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2014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物理专题4热学计算3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热学学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热学学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热学学案目的:1、掌握压强的计算;2、能剖析清楚是什么形状变化并能列出方程重点:压强计算及形状变化剖析 难点:形状变化剖析一、例题剖析例1、如图示,外界大气压P 0=76cmHg,,U 型管左端A 被水银封锁一段气体,右端启齿,用水银封锁一段气体,那么A 局部气体的压强P A = cmHg 例2.如图,一固定的竖直密闭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大活塞的质量为1 2.50kg m =,横截面积为2180.0cm s =,小活塞的质量为2 1.50kg m =,横截面积为2240.0cm s =;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衔接,间距坚持为40.0cm l =,气缸外大气压强为51.0010Pa p =⨯,缸内封锁有温度为T=300K 的气体.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2l ,疏忽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减速度g 取210/m s .此时缸内气压多大?假定给两活塞间封锁气体升温至T 1=325K ,缸内气压多大?活塞移动的距离?例3、如下图,两端封锁的U 形玻璃管,内径平均,两边水银柱等高。

水银柱上方封锁的空气柱长度l 1=30 cm ,l 2=38 cm ,现从阀门C 处缓慢注入水银,结果左管中水银面上升5 cm ,右管中水银面上升6 cm ,求封锁端气体原来的压强。

例4、在室温条件下研讨等容变化,实验装置如下图,由于不慎使水银压强计左管水银面下h =10 cm 处有长为l =4 cm 的空气柱。

末尾时压强计的两侧水银柱最高端均在同一水平面,温度计读数为7 ℃,后来对水加热,使水温上升到77 ℃,并经过调理压强计的右管,使左管水银面仍在原来的位置。

假定大气压P 0=76cmHg ,求:(1)加热后左管空气柱的长度l ′;(2)加热后压强计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Δh 。

二、相关练习1、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正面为隔热资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V 0,末尾时外部封锁气体的压强为p 0。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之——第四知识板块 热学 第15-17课时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之——第四知识板块 热学 第15-17课时

任何 温度下 在______
缓慢汽化 温度 、 液体________ 表面积 、 ________ 空气流速 ________ 降温制冷
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
共同点
都是________ 汽化 现象,都要________ 吸热
第15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原理
第15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项目 熔化 凝固 状态变化 ______ 态 固 液 态 →______ ______ 液 态 →______ 固 态 吸、放热情况
吸 ________ 热
放 热 ________
第15课时┃ 考点聚焦
探究课题: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测量工具: 温度计 、______ ________ 秒表 ; ②采用“水浴法” 加热的目的:使被加 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缓慢,慢慢熔化,便 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第15课时┃ 考点聚焦 2.晶体和非晶体
项目 相同点 举例
晶体
非晶体
放出 热量 吸收 热量,凝固都要______ 熔化都要______ 雪花、食盐、冰 不变,____ 有 熔点 吸热,温度____ 熔点 ,持续______ 吸热 达到______ 不变 , 放热,温度______ 有 凝固点 ________ 放热 达到__________ 凝固点 ,持续_____ 玻璃、沥青、松香 无 吸热,温度升高 ____,____ 熔点 持续吸热 降低 , 放热,温度________ 无 凝固点 ____ 持续放热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第15课时┃ 考点聚焦

山东省蒙阴县2014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物理专题5光学2

山东省蒙阴县2014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物理专题5光学2

 重点梳理:一、光的传播: (1)光在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直线传播现象 举例:① 。

②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 (1) 。

(2) (3) 。

2、反射分类:(1) 。

(2) 。

3、平面镜成像特点: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初步规律: 2、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 。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 .。

2.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下图 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由上表可知,第 3 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第 7 次成的像比第 6 次成的像 ___________(选填 “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 屏向__________移动. (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下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强正确判断出 了这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 个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______移动凸透镜.典例 2: 3.如右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2 分)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 物的 。

(2)(2 分 ) 实验 过程中 ,如 果在平 面上无 论怎样移 动蜡烛 B ,都 无法与蜡烛 A 的像 完全重 合,原 因可 能 是 。

(3)(1 分)如果当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 B,在蜡 烛 B 的原来 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热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热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实例。

4. 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实例。

四、教学难点1. 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第二章:热传导1. 让学生掌握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热传导的定义和原理。

