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中静态域、块,非静态域、块,构造函数的初始化顺序
java数组初始化方法
![java数组初始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b00b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b.png)
java数组初始化方法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Java 中,数组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
数组的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时,为数组元素赋予初始值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Java中数组的初始化方法。
1. 静态初始化:静态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的同时为数组元素赋予初始值。
可以使用大括号{}来初始化数组,大括号中的值按照数组元素的顺序依次赋值。
例如:```int[] numbers = {1, 2, 3, 4, 5};```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初始值分别为1、2、3、4、5。
2. 动态初始化:动态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后,使用循环或逐个赋值的方式为数组元素赋予初始值。
例如:```int[] numbers = new int[5];for (int i = 0; i < numbers.length; i++) {numbers[i] = i + 1;}```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初始值分别为1、2、3、4、5。
3. 默认初始化:在Java中,如果没有对数组进行显式初始化,那么数组的元素将会被自动初始化为默认值。
对于整数类型的数组,默认值为0;对于浮点数类型的数组,默认值为0.0;对于布尔类型的数组,默认值为false;对于引用类型的数组,默认值为null。
例如:```int[] numbers = new int[5];System.out.println(numbers[0]); // 输出0```4. 匿名数组初始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在方法参数或返回值中使用匿名数组初始化。
例如:```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System.out.println(array[i]);}}printArray(new int[]{1, 2, 3, 4, 5});```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匿名数组,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printArray方法。
java中静态块,静态属性,方法的加载顺序(网友反映有问题,请仔细验证,不想误人子弟,有空再改改)
![java中静态块,静态属性,方法的加载顺序(网友反映有问题,请仔细验证,不想误人子弟,有空再改改)](https://img.taocdn.com/s3/m/f4d89b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f.png)
java中静态块,静态属性,方法的加载顺序(网友反映有问题,请仔细验证,不想误人子弟,有空再改改)
大补充:
A、类的初始化顺序如下:
->1、为静态属性分配内存并赋值(后面大括号语句不执行,这里是初始化,只是添加变量和值)
或执行静态代码块(立刻执行大括号里面的语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谁在前先加载谁,包括静态属性之间,和静态块之间的顺序,
但是注意,虽然顺序都可以当第一,但是静态块、静态属性执行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已经写上去了自己看
(笔者注:这个问题,在花了很多时间的推敲后,最终有了答案,前后花了不少的时间去运行代码,修改各种情况,也有同学参与了进来,所以大家对我们付出的努力应该尊重啊)
->2、为非静态属性分配内存并赋值
->3、构造方法(实际上这个先于非静态属性调用到,只是构造方法里面的语句暂停执行,等到非静态属性加载完才执行)
->4、执行非静态代码块或静态方法(都是调用了才加载)。
B、类的代码(大括号内的语句)执行顺序:当你创建了对象的时候才会用到各个属性和变量对不对,这里就是这个顺序
->1、执行静态代码块(大括号包含的语句立刻执行,绝对是第一位的执行,没有能和它平级的)
->2、静态属性(第二位执行)
->3、为非静态属性分配内存并赋值(大括号内语句第三位执行)->4、构造函数
->执行非静态代码块或静态方法(都是调用了才加载)。
java代码块的执行顺序
![java代码块的执行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27b3f8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1.png)
java代码块的执行顺序Java代码块的执行顺序是指在Java程序中,代码块按照何种顺序执行的问题。
Java中的代码块有三种,即静态代码块、实例代码块和构造代码块,它们的执行顺序如下:1. 静态代码块:在类加载时执行,只执行一次,用于初始化静态变量以及其它需要在类加载时完成的操作。
它的执行顺序与它们在源文件中出现的次序相同。
2. 实例代码块:在创建对象时执行,每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就会执行一次,用于初始化实例变量以及其它需要在对象创建时完成的操作。
它的执行顺序与它们在构造函数中出现的次序相同。
3. 构造代码块:在构造函数执行之前执行,用于初始化实例变量和共性的代码部分,每次创建对象时都会执行。
下面是一个小例子来演示Java代码块的执行顺序:```javapublic class BlockOrderDemo {static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1"); }{System.out.println("实例代码块1"); }public BlockOrderDemo() {System.out.println("构造函数");}static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2"); }{System.out.println("实例代码块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BlockOrderDemo();new BlockOrderDemo();}}```运行结果如下:```静态代码块1静态代码块2实例代码块1构造函数实例代码块2实例代码块1构造函数实例代码块2```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Java代码块的执行顺序是按照它们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执行的。
具体来说,静态代码块会在类加载时执行,且只会执行一次;实例代码块会在对象创建时执行,每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就会执行一次;构造代码块会在构造函数执行之前执行,每次创建对象时都会执行。
类初始化实现方法
![类初始化实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66858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4.png)
类初始化实现方法类初始化实现方法在Java编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类的初始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种方法及其用法。
默认构造方法默认构造方法是类中没有参数的构造方法,当没有自定义构造方法时,编译器会为类自动生成一个默认构造方法。
这种初始化方法适用于不需要传递参数的情况。
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允许在创建类的实例时传递参数进行初始化。
通过在构造方法中接收参数并将其赋值给实例变量,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初始化。
静态代码块静态代码块是在类初始化时执行的一段代码块。
通过在类中使用static关键字定义并编写静态代码块,可以在类加载时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
静态代码块在类加载期间只执行一次,适用于需要在类加载时执行一些静态初始化的情况。
实例代码块实例代码块是在创建类的实例时执行的一段代码块。
通过在类中使用一对花括号{}定义并编写实例代码块,可以在每次创建实例时执行一些特定的初始化操作。
实例代码块在每个实例创建时都会执行一次,适用于需要在每个实例初始化时执行一些操作的场景。
静态成员变量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初始化可以在声明时或静态代码块中完成。
在类加载期间,静态成员变量初始化只执行一次,适用于需要在类加载时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的情况。
实例成员变量初始化实例成员变量初始化可以在声明时或实例代码块中完成。
在每次创建实例时,实例成员变量初始化都会执行一次,适用于需要在每个实例初始化时初始化实例成员变量的场景。
构造方法调用在使用构造方法初始化对象时,可以通过调用其他构造方法实现初始化的重用。
使用this()关键字可以在一个构造方法中调用同一类的其他构造方法。
这种方式适用于某个构造方法需要调用其他构造方法来完成初始化的情况。
初始化块执行顺序在一个类中,如果存在静态代码块、实例代码块和构造方法,它们的执行顺序如下:1.静态代码块按照它们在类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2.实例代码块按照它们在类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每次创建实例都会执行一次。
JAVA基础知识重难点
