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信息技术应用 估计√2的值》示范课教案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计2的值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基本说明
这部分内容以历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作为引子,结合前面学过的算法,给出了2的不足近似值的一种算法,以及由此内容得出的相应数
列,是将算法和数列内容有机结合的很好的阅读材料,本节内容出自人
教版高一必修五第二章第一节阅读材料,用时大约3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体验用2的不足近似值去估计2的一个过程,掌握“逐
次逼近”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2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内容分析
估计2的近似值,是在初中对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实现了数的范
围进一步扩充到无理数,而2到底有多大,由对2值大小的好奇
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去探索
教学重点:用算法去“逼近”2,算法与数列有机统一,进而得到
2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算法进而“逼近”2
3.学情分析
学生们初中已经接触了2这个无理数,也初步的探索了一些“逼近”
2的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学习了数列,我们知道了2的不足近
似值与过剩近似值构成了数列,进而想到可以用算法去产生这样的一
组数列,而算法是学生必修三学过的内容,学生已经有所忘记,这种
方法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复习,从而把学过的内容前后联系起
来,同时把算法与数列也有机的统一起来。
4.设计思路
先直奔主题,然后与学生共同观察数列,一起探讨,进而得出程序框
图,设计出产生2不足近似值的一组数列,写出程序。
最后引导提
出别的估计2近似值的算法。
三、教学过程描述
1.开门见山
由前面数列一节中2的不足近似值引发可以利用此数列去“逼近”
2,那么如何产生此数列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小组讨论,观察总结此数列的无规律中的共同特征,
进而探索研究出产生此数列的算法,进而得到程序框图,并写出
程序。
最后提出估计2近似值的别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下
去。
四、教学反思
由此教学案例,激发、引导我们继续探索,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一种
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学条件有限,不能亲
自动手操作去产生这组数列。
五、探究作业
1.估计3的近似值(照猫画虎)
2.圆周率究竟有多大(举一反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