2. 热传导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 热传导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热传导现象的理解。

六章:对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对流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对流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对流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3. 对流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对流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对流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对流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对流现象的理解。

2019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4】热学计算【3】(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4】热学计算【3】(含答案)

重点梳理:1、物态变化2、比热容3、热值典例1:(2018•长沙)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态.(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典例2:(2018•苏州)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加强对比热容、热值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对中考真题进行解析,挖掘跟踪训练:1、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_,从而加快衣服上水分的蒸发.2、“神舟三号”发射时,“长江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3、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4、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5、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6、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图中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___冲程;它将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能.7、一钢罐内装有质量为20千克的液化石油气,这些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焦.(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值为3.5×107焦/千克)8、两个玻璃杯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小明同学小心地往每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他将观察到在________中墨水扩散得快.这现象说明:_______.9、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液化 B.凝固、熔化C.汽化、升华D.凝华、汽化10、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早晨有浓雾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11、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12、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条件是()A.提高液体的温度B.减小液体的表面积C.增大液体的表面积D.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13、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小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1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汽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那么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16、质量相同的两个物质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A.3∶4 B.4∶3 C.1∶3 D.3∶117、已知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水银的比热是0.14×103焦/(千克·℃),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1/30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D.若1千克的水温度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30千克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升高1℃18、质量为3千克的石油,用去1/3后,剩下的石油()A.比热变为原来的2/3,燃烧值不变 B.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2/3C.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2/3 D.比热和燃烧值都不变19、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20、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21、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相同.(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3)走近中考:1、(2018广州中考)图 5 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t3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 时刻物体内能比 t3 小D.t1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 t2 时大2、(2018•临沂)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4、(2018重庆中考)如下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5、(2018•苏州)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2018•岳阳)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3)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初中物理复习专题热学专题(1)答案跟踪训练:。

201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二 热学知识专题

201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二  热学知识专题

返回目录
类型二 (针对训练)
2.(’13日照)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 c ) 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解析】 一个气阀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所以A 是吸气冲程;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 以B是压缩冲程;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所以C是做功冲程;一个气阀打开,活塞向上运 动,所以D是排气冲程.
返回目录
类型一 (针对训练)
固现象,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河面上冰雪 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C符合题意;窗户上冰花的形成,是室内温度较 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13云南))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 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 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 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 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 放出 热量液化形成的.
返回目录
类型一 (针对训练)
【解析】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 落过程中熔化变成雨;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 酸牛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 酸奶,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酸奶盒上,液化放热.
返回目录
类型二 (类型题阐述)
热学基础知识是广西中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 内容有:分子动理论(近三年共考查30次,主要 以生活实例或图片的形式考查扩散现象、分子间的 作用力)、内能的改变方式(近三年共考查27次 ,一般结合实例背景考查)、比热容的应用(近三 年共考查13次,重点考查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热机及能量转化(近三年共考查13次,主要考 查热机及其能量转化),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综 合考查;另外热值、热量、热机效率的计算在综合 题也常会考查,见类型四(热学综合应用题).

2019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4】热学计算【1】(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4】热学计算【1】(含答案)

重点梳理:热量计算公式:1、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2、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 3、效率:η= Q 吸/ Q 放4、电热:Q=I 2Rt典例1:一壶水的质量为2.5 kg ,在液化石油气炉上从20℃煮至沸腾,在此过程中,共燃烧了液化石油气50g.壶吸热忽略不计.(1)水共吸收了多少热量?(1标准气压下) (2)这些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共放出多少热量?(3)求炉子的效率,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4.2×107J /kg.典例2:(2018天津中考)图17为“热的快”的结构示意图,其内部电热丝的阻值为48.4Ω,将它接在220V 家庭电路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降保温瓶中的水烧开。

已知瓶中水的质量为2kg,初温为2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在此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 求:(1)水吸收的热量;(2)需要加热的时间.◆ 归纳总结:对中考真题进行解析,挖掘 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 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或升高了)(△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跟踪训练:1.天然气已进入广大家庭,天然气的热值4×107J/m 3,完全燃烧0.05m 3的天然气可以放出 J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的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 的水温度上升 ℃.(c 水=4.2×107J/(kg •℃)2.一个成年人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 ,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 的干木柴才能得到。

