渐进 的变革 ,牵涉 到随着时 问 用地结构 三个方面 。借助 “ 城镇 结构合 理”概念 ,城市化第 递增的变化 ,而不是突发 的城 市革命 。” … 在这个意义上 ,
城市是 文明的累积 ,其本质是一种制 度规则 。藉 由城市形成
的制度规 则 ,人类得到 了相对安全 的生存空 间和 多元的发展
一
( 三) 快速城 市化时期
进 入 上 世纪 2 O世 纪 后 ,我 国 迎 来 快 速 城 市 化 阶 段 ,
机会 。城 市使得生 产要素不再分 散 ,劳动力 、土地 、资本 、
我 国城 市化路 径选择 与土地制 度之 关系研究
◎ 刘 征
摘 要 :城 市化的路径选择与 土地制 度息息相 关。我 国城市化进程 中的主要 问题体现在 两个方 面。一是 ,政 府主导 的外
生型城 市化模 式使 个别地 区的城 市化 流于形式 、无 法持 续深入 ,继 而形成 “ 不完全城 市化 ” 困局 ;二是 ,城 乡二元的土地 结 构衍 生了城 市化进程 中围绕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产 生的复杂利益诉求和 尖锐社会 矛盾 , 政府治理成本 和市场 交易成本 不断攀升 。 因此 ,必须跳 出现 有的政府主导的路径依赖模 式 ,完成 由外 生型城 市化 向 内生型城市化 的深刻 转型。 关键词 :城 市化 ;路径选择 ;土地制度 ;关 系
城 市 化的停 滞一 直持 续到 1 9 7 8年 ,改革 开放 的到 来不 划经济 的 “ 国家机器 ”内 。政府通 过高度抽 象的行政 行为掌
仅扭转 了中国经济 的困难局面 ,也 为我 国城市化 的再次开启 控着事无 巨细的生产 生活 。其 中 ,具有典 型意义上 的调整包 注入了动力 。l 9 7 9年 ,南京大 学吴友仁先生发 表 “ 关于我 国 括 l 9 4 9年 一 1 9 5 6年 的农 业 合作 化 运 动和 城 乡分 治二 元 土地 社会主义城 市化问题 ”一文 ,这是新 中国学术史上 第一篇系 权利结构 的形成 ,此 二者对 中国现 代城市化 进程产 生了极其 统研究 中国城 市化 问题 的学术论文 。文 章开宗明 义地界定 了 深远的影 响。首先 ,通过 抑制各经 济主体 间的竞争和 人 口流 “ 城市化 ”的核心概念 :所 谓城市化 ,简单地说 ,就 是指变 动使得 国家经 济制度逐渐远 离市场 。中央 政府相继通 过 l 9 5 3 农村人 口为城镇人 口的过程 ,或是指 变农业人 口为非农业 人 年农业社 会主义改造 、1 9 5 7年 《 关于粮 食统购统销 的补充规
中无 处不在的交易 成本 ,满足 人们在社会交往 中试图 降低 不 了 3 6 9 6 的 国 内生产 总值 ,成为 拉动 我 国经济 快速 增 长和参 确定性 风险的需 求。这是城市起 源的逻辑 ,而城市化则是 人 与 国际经济合作与 竞争I 主要 平台 。城 市综合服 务能力 明显
类社会沿 着城 市起源逻辑I j 勺 实践行动 。
国家 ,要想做 到经济起 飞和 经济发展 , 就必 须全面 ( 包括城 化 历程基本反 映出一个规 律 :过去传承 下来 的信念 、规 范与
这一 时 期 ,工 业的迅 猛发 展 组织 将构成新 制度产生过 程中的部 分初始条件 。浓缩在 制度 对 城 市化 的拉动 作用 尤为 显著 ,我国城 市化 水平 由 l 9 4 9年 要素 中的历史 引导着制度 变迁 ,引导着 各个社 会沿着不 同的 的1 0 . 6 9 6 一 跃提升 至 1 9 5 7年的 1 5 4 %。然 而好景 不长 ,文化 制度 路径发展 。1 9 4 9年以后 ,我国形成了外生 型城市化模式 。 大革命 ( 1 9 6 6 一 l 9 7 6) 造成 I 经 济衰退导致缺乏足够 的就业 岗 “ 外 生型城市 化是通过增 加要素投 入 ,或大 量的政府补 贴 , 位 吸收新增就 业人 口。计划 经济体制下 ,国家已无力 安置连 或价 格扭 曲带 来的人为增 益 ,来获 得经济总量 的递增 。基于 续三届 ( 1 9 6 6 一 l 9 6 8) 超过 2 0 0 0万的毕业生参与就业 。因此 , 这一 思路的城市化不具持 久性。” 中国出现了政府引导城市 人口向农村 转移 的 “ 逆城市化 ” 运 动 ( 上山下乡运动 ),中国的城 市化步伐陷于停滞 。 ( 二) 城市化 的再次开启 ( 二 )外生型城 市化 的实现途径 新 中国成立后 ,我国确立 了计划经济 体制 。备 级政 府成 为国家经济 建设的主 导力量 ,各经 济主体被 精准地 固定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