![JAVA基础知识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0a441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f.png)
JAVA基础知识重难点声明:以下内容为个⼈期末对JAVA基础知识的总结,来源于各种资料搜索和个⼈理解整理⽽出,也许有不妥的地⽅,欢迎学习指教1.Java语⾔具有可移植性、可跨平台运⾏特点的原因是什么?Java——编译器——jvm——平台Java⽤编译器编译成.class的字节码⽂件,字节码类似于机器指令,同⼀字节码可以在任何带jvm虚拟机的平台运⾏,从⽽实现java的跨平台性。
所谓语⾔的跨平台性并不是说是源⽂件的跨平台性(如果要这么定义那么任何的语⾔都是跨平台性的),⽽是指源⽂件编译⽣成的⽂件的跨平台性。
因为Java字节码是结构中⽴的,所以Java 的程序是可移植的。
他们可以不经过重新编译⽽在任何⼀个机器上运⾏。
2.为什么说Java语⾔具有健壮、安全的特性?Java 编译器检测出许多别的语⾔只有在⾸次执⾏的时候才会指出的问题。
Java 已经清除了⼏种在其它语⾔中被发现易于出错的编程结构。
Java具有运⾏时异常处理特性,垃圾回收机制,它为健壮性提供了编程⽀持。
Java 实现了⼏种安全机制以保护你的系统遭受危险程序的破坏。
3.简述Java虚拟机(JVM)的作⽤是什么?JVM就是Java虚拟机,它是⼀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可在实际的计算机上模拟各种计算机的功能。
JVM有⾃⼰完善的硬件结构,例如处理器、堆栈和寄存器等,还具有相应的指令系统。
JVM是java字节码执⾏的引擎,还能优化java字节码,使之转化成效率更⾼的机器指令。
Java程序的跨平台特性主要就是因为JVM 实现的。
在编译java程序时会将写好的源程序通过编译器编译⽣成.class⽂件(⼜称为字节码⽂件),不同的平台对应着不同的JVM,之后就是通过JVM内部的解释器将字节码⽂件解释成为具体平台上的机器指令执⾏,所以就可以实现java程序的跨平台特性。
4.简述JVM的垃圾回收机制。
确保被引⽤对象的内存不被错误的回收。
当⼀个对象不再有任何⼀个引⽤变量指向它时,这个对象就被应⽤抛弃。
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习题答案
![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996429b6648d7c1c746e5.png)
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习题答案【篇一: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_读书笔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uml(unitied model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将对象想像成“服务提供者” ,它们看起来像什么?能够提供哪些服务?需要哪些对象?2.java中动态绑定是默认行为。
java采用动态内存分配方式,通过new操作在堆(heap)的内存池中动态创建对象。
java存储结构类型:1)寄存器2)堆栈,主要存储对象引用3)堆,主要用于存放所有的java对象4)常量存储,也就是程序代码区5)非ram存储,如流对象和持久化对象。
基本类型不用new来创建变量,而且这个变量直接存储”值”,并置于堆栈中。
3.biginteger和bigdecimal的使用。
当变量作为类的成员使用时当变量作为类的成员使用时,java才确保给定其默认初当变量作为类的成员使用时始值,但是在方法中定义的变量,它有可能是任意值。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可以归纳为“向对象发送消息” 。
关键字static。
4.javadoc只能为public和protected成员进行文档注释,但是也可以通过-private进行标记注释。
javadoc常用方法: @see 引用其他类,link package.class#member label}, {@ {@docroot},{@inheritdoc},@version,@ author,@since,@param,@return,@throws,@deprecated。
5.整数除法会直接去掉结果的小数位。
基本类型的对象如果直接对它们赋值,对象指向同一个常量存储区,但是如果通过对象来初始化则会指向不同的堆的存储区。
如:string st1 = new string(a);string st2 = new string(a); st1==st2 false string st1 = a; string st2 = a; st1==st2 true6.逻辑操作符:与()、或(||)、非(!),其中与()、或(||)会产生短路现象。
子类父类静态代码块调用顺序
![子类父类静态代码块调用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2c76b6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b.png)
子类父类静态代码块调用顺序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类的静态代码块是在类加载的时候执行的一段代码。
静态代码块可以用来初始化静态变量或执行一些需要在类加载时完成的操作。
在Java中,子类和父类的静态代码块的调用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类和父类静态代码块的调用顺序。
1. 父类静态代码块当我们创建一个子类对象时,会先加载父类。
在加载父类的过程中,会执行父类的静态代码块。
父类的静态代码块只会执行一次,无论创建多少个子类对象都只会执行一次。
父类的静态代码块主要用于初始化父类的静态变量,或执行一些与父类相关的静态操作。
2. 子类静态代码块接下来,当父类的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后,会加载子类。
在加载子类的过程中,会执行子类的静态代码块。
子类的静态代码块也只会执行一次,无论创建多少个子类对象都只会执行一次。
子类的静态代码块主要用于初始化子类的静态变量,或执行一些与子类相关的静态操作。
3. 父类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在子类的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后,会执行父类的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
父类的构造代码块用于初始化父类的实例变量,而构造方法用于初始化父类的实例变量和执行父类的其他操作。
父类的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的执行顺序是紧接着静态代码块之后。
4. 子类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父类的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执行完毕后,会执行子类的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
子类的构造代码块用于初始化子类的实例变量,而构造方法用于初始化子类的实例变量和执行子类的其他操作。
子类的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的执行顺序是紧接着父类的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之后。
子类和父类的静态代码块的调用顺序可以总结如下:1. 父类静态代码块2. 子类静态代码块3. 父类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4. 子类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静态代码块只会在类加载的时候执行一次,而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在每次创建对象时都会执行。
另外,静态代码块的执行顺序是按照代码的顺序执行的,而构造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的执行顺序是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java初始化数组的方法
![java初始化数组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e784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8.png)
java初始化数组的方法在Java编程语言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初始化数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初始化数组的方式。
1. 直接赋值法:可以在声明数组的同时为数组元素赋值。
例如,我们想要创建一个长度为5的整型数组,并赋予初始值,可以使用以下代码:```javaint[] array = {1, 2, 3, 4, 5};```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包含5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并分别赋值为1、2、3、4和5。
2. 动态初始化法:可以先声明数组,再为数组元素赋值。
例如,我们想要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字符串数组,可以使用以下代码:```javaString[] array = new String[3];array[0] = "Java";array[1] = "is";array[2] = "awesome";```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包含3个元素的字符串数组,并分别赋值为"Java"、"is"和"awesome"。
3. 使用Arrays类的fill()方法:Arrays类是Java提供的一个实用工具类,其中的fill()方法可以用于将指定的值赋给数组的所有元素。
例如,我们想要创建一个长度为4的浮点型数组,并将所有元素都初始化为3.14,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javafloat[] array = new float[4];Arrays.fill(array, 3.14f);```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包含4个元素的浮点型数组,并将所有元素都赋值为3.14。
