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幺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高贵而尊严,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即使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
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出,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
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竟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
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6月,当我赶到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结束了,谁能预测自己考试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竟然会奔波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未那么心领神会过。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他使我第一次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是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也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的。
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教室里结束的。
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
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
应该不很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不是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更有价值吗?
(有删改)(1)文章共写了我记忆中的四个人,请补充女老师和米店胖女人让我觉得难忘的原因。
女老师:①________。
米店胖女人:②________。
衣衫褴褛的中年人:他的无助、路人的冷漠、我的自责。
代数老师:对学生自责,真心为学生好,体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2)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
(3)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4)文中那位小学老师真的不会写一个常见的“挖”字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情节的理解。
【答案】(1)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她让“我”明白人应当有所敬畏
(2)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女人听到“我”的话之后的强烈反应,突出了胖女人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
(3)“扼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打消自己帮别人的念头的残忍,以及“我”的善心被摧残与压制,表达了“我”的忏悔、不安、自责之情。
(4)文中那位小学老师并非真的不会写“挖”字,而是想借此创造一个表扬、赞美学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文章意在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位好老师的形象。
【解析】【分析】(1)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知“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是女教师让我难忘的原因,“ 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是米店胖女人让我难忘的原因。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对米店胖女人语言、神情的描写,结合语境分析,这是米店胖女人在听到我““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和“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话后的反应,由此看出她非常的吃惊和不敢相信,突出了胖女人是一个非常
讲诚信的人。
(3)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扼杀”,掐住脖子,使窒息而死,比喻摧残、压制发展中的事物,结合语境分析,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打消自己帮别人的念头的残忍,以及“我”的善心被摧残与压制,表达了“我”的忏悔、不安、自责之情。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由“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及“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的语言描写及我当时和以后的感触来看,文中那位小学老师并非真的不会写“挖”字,而是想借此创造一个表扬、赞美学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文章意在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位好老师的形象。
故答案为:⑴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她让“我”明白人应当有所敬畏
⑵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女人听到“我”的话之后的强烈反应,突出了胖女人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
⑶“扼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打消自己帮别人的念头的残忍,以及“我”的善心被摧残与压制,表达了“我”的忏悔、不安、自责之情。
⑷文中那位小学老师并非真的不会写“挖”字,而是想借此创造一个表扬、赞美学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文章意在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位好老师的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题可从人物形象方面或我的感触方面概括。
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使用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词语的赏析。
答题时首要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一坐。
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
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
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祷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住。
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
椅子的高度要合适。
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
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
椅子的座面要合适。
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
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
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
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
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
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
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事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
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
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1)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3)进入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10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请你结合文中知识说说她这样做是否合理
【答案】(1)A
(2)C
(3)艳艳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因为一节课下来,艳艳起码坐了40分钟,课间10分钟还坐着写作业,属于久坐。
这样做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符合原文中所提到的久坐后需要休息的观点。
【解析】【分析】(1)A概括最全面,BCD只是从椅子的角度进行概括的,不够全面。
(2)ABD符合文意,C文中并没有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这样的说法。
(3)结合文章有关说明内容分析,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
而一节课下来,艳艳起码坐了40分钟,课间10分钟还坐着写作业,属于久坐。
这样做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符合原文中所提到的久坐后需要休息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 A;⑵ C
⑶艳艳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因为一节课下来,艳艳起码坐了40分钟,课间10分钟还坐着写作业,属于久坐。
这样做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符合原文中所提到的久坐后需要休息的观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利用文章说明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结合相关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3.现代文阅读
优秀才是你的发言权
杨熹文
①那是我背井离乡的第一年,家乡已经把夏天过腻了,我却一个人在南半球强撑着活过一个寒冬。
②我在一家饭馆里端盘子,全靠这份工作来赚取下个学期的学费,经常熬夜写作业的虚弱睡眠和高强度的工作量让我的记忆力有些吃不消。
有一次为客人点餐时,我在点单那张纸上把“炒蛋”错写成“煎蛋”,结果把食物端出去时就遭来顾客投诉。
一直在背后紧盯我的老板娘瞬间暴跳如雷,于是,整个下午我的耳边都充斥着这些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害我损失客人,你知道我少赚多少钱吗?你拿什么赔给我?”她的声音是如此地尖利,不带丝毫仁慈。
我不住地道歉,心里却抗议:我已经和客人道过歉了啊!我每天不是都早来十分钟吗?我的手上因为去厨房帮忙还被切伤一道呢!
