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
B .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
C .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
D .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
2. (2分) (2016高一下·银川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新中式婚房回归古典东方之美,一对新人说:“我们不追求家具的雕梁画栋,无需过多装饰,只求简单,古色古香。
”
B . 肃穆的气氛,庄重的举动。
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敛声屏气,用一分钟的默哀,向逝世的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送上最真诚的缅怀,他是全球以个人名义捐助善款最多的人。
C . 南京——一个靡丽而怀旧的城市。
如果说它有过繁华,那么秦淮河边的洪武路会告诉你多少纨袴膏粱的一掷千金、纸醉金迷,多少士大夫的理想,随着末世国都一点点丧尽。
D . 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3. (2分) (2016高三上·海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B . 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
C . 纪录片《牡丹》将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洛阳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日前双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展开,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有关牡丹的视觉盛宴。
D .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旨在通过镜头展现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呼吁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农村地区改善医疗条件。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
4. (6分)(2017·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在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活起来的前提是保护和传承。
非遗是独特的。
为大众熟悉的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非遗,选取特定材料,用传统技艺进行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和情感投入,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这种独特性,恰好是这些非遗项目的市场价值所在。
将这部分非遗资源转化为物态化的产品,既能为非遗的保护传承造血,也可以让民众通过拥有和消费这些产品,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分享非遗文化蕴涵。
传承保护得益于此,非遗的创新发展也将从中受益。
不仅如此,在不少地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让当地民众从中获益。
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用得当,无疑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多赢之举。
文化遗产最需要的是保护和传承,而不是“开发”。
所谓“生产性保护”,其核心依然是保护,生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对于“开发”文化遗产的表述,长期致力于非遗保护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非常反感。
在他看来,对文化遗产而言,“开发”是个野蛮的词汇,开发的目的就是经济利益。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让非遗走样,最终伤害的还是非遗本身。
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融入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用机器大批量生产非遗产品。
看到机器压的皮影、剪纸,机器印的年画,人们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些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能叫非遗吗?一些号称非遗的产品,采用化工原料快速染制,低价卖给游客。
游客多非专业人士,就是到此一游,图个便宜、买个新鲜,既不了解,也不会挑剔制作方法。
殊不知,这种成本低、来钱快的好办法,却是在自我伤害。
仅从生产技艺上看,机器生产不仅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其生产效率、成本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如此竞争,真正的非遗产品自然吃亏,李逵也就打不过李鬼了。
如此偷梁换柱,用工业文明替代了手工文明,非遗产品也就徒有其名了。
这种现象的流行,当然与商家重利的投机心理有关,也与人们对手工价值的忽略有关。
真正的非遗产品,且不说材料的难得,仅手工艺人的培训和制作过程,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一双内联升的手工纳底布鞋,恪守每平方寸九九八十一针的规矩,需要耗费1个熟练工人3天的劳动。
这样的非遗产品怎么能与胶底布鞋或者运动鞋等价?
