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疗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疗效研究
作者:廖宗生巫家晓毛远科刘卿邹高健于慧珍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两组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
对照组应用前臂皮瓣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治疗。
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受区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P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39.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6-0151-04
Clinical Effect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ransplantation in Repairing Tissue Defect after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rea
LIAO Zong-sheng1, WU Jia-xiao2, MAO Yuan-ke1, LIU Qing1, ZOU Gao-jian1, YU Hui-zhen1
(1.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ezhou People's Hospital, Hezhou 542899, Guangxi,China; 2. Department of Maxillofacial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0, 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issue defects afte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s resection. Methods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1)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1).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and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issue defects were repaired postopera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orearm flap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ransplant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the treatment effec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recipient area, the conditions during follow-up perio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2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9.35%),and 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s; tissue defects;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earm flap; complications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及周围部位的恶性病变,大部分患者为鳞状细胞癌及腺性上皮癌,已成为临床多发的癌症类型[1-2]。
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
然而,恶性肿瘤切除术可能导致患者颌面部组织缺失、损伤,从而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外貌美观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4]。
因此,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具有重要意義。
随着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游离皮瓣移植技
术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认可[5]。
游离皮瓣属于轴型皮瓣,是皮瓣与供区完全分离,转移至缺损部位并将其血管与受区相应血管吻合的皮瓣,常用于严重创伤、烧伤等导致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6-7]。
其中,股前外侧皮瓣是大腿前外侧部的皮肤组织,该皮瓣部位隐蔽,可切取面积大,在修复缺损皮肤组织的治疗中至关重要[8]。
本研究通过分析笔者医院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情况,对不同皮瓣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5.94±4.13)岁。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6.52±3.98)岁;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36±4.0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依从性差者。
本研究经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均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均进行组织缺损修复。
修复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皮瓣。
对照组:应用前臂皮瓣进行治疗,做好标记,在前臂肘部横纹、桡动脉线上腕横纹处中点下方连线,随后切取皮瓣;观察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治疗,做好标记,在髂前上棘、髌骨外上缘连线,从连线中点内侧纵向切开到阔筋膜深面,寻找穿支血管并结扎切断,将皮瓣掀起,随后切取皮瓣,并完整保留肌腱周围组织及重要的桡动脉、静脉。
两组取得皮瓣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在显微镜下进行修复。
将皮瓣动脉与受区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吻合后进行检查及止血操作,使用无创伤缝线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9]:显效:移植皮瓣完整存活,愈合时间短;有效:移植皮瓣存活,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无效:皮瓣坏死,存在严重并发症。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记录患者受区血肿、感染、伤口裂开及动脉危象等并发症情况。
1.3.3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供区和受区外观瘢痕,吞咽功能、咬合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异常情况。
1.3.4 通过口头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对外表容貌及日常功能等满意度情况。
总分为10分,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
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3.23%,低于对照组的
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随访期间,观察组异常情况总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
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9
3.55%,高于对照组的7
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因发现“口腔舌部肿物”入院。
入院后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进行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
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皮瓣,经移植后皮瓣完全成活。
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吞咽功能、舌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良好,患者大腿供区无畸形,无明显并发症,下肢运动功能正常,患者对外貌和功能效果均较满意。
见图1。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10]。
然而,切除术后患者的颌面部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咀嚼、咬合、发音等日常功能及外表美观造成影响,使其自信心降低,负面心理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1-12]。
