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亚非拉短篇小说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检测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
一个貌似冷酷粗野的喀布尔人对敏妮的疼爱、对家乡女儿动人的思念与作家对女儿的疼爱一起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抒情诗,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表现得淋漓尽致。
贫穷、卑贱与苦难磨灭不了的是人间那份永恒的真爱,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爱的面前,任何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顾虑都让我们羞愧。
我有几句话想趁这个机会对诸君讲,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耐心听。
泰戈尔先生快走了,在几天内他就离别北京,在一两个星期内他就告辞中国。
他这一去大约是不会再来的了。
也许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非但身体不强健,他并且是有病的。
所以他要到中国来,不但
印度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泰戈尔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是戴本德拉纳特最小的孩子。
他父亲在许多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
泰戈尔自己说:“我难得见到父亲,他经常外出,但是他的存在依然影响着整个家庭,他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泰戈尔诞生在东方和西方精神文明交融的气氛中,并在那间喧闹的、永远挤满不断地唱歌,写诗,讨论神学、哲学和文学问题的人们的乔拉圣科的小屋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泰戈尔的教育开始得很早,他曾被送进各类学校。
由于他在这些学校中毫无长进,17岁时他被送往伦敦。
在那里他显示
出了作为一个作家的才华。
1882年,泰戈尔出版了一本名为《夜之歌》的诗集,并获得了热烈的赞
扬。
他曾被贝金齐德拉赞为“文艺太空中初升的太阳”。
对泰戈尔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哥哥乔蒂林德特,他的哥哥鼓励比他至少小12岁的弟弟像他那样去思考、去感觉。
“我的哥哥乔蒂林德特,”泰戈尔在《我的回忆》中写道,“毫无限制地让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感觉”。
在哥哥乔蒂林德特的影响下,泰戈尔克服了自卑感和羞怯心理。
支持圣雄甘地
泰戈尔是最早领会圣雄甘地非暴力主义主张的意义并予以支持的人。
1931年,甘地尚未广为人知时泰戈尔就向他发出贺电,对他在南非进行的反种族主义斗争表示敬意。
两年后甘地派弟子到圣地尼克坦学习,接着又亲自造访。
1920年以后,甘地在印度政治舞台上占据支配地位,在若干问题上,甘地与泰戈尔意见相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泰戈尔对英国越来越丧失信心,他声明放弃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称号,以抗议其“分治”和屠杀政策。
他还在各种场合力陈加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团结的极端必要性。
示例
走近泰戈尔
这一个个饱含爱意的字眼,生动地跳跃在一片有点泛红却仍旧透着生机的枫叶上,古老得使人陌生,新鲜得令人亲近。
这就是泰戈尔的魅力!
他是一位智者,安详得躺在藤椅上,宽大厚实的手轻轻地握着一本书,锐利的眼睛时而喜、时而忧,可透过金丝边眼镜看那双眼睛,永远隐含着无限的柔情和爱意。
白花花的长胡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一身长袍简洁而质朴,哦,可爱的爷爷!
真的,读他的诗似乎看到他在对我微笑,那慈祥的笑容总是让我舍不得掩上书页。
一行行短小精美、寓意深刻的诗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震撼。
那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就像泰戈尔爷爷说的“一些看不见的手指,像慵懒的微风,正拨动着我的心弦,奏出那潺潺的音乐”在我心头微荡。
读他的诗,原本空荡的心莫名地被一些什么东西填置,满满的、安心的、舒服的。
他的诗是爱与美的交织。
在这一刻,我似乎都忘记了现实社会的残酷竞争,只一味地沉浸在泰戈尔爷爷用他灵性的笔墨所编织的爱与美充斥、环绕的世界。
那样纯洁、高尚,那样美好、缥缈。
他告诉我很多很多,可我真正领会的很少很少。
看着我迷茫欲问的样子,他伸出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头,轻轻地说:“那死去的言语的尘埃,沾着你的足迹。
用沉默洗刷你的心灵吧!孩子。
”哦,沉默……
于是,我止住心头千缕思绪、咽喉万种疑问。
缓缓地,默默地,伏在他的椅边,亲近着我同样沉默的爷爷……
花儿问道:“太阳啊,我要怎样对你歌唱,崇拜你呢?”
太阳答道:“用你纯真、质朴的沉默。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喀.布尔(kā)胳臂.(bì)
膝.盖(qī) 蜿蜒
..(wān yán)
B.檀.木(tán) 捺.在地上(nà)
抱歉.(qiàn) 赚.钱(zhuàn)
C.女眷.(juàn) 嘈.杂(zāo)
小巷.(xiànɡ) 巷.道(hànɡ)
D.敷衍.(yǎn) 霹雳.(lì)
驮.东西(tuó) 胆怯.(qù)
解析:A项,“臂”读“bei”,“膝”读“xī”;C项,“嘈”读“cáo”;D项,“怯”读“qiè”。
答案:B
2.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高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了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在这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B选项说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毕业赠言中,不是很得体。
答案:B
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小悦悦事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官员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是社会公德的底线,该事件有道德层面的问题,也有法律层面的问题。
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C.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D.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解析:B项,搭配不当,“解决困境”改为“摆脱困境”。
C项,成分赘余,删去“的进行”。
D 项,成分残缺,“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因为,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淹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
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
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
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
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
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
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
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
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
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
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
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
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
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
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
“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
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
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
”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注: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
芥川龙之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
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35岁在寓所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药自杀,枕边搁置有圣经、遗书与遗稿。
4. 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则是已去世而未出场的画家。
作者通过记者的口讲述了这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与人生观,作家对人生深重的怀疑以及最后自杀的悲剧,在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
B. 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C. “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这句话仅指“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前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两层意思。
D. 《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从文中来看,“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C项,还包括画家及其创作生前已不为人所承认和理解,人们早已无视他及其艺术的存在;D项,没有厌恶的情绪。
答案:A
5. 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标题的内涵,首先要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
要考虑如下问题,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本文中,先理解“沼泽地”的表面意义,明确其特点,再联系文章里画家的处境;圈出文章里对沼泽地生命的描写,再联系画家的表现,从这些方面来分析。
答案:①沼泽地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以此象征画家所处的恶劣艰难的艺术创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②画中沼泽地里依然有生命存在,顽强地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由此烘托画家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出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③折射出作者对画家内心“凄惨”挣扎的同情,表达了对画家坚持独特认识及创作个性的尊敬之情。
④通过画作的内容和给人独特的感受,隐喻艺术是艺术家生命存在和追求的独立形式,应该体现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人格倾向和艺术风格。
6. “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什么特点,试联系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加以印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次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
(二)“杰作”的特点:①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给人深刻的印象;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③体现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④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
联系印证:如19世纪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生前同样未被世人理解接纳,生活困窘,贫穷和信念的破灭使他一度陷入绝望,他承受着巨大的苦恼和挫折,却把苦痛化为欢歌的力量,用明媚的色彩来抚慰更多苦难的心灵,如他的最著名的《向日葵》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艺术的慰藉。
三、创新语用
7.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个方面说明“4G”的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 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
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可用分层法: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答案:①传输质量高;②速度极快;③价格合理;④计费方式灵活;⑤易于覆盖(覆盖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