优秀的手工作品,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价格,甚至可以成为奢侈品。
全球公认的奢侈品品牌,无论汽车、手表还是皮具,在品牌文化之外,强调的都是稀有的材质和精良的手工。
只有当优秀手工制作的价值得到大众认可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非遗鲜活起来、大放异彩的时候。
(1)
下列对“非遗”产品特点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 采用传统技艺、由艺人手工制作。
B . 蕴含独特的文化信息、情感投入。
C . 不可“开发”,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D . 材质稀有,制作精良,市场价值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将非遗资源都转化为物态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民众分享非遗文化蕴涵的需求,还可以改善民生,形成地方良性发展的多贏局面。
B . 保障非遗每一个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和情感投入,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这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所在。
C . 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和对非遗进行商业开发,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目的在保护传承,后者的目的是经济利益。
D . 在机器压制皮影、剪纸等的活动中,工业文明替代了手工文明,非遗独特的文化品位得不到保护和传承,直接伤害着非遗的文化价值。
5. (9分) (2015高二上·济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B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 .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 .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才有了解释字源的理论,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6. (11分) (2015高二上·湖州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放生
秦锦丽
高原落日的步子迈得迟缓,留给我足够的时间目送,就如我们是一对久爱的恋人。
目光,追随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
眼看就要翻过那座山头了,一跃的刹那,它跌进山坳里。
正惊慌着,它又精灵一般从山背后闪现。
这一闪,把黄河第一弯照得金光拂面,灿若袈裟。
逆流望去,一河碎金,微波不澜,一副富可敌国的淡定自若。
这是九曲黄河之首曲——甘南玛曲黄河岸边,是黄河长长征途的起步,似乎它料及沿途多舛,胸有成竹却又心事重重。
当从青海出发,面向东南,慢行慢思,及至甘南玛曲时仍搁置不下,左拐右旋,漫出片片丰美草滩。
终是悔情难断,便执意回返青海,诀别后,最终毅然决然一路东去,任凭关隘狭窄,峰回路转,不歇不休,归奔大海。
如此,才造就首曲恢宏、淡定的气势。
似流非流,似水若金,偶有风来,吹皱一河绫罗锦缎。
逆光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像黛青色的版画,充满沉浑之美。
山下河岸,葱茏宁静的玛曲大草原芳草连天,白帐点点,一派和谐安祥。
清清草香,携裹着绿氧离子,醉了这河,这山,这落日,这时空,还有我。
这是今夏我去玛曲之机,傍晚独自在离县城20公里远的黄河第一弯撞见的大美。
一个人静静地看,贪婪地闻,安闲地呼吸,屏蔽思绪,愁烦不涉,爱恨不及。
渐渐地,这副肉体像拆了篱笆的院落,无遮无掩,无拘无禁,无边无形。
一任风穿过,流星划过,吹落浊腐,照彻了黑暗。
小小的我恍惚成了风中的一粒尘埃,光亮中的一个分子。
物我两空,神奇曼妙的感觉,突然被一阵摩托车的引擎声搅散。
扭头望向河堤,一个藏族男士从摩托车上下来,长袍裹肩,怀抱物件,脚步咚咚径直从十米长的石阶上走了下来。
这么晚了,什么人?心倏忽回腑,怦怦直跳。
跑吧,漫漫河畔,无路可择。
不跑吧,头皮阵阵发紧。
据说藏族人可是随时别着腰刀呢。
两腿不觉开始打颤,机警地盯着。
他走向岸边,哗啦一声,把什么倒向河里。
啪、啪,河里响起一阵击水声。
我的心提到嗓子眼,难道?那样的话,他发现我在场,会不会……不敢往下想。
盼望他快速离开,逃之夭夭。
可他既没有看我,也没有离开,而是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叩了一头。
懂得敬仰,才可下跪,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一下。
他做这一连串动作时,旁若无人,他不会没看见六七米之遥的这个大活人吧?就在站起之际,他转向我,平和地看了一眼。
我微微笑着,算是回应。
好奇心驱使,轻声道:“请问你刚才给河里倒了什么?”“放生鱼。
”他懂得汉语。
“从哪来的鱼?”“市场买的。
”“为什么?”“放生嘛。
”“这鱼多少钱?”“27元。
”语言多少有些障碍,只能用简短句子。
交流几句后,我才明白,放生,是藏族地区的习惯。
没有约定,没有规章,只随心愿。
这位22岁的名叫多杰的小伙子,家住阿尼玛山那边,在县城皮毛市场打工,心有感动时,收工后就到市场鱼摊买一条鱼,回家时顺道河边放生。
今天这条鱼是他当天工资除去午饭后仅剩的27元买来的。
没上过多少学,却懂得怜悯;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信仰。
只要有信仰,人不分种族、民族,都会释放出人性中的良善、慈悲情怀。
年轻的多杰,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也送一条鱼回家,多好。
我立刻感觉胸前背后温暖厚实。
我向多杰竖起大拇指,代替了想说的话。
多杰抱拳说:“扎西得勒。
”随后跳上台阶,发动摩托车,轰地一声跨上黄河大桥。
铺满月光的河面上,噼噼啪啪溅起朵朵浪花,鱼儿们在欢腾雀跃呢。
兴许,那条放生鱼的亲朋四邻闻讯前来庆贺,一河的浪花正是他们欢喜感恩的鱼语。
元代赵孟頫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
