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患者采用风险危机管理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自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观察
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简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53例
患者行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组53例患者行风险危机管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护理
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干预组明显
低于对照组(χ2=6.01,P<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11%(52/53)、84.91%(45/53),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5,P<0.05)。
结论:急诊科患者在急诊期间采用风险危机管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风险危机管理;急诊;护理风险事件;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9)05-0272-02
急诊科是医院的主要组成部门之一,该科室的患者多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
迅速等特点,且多数患者对疾病存在恐惧焦虑等情况。
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在
工作中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件
的发生。
风险危机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分析患
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前总结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护
理风险[1]。
本次研究通过从我院急诊科近一年内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观察,以分析风险危机管理对急诊患者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06例作
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简单分组,均分为对照组(n=53)和干预
组(n=53)。
对照组53例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17~67岁,平
均为(41.63±7.92)岁;发病到急诊时间为1~16h,平均为(8.63±3.62)h。
干预组53例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8~66岁,平均为
(42.01±8.15)岁;发病到急诊时间为1~19h,平均为(8.15±3.91)h。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经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53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急诊护理,主要内容为:及时对患
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以及监护,确保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
异常并进行抢救;急诊科的护理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尽可能减少护
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2.2干预组干预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险危机管理,主要内
容为:第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意识培训。
在急诊科护理期间,由于护理
人员缺乏危机意识,进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因此,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危机意识,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全面掌
握在急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规避风险,尽可能保
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第二、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以全面掌握
患者的具体情况。
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更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例资料,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的
发生。
第三、通过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确保责任到人。
在急诊护理期间,为了保
证危机管理的效果,通过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同时通过定
期小组谈论,分析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保证
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提高护理服务制定。
危机管理小组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
作进行抽查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3.1护理满意度标准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判,满分为100分,评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70~89分表示满意,评分60~69分表
示一般,评分<60分表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涉及计量资料(平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0.05表示。
2.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干预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
2.2 护理满意度见表2
由表2中数据可知,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
性(χ2=5.95,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
干预组 53 31(58.49) 15(28.30) 6 (11.32) 1(1.89) 52(98.11)
对照组 53 21(39.62) 14(26.42) 10(18.88) 8(15.09) 45(84.91)
χ2 5.95
P值 0.01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急诊科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时,患者护理差错事
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采用风险危机管理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急诊科患者在护理期间存
在较高的护理风险,通过对患者进行风险危机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
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护患纠纷,有助于提高医院
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声誉。
这一研究结果与大量文献研究一致[2]。
在日常的急诊护
理期间,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因素包括:急诊科室的患者流量较大,且护理人
员的工作繁重,同时由于患者多为急症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态度较差,
或责任心不足,进而导致其工作产生失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其次,
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储备不足,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风
险事件缺乏认知,进而导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由于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存在问题,进而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
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我院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风险危机管理,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机事件的防范意识,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病例资料,确保护理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成立风险小组,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监督,以更好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期间实施风险危机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晶,周保洪.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分析[J].贵州医
药,2017,(411):106-108.
[2]庞思卓,王慧,赵伟,等.风险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107-108.
[3]冯慧.风险管理在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48-3950,3951.
[4]钟敏.风险管理对急诊分诊接诊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