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位于江南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0′至112°58′,北纬26°08′至26°18′之间,地形地貌为山地,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该矿区为典型的沉积岩型锡矿床,主要矿物为锡石、白钨矿、方解石等。

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如下。

一、地质特征:
1.地层构造:该矿区主要由震旦系下部地层、寒武系地层、石
炭系地层和二叠系火山岩组成。

其中,下部地层包括砂岩、泥岩、灰岩和石英岩等。

寒武系地层主要由大力寺组、武陵山系、黑山组和宁乡组等组成。

石炭系地层主要包括煤系地层和泥岩地层。

二叠系火山岩主要包括流纹岩、玄武岩、英安岩和安山岩等。

2.构造样式:该矿区主要为弱变形构造样式,包括褶皱构造、
断裂构造、韧性剪切构造和岩体节理等。

其中,断裂构造最为发育,主要有狮子岭断裂、坝尾断裂、石园垭断裂等。

3.地质背景:该矿区属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型,主要为岩浆
侵入和断裂溶解作用的结果。

岩浆侵入主要是二叠纪末期的花岗闪长岩体,通过热液动力学作用释放了大量的金属元素。

断裂溶解作用主要是狮子岭断裂的作用,通过断裂的活动和强烈的水热环境,将周围的岩体矿化,形成了丰富的锡矿矿体。

4.矿体类型:该矿区主要矿体类型为矽钨矿型和铍钨矿型热液
脉状矿体,也有些矿体为矽钨矿型混合矿床。

二、控矿因素分析:
1.构造控制因素:断裂构造是该矿区的重要控矿因素。

断裂活
动和热液环境的存在,为狮形岭区的致密化沉积岩夹杂的富含锡石、白钨矿等重要矿物物质的强烈氧化和溶解,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此外,断裂的延伸和变形也促进了矿床的生成和发育。

2.岩石类型控制因素:岩浆侵入是导致该区形成热液矿化的主
要原因。

岩浆侵入带来了高温和高压的热液环境,解离了周围的矿物元素,侵染了沉积岩层并加速了烟囱、短脉的形成和发育。

火山岩的存在,既形成了良好的顶底盖岩,也为矿液的运移和矿床的生成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地形地貌控制因素:该矿区位于山地地形,山前平原周期性
地受到沉积物的补给和侵蚀。

河川是矿床生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因为河流对于物质的搬运和运输非常重要。

此外,地形地貌还决定了表土的多少和组成,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床的侵蚀程度和矿物元素的质量和含量。

综上所述,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相辅相成,构成了形成丰富矿体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在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矿脉时,应该密切关注寻找矿化发生位置和矿化发生规律,提高发现矿体的准确性和准确度,保证勘探和开发的成效和效率。

为了更具体地分析该狮形岭锡矿区,以下是该地区的一些相关数据:
1.矿床类型和分布:该狮形岭锡矿区主要矿床类型为矽钨矿型和铍钨矿型热液脉状矿体,混合矿床也存在。

其中,热液脉状矿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矿化脉体主要与狮子岭断裂相关,呈控矿性分布,主要矿区集中在南北向约7km、东西向约
2km的范围内。

2.矿石物质含量:该矿区的锡石、白钨矿等主要矿物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锡石最为丰富,平均含锡量在0.5-1.5%之间,最高可达10%左右。

白钨矿的平均含量也相对较高,约为0.3-0.5%。

3.金属元素含量:该矿区不仅含有锡和钨等稀有金属元素,还含有一些其它的金属元素,如铜、铅、锌等。

铍、碲、铋等元素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其中,铜、铅、锌等含量一般较低,主要以矿物赋存状态参与其中。

4.矿体规模:该矿区主要矿体为热液脉状矿体,单矿体展布规模多在0.5-1.5km左右,厚度多在10-50米之间。

目前,已探明的矿体总储量约3.3万吨含锡矿石,其中属于可采储量的约为1.8万吨,在探明储量中,矿床呈走向分布,矿石体积相互交错、连续分布呈片状或带状分布。

基于以上数据,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1.该矿区的矿床类型为矽钨矿型和铍钨矿型热液脉状矿体,矿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矿化脉体主要与狮子岭断裂相关,这说明构造因素在该区域的控矿作用非常明显,断裂构造的活动
和强烈的热液、水热作用使得周围的矿物元素得到释放和运移,并在矿化脉体中聚集。

因此,在勘探和开发中,应该关注断裂带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分析,发现断层和矿化脉体的关系,以此确定矿体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2. 锡石和白钨矿的含量高,同时其它金属元素如铜、铅、锌等含量也存在,这说明该狮形岭锡矿区可以开发多种金属矿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因此,在后续的勘探和开发中,需要对多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矿区的资源优势。

3.矿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单矿体联系,厚度适中,展布规模适中,这对于矿体的开采有较大的便利性。

同时,在矿体的开采中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矿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健康。

4.总储量尚不算太大,且属于可采储量较少,因此,在开发中
需要加强勘探和科学的开发、管理和利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综上所述,该狮形岭锡矿区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和开发潜力,需要结合地质、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开展科学、系统的勘探和开发计划,充分发挥该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前言
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上升,但是不少矿产资源开发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为此,中国
政府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应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本文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全面、科学、高效地开发和利用锡矿资源,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案例分析:新嘉坡锡矿区
新嘉坡锡矿区位于湖南省南部益阳市,是一个具有工业遗存的历史矿区,该矿区主要矿床类型为石英石组合热液脉状矿床。

在该矿区开采历史中,曾出现过资源枯竭、矿区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导致一些矿区无法持续开采。

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该矿区进行了环保和重金属污染整治,同时也进行了多次的勘探和开发。

目前,该矿区已经完成了资源整治和规范利用,可谓是环境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图片来源:图片网)
1.勘探和开发策略
在勘探和开采之初,政府采取了梯次勘探、梯次开挖的策略。

首先,政府采用地质勘探技术,综合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岩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信息,制定勘探计划,逐步实施表层小地块、中深部大地块的勘探。

然后,立足于采矿技术与环境影响的平衡,在建立了矿山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综合使用破碎机、装载机、钻机、爆破器等设备,进行梯次开挖和采掘。

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勘探和开采的效率,还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在政府的带动下,一批具有较强资金实力
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加入到新嘉坡锡矿区的开发中,这也为矿区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环保与治理措施
该矿区在资源整治的过程中,注重环保和治理。

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重金属污染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保护、生态环境恢复、二次开发等。

例如,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上,政府对锡矿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分类治理,引进了生态修复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多种手段让植被得到生长,进行了很多的绿化活动,加强了生态系统重建。

此外,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上,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建立了治理管理机制,实现了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效果的评估。

这些环保和治理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矿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

3. 科技创新与提高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新嘉坡锡矿区加快了对技术和管理理念方面的更新换代。

政府和企业集中人力和财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包括3D建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使
工艺流程能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支持。

而在矿山管理方面,政策引导企业加强了管理体制改革,注重组织、计划、控制和监督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引进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使得生产管理更加规范化。

总结
以上从勘探和开发策略、环保与治理措施,以及科技创新和提高效率三个方面对新嘉坡锡矿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综合来看,对于矿区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政策引导企业,科技推动生产,治理保护环境,所有的力量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保的双重目标。

在将来的开发和利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环保和治理措施的科学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在确保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