4. 使用循环结构初始化法:通过循环结构,可以逐个为数组元素赋值。
例如,我们想要创建一个长度为6的整型数组,并将每个元素都初始化为其下标值加1,可以使用以下代码:```javaint[] array = new int[6];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array[i] = i + 1;}```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包含6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并将元素依次赋值为1、2、3、4、5和6。
java基础知识点整合
![java基础知识点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602bca52192e45361066f578.png)
面向对象3.1 面向对象介绍1.什么是面向对象对象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当我们需要借助这些物体去完成我们的需求时,我们就是在面向这些对象,使用它们其中的功能,至于他们其中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我们无需知道,只要能完成需求即可.2.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是一种编程思想, 使用对象去进行编程.它的特点有: 封装, 继承, 多态3.对象从哪来:对象是需要先用类来描述, 然后使用类来创建.类是对象的描述, 对象是类的实例.4.面向对象的优点提高代码复用性.使用者无需关心对象其中是如何实现的.让程序员从一个编写者转换成一个使用者.更加符合人的思维能力,使编程更简单.3.2 定义类1.成员变量在类中用变量来描述这一类对象公有的特征.2.成员函数在类中用函数来描述这一类对象公有的行为.3.3 创建和使用对象1.怎么创建使用"new 类名()"形式创建一个对象2.怎么使用通过"."语法来访问类的成员.例如: Person p = new Person(); = "张三";p.eat();3.4对象的初始化过程1.加载类类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被加载到内存中2.初始化成员变量当创建对象的时候, 成员变量会初始化为默认值, 基本数据类型都是0, 引用数据类型都是null3.5对象的生命周期1.开始new关键字创建对象的时候, 生命周期开始2.结束没有任何引用指向对象, 该对象成为垃圾, 被虚拟机回收3.6 匿名对象1.什么是匿名对象没有任何引用指向的对象, 就叫匿名对象2.匿名对象有什么特点匿名对象在创建之后立即被回收, 只能使用一次3.7 封装1.什么是封装封装就是将一类事物的特征和行为封装在一个类中,定义成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创建对象之后, 这些成员函数可以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2.对成员变量的封装使用private关键字将成员变量私有化如果需要对外部提供访问方式, 写公有的get, set方法3.8 构造函数1.什么是构造函数构造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函数名必须和类名一致.没有返回值类型.(不等于void,不能写任何返回值).可以写return,但是不能写return+值(尽量不要写).new关键字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2.应用场景如果我们希望一段代码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执行, 就可以写在构造函数中通常我们使用构造函数对成员变量进行赋值3.构造函数和成员变量的执行顺序成员变量优先于构造函数先执行,因为通常使用构造函数都是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所以如果没有成员变量,构造函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4.构造函数的重载和普通函数一样, 参数列表不同(类型不同,顺序不同,个数不同)即可.重载只与参数列表有关5.构造函数的调用在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在构造函数的第一条语句可以使用"this(被调用的构造函数的实际参数)"的形式调用该类其他构造函数.6.自动生成构造函数在一个类中构造函数是一定存在的.因为在一个类中如果没有写任何的构造函数, 编译时也会自动生成一个无参的构造函数, 里面什么代码都没有.如果写了任何一个构造函数, 那么就不会有自动生成的了注意: 我们在类中只写了一个有参构造函数的时候,这个类就不能使用无参的构造函数创建对象了7.构造函数的访问权限通常构造函数的访问权限都是公有的, 因为构造函数就是为了让别人创建对象时调用的个别情况下在定义类时不希望外部创建对象, 这时可以使用private修饰构造函数, 例如: 单例设计模式(Singleton)3.9 成员代码块(构造代码块)1.什么是成员代码块在类中使用"{}"定义一段代码, 这段代码在创建对象的时候会自动运行2.成员代码块和构造函数的区别构造函数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是N个选1个调用而代码块是一定执行构造函数可以传入参数代码块不能传入参数3.创建对象时内存中的工作顺序在内存中查找指定的类, 如果没有就加载类, 有则直接引用在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 将成员变量初始化为默认值, 0和null按照类代码从上到下的顺序, 执行代码块或者成员变量赋值执行构造函数中的代码4.在方法中也可以写代码块(方法代码块),但是不常用3.10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1.成员变量在类中定义的变量,(Field),在整个类都可以访问(用于描述着一类事物的共有特征).成员变量随着对象的建立而建立,存在于对象所在的堆内存中.成员变量有默认初始值(0/false/null)2.局部变量在方法/语句中定义的变量(Local Variable),存在于栈内存中.作用范围一结束,变量的空间会自动释放.局部变量是没有初始值的.3.同名问题在同一个作用域中成员变量不能重复, 局部变量也不能重复但是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可以同名, 他们互相不冲突4.访问问题在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同名的时候, 如果直接用变量名访问一个变量, 那么是先找局部变量, 如果不存在才找成员变量这时如果不想找局部变量, 直接找成员变量, 应该用"this.变量名"3.11 this关键字1.构造函数中"this(参数)"形式可以在构造函数的第一条语句中调用其他的构造函数"this.成员名"形式可以调用当前对象的成员2.普通函数中this用在普通的函数中, 可以代表调用当前函数的对象哪个对象调用this所在的函数,this就代表那个对象.3.内部类中可以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3.12静态(static)变量1.什么是静态变量用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就是静态变量(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优先于所有非静态成员及成员代码块.2.静态变量和普通变量有什么不同静态变量在类加载后就初始化, 不用创建对象可以直接使用.静态变量被类的所有对象共享(在共享区), 通过一个对象改变, 所有对象都改变.静态变量可以使用"类名.变量名"形式访问, Java推荐使用这种方式, 而不是通过对象访问.3.类在什么时候加载类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加载例如: 创建对象, 使用静态变量, 使用静态方法定义变量的时候不加载类.4.静态变量在什么时候使用在定义一个类的时候, 如果希望这个类的所有对象共享一个数据时, 就可以使用静态成员变量.3.13静态(staitc)方法1.什么是静态方法用static修饰的方法就是静态方法静态方法类加载后可以直接运行可以使用"类名.方法名"调用2.什么时候使用静态方法如果一个方法没有访问任何外部的非静态成员, 那么就可以定义为static.这样在调用的时候不用创建对象即可使用, 给人提供方便, 并且效率更高.3. 静态方法使用的注意事项1. 静态方法不能直接访问方法外非静态成员.因为静态方法是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的,而非静态成员只有在对象创建才会加载.因此,当静态方法访问方法外非静态成员,对象不一定被创建,所以不能直接访问,除非在静态方法中创建本类对象,才可以访问,方法外静态成员.2. 与静态方法不能直接访问方法外非静态成员相反,非静态方法是可以访问静态成员的,因为,对象被创建了,这个类一定被加载到内存中,所以可以访问.3. 因为静态优先于对象存在,所以在静态方法中是不能出现this,super这两个关键字,道理很简单,静态被加载时还没有对象,而这两个关键字都和对象有关,所以不能使用.4. 静态的利与弊静态好处:1. 如果一个类里的某一个成员变量,他的所有需要共同使用它,没必要每一个对象都存储一份,可以将成员变量设为static,系统将进行单独空间(方法区/静态区) 存储,节省内存空间.2. 静态的成员可以直接被类名调用,使用简单.静态弊端:1. 因为静态是随着类加载而加载的的,所以其生命周期是和类同存亡的.所以生命周期很长,比较浪费内存空间.2. 因为静态只能访问静态,所以访问有一定的局限性.3. 因为主函数是静态的,所以用主函数调用的方法再不创建对象的情况下,只能都是静态的.3.14静态代码块1. 什么是静态代码块用static修饰的代码块类加载后直接运行, 只能执行一次(因为类只会加载一次),如果在一个类中有主函数,他是优先于主函数运行的.不能访问外部非静态成员2. 什么时候用静态代码块在定义一个类的时候, 如果希望某一段代码在别人使用这个类的时候就执行, 那么就可以写在静态代码块中.用于给类初始化.3.15单例设计模式设计模式:解决某一类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单例设计模式:让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对象.