则干木柴的热值为 ,如果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将变为 。

3.小贝家里购买了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若该热水器里面装有温度为10℃的水30kg ,经过阳光照射后,水温升高到45℃,在这一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 。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4.核电站将_________能最终转化为电能,它常建在海边,其原因之一是需要大量的水作为汽轮机的冷却剂,这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较大。

2014届中考物理 专题三 热现象专题强化训练

2014届中考物理 专题三 热现象专题强化训练

密㊀㊀㊀㊀封㊀㊀㊀㊀装㊀㊀㊀㊀订㊀㊀㊀㊀线专题三㊀热㊀现㊀象一㊁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㊁小雪㊁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㊀㊀).2 兰兰对以下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㊀㊀).A 春天,冰雪融化 液化B 夏天,冰柜内壁的 白粉 凝固C 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 液化D 冬天,人的口中呼出白气 汽化3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㊁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㊀㊀).A 凝华㊁熔化B 升华㊁熔化C 升华㊁液化D 凝华㊁液化4 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ħ,岩浆流入海水中产生了大量的 白汽 ,如图所示.关于这些 白汽 的形成是(㊀㊀).A 空气中的水蒸气B 海水遇到炽热的岩浆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 海水遇到炽热岩浆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又遇到低温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高温岩浆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5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㊀㊀).A 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 白汽B 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C 放入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6 我国湖南㊁湖北㊁贵州㊁广西和安徽等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如图所示是雪灾中见到的电线结起的冰柱现象,它是(㊀㊀).A 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B 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 由水凝固而成的D 由水汽化而成的7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㊀㊀).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ħ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ħ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ħ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ħ8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 水缸穿裙子 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㊀㊀).A 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㊀㊀).10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㊀㊀).11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白气 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下列各情况下见到的 白气 ,由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㊀㊀).A 打开冰箱门时在门边看到的 白气B 做饭时在沸腾的锅边看到的 白气C 夏日在清晨在河面上看到的 白气D 冬天的汽车排气管口看到的 白气12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㊀㊀).A 温度B 熔点C 沸点D 凝固点13 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 尾巴 ,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㊀㊀).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升华14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㊀㊀).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15 对下列图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正确的是(㊀㊀).A 靠近开水壶嘴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是汽化现象㊀B 衣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升华现象C 仙人掌的针状叶能够减少水分蒸发D 食品放在冰块上冷藏,利用了冰熔化吸热16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 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㊀㊀).A aB bC cD d17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 雾 或结 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㊀㊀).A 玻璃窗上的雾 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 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 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 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18 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㊀㊀).A 液化和汽化B 凝固和熔化C 凝固和汽化D 凝华和熔化19 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 小火 .针对这种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㊀㊀).A 水沸腾后,改用 小火 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热B 改用小火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 用 大火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 无论使用大火 还是 小火 ,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20 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 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㊀㊀).21 小明同学学习了 降水的形成 知识后,为家人做了 下雨 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 白气 ,这就是 云 .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 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 云 ,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 雨 .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㊀㊀).A 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 白气 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 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 白气 是液态水C 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 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22(㊀㊀).A B 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 冰的熔点是0ħC C 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 D 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23 常常撒一些 干冰 ,使舞台上出现 白气 缭绕的效果,用来增加演出氛围,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A 是干冰汽化而成B 是干冰直接升华而成C 是干冰升华后,又液化形成D 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二㊁填空题24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㊀㊀㊀㊀(填物态变化名称)㊀㊀㊀㊀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㊀㊀㊀㊀(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25 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㊀㊀㊀㊀(填 左手感觉热些 一样热 或 右手感觉热些 ).这一现象表明㊀㊀㊀㊀㊀㊀㊀密㊀㊀㊀㊀封㊀㊀㊀㊀装㊀㊀㊀㊀订㊀㊀㊀㊀线㊀(填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 或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6 如左下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该晶体的熔点为㊀㊀㊀㊀ħ,该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共持续了㊀㊀㊀㊀m i n,这一过程是㊀㊀㊀㊀(填 吸 或 放 )热过程.