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请将第I卷答案填入表格相应的题号下,第II卷用0.5签字笔直接在试卷答题纸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第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刻舟求剑”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
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
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
4、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内何。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
5、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我思故我在
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D、存在即被感知
6、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这种观点
A、属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联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8、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9、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马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性批判中可以看出,他主张
A、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
11、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至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或李四。

这表明了
A、静止就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意识
B、物质
C、文化思想
D、伟人意识
1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4、2009年10月以来,甲型HINI流感在我国一些地区有扩散趋势。

目前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已经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快速诊断方法及疫苗。

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15、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说明()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6、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新陈代谢
C、万有引力
D、日出东方
19、中微子是宇宙间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

早在1930年著名物理学家泡利就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但科学家用了25年的时间才证实了这一预言。

这主要说明()
A、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0、一头小象被绳子拴住,它拼命挣扎也无法挣脱,几经反复,终于放弃。

若干年后,它长成一头强壮的大象,力气虽足以挣脱绳索,但它已没有了这种冲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经验是靠不住的,依赖经验必然失败
B、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C、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D、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1、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

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22、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
C、真理是主观的
D、真理是绝对的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全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5、“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是具体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是客观的
D、真理是有条件的
由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

据此回答26---27题:
26、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反物质()
A、不属于物质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C、属于意识的范畴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27、人们利用新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28、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从哲学角度说明( )
A、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真理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9、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为统一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

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④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30、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这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联系
31、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

外来物种给农业的生态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外来物种的危害问题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护本地生物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其不利条件
D、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
32、钟表由各种零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

因为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

这说明()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的功能和部分功能是相等的
33、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这说明系统具有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有序性
C、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同
D、开放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材料一:马克思说:“哲学并不像蘑菇那样从地下冒出来,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得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材料二:江泽民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代替的重要力量。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得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6分)
(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请问哲学
的先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5、由于31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12分)
36、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召开的匹兹堡峰会落下帷幕。

本次峰会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社会携手共克时艰的共识。

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必须携手合作,采取全球性应对措施。

会议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围绕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金融机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角度,谈谈“二十国集团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的必要性。

(12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7、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

09年5月12日下午,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个举世震惊的危难时刻过去整整一年之际,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镜头一:同学们在谈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时说道:“天灾不由人”,谈到抗震救灾时提出“抗灾不由天”。

(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作简要评析。

(10分)
镜头二: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也锤炼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上述观点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8分)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二政治试题答题纸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1)
(2)
35、
36、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7、(1)
(2)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简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分),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得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4分)
(2)首先表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3分);还表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推动时代的步伐,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进一步。

(3分)
35、(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4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4分)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

(4分)
36、(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的普遍性)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需要二十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4分)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或答: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到决定作用。

)国际环境制约着20国集团所有国家的发展,而每个国家的金融稳定与否也会影响世界金融的繁荣稳定。

二十国集团需要立足全球发展,加强合作,协调一致,共克时艰。

(4分)
(3)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国集团的每一个国家与世界通过金融关系等纽带连接在一起,获得共同发展与稳定。

(4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37、(1)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

(4分)但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2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因此,“抗灾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在抗灾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锤炼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