懒汉式和饿汉式饿汉式步骤:1.私有化构造函数.2.创建一个对象,并私有(防止类外改变对象内部内容).3.创建一个公有的,静态的方法,返回本类对象,使类外获取本类对象.懒汉式步骤:1.私有化构造函数.2.创建一个对象引用,并私有(防止类外改变对象内部内容).3.创建一个公有的,静态的方法,判断是否创建了一个对象如果创建了,返回本类对象, 如果没有创建,创建一个对象返回,使类外获取本类对象.3.16继承1.什么是继承定义一个类, 使用extends关键字可以继承另一个类, 得到父类的所有非私有属性和方法.2.继承的特点Java只支持单继承, 不支持多继承, 但可以多重继承.一个父类可以有多个子类, 但一个子类只有一个父类.3.java改良多继承的原因?提高代码的安全性,如果一个子类继承多个父类,而这多个父类中有同名的方法,子类要去访问的话,就不知道要访问哪一个方法了.降低了安全性..4.子类对象创建的过程子类对象之所以能调用父类的方法, 是因为在创建子类对象的时候, 其内部创建了一个父类对象.在new一个对象时,会先去子类构造函数,中寻找super()(如果没有显示指定父类构造函数)然后创建父类,然后再回到子类中创建对象.调用子类的方法时, 虚拟机会先在子类中查找是否包含该方法, 如果没有则找父类.在调用子类构造函数的时候, 一定会使用"super(参数)"形式调用父类构造函数创建父类对象.子类中必须要有一个构造函数含有super调用父类构造函数..super和this类似, 都是必须在构造函数的第一条语句使用如果构造函数写了this, 那么则不能写super, 反之亦然如果没写this也没写super, 默认会自动调用父类无参的构造函数5.方法覆盖(重写)覆盖可以让子类将从父类继承来的方法进行扩展,提高代码复用性,减少冗余.覆盖时子父类的方法名子必须相同, 包括返回值,参数列表,并且子类的权限必须大于或等于父类.只能覆盖非私有方法.6.重载(Overload)和重写(Override)的区别:重载:名字相同,参数列表不同只与参数列表相同.重写:子父类的方法名子必须相同, 包括返回值,参数列表,子类的权限必须大于或等于父类.(如果父类返回值是一个类,子类返回值可以是和父类相同的类或其子类).7.向上转型子类可以当作父类使用, 因为父类的功能子类都有Fu f = new Zi();如果一个方法要求传入一个父类类型对象, 我们也可以传入一个子类对象8.强制类型转换在子类当作父类来用时, 不能调用子类特有的成员.如果一定要调用, 需要把父类类型强转回子类类型.这种转换叫强制类型转换, 在编译时不论类型是否匹配都不会报错, 为了程序安全, 通常在转换之前使用instanceof进行判断.3.17Object类及其中常用方法1.什么是Object类Object类是Java中所有类的父类, 如果定义一个类不继承任何类, 默认继承ObjectObject类中的方法会被所有的类继承2.finalize任何对象在成为垃圾被销毁之前, 都会调用finalize 方法Object类中的finalize方法是空的, 什么都没有当我们希望在对象被销毁之前执行一段代码, 就可以在类中重写finalize方法, 把要执行的代码写在方法中.3.toStringtoString方法可以将一个对象转为字符串表示形式Object类中的toString方法返回的是"类名@内存地址"当我们希望调用toString时返回成员变量的值, 就可以重写该方法调用System.out.println()方法时会自动打印对象toString的返回值4.equalsequals方法是用来比较两个对象的Object类中equals方法默认比较的是对象的地址如果我们希望比较两个对象的属性, 那么可以重写equals方法, 在方法内比较所有的属性在比较字符串时如果希望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内容, 就需要使用equals, String类是重写了equals的3.18 组合设计模式1.什么是组合设计模式在我们定义一个类的时, 如果需要使用另外一个类的方法, 就可以用组合设计模式.2.组合设计模式的写法在类中定义一个被组合类型的成员变量通过构造函数组合一个对象, 用成员变量引用在方法中使用成员变量调用被组合对象的方法3.组合设计模式和继承的区别不占用继承的位置, 当前类组合一个类之后还能继承其他类组合设计模式组合的类不能当作被组合的类使用3.19 多态1.多态的体现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父类的引用可以接受自己的子类).2.多态的前提类与类之间必须有关系,要么继承,要么实现.子类与父类存在覆盖,因为在不强转的情况下,父类,不能访问子类特有的方法.3.多态的好处提高代码扩展性.4多态的弊端虽然提高了扩展性,但是只能使用父类父类引用访问父类成员(共有成员),为了能访问子类特有方法,父类的引用必须转成子类类型(向下转型).3.20 抽象1.什么是抽象类用abstract修饰的类就是抽象类, 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抽象方法2.什么是抽象方法用abstract修饰的方法就是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在子类中必须全部重写3.什么时候用抽象类和抽象方法在我们定义类的时候, 如果多个类有相同的方法, 那么就应该把这些方法抽取到父类中定义完全相同的方法直接在父类中定义并实现, 如果只有方法签名(无方法体)一样而实现不同, 那么就可以在父类中定义抽象方法这样别人看到父类的时候就知道子类都有什么功能了, 方便他人阅读我们的代码, 也更好的支持了多态.4.抽象类细节有抽象方法的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类, 抽象类可以没有抽象方法抽象类不能创建对象子类继承抽象类时必须重写所有的抽象方法3.21 final修饰符1. final代表最终的, 可以用来修饰类, 方法, 变量.2. 被final修饰后的特点final的类不能被继承final的方法不能被重写final的变量只能赋值一次,在程序运行结束前,会一直存在与内存中.如果内部类在局部位置上,只能访问该局部中被final 修饰的变量.被final修饰的形参,第一次赋值是在调用它所在的函数时,不能再次赋值了.被final修饰的引用类型变量,不能在指向其他对象,但是他第一次指向的对象中的内容是可以改变的.final 只是修饰了引用.public static final 修饰的变量时全局变量,可以使用类名调用,名字全部大写3.22模板设计模式1.什么是模板设计模式在编程的过程当中, 如果经常要做一些类似的事, 其中某些步骤相同, 有些步骤不同, 这是就可以使用模板设计模式2.怎么使用模板设计模式定义一个抽象类定义一个final的方法在方法中写出每次相同的步骤, 不同的步骤写成抽象方法, 调用抽象方法每次实现不同的步骤时, 定义子类继承抽象类, 重写抽象方法即可, 相同的步骤无需重写直接调用final方法3.23接口1.什么是接口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2.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抽象类用abstract class定义, 接口用interface定义抽象类中可以有不抽象的方法, 接口中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抽象类用extends继承, 接口用implements实现抽象类可以继承抽象类, 接口可以继承接口抽象可以继承接口,接口不能继承抽象因为抽象类里面有可能会有非抽象方法..抽象类中的方法没有默认修饰符, 接口中的方法默认是public abstract修饰的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没有默认修饰符, 接口中的成员变量默认是public static final 修饰的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3.什么时候用抽象类, 什么时候用接口能用接口的时候就不用抽象类(没有任何不抽象的方法), 因为接口不占用继承位置如果需要定义不抽象的方法, 那么就必须使用抽象类.3.24 策略设计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Java基础知识总结(超详细整理)
![Java基础知识总结(超详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5f1d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7.png)
Java基础知识总结(超详细整理)Java语⾔的特点1.⾯向对象⾯向对象(OOP)就是Java语⾔的基础,也是Java语⾔的重要特性。
⾯向对象的概念:⽣活中的⼀切事物都可以被称之为对象,⽣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就是⼀个对象,我们可以将这些事物的状态特征(属性)以及⾏为特征(⽅法)提取并出来,并以固定的形式表⽰。
2.简单好⽤Java语⾔是由C和C++演变⽽来的,它省略了C语⾔中所有的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特性(⽐如指针),变得更加严谨、简洁、易使⽤。
3.健壮性Java的安全检查机制,将许多程序中的错误扼杀在摇蓝之中。
另外,在Java语⾔中还具备了许多保证程序稳定、健壮的特性(强类型机制、异常处理、垃圾的⾃动收集等),有效地减少了错误,使得Java应⽤程序更加健壮。
4.安全性Java通常被⽤在⽹络环境中,为此,Java提供了⼀个安全机制以防恶意代码的攻击,从⽽可以提⾼系统的安全性。
5.平台⽆关性Java平台⽆关性由Java 虚拟机实现,Java软件可以不受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约束⽽在任意计算机环境下正常运⾏。
6.⽀持多线程在C++ 语⾔没有内置的多线程机制,因此必须调⽤操作系统的多线程功能来进⾏多线程程序设计,⽽ Java 语⾔却提供了多线程⽀持。
多线程机制使应⽤程序在同⼀时间并⾏执⾏多项任务,该机制使得程序能够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实时性。
7.分布式(⽀持⽹络编程)Java语⾔具有强⼤的、易于使⽤的⽹络能⼒,⾮常适合开发分布式计算的程序。
java中提供了⽹络应⽤编程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URL、Socket等远程访问对象。
8.编译与解释共存Java语法基础标识符: ⽤来标识类名、对象名、变量名、⽅法名、类型名、数组名、⽂件名的有效字符序列。
合法的标识符:由字母、数字、下划线“_”、美元符号“$”或者“¥”组成,并且⾸字符不能是数字。
不能把java关键字和保留字作为标识符。
标识符对⼤⼩写敏感。
