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共 37其中选择题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舸 (g e)
按捺 (n d) 笔杆(gm ) 不屈不挠(nfio ) B . 雾谒 (a i ) 眷顾 (ju cn )
慰藉(j i ) 熠熠闪光(y i ) C . 脊骨 (j 门 瞳孔 (t mg) 悲怆(chu eng ) 什刹海(ch d ) D .
黏合 (ni ai)
饿殍 (pi
a o )
亘古(g cn )
剥花生(bao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净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 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一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B. 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期间,不时 遭到猛兽的袭击与
追捕,或淹死于激流、摔死于山崖。
C.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份;到得冬天,不时也 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
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D.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 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
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一组马祖卡曲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 不绝如缕的联系。
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都有自己的家乡。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在于走向前
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 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 不见的
家、家园和家乡。
D. 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茸茸的,还伴着些枝枝节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教养”的追求(即精神和心灵完善) ,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
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B .院子里和花园里想必到处是人,热热闹闹
,充满生机;有大人、有小孩、有宾客、有
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了对尘世幸福
生活的向往。
B.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 们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C.
《中
国好声音》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 也让
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
D. 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 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
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6、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C.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D.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
变为一座庙堂。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 字退之。
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 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
或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 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朦胧诗派: 20 世纪 80 年代大陆诗坛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 郑愁予等为代表, 他
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 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C.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科学家,
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
动的“先知” “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
代表作品《沙乡年鉴》 ,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 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D.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 趣等。
它始于隋,定型于
中晚唐,盛于宋。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极少 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侣.鱼虾而友麋鹿
B. 穷.山之高而止
C. 顺流而东.也
D. 非利.足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非吾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 古之学者 必有师
C.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D. 徘.徊.于斗牛之间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则群聚而 笑之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C. 其.皆出于此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醉则.更相枕以卧 11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客有吹洞箫者
12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或句子, 华。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我校校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6 小题(18 分)
草木 韩少功
① 佛教慈悲一切有眼睛的生命,故没有“人”而只有“有情”的概念,把人与动物并置 这一概念之内,一视同仁。
这一来,只有植物降了等级,冷落在慈悲光圈之外,于是牛羊大 嚼青草从来不被看作屠杀,工匠砍削竹木从来不被看作酷刑。
② 佛祖如果多一点现代科学知识, 其实可知草木虽无心肝, 却也有神经活动和精神反应, 甚至还有心理记忆和面部表情——至少比网络上的电子虚拟宠物要
“有情” 得多。
比如我家
的葡萄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
有一天, 一树葡萄叶突然只剩下光 光的主杆, 叶子全部脱落在地任人碾踏,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想了好一会,才记起来前一 天给它修剪过三四片叶子,意在清除一些带虫眼的破叶, 以便它更为靓丽清新。
肯定是我这
一剪子惹恼了它,让它怒从心头起, 恶向胆边生,来个英勇地以死抗争。
你小子剪什么剪?
老娘躲不起,但死得起,不活了!
