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四单元水体卫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四单元水体卫生
[单选题]1.医院污水的特征是
A.含氮、磷等元素
B.含多种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
C.含农药成分
D.水质和水量差别很大
E.(江南博哥)含重金属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医院污水是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的一类特殊的废水。

医院污水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含有的致病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我国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超过工业废水,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掌握“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知识点。

[单选题]2.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
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
B.冷却水、洗涤污水、化工污水
C.有机污水、无机污水、混合性污水
D.物理性污水、化学性污水、生物性污水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点源和面源是水体污染来源的两种形式:
点源——是指工矿废水、生活污水等通过管道、沟渠集中排入水体的污染源。

主是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

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质多,成份复杂,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也比较困难。

具有下列主要特性:悬浮物含量高,需氧量高,有机物一般难于降解,对微生物起毒害作用。

PH值变化幅度大,PH=2~13。

另一大点源是城市生活污水,氮、磷、硫及各种微生物(细菌、病原菌)含量很高。

面源——是农村污水和农田排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面源。

由于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灌溉后排出的水或雨后泾流中,常含有农药和化肥,对水体影响很大,如农药污染,富营养化。

此外由于地质溶解作用以及降水对大气淋洗,使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也是一种面源。

掌握“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知识点。

[单选题]5.生活污染来源不包括
A.生活污水
B.垃圾和人畜粪便
C.工业三废和汽车废气
D.烹调油烟和香烟烟雾
E.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生活性污染主要由垃圾、污水、粪便等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或处理
不当便排放,以及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燃烧产物、烹调油烟、香烟烟雾、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材料中的氡及空调场所的微生物等)引起。

掌握“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知识点。

[单选题]6.水体复氧作用是指
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B.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水温条件所含的氧量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溶解氧的同时,空气中的氧可通过水面不断溶解补充到水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也补充到水体,这就是水体的复氧过程。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7.在地面水污染自净过程中,水生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氧的同时,水中的氧也可通过某些途径得到补充,使水中的氧达到一定水平,这一过程称为
A.水中氧的溶解过程
B.水体的复氧过程
C.水中氧的消耗过程
D.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
E.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水的补氧过程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溶解氧的同时,空气中的氧可通过水面不断溶解补充到水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也补充到水体,这就是水体的复氧过程。

有机物进行生物净化的过程中,复氧与耗氧同时进行,水中溶解氧含量即为耗氧与复氧两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的一个指标。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8.有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极低且极为稳定,该污染物通过水生物摄取进入食物链系统,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
A.生物放大作用
B.生物转化作用
C.生物降解作用
D.生物转归作用
E.生物对污染物的自净作用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环境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被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因此本题选A。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
知识点。

[单选题]9.水体污染物的转归是指
A.物理性状变化
B.化学性质变化
C.化学性质和毒作用变化
D.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
E.污染物的空间位移及其形态变化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归是指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空间位移和形态的改变。

因而选择E。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0.污染物在环境自净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氧化
B.还原
C.分解
D.电解
E.中和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和其他化学反应,使有机物无机化,使毒性高的变成毒性低的物质而达到净化。

而电解是物质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1.水被有机物污染后,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硫酸盐等。

这种自净作用称为
A.分解作用
B.转化作用
C.氧化还原作用
D.生物降解作用
E.腐殖化作用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生物降解作用指微生物通过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作用、环裂解作用等生物化学作用将有机物降解的过程。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2.由于水体中大量氮、磷元素等营养物质增多,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发生在内陆湖泊中称为
A.赤潮
B.水华
C.富营养化
D.腐殖质化
E.氧化塘形成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当湖泊、水库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情况出现在淡水中时称水华,发生在海湾时叫赤潮。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3.下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中,哪种说法是错的
A.水中氮磷含量增加
B.水质感官性状恶化
C.溶解氧急剧减少
D.水藻类大量减少
E.水中微生物死亡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当湖泊、水库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在一起,浮于水面可影响水的感观性状,使水质出现异臭异味。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4.地下水一旦遭受明显污染,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来源,地下水水质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地下水微生物含量少,自净能力较差
B.地下水污染过程缓慢,被地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地下水中
C.地下水复氧能力差、溶解氧含量低,不利于地下水污染的自净
D.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污染物不易被稀释
E.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沉淀作用强、易沉入水体底质,形成较高浓度的污染带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污染物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可不断被各种阻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数量逐渐减少。

地下水的污染过程一般比较缓慢,且一旦受到污染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这是因为被地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不断释放到地下水中,且地下水流速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少,自净能力较差。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5.常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有机氟
D.有机氯
E.有机磷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
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

而通过食物链方式进入人体的污染物多为环境中难分解的脂溶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且在生物体内半衰期长,代谢缓慢。

有机氯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其在自然界的半衰期长达几十年,且为脂溶性,易于富集于生物体内,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

因而选择D。

掌握“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知识点。

[单选题]16.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位置是在地球的
A.地表
B.一个不透水层以上
C.一个不透水层以下
D.与泉水在同一个含水层
E.位于溶洞内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常用的水源,但在流经地层和渗透过程中,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也可在土壤渗透过程因生物化学作用被消耗而减少。

