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书笔法,这些经典名帖必不可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行书笔法,这些经典名帖必不可少!
谈到学行书,许多人都只重视具体步骤和方法。
其实在学行书前有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那就是学习行书认识和态度方面的问题。
学习任何东西,总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渐进的过程,学习书法艺术也是如此。
书法临帖第一步:如何追求“形似”?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书法,都必须在临摹好的法帖、范字上下功夫,并先得“形似”。
而且实践证明,追求“形似” ,对于初学书法者有很重要的意文。
学习行书,首先碰到的也是临帖问题。
正确对待临帖问题,是学习行书由不会到会,由不好到好的关键所在。
现在有一部分人临帖选的都是不值得去临的作品,比如一些近现代的不成熟的作品,或者是古代的非经典的作品,临帖要找准目标这是第一位的,要抓住经典。
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
所以学习的对象、学习的榜样要越高、越完美越好,一入手就要临最好的帖,一开始取法就要取好,这是学书法避免走弯路的很重要的前提。
有人以为行书好学,临帖不临帖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各体书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起来各有各的难度。
行书有它自己的结体、笔法、章法的特点和自身的规律要熟练地掌握它,也必须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就,而前人的经验和成就,都体现在他们留存下来久经考验的作品中。
认真临摹他们的作品,就是借鉴和掌握他们作品的技法和审美情趣的最主要手段。
不利用前人的成就和经验是愚窣的。
不临摹前人的作品,就学不会也学不好行书艺术。
能够认真借鉴前人的成就和经验,就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行书艺术,创作出优秀作品。
只有借鉴、掌握前人的经验,成就越多越熟练,基础更丰厚,才能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开出鲜艳的花朵。
沙滩是长不出硕果的,基础不牢就想创新,只能说明眼光短浅。
所以,学习和从事行书艺术,临摹古人的范帖是
一辈子的事,永无止境。
只是临摹时要求不同,不可以放弃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就。
古今许多有成就的著名书家,到老还在临帖就是这个道理。
临摹范帖,特别是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就不是照貓画虎,而是要创造性地去临蔡,去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一笔一画被动的模仿阶段。
初期的临幕,是为了掌握初步的基本创作手段。
深入临摹阶段是为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创作手段。
扩大临摹范围阶段,是为了为我所需要,把前人好的地方吸取过来,融会贯通,自立面貌,独自成家。
创作所需要的技法手段,都可以从临暮中解决。
甚至审美情趣和神韵,也可以从临摹中得到借鉴。
所以选帖就十分重要了。
最有名的五大行书当然是不能越过去了
第一行书《兰亭序》
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第三行书《寒食帖》
第四行书《伯远帖》
第五行书《韭花贴》
中华五大行书,目前代表中华行书最高的艺术水平,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五大行书不能自拔。
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作者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作者如水般流畅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