③ 不仅是这一株,其它葡萄也不好惹,决不容我随意造次。
又一次,我见另一株葡萄被
B. 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之 既白
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精
风雨吹得歪歪斜斜,好心让它转了个身子,以便攀上新搭的棚架。
我的手脚已经轻得不能再轻,态度已经和善得不能再和善,但还是再次逼出了惊天动地的自杀案,又是一次绿叶呼啦
啦尽落,剩下光杆一根。
直到两个多月后,自杀者出足了气,逞足了威风,枯杆上才绽出一芽新绿,算是气色缓和心回意转。
④相比之下,姿质平平的梓树就淳厚得多。
工匠们建房施工时,把一棵碍事的小梓树剁
了,又在树根旁挖灶熬浆料,算是刀刑火刑无不用其极,足足让小树死了十几遍。
不料工匠
离开半年之后,这树蔸无怨无悔,从焦土里抽枝发叶,顽强地活了过来,为主人很快撑起了
一片绿荫。
在中国的文字里,木匠原名“梓匠”,故乡又名“桑梓”,可见这种树在历史上颇
有年头。
这与它的不屈不挠和任劳任怨一定不无关系。
我只是觉得这种树稍稍有点蠢,比如
初秋之际,寒暖不定,它们似乎是被气候信号搞糊涂了,不知眼下是什么季节,就又落叶又
发芽的,如同连哭带笑,又加棉袄又摇扇,蠢得有点丢人现眼。
⑤秋天来了!我忍不住冲着它们喝斥。
⑥它们似乎听不懂,新芽还是冲着落叶往外窜。
⑦草木的心性其实各各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泼地
的那一刻爆出蓝花一串,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
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色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自由主义地擅自进退。
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为娇生
惯养。
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的喷药杀虫,但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暮气沉沉。
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就把你给
打发掉。
⑧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呢?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它
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当瓜叶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谁说这不是它们在咳嗽或者呻吟?有一
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
它们在随后的
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满园静寂无声。
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含怒绝交一一但我在何事上得罪了它们?
⑨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桔树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
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其它几株却无精打采,单薄瘦
弱,长来长去还是侏儒,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
有一位农妇曾对我说:“你要对它们多讲
讲话么。
你尤其不能分亲疏厚薄,要一碗水端平么一一你对它们没好脸色,它们就活得更没
有劲头了。
”
⑩我对这个建议半信半疑:几棵树苗也能看得懂脸色?
13作者说他家的葡萄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请联系文中描写葡
萄的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说表达他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草木的心性各各不一,请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梓树有什么样的心性。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章内容,请对第四段划线句加以赏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看,结尾处农妇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8分)
柳宗元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
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
“禹锡诚有罪,然
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
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
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
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
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
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
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飨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
”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梓人:木匠。
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
周公、召公。
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1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3分)
坐:因……获罪
B.恐禹锡在所宜矜. 矜:怜悯
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规矩:方尺
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故:旧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B.以责为人子者耳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古之学者必有师
C.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D.指麾众工,各趋其.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
B. 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
C. 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
D. 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
20.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分)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3分)
四.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
易《醉酒》: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21上片写“潇潇暮雨”有什么作用?(2分)
22结合全诗赏析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分)
五.写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空缺部分。
(10分)
23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4 )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5)客喜而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4)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5)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6)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这些意象生动,含义隽永的诗句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 字。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一
、
1. 【答
案】
C A笔杆g dn; B慰藉ji e D黏合ni岔。
2. 【答
案】
D A静寂B 其间C 地濒水份
3. 【答
案】B
A
.
应为“千丝万缕” C.应为“时时刻刻”或“无时无刻不”D应为
枝枝叶叶” 。
4. 【答
案】D
A
.
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B,热热闹闹,充满生机:
有大人,有小孩,有宾客,有主人,有贵族,有下人 C 他们去哪?归家还是远行?
5.【答案】A B语序不当C 一面对两面D成分残缺
6.【答案】A A 为比拟、对偶其余为比喻。
7. 【答案】B 郑愁予为台湾作家
& 【答案】D使动用法.