㊀㊀㊀㊀㊀㊀㊀27 如右上图是小明为探究物质凝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碘吸热后升华成碘蒸气,不一会儿看到盖住杯口的玻璃内表面上有颗粒碘出现,这是碘蒸气㊀㊀㊀㊀形成的.于是他提出的猜想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为验证猜想他采取的实验方法是㊀.28 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 i n 11.522.533.544.555.566.5温度/ħ595552494848484847454342(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 i n 时是㊀㊀㊀㊀(填 固 液 或 气 )态.(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㊀㊀㊀(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㊀㊀㊀㊀ħ.29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㊀㊀㊀㊀(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㊀㊀㊀㊀(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㊀㊀㊀㊀(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㊀物质凝固点/ħ沸点/ħ酒精-11778水银-3935730 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1)80ħ的酒精是㊀㊀㊀㊀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ħ,此时应选用㊀㊀㊀㊀(填 酒精 或 水银 )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31.高压锅的密封性很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㊀㊀㊀㊀,在煮食物时,从限压阀处喷出的 白气 是㊀㊀㊀㊀形成的.三㊁实验与简答题32 如图是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简化示意图,请说明电冰箱制冷的工作过程.33 在下图中,甲是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装置.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㊁B两铁圈中的㊀㊀㊀铁圈.若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㊀㊀㊀ħ,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㊀㊀㊀㊀.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㊁B所示,则图㊀㊀㊀㊀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34 (1)图甲是小海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作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㊀㊀㊀㊀(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㊀㊀㊀㊀ħ.(2)熔化后继续对此物质加热直至沸腾,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数据:时间/m i n0123456789温度/ħ90929496979899999999①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②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液体沸腾的特点是:㊀.35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㊁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 ㊁B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㊀㊀㊀㊀㊀有关.(2)通过㊀㊀㊀㊀㊀㊀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下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㊀㊀㊀㊀㊀㊀(填 质量 或 表面积 )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 是否正确?㊀㊀㊀㊀㊀(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理由是㊀.36 在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ħ时,每隔1m i n 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 i n 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 i n 012345678温度/ħ88909496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㊀㊀㊀㊀ħ,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㊀㊀㊀㊀(填 升高 不变 或 降低);(4)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㊀㊀㊀㊀(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标准大气压.甲㊀㊀乙37 小海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该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是㊀㊀㊀㊀ħ,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㊀㊀㊀㊀(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㊀㊀㊀㊀ħ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向天取水㊀㊀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㊁陆地㊁大气间的水循环.㊀㊀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㊀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请根据 干冰降雨 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问题:㊀?简答:㊀.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不烫手的 开水开水 常常与 烫手 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100ħ,远比皮肤的温度高.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在海拔3k 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ħ;在海拔6k 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ħ;而在海拔8844.43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ħ.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ħ~18ħ,那里 开水 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 开水 不烫手㊁鸡蛋煮不熟㊁开水不消毒.(1)请你说出 开水 不烫手的原因是什么?(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 珠穆朗玛峰 的过程中,要烧水煮饭,请你帮他们选择一种炊具.专题三㊀热㊀现㊀象1 C ㊀2 C ㊀3 A ㊀4 C ㊀5 A ㊀6 C ㊀7 A8 B ㊀9 D ㊀10 C ㊀11 A ㊀12 C ㊀13 B ㊀14 C 15 A ㊀16 C ㊀17 B ㊀18 B ㊀19 D ㊀20 D ㊀21 B 22 B ㊀23 D24 凝固㊀放㊀蒸发25 左手感觉热一些㊀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26 120㊀15㊀吸27 凝华㊀凝华要向外放热㊀用酒精灯加热碘一段时间,再滴几滴水在玻璃的上表面,熄灭酒精灯;等一会儿会看见固态碘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同时水珠不见了28 (1)液㊀(2)晶体㊀(3)4829 凝华㊀放出㊀凝固30 (1)气㊀(2)酒精31 沸点㊀液化32 液态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后汽化㊁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抽出,并压入冷凝器.蒸气在冷凝器中液化㊁放热.33 B ㊀99㊀不变㊀B34 (1)晶体㊀0(2)①②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5 (1)表面积㊀(2)A ㊁C(3)表面积㊀不正确㊀应该比较相同时间内水蒸发量的多少,而不是剩余量的多少(两份水的质量不同)36 (1)92㊀(2)如图(3)98㊀不变㊀(4)小于37 (1)100㊀等于(2)20(3)刚开始升温快,后来升温慢38 (1)汽化和液化(或汽化㊁凝华和熔化;或汽化㊁液化㊁凝固和熔化)(2)问题: 干冰降雨 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简答:升华和液化(或升华㊁凝华和熔化)39 (1)因为高度越高,压强越小,沸点就越低.(2)高压锅.。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请同学们根据两年的物理知识学习和多年的生活体验感受,判断下列描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约为80dmB.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C.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2.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调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B.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火山爆发、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都能产生超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如图,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灯台射出的光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而呈现出画面,这就是沙画。

