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A 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B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
D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
2、政策主体制约、影响政策客体,反过来,政策客体也会制约和影响政策主体。
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
A 利益倾向性
B 目标指向性
C 合法性
D 相互依存性
3、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规划
D 政策的合法化
4、以下哪种政策分析模型强调政策是精英们的价值偏好()
A 团体模型
B 精英模型
C 系统模型
D 渐进模型
5、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A 非正式评估
B 正式评估
C 内部评估
D 外部评估
6、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主要的是()
A 功能
B 组织
C 政策
D 计划
7、政策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
A 政策宣传
B 政策分解
C 物质准备
D 组织协调
8、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A 渐进性的
B 激进性的
C 断裂性的
D 突变性的
9、政策分析的首要环节是()
A 明确政策问题
B 收集政策信息
C 确定政策目标
D 提出政策方案
10、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
A 国家权力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利益集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 导向功能
B 调控功能
C 分配功能
D 创新功能
2、政策问题的特征包括()
A 相互依存性
B 主观性
C 人为性
D 动态性
3、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教育手段
4、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
A 效益标准
B 效率标准
C 公平标准
D 回应性标准
5、政策终结的方式包括()
A 政策废止
B 政策替代
C 政策合并
D 政策分解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特征。
公共政策具有以下特征:
(1)政治性。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2)权威性。
公共政策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必须得到遵守和执行。
(3)目标性。
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旨在解决特定的社
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的公共目标。
(4)普遍性。
公共政策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事务,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5)稳定性与变动性。
公共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环境和政策问题的变化,也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动。
(6)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计划规划等。
2、简述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
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信息完备原则。
在规划政策方案之前,必须充分收集和掌握
相关的信息,包括政策问题的性质、范围、影响因素等,以确保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系统协调原则。
政策方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的。
在规划方案时,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各方案之间的协调
和配合,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
(3)科学预测原则。
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政策方案的实
施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4)现实可行原则。
政策方案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和可实现性,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和资源约束。
(5)民主参与原则。
在规划政策方案的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民主,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和社会认可度。
3、简述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本身的问题。
政策目标不明确、政策内容不合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2)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执行态度不端正、执行能力不足、利益驱使等,都可能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3)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政策执行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对政策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4)政策资源的不足。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政策无法得到充分的实施。
(5)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偏差,也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问题。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论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活动。
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界定。
明确政策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确定需要解
决的核心问题。
这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调研,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和背景。
(2)目标确立。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社会需求,确定政策的预期目标。
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
(3)方案设计。
针对政策目标,设计多种可能的政策方案。
方案
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运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
(4)效果预测。
对不同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
(5)方案抉择。
在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
优或较优的方案。
抉择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
(6)政策执行。
将选定的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包括组织、协调、
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7)政策评估。
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政策是否达到
了预期目标,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8)政策调整与终结。
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改进或
终结。
在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公
正性等原则,以及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和整合。
同时,要充分运用
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以
提高政策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论述政策评估的作用。
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政策执行前后
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了解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
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决定
政策是继续、调整、终止还是重新制定,从而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3)政策评估有助于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为改进政策执行提
供依据。
评估可以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不足,为及时纠正执
行偏差、完善执行机制提供参考。
(4)政策评估能够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评估过程中
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公众参与度。
(5)政策评估可以为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政
策的效益和成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策资源的利用效率。
(6)政策评估有利于积累政策经验,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
供参考。
通过对以往政策评估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吸取经验教训,避
免重复犯错。
总之,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高政策
质量、优化政策效果、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