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

各高校要以立
德树人为根本,课程思政为方法,保证学生学习技术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对于思政课并不感兴趣,教师并没有做到将思想政治与专
业课相融合,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时缺少了对思想政治的学习。

教师要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修养,使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从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
融合路径研究出发,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探讨方案。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技术能力
现如今,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国家不光需要只会技术的人,而
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重技术,轻思想,是以前的思想,高校不光要培养只会
技术的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具备思想政治理念。

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念相融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
人才。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提供政治生命保障
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增强
学生们的信念感,高校通过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相融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对于传统
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高校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为学生提供政治生命保障。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学生步
入社会后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思想素养。

(二)提升人格思想品质
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还包括对学生个体人文教育的培养,丰富学生
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要构建科学
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培养,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

借助素质教育下,应重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二、影响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的因素
学生的生活环境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
学生的家长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素质低下,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除此之外,学生作为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的主体,在教
学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学生自身也对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
产生着较大影响,如,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大了课程
思政的实施难度。

最后,教师自身对待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态度也会直接
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我国高校中,有部分课程思政教师都身兼数职,他们难
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上,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
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难以得到提升。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
(一)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
我国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通过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相结合,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应该专注于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而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我国高校还应该将思想政治课
程纳入考察范围,让学生和教师更加重视课程思政。

因此,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机电控制技术》教师应该通过课程思政与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相结合,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并且让学
生在学习以及就业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优势,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教师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且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精益
求精的工作态度,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

除此之外,
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不断提高
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
工匠精神,为社会提供出更多优秀人才[2]。

(三)完善综合性评价机制
如果我国高校不具备综合性评价机制,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
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为完善综合性评价机制,教师应该在构建思想课程
的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
解决问题。

课程思政与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相结合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一
项重要任务,因此,完善综合性评价机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进步空间。

此外,通过设置评价机制,学生可以勇于发表自身的意见,教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
的意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与创新,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主席曾多次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

各高校要以立
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号召,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要及时将
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文化相融合,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及时首其影响,在学习专业课
的同时接受熏陶。

高校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
生的道德修养,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视
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何秋红.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5(4):7.
[2]陈薪羽. 机电传动控制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J]. 装备制造技术, 2021, 000(003):245-247.
[3]吴德君. 《机电系统控制实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21, 19(22):3.
课题项目:哈尔滨华德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党的二十大)课题;项目名称:立德树人导向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