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A.日食B.彩虹C.海市蜃楼D.汽车前灯反光装置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蜡烛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C.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5.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D.蜡烛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5.如图所示是停车场新安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有充电桩起火,应迅速浇水扑灭B.若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人拉开C.每个充电桩在安装时都要装漏电保护器D.绝缘皮破损的充电线可以继续使用一段时间6.小明同学到乡下感受淳朴的乡土风情时,发现很多农具。

如图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于其中涉及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舂米用具“碓(duì)”是费力杠杆B.℃石磨的转盘和磨盘接触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犁上的犁铲做得比较尖锐,是为了增大压强D.℃稻谷对谷风车的压力和谷风车对稻谷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7.对于下列现象的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中吸热的是()℃金属盘下水变多℃樟脑丸变小℃上岸后身上的水变少℃推动活基液态乙醚变多A.℃℃B.℃℃C.℃℃D.℃℃8.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探头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均相同,除图丁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山东蒙阴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物理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山东蒙阴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物理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山东蒙阴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物理模拟预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L1两端电压为2V B.L1两端电压为4VC.L2两端电压为4V D.L1和L2两端电压之和为6V2.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

则提升A的过程()A.总功较小B.总功较大C.额外功较小D.额外功较大3.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这个物体清晰的像,若把物体放置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4.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其原因是A.灯L1额定功率较大B.灯L1的电阻较大C.灯L2两端电压较大D.通过灯L1的电流较大5.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是p A、F A和p B、F B,则A.p A>p B F A=F B B.p A<p B F A>F BC.p A=p B F A=F B D.p A>p B F A<F B6.如图所示,教室内两盏日光灯有一个开关控制,以下电路中能反映它们正确连接的是()A.B.C.D.7.电风扇通电时扇叶转动,下列图中能表示其工作原理的是A.B.C.D.8.研究串联电阻特点是,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替代一个10Ω的电阻.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B.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C.研究改变内能的方式时,发现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相同D.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9.如图,电路中L1“6V 3W“和L2“6V 6W”两灯泡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源电压恒为1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B.保证两灯泡均不损坏,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最小值为3ΩC.滑片P从最右端向左移动,使某灯刚好正常发光,则此时另一盏灯的实际功率为1.5WD.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路总功率最大可达到12W10.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7 m/s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 kg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周末小明骑自行车去游玩,自行车下坡过程中,为了减小车速,他捏紧车闸,刹车皮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问题求解方法综合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问题求解方法综合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1.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20minC.乙图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少D.乙图中,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甲图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故A错误;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20min-10min=10min故B错误;C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而盐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熔化,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故C错误,D正确。

2.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另有A、B两个金属球,其质量和初温也都相同,且都比水的温度高.现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水中,热平衡后,甲杯水温升高了15℃,乙杯水温升高了8℃,则()A.A球比热容大于B球比热容B.A球比热容小于B球比热容C.A球降低的温度更多些D.A球放出的热量更少些【答案】A【解析】【详解】甲、乙两个杯子中水的质量m相同,两球放入水中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甲杯的水温升高15℃,乙杯中水温升高8℃,即:t t∆∆甲乙>,水的比热容相同,不计热量损失,由Q cmΔt=可知,Q Q∆∆甲吸乙吸>,由于Q Q∆=∆甲吸A放,Q Q∆=∆乙吸B放,所以A BQ Q∆∆放放>;A球放出的热量更多些;甲、乙水的初温t相同,t t∆∆甲乙>,所以两杯水的末温t t甲乙>,所以两个球的末温A Bt t>,又由于球的初温t初相同,所以:A Bt t t t--初初<质量相同、初温t初相同的两球A和B,对于A有:A A A AQ c m t t∆=-放初()①对于B有:B B B BQ c m t t∆=-放初()②又因为A BQ Q∆∆放放>,A Bm m=,①除以②得:1ABQQ放放>所以:A A AB B Bc m t t c m t t--初初()>()又A Bt t t t--初初<,则有A Bc c>.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1.5kg 的甲物体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体10 min吸收的热量为()A.0.63×105J B.0.9×105JC.1.89×105J D.3.78×105J【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甲物质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与水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的热量相同,且水10min 所吸收热量为20min吸收热量的一半,即()3511=== 4.210J/kg 1.5kg 60=1.8910J 22Q Q c m t ∆⨯⨯⋅⨯⨯⨯甲水水水水℃℃故选C 。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图表专题学案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图表专题学案

