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八课 红蜻蜓|湘艺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蜻蜓》教学设计
课型:歌唱教学
一教材分析:歌曲《红蜻蜓》选自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册第八单元。

这首著名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本耕作写的,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较多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与旋律起伏紧密结合,极好地渲染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学生对美好的回忆。

②学习《红蜻蜓》律动,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知识与技能
①二声部的分别识谱学习。

②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音乐作品,通过教师的带唱、范奏等手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提高其对二声部演唱的兴趣与能力。

3、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去演唱,初步掌握合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②引导并培养学生关注自己歌唱的声音,提高其对音高的听觉与歌唱的敏感度,达到唱准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
体会宁静而深远的气氛,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四、教学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五、教学设备:
钢琴、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法:本课采用了情感激发、游戏激励、媒体运用、交流合作、律动导入、示范演示、讲授、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运用律动的方法来导入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体验音乐律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对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具使用及老师的范唱,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从而熟悉《红蜻蜓》的调式音阶,为后面的歌曲学习铺平道路。

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交流、合作的愉快气氛中掌握歌曲二声部的旋律及歌词。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欣赏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意图
音阶练习一、导入:
播放《红蜻蜓》老师做律动,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跳得真好!真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蜻蜓,
下面再跟着老师来听一听音阶。

(弹单音)
1、老师弹奏单音,学生听。

师:看着卡片,我们来唱一唱。

2、A:出示卡片(1 2 3 5 6 1),让学生熟悉《红
蜻蜓》调式。

B:把单音变成短旋律如:111 11
C:老师带学生熟唱连贯的1 2 3 5 6 1
师:现在有点变化了,仔细听!
D:逐渐把5 6加入音阶中,学生跟唱。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音阶当中还少了哪两个
朋友呢?
生:4 7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把他们也邀请进来唱
一唱。

3、 A:老师带学生唱完整的音阶(1 2 3 4 5 6 7 1),
建立半音的音高概念。

B:师唱短旋律,学生模仿
( 12171 71271 34323 34543)
1、通过聆听音
乐、模仿动作,
感受和体验音
乐的律动和柔
美。

2、聆听,跟唱
音阶
3、巩固对半音
的音高感知。

1、感受音乐
的优美,体
验音乐律
动,提高学
生的节奏感
和对歌曲学
习的兴趣。

并初步聆听
《红蜻蜓》
通过跟唱、
听辨、尝试
等方法,巩
固其对《红
蜻蜓》调式
音阶的音高
概念。

2、提高学生
对音阶、半
音的认识,
为本课的学
习埋下伏
笔。

C:师唱低声部前两小节,学生模仿。

学习高低声部旋律二、旋律学习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我们刚唱的旋律就是我们今
天学习的二声部歌曲《红蜻蜓》低声部的第一句,
它是一首十分优美动听的的日本歌曲,讲述了作者
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现在来听听老师来唱低声部的
旋律
师1、老师范唱低声部旋律(师弹伴奏)。

师:看着谱子,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学生唱低声部旋律。

师:接下来,再来听老师唱一唱高声部旋律
3、老师范唱高声部旋律
师:同学们可不可以自己来唱一唱呢?
1、了解《红蜻
蜓》的相关知

2、聆听老师范
唱低声部。

体验低声部旋
律。

3、聆听老师范
唱高声部
1、简介《红
蜻蜓》,使
学生理解歌
曲意境。

2、初步感
受、乐曲低
声部,在反
复聆听和对
比的过程中
熟悉高低声
部旋律。

生:可以
4、学生唱高声部旋律。

5、生:唱唱高声部旋律。

4、体验高声部
旋律。

3、让学生自
主学习《红
蜻蜓》高声
部第二乐
句,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意图
学习歌词三、竞赛游戏
1、师:现在我们来个小小的竞赛,叫做《歌
词记忆,我最快!》。

我把同学们呢分为红
队和蓝队,红队来扮演高声部,蓝队来扮演
低声部,一起来模仿老师,哪一组最先背诵
歌词哪一组加一分。

红队同学先来,你们听!
(老师唱高声部前小节)
生:唱
师:唱三四小节
生:唱
师:现在老师把他们串起来(唱第一乐句)
生:唱
、2、师:蓝队的同学,老师也给你们一句,
仔细听!
1、逐步学习
高声部第一
乐句歌词。