掌握“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17.培养于44.5±0.2℃的温水浴内能生长繁殖使乳糖发酵而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
A.总大肠菌群
B.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大肠菌群
E.畜、禽粪便大肠菌群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培养于44.5±0.2℃的温水浴内能生长繁殖使乳糖发酵而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粪大肠菌群。

来自人及温血动物粪便内的大肠菌群主要属粪大肠菌群,而自然环境中存活的大肠菌群在44.5℃培养时,则不再生长,故培养于37℃生长繁殖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总大肠菌群。

因此本题选C。

掌握“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18.深层地下水是指
A.位于地表面以下的水
B.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水
C.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水
D.位于地层中的水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深层地下水是指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水。

故答案选择C。

掌握“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19.一般说来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A.江河
B.泉水
C.雨雪水
D.井水
E.湖水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降水是指雨、雪、雹水,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水量无保证。

掌握“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20.水体酚的主要来源是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污水
D.炼焦废水
E.炼油废水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工业废水的违规排放是水体化学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有机化学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其中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汞、砷、铬、酚、氰化物、多氯联苯及农药等可通过饮水、农作物或食物链等途径暴露使人体发生急、慢性中毒。

掌握“水体污染的危害★”知识点。

[单选题]21.对多氯联苯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绝缘等优良性能
B.可对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严重损害
C.易于发生生物富集作用
D.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E.在环境中非常稳定,易附着于颗粒物上沉积于底泥中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选项“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绝缘等优良性能”是正确的。

多氯联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皮疹、色素沉着、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及胃肠道症状等,严重者可发生肝损害,出现黄疸、肝昏迷甚至死亡。

多氯联苯是典型的具有内雌激素样作用的环境分泌干扰物,能拮抗雄激素的作用。

还可诱发肿瘤,而对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并不产生严重损害,所以本题的B选项“对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严重损害”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掌握“水体污染的危害★”知识点。

[单选题]22.在发展中国家水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仍是
A.放射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
C.生物性污染
D.热污染
E.原生污染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不发达,饮用水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同等存在的,但总体而言,是以生物性污染为主。

因而选择C。

掌握“水体污染的危害★”知识点。

[单选题]23.PCBs在人体中主要蓄积于
A.脑组织
B.脂肪组织
C.皮肤组织
D.软骨组织
E.肝脏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多氯联苯(PCBs)是由一些氯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一类含氯有机化合物,易溶于脂质,所以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

人类长期暴露于PCBs引起的慢性健康效应主要为肝脏损害、生殖系统损伤、免疫功能受损,生长发育障碍等。

掌握“水体污染的危害★”知识点。

[单选题]24.某地区人群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皮肤瘙痒、腹泻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你认为水源可能受到哪种物质污染
A.砷
B.甲基汞
C.苯
D.酚
E.氰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酚可通过皮肤和胃肠道吸收,酚类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引起皮肤瘙痒,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恶心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肝及造血系统损害、黑尿等。

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躯干、四肢的皮肤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手掌和脚跖皮肤过度角化,甚至发展到躯干、四肢;多发性皮肤癌;周围神经炎。

甲基汞中毒引起的是水俣病,患者手足协调失常,甚至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重者例如神经错乱、思觉失调、痉挛,最后死亡。

氰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症状和体征。

苯中毒分为:急性苯中毒和慢性苯中毒。

急性苯中毒的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
慢性苯中毒: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功能异常;局部作用,如皮肤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致皲裂。

掌握“水体污染的危
害★”知识点。

[单选题]25.地面水中有机物污染较重时,会引起
A.溶解氧含量增加
B.生化需氧量降低
C.化学耗氧量降低
D.溶解氧量降低
E.有机碳降低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溶解氧是为保证地表水的正常自净过程,限制有机性污染物的排放,并保证鱼类生存条件而规定的。

当溶解氧小于2mg/L时,表明水体污染重,开始丧失其使用功能。

所以当地面水中有机物污染较重时,会引起溶解氧量降低。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26.水体的浑浊度主要取决于
A.悬浮于水中的砂土含量
B.悬浮于水体中的胶体颗粒的含量
C.悬浮于水体表面的细小颗粒物质的含量
D.存在于水体中有机颗粒物的含量
E.存在于水体中的无机物的含量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浑浊度:水的浑浊度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

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含量、形状和折射指数。

浑浊度的标准单位是以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形成的浑浊状况,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浑浊现象常用来判断水质优劣的一个表观特征,河水因流经地区的土壤和地质条件不同,浑浊度可有较大差别,地表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其浑浊也有较大差别。

地下水一般较清澈,若水中含有二价铁盐,与空气接触后产生的氢氧化铁可使水呈棕黄色浑浊状态。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27.BOD表示
A.水体中可被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
B.需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
C.易被分解的有机物的含量
D.水体中所有有机物的量
E.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生化需氧量: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水中有机物愈多,生化需氧量愈高。

生物氧化过程与水温有关,在实际工作中规定以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
量(BOD)。

它是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清洁水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1mg/L。