关键字:Java语⾔中已经赋予了特定含义的保留字: const、goto,Java版本中尚未使⽤,但以后版本可能会作为关键字使⽤变量:程序运⾏期间可以被改变的量。
C#类变量初始化和局部变量初始化
![C#类变量初始化和局部变量初始化](https://img.taocdn.com/s3/m/71cf16b465ce0508763213bc.png)
注意:在C和C++中,未经初始化的变量是不能使用的。
在C#中,系统将为每个未经初始化的变量提供一个默认值。
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程序的安全性,但对本应初始化为某个特殊值的变量忘记了初始化,也常常会导致程序的执行误入岐途,所以对变量进行显式的初始化,还是最安全的方法。
对于静态变量、非静态的对象变量和数组变量,这些变量自动初始化为本身的默认值。
对于所有引用类型的变量,默认值为null。
所有值类型的变量的默认值见下表所示:
表12-1 部分类型的域初始化的值
对于struct类型的变量,默认的初始化将对构成该结构的每一个值类型初始化为上表中的默认值,对构成其的每一个引用类型初始化为null。
如果在类中,没有显式地对域进行初始化,系统将赋予其一个默认值。
域的默认初始化分为两种情况:对于静态域,类在装载时对其进行初始化;对于非静态域,在类的实例创建时进行初始化。
在默认的初始化之前,域的值是不可预测的。
比如,下面的代码是合法的:
class Test
{
static int a=b+1;
static int b=a+1;
}
实际上等价于:
a=1,b=2
而下面的代码则是非法的:
class A
{
int x=1;
int y=x+1;
}
因为非静态变量x在类A实例化以前并没有初始化,代码y=x+1无法得到正确的x的值。
局部变量必须初始化,否则编译会出现问题。
Java知识点整理
![Java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0632c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6.png)
Java知识点整理第⼀章1、Java中没有指针、结构和类型定义等概念,没有全局变量,没有#include和#define等预处理器,也没有多重继承的机制。
只允许单重继承。
在Java中,class定义的⼤括号之后没有分隔符“;”。
2、Java源代码使⽤的是Unicode码,⽽不是ASCⅡ码,Unicode码是⽤16位⼆进制表⽰的⼀个字符。
Java编译器将Java程序编译成⼆进制代码。
3、编译后的Java程序指令并不直接在硬件系统的CPU上执⾏,⽽是由Java虚拟机(JVM)执⾏。
JVM使⽤的代码存储在.class⽂件中。
JVM的代码格式为压缩的字节码。
4、三级代码安全检查,即验证、分析和跟踪监测。
5、字节码校验器要对程序中的代码进⾏四趟扫描。
6、Java程序分为两种:(1)Java应⽤程序(Java Application);(2)Java⼩应⽤程序(Java Applet),或叫Java⼩程序。
7、如果⽅法不是静态(static)的,则必须先创建类的实例,然后调⽤实例的⽅法。
8、String args[]表⽰命令⾏参数。
9、Java规定,如果.java⽂件中包含⼀个公有类,则存储的⽂件名要与该共有类的类名⼀致。
※可以在所有类⾥都写上main ⽅法,给程序提供N多个⼊⼝,但是最后运⾏程序的时候也只能从其中的⼀个⼊⼝进去,这就是main 的作⽤( 程序⼊⼝)。
9、Java规定,在⼀个源⽂件中,最多只能定义⼀个公有类。
10、包说明必须出现在类说明和引⼊语句之前,引⼊语句必须出现在所有的类说明之前。
※只有package语句是零个或⼀个,import语句、类定义、接⼝定义为零个或多个。
11、Java的核⼼API共有32个包。
第⼆章1、Java中的注释有三种:(1)//在⼀⾏的注释;(2)/*在⼀⾏或多⾏的注释*/(3)/**⽂档注释*/2、在Java语⾔中,标识符是由字母、下划线、美元符($)开头,有字母、下划线、美元符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
jav构造函数及相关知识
![jav构造函数及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4ebc7ac5da50e2524d7f79.png)
java 构造函数一般我们讲的“函数”就是“方法”;构造函数=构造方法;构造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构造方法的方法名必须与类名相同。
(2)构造方法没有返回类型,也不能定义为void,在方法名前面不声明方法类型。
(3)构造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它能够把定义对象时的参数传给对象的域。
(4)一个类可以定义多个构造方法,如果在定义类时没有定义构造方法,则编译系统会自动插入一个无参数的默认构造器,这个构造器不执行任何代码。
(5)构造方法可以重载,以参数的个数,类型,或排列顺序区分。
java 构造函数的执行过程类初始化时构造函数调用顺序:(1)初始化对象的存储空间为零或null值;(2)调用父类构造函数;(3)按顺序分别调用类成员变量和实例成员变量的初始化表达式;class Dollar {Money m = new Money();Rmb r = new Rmb();public Dollar() {System.out.println("Dollar is construc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Dollar();}}class Money {public Money() {System.out.println("Money is construct!");}}class Rmb {public Rmb() {System.out.println("RMB is construct!");}}构造方法在Java中,任何变量在被使用前都必须先设置初值.Java提供了为类的成员变量赋初值的专门方法:构造方法(constructor)构造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成员方法,它的特殊性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构造方法的名字必须与定义他的类名完全相同,没有返回类型,甚至连void 也没有。
java默认构造函数
![java默认构造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52f8917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6.png)
java默认构造函数引言: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支持类和对象的概念。
在Java中,对象是由类实例化而来的。
类是一个包含数据域(属性)和方法的集合。
构造函数是一个特殊的方法,它负责创建对象并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默认构造函数是一个在Java类中生成的特殊方法,当我们没有声明其他构造函数时,Java会隐式地为我们生成默认构造函数,这个函数不需要任何参数,它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创建对象并将其初始化。
默认构造函数的概念默认构造函数,也被称为无参构造函数,是在Java类中自动生成的一个特殊函数,当我们没有为类声明任何构造函数时,Java编译器会自动为我们生成一个默认构造函数。
默认构造函数的规则:1.默认构造函数没有参数。
2.默认构造函数总是在对象实例化的时候调用。
3.默认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不需要使用return语句)。
4.默认构造函数的名称必须与类名完全相同。
默认构造函数的作用:对象的创建与初始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默认构造函数的作用就是在对象创建时,为对象属性和状态初始化,以便我们可以使用对象时,其属性和状态都是有效的。
默认构造函数通常与一个类的属性和状态的默认值有关,它可以确保在对象实例化时,所有的属性和状态都被正确地初始化,而默认构造函数无需任何参数。
代码实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可以声明一个自定义构造函数。
当我们声明了一个构造函数时,Java就不会再自动生成默认构造函数了。
在我们需要使用默认构造函数时,我们可以在类中显式地声明它。
声明自定义构造函数之后,会覆盖掉原有的默认构造函数。
自定义构造函数可以带参数,通过传递参数来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我们可以在Person类中添加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添加了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在创建Person对象时,我们传递了两个参数来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在Java中,我们还可以声明多个构造函数,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参数和实现方法,这被称为方法重载。
答案JAVA程序设计基础(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答案JAVA程序设计基础(复习提纲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faf12249649b6649d74774.png)
复习....参考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 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个空2分,共20分)4.阅读程序,写出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5. 编程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7分),其中第1题:9分(位操作),第2题14(分排序或字符串处理),第3题14分(类与对象)。
涉及数组、排序、字符串处理、类和对象(实例)、位操作(手写推算步骤及最终结果,要求看样题)等。
