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种类相同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都相同
B. 无机盐只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C.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 腺苷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
C.癌变细胞的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3.下列关于“一定”说法正确的是()
A.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RNA
B.DNA分子中的碱基数目与磷酸数目一定相同
C.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成对存在的
D.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4.下列关于实验中涉及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使DNA和RNA分离
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D.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后直接离心就可以让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B.赤霉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促进细胞分裂
C.高等植物的赤霉素能促进成熟细胞纵向伸长和节间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D.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与脱落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
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黄色,F
2

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 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 M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二、综合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细胞代谢的相关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当光照强度为600 lx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 umol/(m.s),当光照强度(大于、小于、等于)200lx时,细胞会表
现出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

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_________(a、b、c、d)点最为理想。

(2)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
2释放量和O
2
吸收量的关系图,在图丙a、b、
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
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倍。

(3)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
实验以植物对CO
2
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_℃;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
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为什么? 。

2.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

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

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

下图
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

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3.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
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
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
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周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
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

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
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
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甲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甲图的局部放大,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发生反射时,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
___________ (填字母)神经传到突触前膜。

(2)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 ___________ 。

(3)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
是由胞体传向 ___________ 。

(4)一个完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是___________的膜;Ach受体的本质
是___________。

(5)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在E点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
立即刺激A端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种类相同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都相同
B. 无机盐只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C.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 腺苷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
【答案】D
【解析】细胞中氨基酸种类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因为氨基酸的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A错误;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成存在,B错误;信息分子不
一定都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是信息分子,化学本质是脂质,C错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其组成元素为C、H、O、N,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和P,因此腺苷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D正确。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
C.癌变细胞的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故A错误;细胞分化仅是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故B正确;由于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发生突变,使得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故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
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故D正确。

3.下列关于“一定”说法正确的是()
A.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RNA
B.DNA分子中的碱基数目与磷酸数目一定相同
C.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成对存在的
D.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RNA,如DNA病毒,A错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因此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磷酸数目是相等的,B正确;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性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C错误;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表现型受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影响。

4.下列关于实验中涉及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使DNA和RNA分离
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D.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后直接离心就可以让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
【答案】C
【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使DNA和蛋白质分离,A错误;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C正确;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培养后必须搅拌后再离心,才能让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D错误。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B.赤霉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促进细胞分裂
C.高等植物的赤霉素能促进成熟细胞纵向伸长和节间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D.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与脱落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答案】B
【解析】赤霉素的合成受基因组(赤霉素的合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基因调节控制)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植物激素并不是直接参与代谢,而是调节代谢,且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B错误;高等植物的赤霉素能促进成熟细胞纵向伸长和节间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C正确;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两种之间存在拮抗作用,D正确。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
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黄色,F
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 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 M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F
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_dd,占
9/64=3/4×3/4×1/4,可推出F
1
的基因组成为AaBbDd,进而推出D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拆分每对基因。

根据黑色个体A_B_dd所占比例9/64=3/4×3/4×1/4,或者根据褐色
个体A_bbdd所占比例3/64=3/4×1/4×1/4,或者根据F
2为52+3+9=64份,推出F
1
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均可以
推出F
1
的基因组成为AaBbDd。

二、综合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细胞代谢的相关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 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有 。

当光照强度为600 lx 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 umol/(m .s ),当光照强度 (大于、小于、等于)200lx 时,细胞会表
现出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

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_________(a 、b 、c 、d )点最为理想。

(2)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 、b 、c 、d 时,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的关系图,在图丙a 、b 、c 、d 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 ;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 倍。

(3)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 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则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_℃;每天交替进行12h 光照、12h 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 ,为什么? 。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3 大于d
(2)c 5
(3)25 能生长 因为12h 光照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12h 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多
【解析】(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 点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量为0,叶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当光照强度为600 lx 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18+5=23μmol/(m .s )。

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对应于甲图光照强度大于200lx (光补偿点)时。

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为好,所以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d 点最为理想。

(2)图丙中最适合小麦非绿色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c 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 时,CO 2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但是O 2的吸收量为3个单位。

有氧呼吸每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利用6摩尔的O 2,产生6摩尔的CO 2,所以若利用3个单位O 2,则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0.5个单位;无氧呼吸每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产生2摩尔的CO 2,所以若产生8-3=5单位的CO 2,则消耗葡萄糖的量为2.5个单位。

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2.5÷0.5=5倍。

(3)若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则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光照下吸收CO 2最多的温度,由表可知为25℃。

温度为30℃时,净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相等时该植物能积累有机物,能生长。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

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

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

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

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答案】次生垂直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阔叶树 S
3
【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
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

(2)据图可知,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可能是其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能少。

(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
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
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低样方面积是S
3。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变化,同时要结合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大小区别调查其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

3.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
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
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
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
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周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分裂间(或答:S)纺锤体形成不会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

最终细
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丝形成于有丝分
裂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相关蛋白的合成、DNA进行复制、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考点定位】细胞增殖
【名师点睛】熟知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前提。

4.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
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

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
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
1和F
2
,若各杂交组合的F
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
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
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
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若正交得到的F
1
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
1
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
1和F
2
,若各杂交组合的F
2
中均出现四种表
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
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若正交得到的F
1
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
1
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
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
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
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

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
证B/b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
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根据题目所给实验材料,仅仅一个杂交组合不能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联系到是群体性问题,用数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组合就能预见实验结果。

5.甲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甲图的局部放大,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发生反射时,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
___________ (填字母)神经传到突触前膜。

(2)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 ___________ 。

(3)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
是由胞体传向 ___________ 。

(4)一个完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是___________的膜;Ach受体的本质
是___________。

(5)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在E点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
立即刺激A端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射弧 D 兴奋或抑制轴突末梢树突或胞体蛋白质不能能不能反射活动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进行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突触的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明确反射活动的发生必需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知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知道神经突触的结构和类型以及兴奋在突触传递的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甲中A是感受器,B
是效应器,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传出神经;乙、丙是甲图中突触的放大,其中乙图是效应器中神经
-肌肉突触的放大,丙图是神经中枢内神经突触的放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反射时,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D传
入神经传到突触前膜。

(2)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冲动的传导
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4)一个完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突触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种,因此
突触后膜是树突或胞体的膜;Ach受体的本质是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

(5)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在E点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
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反射活动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进行,剪断后反射弧结构已经不完整,其发生的活动不是由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的,因此不能称为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