图表专题◆ 重点梳理: 一、 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变量比较类型习题 二、 利用图表信息总结规律、结论类习题 三、 利用图表信息进行简单计算类型习题◆ 典例1: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变量比较类型习题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ρ甲__ρ乙 (选填“>”、“<”或“=”) ◆ 归纳总结:此类习题的解题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题时注意:(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对象),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拐点、起点、终点的含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 跟踪训练一:1、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的图像,其中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B .若深度相同时,乙液体的压强比甲大。

C . 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D . 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2、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B .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大C .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D .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 典例2:利用图表信息总结规律、结论类习题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第一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6),记下相应的示数;第三次: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7),记下相应的示(2)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此类习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探究、归纳及逻辑思维能力。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与磁学案1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与磁学案1

电与磁◆重点梳理: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磁场及应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电磁波及应用。

◆典例1: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

错解及出错原因:把电源的正负极和两个小磁针的极性标反,出错的原因多数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够耐心细致。

解析:判断通电螺线管及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的那一端是螺线管的N极,反之,若大拇指指向N极,则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所以电源右标“+”,左标“-”。

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与磁体周围磁场一样,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作用,放入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N极所指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S极所指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而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所以上方小磁针是右N左S,而右边小磁针是左N右S。

典例2:错解及出错原因:错选C的原因是没有分清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应用。

解析:B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电流的关系,改变滑片的位置,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线圈匝数一定),从而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C图中既有电源,又有磁体,是研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它是电动机的原理。

D是演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是电流的磁效应。

A图中没有电源,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时它本身就是一个电源,它演示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所以选A。

◆归纳总结: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中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2、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电流产生的现象。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是法拉第发现的。

3、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导体内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学案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学案

电学实验◆重点梳理:初中电学实验包括: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4、伏安法测电阻;5、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其中3、4、5三个实验是重点实验。

◆典例1: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路如图1所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电源为两节干电池。

图1 图2(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元件连成符合这个实验要求的电路(连线不能交叉)。

(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L不发光,故障的原因不可能是()A.电流表处有开路B.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处开路C.小灯泡L短路D.小灯泡L的灯丝断了(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时,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次数 1 2 3电压U/V 2.0 2.5 3.0电流I/A 0.28 0.30 0.31亮度增加电功率P/W功率的平均值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②小灯泡亮度变化规律是;③此表的设计还存在一个不足之处,请写出(4) 若电源采用2节干电池串联供电,待测电阻的的阻值估计为10欧姆。

则在接线时,电流表应采用___量程,电压表应采用 _____量程。

(5)做“用伏特表、安培表测电阻”的实验时,要求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记下的和算出的数据都填在表里。

请在下面右边空白处把你所设计的表格画出来。

6、(1)如图3所示,请按照左侧的电路图将电压表正确接入右侧的实物电路中。

要求:用电压表的0-3档,连线不要交叉。

(2)闭合开关K。

要使灯炮变亮些,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端移动。

(填A或B)图3归纳总结:首先我们要明确电学实验考什么?1、考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的原理是什么?2、考电路连接时开关的断开闭合情况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3、考实验器材:包括①基本实验(即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所需要的器材②因某一仪器欠缺而改进后的实验所需器材③提供足量的器材供你选择,例如给你几个滑动变阻器,让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滑动变阻器;4、考电路图的设计和电路的连接:包括画电路图、连接或者补画电路、电路纠错等等;5、考实验操作过程:如步骤的重排,遗漏步骤的补充,错误步骤的修正,操作细节的考查以及实验步骤的概括;6、考电路故障的判断,如短路、断路、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以及电压表电流表连接等;7、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8、考电功率和电阻的计算;9、考实验所运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化法等;10、考数据处理与结论归纳.二、电学实验怎么考?从考题涉及的知识点看,可以是单一的实验考查,也可以是几个实验的巧妙融合;可以是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也可能是对同一实验的层层推进式的考查,还可以是要求运用所学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新的结论的拓展性测试。