考试涉及的相关知识点:1.java程序类型:(1)java application(需主类)、java程序、源程序、类、接口、字节码文件、包、JDK JVM javac.exe java.exe跨平台java开发步骤一二维数组等(2)java applet:java小程序(可以没有主类,是图形界面),主要用于网页(3)java script:网页或网站的“脚本”程序2.标识符和关键字:class、interface final abstract static void byte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boolean String return 异常常用的关键字(try catch finally throw throws)3.表达式:=比较运算符:> >= < <= != ==逻辑运算符:&& || !位运算符:& |~ ^ >> >>> <<instanceof ++ -- 前后关系?:算合语句s+=5 s-=5 s*=5 s/=5 int a=b=10;4.程序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1)单路选择结构if(){ }(2)多路选择结构if( ) {.. else ..}(3)else if 结构(4)switch (break);while(){ … }do{ …. } while( ); break continuefor( ; ; ){ … }5.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类:class 成员变量方法成员修饰符(访问、特征)static变量成员或方法实例变量成员或方法UML图对象:Object 创造对象new方法:void 方法、非void 方法、static 方法(类方法)、非static 方法(实例方法)方法参数传递:实参形参传值传引用(数组对象接口)多态:重载重写this 、super构造方法(在类的继承中可能用到的关键字super)包:关键字import 、package继承(组合:主类main() 与继承):继承创新改造子类不能降低父类的访问级别Super、this 、上转型对象Abstract、final接口:interface(1)实现:implements 也是一种继承(包括一般类与抽象类,多实现)(2)继承:extends (与类相比的“多继承”)(3)静态块(静态初始化器) static { …}、构造块{…}、构造方法以及在类的继承和实例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和执行顺序。
Java中的static修饰int值做全局变量与static修饰词初始化顺序
![Java中的static修饰int值做全局变量与static修饰词初始化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7977c75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b.png)
Java中的static修饰int值做全局变量与static修饰词初始化顺序先看⼀道题1public class HasStatic{2private static int x=100;3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4 HasStatic hs1=new HasStatic();5 hs1.x++;6 HasStatic hs2=new HasStatic();7 hs2.x++;8 hs1=new HasStatic();9 hs1.x++;10 HasStatic.x--;11 System.out.println("x="+x);12 }13 }这个题的考察点主要是在static关键字上⾯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创建的?这个题⾥⾯⼀共是有⼏个不同对象的x属性还是其他的什么呢?下⾯附上⼀张我学JavaSE时候关于static关键字的PPT截图通过这个图上⾯的知识点就很容易计算上⾯的题⽆论哪个对象操作了x这个全局变量,x的值都是在改变的 x最后的取值应该为102那么扩展起来这个知识点联想⼀下 static修饰的⽅法属性代码块都是什么时候创建的呢?⾸先我们看java中类的⽣命周期java中类的⽣命周期为装载、连接、初始化、使⽤和卸载五个过程,如下图所⽰:1.加载我们编写⼀个java的源⽂件,经过编译后⽣成⼀个后缀名为.class的⽂件,这结合四字节码⽂件,java虚拟机就识别这种⽂件,java的⽣命周期就是class⽂件从加载到消亡的过程。
关于加载,其实,就是将源⽂件的class⽂件找到类的信息将其加载到⽅法区中,然后在堆区中实例化⼀个ng.Class对象,作为⽅法区中这个类的信息的⼊⼝。
但是这⼀功能是在JVM之外实现的,主要的原因是⽅便让应⽤程序⾃⼰决定如何获取这个类,在不同的虚拟机实现的⽅式不⼀定相同,hotspot虚拟机是采⽤需要时在加载的⽅式,也有其他是先预先加载的。
Java对象创建过程(涉及到组合和继承的情况下)-成员初始化顺序
![Java对象创建过程(涉及到组合和继承的情况下)-成员初始化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e58ef86e011ca300a6c390c6.png)
Java对象创建过程(涉及到组合和继承的情况下)-成员初始化顺序对Java对象的创建过程、成员初始化顺序(尤其是涉及到组合和继承的情况下)作一下梳理总结。
java编程思想书中第4章初始化与清理中对Java对象的创建过程总结如下:假设有个名为Dog的类当首次创建型为Dog的对象时(构造器可以看成静态方法),或者Dog类的静态方法/静态域首次被访问时,Java解释器必须查找类路径,以定位Dog.class文件。
然后载入Dog.class(这将创建一个Class对象),有关静态初始化的动作都会执行。
因此,静态初始化只在Class对象首次加载的时候进行一次。
当你用new Dog()创建对象的时候,首先将在堆上为Dog对象分配足够的存储空间。
这块存储空间会被清零,这就自动地将Dog中的所有基本类型数据设置成了默认值(对数字来说就是0,对布尔型和字符型也相同),而引用则被置成了null。
执行所有出现于域定义处的初始化动作。
执行构造器。
没有涉及到继承的时候,这个过程描述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如果涉及到继承呢,看下面一段示例代码:Java代码Java代码// Mouse4j.javapackage com.mouse4j.simpletest;// 静态字段类class StaticField {private String s;StaticField(String s) {this.s = s;System.out.println("I am static field " + s);}}// 与静态字段相对的普通字段class NormalField {private String s;NormalField(String s) {this.s= s;System.out.println("I am mormal field " + s);}}// 特点类class Characteristic {private String s;Characteristic(String s) {this.s = s;System.out.println("Creating Characteristic " + s); }}// 描述类class Description {// 注释1:在此例中如果用于组合的类中也包含static字段// public static StaticField dStr = new StaticField("Description");// 注释2:在此例中如果用于组合的类中也包含在域定义处初始化// private NormalField dStr1 = new NormalField("Description");private String s;Description(String s) {this.s = s;System.out.println("Creating Description " + s);}}class Animal {public static StaticField AnimalStr = new StaticField("Animal");private Characteristic c = new Characteristic("Animal Characteristic"); private Description d = new Description("Animal Description");Animal() {System.out.println("Animal()");}}class Mouse extends Animal{public static StaticField MouseStr = new StaticField("Mouse");private Characteristic c = new Characteristic("Mouse Characteristic"); private Description d = new Description("Mouse Description");Mouse() {System.out.println("Mouse()");}}public class Mouse4j extends Mouse{public static StaticField Mouse4jStr = new StaticField("Mouse4j");private Characteristic c = new Characteristic("Mouse4j Characteristic"); private Description d = new Description("Mouse4j Description");Mouse4j() {System.out.println("Mouse4j()");}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Mouse4j();}}程序执行输出如下:Console 写道Java代码I am static field AnimalI am static field MouseI am static field Mouse4jCreating Characteristic Animal Characteristic Creating Description Animal Description Animal()Creating Characteristic Mouse Characteristic Creating Description Mouse Description Mouse()Creating Characteristic Mouse4j Characteristic Creating Description Mouse4j Description Mouse4j()从程序输出可以看出:当首次创建型为Mouse4j的对象时,Java解释器查找类路径,定位Mouse4j.class文件。
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非静态代码块和非静态方法