因此,修复技术对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应用游离皮瓣治疗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效果良好,可促进创面的恢复,改善日常功能及外观,从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13-14]。
游离皮瓣移植是利用小血管吻合技术将离体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血管吻合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从而能在缺损区长期存活。
游离皮瓣修复技术在笔者医院临床长期应用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疗效。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优势较多,原因如下: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且粗,解剖位置相对较为恒定,其血管内径与颌面
部血管内径大小相当,便于血管吻合。
并且该皮瓣不易发现,对其功能及美观的影响较小,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
同时,皮瓣取下后容易缝合,不必进行植皮,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及损害风险。
该皮瓣血供丰富,通常能分离出3~5个穿支血管,可大面积切除,并能依据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灵活设计皮瓣大小、厚薄,选择性好,手术成功率高。
此外,伴行静脉属深静脉系统,无瓣膜,吻合后静脉回流充足,流速快,可避免血栓形成,堵塞吻合口。
因此,股前外侧皮瓣已成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关键部分[15-18]。
Key word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s; tissue defects;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earm flap; complications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及周围部位的恶性病变,大部分患者为鳞状细胞癌及腺性上皮癌,已成为临床多发的癌症类型[1-2]。
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
然而,恶性肿瘤切除术可能导致患者颌面部组织缺失、损伤,从而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外貌美观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4]。
因此,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游离皮瓣移植技术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认可[5]。
游离皮瓣属于轴型皮瓣,是皮瓣与供区完全分离,转移至缺损部位并将其血管与受区相应血管吻合的皮瓣,常用于严重创伤、烧伤等导致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6-7]。
其中,股前外侧皮瓣是大腿前外侧部的皮肤组织,该皮瓣部位隐蔽,可切取面积大,在修复缺损皮肤组织的治疗中至关重要[8]。
本研究通过分析笔者医院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情况,对不同皮瓣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5.94±4.13)岁。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6.52±3.98)岁;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36±4.0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依从性差者。
本研究经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均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均进行组织缺损修复。
修复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皮瓣。
对照组:应用前臂皮瓣进行治疗,做好标记,在前臂肘部横纹、桡动脉线上腕横纹处中点下方连线,随后切取皮瓣;观察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治疗,做好标记,在髂前上棘、髌骨外上缘连线,从连线中点内侧纵向切开到阔筋膜深面,寻找穿支血管并结扎切断,将皮瓣掀起,随后切取皮瓣,并完整保留肌腱周围组织及重要的桡动脉、静脉。
两组取得皮瓣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在显微镜下进行修复。
将皮瓣动脉与受区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吻合后进行检查及止血操作,使用无创伤缝线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9]:显效:移植皮瓣完整存活,愈合時间短;有效:移植皮瓣存活,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无效:皮瓣坏死,存在严重并发症。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记录患者受区血肿、感染、伤口裂开及动脉危象等并发症情况。
1.3.3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供区和受区外观瘢痕,吞咽功能、咬合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异常情况。
1.3.4 通过口头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对外表容貌及日常功能等满意度情况。
总分为10分,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
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3.23%,低于对照组的
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随访期间,观察组异常情况总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
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9
3.55%,高于对照组的7
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因发现“口腔舌部肿物”入院。
入院后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进行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
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皮瓣,经移植后皮瓣
完全成活。
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吞咽功能、舌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良好,患者大腿供区无畸形,无明显并发症,下肢运动功能正常,患者对外貌和功能效果均较满意。
见图1。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10]。
然而,切除术后患者的颌面部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咀嚼、咬合、发音等日常功能及外表美观造成影响,使其自信心降低,负面心理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1-12]。
因此,修复技术对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应用游离皮瓣治疗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效果良好,可促进创面的恢复,改善日常功能及外观,从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13-14]。
游离皮瓣移植是利用小血管吻合技术将离体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血管吻合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从而能在缺损区长期存活。
游离皮瓣修复技术在笔者医院临床长期应用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疗效。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优势较多,原因如下: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且粗,解剖位置相对较为恒定,其血管内径与颌面部血管内径大小相当,便于血管吻合。
并且该皮瓣不易发现,对其功能及美观的影响较小,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
同时,皮瓣取下后容易缝合,不必进行植皮,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及损害风险。
该皮瓣血供丰富,通常能分离出3~5个穿支血管,可大面积切除,并能依据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灵活设计皮瓣大小、厚薄,选择性好,手术成功率高。
此外,伴行静脉属深静脉系统,无瓣膜,吻合后静脉回流充足,流速快,可避免血栓形成,堵塞吻合口。
因此,股前外侧皮瓣已成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关键部分[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