③可这些委屈就被理智紧紧地卡在喉咙里,任何毫无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话都能让我马上失去这工作。
老板娘给了我一个“赶快走开”的手势,于是我钻进厨房里,背对着她,装作去水池里洗碗,眼泪啪嗒啪嗒掉进满是泡沫的污水里。
我那因为工作在右手小指切下的刀伤还没来得及痊愈,隐隐的痛令我觉得,全世界都在以最恶劣的方式欺负着我。
④那一年我就这样被大大小小的歧视重压着,每走两步就会遇见谁的“瞧不起”。
⑤我从不后悔自己一个人出来闯荡的选择,可我憎恶冷冰冰的陌生人。
饭馆老板娘每一刻都能被触动的暴躁神经,自大的客人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某个科目的老师说出“你期末成绩得B就不错”的预期,一起租房的男孩子看不惯我很晚才回家,一副“没有钱就回国啊”的傲慢态度,就连那个快餐店的十七岁服务生都是皱着眉头递给我可乐,好像我磕磕绊绊的英文,不配在这里寻一处落脚地。
⑥我像一条被巨浪推上岸的鱼,身后是在海里自由穿梭的同类们,可命运却偏偏把我丢在沙滩上搁浅。
这是一片多么灿烂的海岸啊,远处就有此生未遇的美妙风景,可我却大张着嘴巴,虚弱地发不出半点声音。
⑦我没能总结出什么可以安慰自己的道理,自从远离家乡就懂得,再艰难也要保持坚强,因为没有人会帮你擦眼泪。
我拼命地读书,让那个说我“期末成绩得B就不错”的老师的预测落了空;我拼命地学习,练习驾车,提高英文水平,证明给别人看一个女孩子独立起来也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我拼命地成长,不管是看书、写字,还是做运动,渐渐可以在那些觉得我此生注定平凡的人面前挺起胸膛走路……这些拼命,都让我成为了一个优秀版本的自己,也让我从别人开始转变的目光中知道,优秀就能赢来尊重,优秀就能给自己一个发言权,这是我深刻体悟到的人生道理。
⑧几个月前路过那家饭馆,我却没有停留。
右手的伤疤还浅浅地留在小指上,那些苛责的话也没有忘怀,而我远远地看着那个忙前忙后的老板娘,在心底为她给我上的那堂课,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选自《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有改动)(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那是我背井离乡的第一年,家乡已经把夏天过腻了,我却一个人在南半球强撑着活过一个寒冬。
(3)如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像一条被巨浪推上岸的鱼,身后是在海里自由穿梭的同类们,可命运却偏偏把我丢在沙滩上搁浅。
(4)结合全文,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1)“我”在异乡受到他人的歧视,经过努力逐渐优秀起来,并懂得了优秀就能获得尊重,只有优秀才能获得发言权的道理。
(2)“寒冬”本义是指寒冷的冬季,点明了文中故事发生的时节,又一语双关,象征着“我”在异乡遭遇到冷漠、歧视等境遇,以及当时心中的委屈、孤独和痛苦。
(3)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海滩上搁浅的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异乡求学寻求理想生活时遭遇到歧视的困难境遇,表现了“我”当时不甘又痛苦的心情。
(4)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前文所叙写的饭馆经历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
内容上,表明了“我”已渡过难关,完成学业,同时,学会了坚强,懂得了优秀才能获得尊重,也只有优秀才能获得发言权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分析】(1)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中心事件,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我”在异乡受到歧视后变得优秀,才明白优秀能获得尊重的道理的事件。
(2)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寒冬”本义:寒冷的冬季。
在文中一语双关:字面意思:点明了文中故事发生的时节。
深层含意:象征着“我”在异乡遭遇到的歧视,委屈和孤独的心情。
通读全文后再考虑答案内容。
(3)“我像一条被巨浪推上岸的鱼,身后是在海里自由穿梭的同类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在异乡求学时的遭遇外,还要答出人物不甘又痛苦的情绪。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情感。
(4)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前文所叙写的饭馆经历的作用;从内容上就有点明并深化主旨的作用。
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
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坚强,使自己逐渐优秀起来;“在心底为她给我上的那堂课,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是说自己已经懂得了优秀才能获得尊重的道理,也就是标题“优秀才是你的发言权”所表达的道理。
故答案为:⑴“我”在异乡受到他人的歧视,经过努力逐渐优秀起来,并懂得了优秀就能获得尊重,只有优秀才能获得发言权的道理。
⑵“寒冬”本义是指寒冷的冬季,点明了文中故事发生的时节,又一语双关,象征着“我”在异乡遭遇到冷漠、歧视等境遇,以及当时心中的委屈、孤独和痛苦。
⑶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海滩上搁浅的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异乡求学寻求理想生活时遭遇到歧视的困难境遇,表现了“我”当时不甘又痛苦的心情。
⑷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前文所叙写的饭馆经历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
内容上,表明了“我”已渡过难关,完成学业,同时,学会了坚强,懂得了优秀才能获得尊重,也只有优秀才能获得发言权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按照“谁+干什么+结果”故事。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细读这句话,然后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可知。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思考句子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方法,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⑷本题考查赏析语段作用。
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①“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B)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1)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我记忆中奶奶所做的事。
A、B两处加下划线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①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②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3)同样的内容,标点变化后,语气也会发生变化。
请你品读第⑥段画线的语句①,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深意。
【答案】(1)补花、洗菜;扫院子;在灯下学习
(2)①我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的个性。
②终于,足见奶奶低头不语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失落的心理!
(3)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