![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非静态代码块和非静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914b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非静态代码块和非静态方法在Java中,静态代码块、静态方法和非静态代码块、非静态方法都是类中的特殊部分,但它们的行为和用途有所不同。
1. 静态代码块(static block):静态代码块在类加载时执行,只执行一次。
它用于初始化静态变量。
静态代码块在所有实例(对象)创建之前执行,因此它不能访问非静态变量或调用非静态方法,因为这些元素在静态代码块执行时可能尚未初始化。
静态代码块通常用于一次性设置,例如初始化类级别的数据或资源。
2. 静态方法(static method):静态方法属于类本身,而不是类的任何特定实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调用它,而不需要创建类的实例。
静态方法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变量或调用非静态方法,因为这些元素需要一个类的实例才能存在。
静态方法通常用于执行与特定对象无关的任务,如工具函数或设置/获取类级别的属性。
3. 非静态代码块(non-static block):非静态代码块(也称为实例初始化器或实例初始化代码块)在每次创建类的新实例时执行。
它通常用于初始化实例变量。
非静态代码块可以访问和修改该特定实例的变量。
4. 非静态方法(non-static method):非静态方法是与特定对象实例关联的方法。
要调用非静态方法,我们需要一个类的实例。
非静态方法可以访问和修改该特定实例的变量和方法。
非静态方法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允许我们定义对象的行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这些概念:```javapublic class ExampleClass {// 静态变量static int staticVar = 0;// 非静态变量int instanceVar = 0;// 静态代码块static {staticVar = 42; // 初始化静态变量 }// 非静态代码块 (实例初始化代码块){instanceVar = 24; // 初始化实例变量 }// 静态方法static void staticMethod()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非静态方法 (主方法)void instanceMetho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java各详细总结知识点
![java各详细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ff96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8.png)
java各详细总结知识点一、Java语法1. 数据类型Java中的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和布尔型。
引用数据类型包括类、接口、数组等。
2. 变量在Java中,变量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容器。
它们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
变量分为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
3. 运算符Java中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
这些运算符可以实现数据的计算和比较。
4. 控制流Java中的控制流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通过控制流语句,程序可以根据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实现不同的功能。
5. 方法方法是Java中用来组织和重用代码的一种机制。
它可以细化程序的逻辑结构,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6. 数组数组是一种用来存储多个相同类型数据的容器。
在Java中,数组可以是一维的、二维的甚至多维的。
使用数组可以方便地管理大量数据。
7. 字符串在Java中,字符串是一种特殊的对象类型。
Java提供了丰富的字符串处理方法,例如字符串连接、子字符串提取、字符串比较等。
8. 输入输出在Java中,通过输入输出流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Java提供了丰富的输入输出类和方法,可以实现文件的读写、网络通信等功能。
二、面向对象编程1. 类和对象在Java中,所有的代码逻辑都是围绕类和对象展开的。
类是一种模板,描述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
对象是类的实例,可以根据类创建多个对象。
2. 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思想之一。
通过封装,可以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在一个对象中,避免外部直接访问对象的数据。
3. 继承继承是一种代码复用的机制,可以让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可以实现类与类之间的层次关系,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4. 多态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通过多态,可以使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不同的响应。
多态性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Java中static静态变量的初始化完全解析
![Java中static静态变量的初始化完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c8067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1.png)
Java中static静态变量的初始化完全解析静态变量初始化顺序1.简单规则⾸先先看⼀段最普遍的JAVA代码: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Test1 t = new Test1(); public static int a = 0;public static int 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System.out.println(Test.a);System.out.println(Test.b);}}class Test1{public Test1(){Test.a++;Test.b++;}}这⾥先猜下控制台输出结果是什么?OK, 或许你已经猜到下⾯了结果了,那么你还是熟悉Java的。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0 1如果你不明⽩是为什么会输出上⾯的结果,那么我来告诉你。
Java静态变量初始化遵循以下规则:静态变量会按照声明的顺序先依次声明并设置为该类型的默认值,但不赋值为初始化的值。
声明完毕后,再按声明的顺序依次设置为初始化的值,如果没有初始化的值就跳过。
看了这个就会明⽩,原来Test.a的值变化了三次。
声明时设置为0>>Test1::Test1⾥设置为1>>Test.a初始化为02.复杂规则明⽩了这个,请再看下⾯的代码。
1234567 8 9 10 11 12 13public class A{public static int b = B.a;public static A plus =new A("A");public static final int finalInt = (int)(Math.random()*100); public static B p = new B("A");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finalStr = "finalStr";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public static final Integer finalInteger = new Integer(10); public static int a = 1;public static B c = null;public A(String from){System.out.println("----------- begin A::A ----------------");System.out.println("A::A, from="+from);System.out.println("A::A, A.b="+A.b);System.out.println("A::A, A.finalInt="+A.finalInt);System.out.println("A::A, B.a="+B.a);System.out.println("A::A, B.plus="+B.plus);System.out.println("----------- end A::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ystem.out.println("main, A.b="+A.b);System.out.println("main, B.t="+B.t);System.out.println("main, C.a="+C.a);}}class B{public static int t = A.a;public static A plus = new A("B");public static int a = 1;public B(String from){System.out.println("----------- begin B::B ----------------");System.out.println("B::B, from="+from);System.out.println("B::B, B.a="+B.a);System.out.println("B::B, A.a="+A.a);System.out.println("B::B, A.p="+A.p);System.out.println("B::B, A.plus="+A.plus);System.out.println("B::B, A.finalInt="+A.finalInt);System.out.println("B::B, A.finalInteger="+A.finalInteger); System.out.println("B::B, A.finalStr="+A.finalStr);System.out.println("----------- end B::B ----------------");}}class C{public static final A a = new A("C");}这个你还能猜到输出结果吗? 