1、通过听辨游戏,
提高趣味性和学生
的竞争意识,也能使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
氛围中学习,并从感
性上熟悉高低声部
旋律及歌词。

2、固定高低声部,
使学生熟记各自的
旋律,同时又能熟悉
对方的旋律,清楚的
师唱低声部
(老师唱低声部前小节)
生:唱
师:唱三四小节
生:唱
师:现在老师把他们串起来(唱第一乐句)
生:唱
3、师:第一回合胜出的是××声部,红队再听,(师唱高声部第二乐句)
生:跟唱
4、师:唱低声部第二乐句
生:跟唱
(给胜出的声部加一颗星)
5师:现在我们把他们从头到尾来一遍,高声部准备!
生:完整的唱
6、师:高声部唱的真棒,低声部也来试一试!
生:完整的唱
师:××声部真棒!第一阶段胜利的是××声部。

我们××声部我们还有机会,要加油了。

2、逐步学习
低声部第一
乐句歌词。

3、逐步学习
高声部第二
乐句歌词。

逐步学习低
声部第二乐
句歌词。

完整的演唱
高声部。

4、完整演唱
低声部。

分辨各自的角色。

3、不带钢琴伴奏分
句的教唱,使学生把
注意力更加集中于
老师的范唱,提高学
生对音准的判断,也
使得老师能更加容
易掌控学生学习的
真实情况。

初步体验二
声部合唱
四、二声部合唱
师:下面进入游戏第二环节,叫做《真假卧底》(课件出示歌词)蓝队的同学来唱,红队的同学也小声的唱,来干扰一下他们,被对方声部带跑的同学,你就是卧底了!哪个声部的卧底最少哪个声部获胜(播放低声部录音)现在我请几位蓝队的同学来代表我们蓝队。

1、理解游戏
规则
1、延伸游戏,步步
深入,把学生悄然带
入二声部合唱的学
习过程中。

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意图
初步体验二声部合唱1、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唱低声部。

初步实现
二声部合唱。

师:看来还是有些同学悄悄叛变了啊,跑到
敌营里来了。

现在换过来我请几位红队的同
学,低蓝队
小声进入,老师来抓抓小叛徒!(播放高声
部录音)
2、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唱高声部旋律。

蓝队
同学唱低声部,再次体验二声部合唱。

师:哎呀,这一次××声部获胜了,真厉
害!
现在红队的同学大家都来帮帮他们,蓝队也
帮帮老师唱低声部,正面和他们交锋一下。

(播放伴奏)
3、再次合唱
师:这一次,我觉得××声部唱的真不错,
1、几位同学
跟着录音唱
低声部,红队
唱高声部。


步感知合唱
的听觉效果。

2、几位同学
跟着录音唱
高声部,蓝队
唱低声部。

3、在老师的
指挥下全班
同学分高低
声部完整的
演唱歌曲。

1、通过部分同学的
带动后,使全班同学
体验到合唱的效果。

2、通过聆听和体验
相结合的方法,让学
生感受到合唱的听
给他们再加上一颗星星,看看,我们评比的结果,最后获胜的是××声部。

觉效果,从而使其理解应该怎样去进行合唱。

完整演唱歌曲
表演师:除了我们学会了《红蜻蜓》,其它小朋
友也学会了,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是怎么唱
的。

(老师手势提醒学生注意强弱和休止符)
1、播放歌曲《红蜻蜓》,老师手势提醒学
生注意强弱、休止。

师:有没有同学看到刚刚老师在干什么?
2、歌曲处理
A指出休止符
B注意强弱
3、放伴奏,老师做律动,学生有感情的合
唱《红蜻蜓》。

4、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也想和大家
一起来把《红蜻蜓》表演出来!欢不欢迎?
生:欢迎
师:那第一段老师表演,第二段你们把动作
也带上,第三段我们把《红蜻蜓》唱出来。

5、师生表演
1、聆听录音
2、注意强弱
和休止符
3、通过聆听
对比,学习细
节,独立完成
二声部合唱。

4、结合动作
完整的把《红
蜻蜓》表演出
来。

1、通过聆听、对比,
来学习运用休止符,
和控制音量的强弱。

2、通过修饰,使学
生更完整的表达歌
曲感情。

3、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声部合唱。

4、在感受、体验后,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
挥的空间。

享受更丰
富的音响效果
结语:同学们真是厉害,这么难的歌曲都学会了,看来只要我们团结合作,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