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原始农耕文化的教案:从生活方式到社会形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原始农耕文化的教案:从生活方式到社会形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2、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居住、饮食、生产方式等。

3、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社会形态,如社会结构、社会分工等。

二、教学内容
1、原始农耕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原始农耕文化是指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使用农业生产工具和方法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文化。

它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

其特征包括:基本以农业为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为主,畜牧为辅;世袭制,土地和肥料资源仅限于属于自己的土地;社会分工以氏族和部族为单位;社会结构以大家庭或部落为单位。

2、原始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
a.居住:原始农耕社会的居住多采取集体居住的方式,形成氏族和部族,多住在山区或丘
陵地带。

b.食品:原始农耕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包括种植、集散和加工等。

人们多以谷
类、蔬菜和咸肉等为主要食物,也有时食用兽肉。

c.生产方式: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以种植为主,以畜牧为辅。

一般采取自给自足的小
农业生产方式。

3、原始农耕文化的社会形态
a.社会结构:原始农耕社会以大家庭或部落为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形成氏族和其他不
同等级单位。

在氏族制度中,家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

而在糜烂日趋严重的封建社会中,以世袭的贵族阶层为主,形成了广泛的贵族社会。

b.社会分工:原始农耕社会的社会分工以氏族和部族为单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生产方
式为主要手段。

劳力资源和生产力的组合方式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表现出与现代化不同的特
征。

在原始农耕文化社会,政治以世袭贵族或氏族组织为主,而国家、法律等权力机构相对弱小。

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小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等发展不明显。

文化上则以图腾崇拜、祭祀信仰、拜祖神等为主要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原始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

2、难点: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与现代化社会的不同。

四、教学方法
1、讲授和讨论:传授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相关信息和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在组内合作讨论和研究。

五、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知识和概念的基础资料。

2、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

3、图书馆资料: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进一步查找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
1、个人笔记。

2、小组讨论和展示。

3、课堂测试。

4、作业。

七、教学计划
本教案适用于初高中学生,课程时间为2学时。

教学内容:
1、原始农耕文化的定义与特征(30分钟)
2、原始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40分钟)
3、原始农耕文化的社会形态(50分钟)
教学活动:
1、讲授和讨论(80分钟)
2、多媒体辅助教学(30分钟)
3、小组合作学习(50分钟)
课后作业:
1、个人笔记。

2、小组展示。

3、课堂测试。

8、总结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原始农耕文化的定义、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提高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本教案强调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