9. 【答案】A 所说的
10. 【答案】B取消句子独立性A修饰;并列C大概,他D却,就
11. 【答案】B宾语前置,余为定语后置
12 答案:内容上:“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追求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追求至善的原则,经世致用的理想。
这是古代君子品行,也应是今日姚中学子的言行准则。
形式上:这则校训
分别出自《传习录》《大学》,这则校训引用典故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这则校训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便于传诵。
13: 这话看似作者在嗔怪葡萄的娇嫩小气,责备其脾气大,不好伺弄,(1 分)其实是为
了说明葡萄也与有眼睛的动物一样"有情",(1 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家葡萄的爱怜之
情。
(2 分)
14(1)资质平平却淳厚朴实(1 分);(2)无论遭遇怎样都无怨无悔,顽强生活,并为人们撑起绿荫(不屈不挠和任劳任怨)(2 分);(3)只要气候适宜,绝不错过抽枝发芽的机会。
(1 分)
15: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写“梓树”的脾气秉性,形象、生动、富有人情味儿(1分),以“蠢”“连哭带笑” 、“丢人现眼”等词语来描绘梓树,寓褒于贬(1 分),突出梓树“蠢” 得淳厚,“蠢”得可爱,(1 分)更衬托出梓树抓住一切机会抽枝发芽的顽强与执着。
(1 分)
16 (1)作者巧借农妇的话,意在提醒作者和我们应该以一颗不分“亲疏厚薄”的心,对待看起来好像无情的草木。
(2 )启示我们应该以一颗不分“亲疏厚薄”的心,对待世上一切的生命(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
作者如此结尾,一是回应篇首,使首尾圆整,结构紧凑(2分);二是引发读者共同思考草
木是否真的有感情这一问题(1分)
17C圆规、曲尺
18B .......... 的人A用把介词;停止C表判断,是、就是;表承接,就D.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19A文中并未指出是否冤枉
20 (1)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
(3分:关键词“远” “犹”大意通顺)
(2)山水连接盘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茂密的样子,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
(3分:关键词“缪”“郁乎”被动句式,大意通顺)
(3)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它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
(3分:关键词“虽” “其实” “不我若”句式;大意通顺)
21 (1)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氛围;(1分)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
的人生态度。
(1分)
22 1巧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
(2分)2化
用乐天诗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
的召唤。
(2分)3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1分)
23.
(1)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4)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24基准43分左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题意作文的主旨立意能同材料任意两句形成关联的句子有关(2)内容
充实、中心明确(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5)文体明确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
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
三月,乙酉(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
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
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
”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
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
如此说来,刘属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
”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
”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
”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
”第二天,刘属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善于撰写文章,曾经作过一篇《梓人传》,讲道:“有一位木匠,不肯去做斧砍锯析这一类手艺活计,却专门用长尺、圆规、方尺、墨斗审度各种木料的用场,检视房屋的规制,观察高度、方圆、长短是否合度,指挥着众多的木工,各自去干自己的活计,对不能将任务承担起来的人们,便将他们辞退。
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
这也正像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干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
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
全国各地得到治理后,谈论起此事的人们唯独赞伊尹、傅说、周公、召公等宰相,对那些各部门专职人员的辛勤劳苦却不能够予以记载。
有些宰相不识大体,不得要领,夸耀自己的才能与名望,亲自去做细小的劳务,侵犯百官的职责,在官署中吵嚷地争辩不休,而将重大而长远的方略遗落无存,这是
不懂得为相之道。
”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繁茂的。
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命并且生长繁盛。
大凡树木的本性,树根喜欢舒展,喜欢让人培上旧土。
将树木种植好后,不需挪动它,不需为它担心,离开它后,便不用再去看管它。
裁种树木时,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将树木放入土中后,就象将它抛弃了似的,这就使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了。
别的种植树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使树木的根部拳曲在一起,而且更换了新土,对树木的爱护过于深切,担忧过于细密,早晨去看它,晚上又去抚摸它,已经离开了,还要再回头看上一眼。
更为过分的人们还要用指甲划破树皮,查看它是成活了,还是枯萎了,摇晃着树干,去观察枝叶哪里稀疏,哪里繁密,而树木却与自己的本性日见脱离了。
虽然说是爱护树木,实际却是损害树木;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
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
办理政务,也是这个道理。
我住在乡间,看到当官的人们,喜欢频频发号施令,像是对百姓非常怜悯,但终究给百姓带来祸殃。
整天都有吏人前来,将百姓聚集起来,向人们发布命令,敦促人们耕地收割,监督人们养蚕织布,我们这些小人把早餐晚饭都停下来,忙着去慰劳吏人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够使我们的生计得以繁衍,并且使我们的天性安然无扰呢!一般说来,人民困窘倦怠,主要是由于这个原故的啊!'”这是柳宗元文章中深含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