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教 Learning And Teaching
154
南风 south wind
【关键词】助理班主任; 班集体建设; 优点;弊病
1 当前高校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病
1.1 当前高校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的优点
高校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的优点可以从学校、学生和助理班主任自身三个层面来讨论。
缓解高校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进行,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由原来专职的班主任制度改为实行辅导员制度,再到探索出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
这可以说是高校人力资源不足这一矛盾引发的无奈之举。
但是从高年级中选拔出优秀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不但能减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负担,而且也能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完成各方面的工作,缓解辅导员和班主任时间紧、无精力抓学生工作的局面。
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助理班主任的身份首先是学生,与所负责班级的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感情障碍,心理相容性好。
在实际工作中,助理班主任与学生关系较近,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感化能力和激励能力。
助理班主任与学生距离较近,对突发事情的信息比教师班主任灵通、调查处理反应迅速、制止及时。
因此,通常情况下,助理班主任比班主任和辅导员更能及时全面地掌握班级情况和信息,这就成为班主任了解班级信息的中介,有利于开展深入细致的班级管理工作。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助理班主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之间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和奋斗目标,经历相近,语言情感相通,思想道德相容,秉性相染,而又比班级学生相对成熟。
因此,他们能将学校或班主任的指示和要求结合自己的成长感受、工作经验、学习体会,直接与新生交流,以自己昨天的经验与教训去启发低年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今天,同时以自己今天的成功与挫折引导低年级学生去迎接自己的明天,达到现身说法、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能在学生中起到榜样和引路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低年级学生在通往自己理想目标的道路上,少一点坎坷,多一分顺利;少一点弯路,多一些希望和成功。
1.2 当前高校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病
实行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很明显有其现实的意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是高校扩招以来,应付高校教师资源不足的无奈之举,这就使得这一模式具有与生俱来的不足,而且这一模式本身处于发展时期,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弊病。
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可简单表述为:管理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在管理理念上,学校重选拔、使用,轻管理、培养与监督。
在选拔助理班主任时,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有严格的选用程序,从面试、考查到录用各个程序都很齐全。
但是助理班主任一旦上岗,学校就只管使用,不管培养,结果往往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管理理论,不懂得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了学生管理的方法,使得助理班主任的工作举步维艰,很难获得学生们的认同,更不用说管理好班级了。
此外,许多高校还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比如助理班主任工作条例、管理制度、培训与奖惩措施等,只是将助理班主任视作管理学生的工具和手段。
这种重选拔、使用而轻管理、培养与监督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果,也不能真正达到助理班主任制度的预期目的。
在系统结构上,助理班主任管理
模式运转不顺畅。
从制度层面上看,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的职责是很明确的。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扮演主导角色,助理班主任扮演协助角色。
但是,在实行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后,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的职责履行在现实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班主任角色意识淡薄和班主任职责的不恰当转移。
即班主任淡化了自己对班级 “管理者”的角色意识,将自己对班集体的职责部分甚至全部不正当的转移到了助理班主任身上。
助理班主任承担了许多班主任应该承担的职责,但却不能行使班主任的许多权利。
这就导致这一管理模式的运转很不顺畅。
在操作方法上,助理班主任选拔重成绩、轻素质。
助理班主任的选拔大多侧重于学习成绩,对助理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相对不太重视。
这样就导致助理班主任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助理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协调班主任与学生、学生干部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级危机、问题等不能敏锐地察觉;不能很好地和学生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
这些无疑会对班级产生不良影响。
2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双重影响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有利有弊,相应的,它对班集体建设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
2.1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有利影响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共同的目标、健康的舆论、良好的人际关系、亲社会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成员个性的充分发展。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有助于班集体树立共同的目标。
助理班主任一般都选自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自身就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很清晰的班级管理目标,即助理班主任一般都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要建设什么样的班级。
在工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文/熊继承
Learning And Teaching
学与教
south wind 南风 155
也增多。