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物理试卷

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物理试卷

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八上·防城港月考) 某校举行合唱节活动,下列有关合唱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 . 听到的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C . 调大音响的音量主要是为了改善声音的音色D . 悦耳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2. (2分)(2017·南岗模拟)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下面有关光的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都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B . 外层空间是黑暗的,因为外层空间那里缺少灰尘来反射光C . 右边同学刚好看不到纸杯中的硬币,左边同学倒入适量水后便可以看到真实的硬币D . 通过光纤传递的能量,医生能看到病人体内的病灶3. (2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电,在生活中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图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A . 电线上晾衣服B . 湿手按开关C . 湿毛巾擦灯泡D .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4. (2分) (2017八上·南江月考)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 .D .5. (2分)根据下图所示的两盏白炽灯的铭牌,可以判断()A . 甲灯一定比乙灯亮B . 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大于乙灯的电阻C . 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功率是乙功率的4倍。

D . 正常发光时,甲灯消耗的电能是乙灯消耗电能的4倍6. (2分) POS刷卡机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POS机的刷卡位置有一个绕有线圈的小铁环制成的检测头(如图所示),在使用时,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POS机指定位置刷一下,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POS机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图中能反映POS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A .B .C .D .7. (2分) (2015八上·安达期末)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 .B .C .D .8. (2分)(2012·贵港) 能量、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光纤通信是用超声波在光导纤维里传播来传递信息B . 如果把超导材料应用于输送电能,就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C . 水能、太阳能、核能是可再生能源D .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 (2分)(2011·镇江) 江南特种玻璃厂生产的电控调光玻璃,具有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透明度的功能.光照增强,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光照减弱,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升高,玻璃透明度上升.已知光敏电阻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变小,R0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则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A .B .C .D .10. (2分)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以下关于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增大对人体的压强B . 小轿车行驶时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 . 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D . 用水来冷却小轿车的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且容易获取11. (2分)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相同器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有()A . η甲=η乙, W甲=W乙B . η甲>η乙, W甲>W乙C . η甲<η乙, W甲<W乙D . η甲>η乙, W甲<W乙12. (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B .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变大C . 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D .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13. (2分) (2017九下·重庆期中) 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B . F1大于F2C . v1大于v2D . 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14. (2分) (2018九上·鄂城期末) 甲、乙两只灯泡,其I﹣U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将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当甲灯两端的电压为2V时,则两灯消耗的总功率是()A . 2WB . 1.6WC . 1.2WD . 0.8W15. (2分) (2017八下·汶上期末) 对下列四幅图情景描述错误的是()A . 图甲中用电吹风向下吹漏斗中的乒乓球,球不掉落,表明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B . 图乙中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 . 图丙中手提袋手柄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手的压强D . 图丁中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二、作图与实验题 (共7题;共50分)16. (5分) (2018八上·扬州期末) 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7. (5分)(2018·攀枝花) 如图所示,一个绕O点的转动的杠杆,已知动力F1的方向和阻力F2的力臂L2 ,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以及阻力F2。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力学计算学案1

山东省蒙阴县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力学计算学案1

力学计算◆重点梳理:力学计算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类题型:(1)有关速度计算题;(2)有关密度的计算题;(3)有关浮力和压强的计算题;(4)有关功和功率的计算题;(5)有关杠杆、滑轮组的计算题;(6)有关力与电的综合计算题;(7)有关力与热的综合计算题;◆典例1: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在15s内把质量500kg的钢材匀速提升到3m高的地方,求:(1)钢材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2)起重机对钢材做的功是多少?(3)起重机对钢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4)如果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起重机的电动机做了多少功?典例2:小明体重50kg,他的家距离学校2400 m,他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回校。

