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高考历史人民版配套课件:必修二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解析】
材料中 1955 年,顾福初加入合作社反映了三大
改造的历史事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 A 项正确; 三大改造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未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故 B 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故 C 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后,配合计划经济体 制建立起农业高级社,农民没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故 D 项 错误。
b
伟大的历史 性转折 走向社会主
作用;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及特点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和意义
b
义现代化建
设新阶段
d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6 年)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 权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向社会 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2)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 比较落后。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 “一五”计划的实施 1953 (1)依据:___________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
重工业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 ,建立国家工
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专题九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试标准]
考 点 必考内容 考试 加试 考试 要求 内容 要求
社会主义建 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 济建设的破坏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
4.经验教训: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 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 . 1967年、 1968 年,“文革”动乱从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 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文革”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据估算,“文革” 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为5 000亿元。 3.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 经济建设 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 内主要矛盾;坚持以 ___________ 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主要成就
鞍山 ①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建成了___________ 钢铁公
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 制造厂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 ___________ 奠定了初步基础。 合作社 ②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___________ ,走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 1955 年 9 月 6 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 7 亩 2 分 3 厘 3 毫折合 6 股 7 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对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 确的是( A ) 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下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C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是 1949 年到 1952 年, “一五”计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曲折和失误
人民公社化 运动,这 (1)表现:1958 年,发起“大跃进”和___________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后果:1959-1961 年,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 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调整国民经济 (1)1960 年, 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调整 提出“___________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1965 年调整 任务基本完成。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年) 1.良好的开端 (1)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 的主要任务(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在中共八大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划是 1953 年到 1957 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 A、B 两项错 误;“大跃进”是 1958 年,国民经济调整是 1960 年到 1965 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故 C 项正确;“文革”发动是 1966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 公私合营 的高潮。到 1956 年底, 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 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________________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6· 北京通州一模)“共产主义是天堂, 人民公社是 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 能出现在( D ) A.解放战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社还未建立,故 A 项错误;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也还未建立,故 B 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 时期只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 C 项错误;“大跃进”时 期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正在进行,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