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66例早产
儿分实验组和比较组两组患儿在进奶量、体重、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的方面
的差异。
结果实验级早产儿在进奶量、体重、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方面优
于对照组。
结论发育支持性护理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应用
近年来,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极大地降低了早产儿的病死率,专业的健康照护
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1,2]。
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3],其护理原则
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
展的良好支持。
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
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我科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入住
我院NICU的33例早产儿实施了发育支持性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66例早产儿(阿
氏评分7分以上,无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
实验
组中男20例,女13例:胎龄<32周9例,32—34周17例,34周以上7例,体
重1.30—2.45kg,平均2.11kg。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胎龄<32周8例,32—34周以上19例;34周以上6例,体重1.2—2.45kg,平均2.05kg。
两组体重、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早产儿于生后实施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早产儿实施发育支
持性护理:①提供符合生理的光线。
研究结果显示[4],早产儿需要一种黑暗和
周期性光照(模拟黑天和白天的光线变化)相结合的环境。
如模拟黑天,可拉紧
窗帘,调弱室内光线,在暖箱上覆盖黑布:如模拟白天,可拉开窗帘,适当调强
室内光线,减少暖箱上覆盖的黑布。
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关闭大灯,开启床旁灯,避免光线直射患儿眼睛。
②减少噪声对患儿的影响。
声音的刺激<60分贝,尽量
避免突发高频声音。
调低各仪器的报警音量,对仪器的报警应快速反应,及时关闭。
工作人员在室内说话、走路、操作应轻。
③提供“鸟巢”护理。
用红色卡通图
案的绒布制成45cm×25cm×15cm大小形似椭圆形的鸟巢,整个鸟巢的夹层放高弹
力棉,底层为水垫。
使用时将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至33—34℃,然后将早产儿放
入鸟巢中,再根据其胎龄、体重、体温调节暖箱的温度。
④维持患儿舒适的体位。
针对患儿身体特征,护理人员应避免患儿的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下巴在中心位
置或轻微向下内收,保持正常的鼻孔形状,避免鼻部T形区域受损和维持中隔的
完整,保持躯干直,四肢避免过度的外展和内收,维持膝盖在中心位,臀部和膝
盖屈曲90度,避免肩膀的内收,手放嘴边安慰,发展手、嘴综合能力。
⑤非营
养性吸吮。
在患儿喂养尚未耐受时、实施侵入性操作前、哭闹时均可进行非营养
性吸吮,它可促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安抚婴儿,减轻疼痛,减少哭泣。
⑥抚触。
护理人员从患儿生后第2天开始采用正规国际标准按摩实施抚触,每天3次,每次15min。
每天第1次按摩大约在喂奶前30min,第2次、第3次分别
于前一次结束后45min开始。
每一个15min都包括3个标准的5min,第1个及
第3个5min患儿为俯卧位,头转向一侧,按摩身体的不同部位,包括额头号、
眉弓、下巴、头部、前胸、腹部、后背,一直轻轻按摩到臀部,第2个5min患
儿取仰卧位,分别使四肢进行被动的屈伸。
⑦袋鼠式照顾。
这是一种家庭化的护理,在患儿生命征稳定后,离开保温箱,俯卧在母亲或父亲胸前进行皮肤接触,每天1次或2次抚慰早产儿。
⑧提供同步综合感觉刺激训练。
每日在患儿觉醒时播放轻音乐,在暖箱上放置色彩鲜艳的玩具,患儿觉醒时,在距其20cm左右的视距内让他注视物体,如玩具、人的脸等。
⑨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给予有效的静脉置管,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尽量减少频繁穿刺对患儿的刺激,有创操作时给予安慰奶嘴。
各项护理操作集中,尽量不打扰睡眠时段的患儿,若发现患儿疲惫,给予休息,不要突然惊醒患儿,在治疗前用轻柔的声音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有所准备。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进奶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发育支持性护理是把每个患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体性,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运用发展性照顾的理念,根据每个婴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尽可能排除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温度、声、光、体位等,并致力于创造更良好的环境,如早产儿“鸟巢”、暗室、亲情抚爱、心理护理等,更好地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5,6]。
提供周期性光照,使早产儿的生理节律感增强。
众多的研究已经证明,持续性的明亮会使人的活动增加,睡眠减少,心动过缓。
非营养性吸吮可显著加快胃肠蠕动,加速胃肠道排空,促进早产儿吸吮反射的建立,可减少喂养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缩短住院时间。
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给予“鸟巢”护理,使患儿安静、舒适的睡在“鸟巢”中,底层水垫床在护理操作时给予轻轻的按摩,使之有安全感。
袋鼠式照顾提供了亲子间皮肤接触的机会,让其父母陪伴并参与早产儿的照顾,父母会感到自己能为孩子做一些事情,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提高亲子互动,培养感情,促进治疗及恢复家庭功能。
父母的关心、照顾使早产儿免受外界的干扰,减少NICU的过度刺激对神经行为系统造成的不良影
响[7],使他们有安全感。
发育支持性护理的实践运用,改变了以往只按程序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工作方法[8]。
我们认识到:早产儿自己不能有效地控制正常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无法适应环境的刺激,而护士们在观察评估早产儿生理反应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监护环境和护理活动,尽量减少环境和医疗护理活动给患儿带来的有害刺激,使刺激适度,从而提高了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Hack M, Fanaroff AA.Ourcomes of ex-tremely in mmature infants:A perinatal dilem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3,329(22):1649-1650.
[2]Lefebvre R, Glorieux LPS, Larent Gagnon T. Neonatal survival and disability rate at age 18 month for infants born between 23 and 28weeks of gest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e & Gynecology, 1996,174(3):833-838.
[3]Clohery JP, Stark AR.Developmental Supportive care[M]. [s.l].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3:151-153.
[4]李占军.早产儿需要一种黑暗和周期性光照结合的环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
册,2002,21(10):471.
[5]陶鑫.鼓励家庭开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展性照顾[J].护理研究,2006,20(7A):1695.
[6]周月娥,张宏.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3(4):40-41.
[7]李群艳,孙正香.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J].当代护士,2001(5):59-60.
[8]李英姿,朱影.90例早产儿实施发育支持护理的体会[J].护理研究,2005,19(5B):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