求:1)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2)小军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上学至少要做多少功?◆归纳总结:从命题形式看,力学计算题一般具有小范围的综合性,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其特点是:借助生产生活实物或事件为载体,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

解题时注意每个公式的含义,不能用错,往往是错一步而错全局;公式有变形,符号书写要规范,在书写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计算题解答时要单位统一,书写认真,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跟踪训练:1、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辆小汽车,如图所示,小明坐着这辆汽车匀速行驶144 km,用时2h,消耗汽油9kg,其发动机的功率为23kW。

(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①汽车匀速行驶时速度为多少?②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大?③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图1走近中考:1、(2013•湛江)仁爱礁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隶属我国海南省三沙市,中国公务船只定期在那里巡视,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艘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公务船.(1)该船以20km/h的速度匀速航行了5h,则航行的距离是多少?(2)若该船的声呐探头距海面深度为10m,则该声呐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3)该船满载时排水量为5×106kg,则船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各为多少?(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2、(2013•莱芜)如图是一种常见的饮水机结构剖面图,控水槽内浮体A与阀门C固定相连,当A恰好浸没时阀门C关闭,A未浸没时C略有下降,桶内水流入控水槽中.已知浮体A的体积为40cm3,阀门C的横截面积为1cm2,不计A、C本身重及大气压强.(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g取lON/kg)问:(1)若热胆中储水1kg,加热管将其从初温20℃加热到100℃,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浮体A浸没时所受浮力为多大?(3)浮体A浸没时阀门C受到的压强是多少?(4)桶内水位的最大高度是多少?4、(2013•潍坊)学习了简单机械的有关知识后,小强同学自制了一种简易升降晾衣架,它由四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一段固定在天花板上,人用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可以使晾衣架匀速上升,晾衣架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横梁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将4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人拉绳的力为12.5N时,衣物匀速上升,忽略绳重及摩擦.求:(1)此6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使其匀速上升1m,人所做的总功.参考答案:解得:m>0.8kg.抽出液体的质量范围为:0.8kg<m<2.4kg.故答案为:2000;0.8kg<m<2.4kg.答:(1)若热胆中储水lkg,加热管将其从初温20℃加热到l00℃,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3.36×105J;(2)浮体A浸没时所受浮力为0.4N;(3)浮体A浸没时阀门C受到的压强是4×103Pa;(4)桶内水位的最大高度是0.4m.点评:本题为力学和热学的综合计算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液体压强公式、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梳理:
1、物态变化
2、比热容
3、热值
典例1:(2013•长沙)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态.
(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
的是()
归纳总结:
◆加强对比热容、热值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对中考真题进行解析,挖掘命题规律,
点拨解答注意事项;针对性强化训练;精心预测2014中考计算题.
◆跟踪训练:
1、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_,从而加快衣服上水分的蒸发.
2、“神舟三号”发射时,“长江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3、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
4、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
________.
5、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
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
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气
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6、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图中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___冲程;它将______能
转化成_______能.
7、一钢罐内装有质量为20千克的液化石油气,这些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焦.(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值为3.5×107焦/千克)
8、两个玻璃杯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小明同学小心地往每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他将观察
到在________中墨水扩散得快.这现象说明:_______.
9、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熔化、液化B.凝固、熔化
C.汽化、升华D.凝华、汽化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11、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12、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条件是()
A.提高液体的温度B.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C.增大液体的表面积D.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13、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小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1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汽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那么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16、质量相同的两个物质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3∶4 B.4∶3 C.1∶3 D.3∶1
17、已知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水银的比热是0.14×103焦/(千克·℃),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1/30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
D.若1千克的水温度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30千克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升高1℃
18、质量为3千克的石油,用去1/3后,剩下的石油()
A.比热变为原来的2/3,燃烧值不变B.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2/3
C.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2/3 D.比热和燃烧值都不变
19、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20.
21、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相同.
(2
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走近中考:
1、(2013广州中考)图5 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 时刻物体内能比t3 小
D.t1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 时大
2、(2013•临沂)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3、(2013天津中考)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4、(2013重庆中考)如下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6.(2013•岳阳)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
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
初中物理复习专题热学专题(1)答案跟踪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