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 用目光激励学生, 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 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
当然, 等待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提问的目的、问题的难度而定。
另外, 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时, 教师要给予提示, 诱导学生作答。
提示既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视觉的, 如动作、表情等。
3.4 适度、合理并积极给予反馈
课堂提问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师生、生生课堂互动的一个平台。
课堂提问是对教学进度的一个考察,同时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一个期待。
而学生的回答也在迎合教师的期待的同时,期待着教师对其经过积极思考、精心组织并最终输出的表达其交际意义的答案给予一个评价。
因此,教师眼神的交流、手势语的及时应用及其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甚至会疏通学生的思路,增强其语言的流畅性。
教师的漫不经心、神情紧张都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负
面影响,从而使课堂提问失去意义。
提问后,针对学生的答案应进行认知上的反馈:针对不同满意程度的答案应该给予区别性的、恰当的反馈。
虽然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但盲目地给予雷同的评价让问题失去了获得信息和检验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意义。
因此,对学生回答后的反馈要在以认知上的满意为前提下,增加积极的评价。
4 结 语
英语课堂提问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语言实践和输出的机会外, 还能在适当的时候, 对学生在日常语言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有重点地加以纠正, 针对学习难点、重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合适的提问策略, 那么, 通过提问给学生训练机会就多, 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也就更明显。
英语课堂提问能激励学生输出适当的语言, 同时为其他学生创造语言输入的机会。
我们应高
度重视课堂提问策略, 充分强调教师话语与学生输出的关系, 提高提问的质量, 注意反馈用语, 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参与课堂交互, 增强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Nunan D. The questions teachers ask
[J].JALT Journal,1990(12).
[2]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 袁建萍.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
的分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4] 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
[J].外语教学,2006(03).
[5] 王珊珊.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
性反思[J].考试周刊,2015(03).
作者单位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64
<<
上接153页
作中,助理班主任就会把自己的这些目标传达给班级学生,这样班级就容易树立共同的目标。
有利于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
班集体舆论指班集体对于社会生活、集体活动和班集体成员的行为所做出的评价、要求和希望。
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影响,它对班集体来说具有引导、评价和调节作用。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就如同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助理班主任直接于新生打交道,就成了大学新生的舆论引导人。
助理班主任引导新生开展健康的活动,有利于形成班级健康的舆论。
有利于发展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
大学新生往往不是来自一个地方,而是来自五湖四海,在此之前互不认识、互不熟悉、互不了解,彼此之间会有生疏感、距离感。
在这种情况下,助理班主任就成了班级成员的纽带,可以带领班级成员“互相串门”、进行自我介绍、才艺展示等方式,是班级成员相互了解,减少知道消除生疏感和距离感,最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亲社会的共同活动。
共同活动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
共同活动是群体形成的基础,也是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助理
班主任通过传达党团支部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党团活动;通过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活动等。
都能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亲社会的共同活动。
2.2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不利影响
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对班集体建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同样这一模式对班集体建设存在不利影响。
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一个年长、一个年轻,一个与学生关系较远、一个与学生关系较近,一个经验丰富、一个经验单薄。
在实际运行中,就有可能出现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不一致,这样要么就是班主任会失去威信,要么就是助理班主任会失去威信。
助理班主任就不能很好的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对班集体建设是不利的。
助理班主任可能会把自己班级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新生班级,从而导致模式化,使新生班集体建设缺乏自主性。
如有的助理班主任喜欢拿自己班级的结构或自己喜欢的结构来引导班级,而没有考虑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
助理班主任也是人,而人总会有感情偏向。
根据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如果
在在工作中,助理班主任根据自己对个人的主观印象和喜好来指导班级工作,甚至偏私的话,班集体就很难形成核心领导力量,班级凝聚力就会降低,班级的运转就会受到影响。
助理班主任直接与班级成员打交道,并且接触最多,助理班主任一般又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新生学习的榜样。
但也容易造成新生对半助理班主任的盲目崇拜和过分依赖,班级事务不问大小都希望从助理班主任那寻求解决。
这样不利于班级干部群的形成和威信的确立,也就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
育学[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G].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谭保斌.班主任学[M].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熊继承(1982-),湖南长沙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是高校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