BOD由于能反映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实际情况,在水体污染及治理中经常被采用。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28.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
A.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水体污染的间接指标
C.水体污染及自净快慢的间接指标
D.水体无机物污染的直接指标
E.水中有机物污染的直接指标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通常水温低,水中溶解氧含量高。

清洁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接近饱和状态。

水层愈深,溶解氧含量也愈低,湖、库等静止水体更为明显。

当水中有大量藻类生长时,其光合作用可释出氧,使水中溶解氧呈过饱和状态。

当有机物污染水体或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溶解氧可被消耗,若消耗氧的速度大于空气中的氧通过水面溶入水体的复氧速度,则水中溶解氧持续降低,使水体处于厌氧状态,此时水中厌氧微生物繁殖,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生成NH3、H2S等致使水发臭发黑。

因此,溶解氧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能力的间接指标。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29.以下有关“总大肠菌群”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在人体肠道内,大肠菌群的数量最多
B.在外环境中的生存条件与肠道致病菌相似
C.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
D.是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E.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每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总大肠菌群既包括存在于人及动物粪便的大肠菌群,也包括存在于其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0.地面水中三氮含量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则说明地面水
A.新近受到污染,自净正在进行
B.曾受到污染,但自净已经结束
C.过去受到过污染,目前正在进行自净
D.过去受到污染已经自净,最近又受到污染
E.以上情况都不是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当水中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明显的有机性污染。

水中氨氮增高时,表示新近可能有人畜粪便污染。

亚硝酸盐是氨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亚硝酸盐含量高,该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硝酸盐氮含量高,表明水体过去曾受有机物污染,现已完成自净过程。

所以本题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说明过去受到污染已经自净,最近又受到污染,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1.水中总固体是指
A.水中溶解性物质的总称
B.水中悬浮性物质的总称
C.水中有机物的总称
D.水中无机物的总称
E.水中所有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总量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总固体:是指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缓慢蒸干后的残留物总量,包括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由有机物、无机物和各种生物体组成。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2.判断水质是否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最重要指标是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肠道致病菌
E.厌氧芽孢菌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其他温血动物如牛、羊、狗等的肠道内也存在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在土壤、水等自然环境中也可存在大肠菌群细菌。

由于人粪便中存在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因此这种细菌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的指示菌。

来自人及温血动物粪便内的大肠菌群主要属粪大肠菌群,因此如果要准确判断是否受到人畜粪便污染要利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来区别不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细菌,即培养于44.5±0.2℃的温水浴内能生长繁殖使乳糖发酵而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粪大肠菌群。

因而选择C。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3.当水体pH值降低时,最有可能的污染是
A.汞
B.有机物
C.碳酸钙
D.碳酸镁
E.铁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7.2~8.5之间。

当水体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因氧化分解产生游离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

因而选择B。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4.地表水有机氮和蛋白氮含量突然增高时,表明其最可能受到
A.造纸厂污水污染
B.石油化工厂废水污染
C.地表径流污染
D.人、畜粪便污染
E.钢铁厂废水污染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有机氮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总称,蛋白氮是指已经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氮,此二者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如动物粪便、植物遗体腐败、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当水中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明显的有机性污染。

因而选择D。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5.反映水体有机物含碳量的指标是
A.氨氮
B.浑浊度
C.总固体
D.TOD
E.TOC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总有机碳(TOC)是指水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它只能相对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单位为mg/L,是评价水体有机需氧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因而选择E。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6.下列哪项指标表示水体受到粪便污染
A.余氯量
B.氯化物含量
C.总大肠菌群
D.钙、镁总量
E.氟化物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当地表水受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时,水中细菌可大量增加,所以细菌学检查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检查,可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直接指标。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7.对水体的微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时,于44.5℃温水浴内培养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菌群为
A.大肠菌群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土壤中的大肠菌群
E.水中的大肠菌群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粪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44.5℃培养,24小时内能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8.对某水样“三氮”检测结果显示,氨氮显著升高,亚硝酸盐氮显著升高,而硝酸盐氮不高,这说明水体
A.新近受到严重的有机性污染,过去受污染不明显,自净过程正在进行
B.过去受到污染,自净过程已完成,最近又受到新的有机性污染
C.从过去某个时期起,水体一直受到严重的有机性污染
D.过去受到严重的有机性污染,自净过程已经完成
E.过去受有机性污染不明显,现在受有机性污染非常严重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水中氨氮增高时,表示新近可能有人畜粪便污染。

亚硝酸盐氮是水中氨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菌作用形成的,是氨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亚硝酸盐含量高,提示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9.湖水如呈现特殊的绿色、红色或黄绿色时,表明
A.水中藻类大量繁殖生长
B.含氯化钠的污水大量排入湖内
C.含低铁的水排入湖内
D.含硫酸盐的污水排入湖水
E.含硝酸盐的污水排入湖内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湖水如呈现特殊的绿色、红色或黄绿色时,表明水中藻类大量繁殖生长。

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40.由于某焦化厂工业废水事故性排放污染了水源地,经过水厂常规消毒处理后其饮水中具有不良的臭味,据此认为产生臭味的污染物是
A.氰化物
B.酚
C.多氯联苯
D.有机酸
E.硫化氢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酚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含酚废水已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