我是在⼀边测试⼀边写的,所以我没猜出来.哈哈控制台输出结果为:1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egin A::A ----------------A::A, from=BA::A, A.b=0A::A, A.finalInt=0A::A, B.a=0A::A, B.plus=null----------- end A::A --------------------------- begin A::A ----------------A::A, from=AA::A, A.b=1A::A, A.finalInt=0A::A, B.a=1A::A, B.plus=A@a90653----------- end A::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begin B::B ----------------B::B, from=AB::B, B.a=1B::B, A.a=0B::B, A.p=nullB::B, A.plus=A@1fb8ee3 B::B, A.finalInt=61B::B, A.finalInteger=null B::B, A.finalStr=finalStr----------- end B::B ----------------main, A.b=1main, B.t=0----------- begin A::A ----------------A::A, from=CA::A, A.b=1A::A, A.finalInt=61A::A, B.a=1A::A, B.plus=A@a90653----------- end A::A ----------------main, C.a=A@61de33这个结果你没猜到吧,哈哈.要⼀句⼀句的讲解程序执⾏结果,还是要很到的篇幅的.这⾥就直接写出Java静态变量初始化遵循的规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B b = new Test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Order();
}
}
}
class TestB {
public TestB() {
System.out.println("Test--B");
}
}
public class TestOrder {
// 变量
public String s_Field = "子类--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_StaticField);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B b = new Test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ln(field);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InitialOrderTes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ticField = "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field = "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s_Field);
System.out.println("子类--初始化块");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ubClass();
}
}
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结果马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父类--静态变量
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System.out.println("构造器");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InitialOrderTest();
子类--静态变量
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父类--变量
父类--初始化块
父类--构造器
子类--变量
子类--初始化块
子类--构造器
现在,结果已经不言自明了。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并不是父类完全初始化完毕后才进行子类的初始化,实际上子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的初始化是在父类的变量、初始化块和构造器初始化之前就完成了。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p_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java类中静态域、块,非静态域、块,构造函数的初始化顺序2
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考题:给你两个类的代码,它们之间是继承的关系,每个类里只有构造器方法和一些变量,构造器里可能还有一段代码对变量值进行了某种运算,另外还有一些将变量值输出到控制台的代码,然后让我们判断输出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在考查我们对于继承情况下类的初始化顺序的了解。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p_StaticField = "父类--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p_Field = "父类--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了解了继承情况下类的初始化顺序之后,如何判断最终输出结果就迎刃而解了。
}
class TestA {
public TestA() {
System.out.println("Test--A");
}
}
class TestB {
public TestB() {
System.out.println("Test--B");
}
}
运行以上代码,我们会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静态变量
静态初始化块
变量
初始化块
构造器
这与上文中说的完全符合。那么对于继承情况下又会怎样呢?我们仍然以一段测试代码来获取最终结果:
Java代码
class Parent {
{
System.out.println(p_Field);
System.out.println("父类--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Parent() {
}
// 构造器
public SubClass() {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器");
}
// 程序入口
}
}
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得到如下的结果:
Test--A
静态初始化块
Test--B
大家可以随意改变变量a、变量b以及静态初始化块的前后位置,就会发现输出结果随着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前后顺序而改变,这就说明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是依照他们在类中的定义顺序进行初始化的。同样,变量和初始化块也遵循这个规律。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A a = new TestA();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A a = new TestA();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new TestOrder();
}
}
class TestA {
public TestA() {
System.out.println("Test--A");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它们的初始化顺序以此是(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代码来验证这一点: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InitialOrderTest {
那么对于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之间、变量和初始化块之间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呢?是否静态变量总是先于静态初始化块,变量总是先于初始化块就被初始化了呢?实际上这取决于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以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为例来进行说明。
同样,我们还是写一个类来进行测试: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TestOrder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器");
}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s_StaticField = "子类--静态变量";
static tln(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