”但如此美好的情境下,我实在不想,也不愿忆起人类活吃猴脑时猴子的眼泪、活剥貂皮时貂的哀嚎。
我祈祷一切的罪愆能获得赦免,人类能在草绳布衣下,珍藏一颗回归善的原点的心。
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
(《散文百家》2014年第八期)
(1)
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
请概括多杰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4)
结尾引用赵孟頫的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文章最后一段说“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二上·寻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
若水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兴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注】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
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注】外史,作者自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B .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C .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D .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讳,古人一般不直接说出尊长的名字,而要在名字前面加一个讳字,以表示尊敬。
B . 挂冠,也叫“挂衣冠”,古代指夺冠登科;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故称之为挂冠。
C . 同年,古代科举考试中同榜的进士互称“同年”,后来泛指同榜或同一年考中的人。
D . 晡,古代用来表示每天午后到傍晚的一段时间,即申时,具体是指下午三点到五点。
(3)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余若水为官坚贞不屈。
他在任淮安宝应知县时,淮安东平伯刘泽清强行要求知县对他行下属之礼,他宁肯只任一月官职,也坚决不从。
B . 余若水安贫守义。
他全家生活艰辛,仍能安于贫困,当地的县级官吏都很推崇他的这种骨气,想去拜访慰问他,但几乎均被拒之门外。
C . 余若水一生明节守志。
他的哥哥自沉而死,他誓死不再渡江;故交沈静澜与几位同年一起探病,见了面,只谈论天气,闭口不谈时事。
D . 余若水忠心不贰,气节极高。
他用忠义和智慧来捍卫自己的志向,安心农圃,没有辱没故主和先人的尊严,这种风节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②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9高三下·梅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科举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 . “春蚕食叶响回廊”句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 . “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 . 此词在意向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2)本词下阙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 (3分) (2019高三下·吉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含蓄地表明词人杀敌卫国的壮志以及渴望重新得到任用的心情。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10. (1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针对刑警的做法,写一段评论(可赞同也可否定),100字以内。
“丢、丢、丢手绢……”这个“古老”的游戏现在基本绝迹。
但2010年1月28日晚上,南京浦口的一位警察和几十个大学生在黑暗中玩了一回这样的游戏,是为了帮一位女大学生找回被盗的手机。
28日晚上,泰山新村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大学女生的报警。
这名女生当时在教室上晚自习,出去上洗手间回来发现放在课桌上的手机不见了。
刑警李明月立即赶往现场,报警女生说自己去洗手间的时间很短,同学也反映在这期间,无人离开过教室。
因而这名女生请求在教室里的同学都不离开后报了警。
刑警李明月判断手机应该还在教室里。
报警人提出:让每位同学翻开自己的书包和口袋,证明清白后再离开教室。
刑警李明月并没有满足报警人的要求,他询问了手机型号和价格后,发现倘若按照盗窃赃物认定价值的话,这部被窃手机仅值数百元。
李明月在和学校领导沟通后,有了主意。
他对学生们说道:“这位同学手机丢了,肯定是哪位同学无意中把它当成自己的手机了。
但这位同学误会了,还报了警。
如果让拿手机的同学当场还回来,可能解释不清楚。
这样吧,我们做个丢手绢的游戏。
”“关灯,大家都离开座位,围成个圈。
”20多名大学生按照李明月的要求,离开了座位,
参与到游戏中。
“丢、丢、丢手绢……”同学们一边喊着,一边拍手,一个接一个同学转着圈,回到自己座位上。
在这个过程中,民警给学生讲起了自己办案的小故事以启发学生的道德思维。
10分钟后,见大家都返回座位了,刑警李明月示意开灯。
李明月对课桌进行搜寻,果然在一张课桌抽屉里,发现了一部手机。
经确认,这正是失窃的手机。
据推测,“小偷”在做游戏时,悄悄将手机放在了抽屉里。
“手机找回来就行了,警方和校方也不想追究是谁拿走的,大家都是大学生,不要为此事影响自己的学业。
继续自习吧。
”李明月说完便与同事离开了教室,但长久的掌声却一直回荡在教室外的长廊上。
11. (1分)(2018·全国Ⅱ卷)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16·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