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七十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发生在中轴关节组织之上的慢性炎症 性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类型,患者的主要病变是发 生在关节组织、关节周围组织、椎间盘组织,以及椎体周围 韧带组织之上的钙化性病变,继而在临床中引致患者发生骨 性强直症状 [1-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了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 疗,报告如下。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测算值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有效 率指标测算值 91.43%(32/35)高于参照组 68.57%(24/35), 组间有差异(卡方 =5.714,P< 0.05)。 2.2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指标测算 值、疼痛强烈程度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 实现程度指标测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现幅度指标测算 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比较。治疗前, 研究组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指标测算值、疼痛强烈程度 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指标测 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现幅度指标测算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均与参照值大致相当(P> 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指标测算值、疼痛 强烈程度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 指标测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现幅度指标测算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 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指标测算值高于参照组(P< 0.05), 详情参见表 1。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 第 19 卷 第 101 期
173
·中医中药·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七十例临床观察
曹世和 1,侯世雄 1,代春辉 1,侯震宇 2
(1. 呼和浩特世和中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2.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目 的 探讨分析中医治疗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 2016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将 7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35 例,为参照组行单纯性中药方剂口服治疗, 针对研究组实施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测算值,以及接受治疗前后 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指标测算值、疼痛强烈程度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指标测 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现幅度指标测算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结 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 效率指标测算值高于参照组(P < 0.05)。治疗前,研究组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指标测算值、疼痛强烈程 度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指标测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现幅度指标测算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均与参照值大致相当(P >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 指标测算值、疼痛强烈程度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指标测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 现幅度指标测算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度指 标测算值高于参照组(P < 0.05)。结 论 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能获 取较好效果,适宜临床推广。 关 键 词 :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101.110
本 文 引 用 格 式:曹 世 和 , 侯 世 雄 , 代 春 辉 , 等 . 中医治疗强 直性 脊 柱 炎 七十 例临 床 观 察 [J]. 世 界 最 新医学 信息文 摘 ,2019,19(101):173-174.
3 讨论
在现有的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背景之下,针对强直性脊柱 炎患者展开治疗,其主要方法包含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类固醇类药物治疗,以及特异性治疗等多种具体方法,上述 临床治疗处置干预方法虽然助力患者的临床病情得到一定程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测算值, 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晨僵过程累计持续时间指标测算值、疼 痛强烈程度测定指数评分指标测算值、扩胸动作空间实现程 度指标测算值、指地距离空间性实现幅度指标测算值,以及 Schober 实验空间程度指标测算值。 1.4 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对两组涉 及的各项计数资料以(n ,%)形式行卡方检验。对各项计量 资料以( ±s)形式行 t 检验。若 P< 0.05,则存在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将 70 例强直性 脊柱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35 例。参照组男性 22 例, 女性 13 例,年龄介于 28-47 岁,平均(34.8±1.8)岁,病程 介于 1-10 年,平均(7.2±1.2)岁。研究组男性 21 例,女性 14 例,年龄介于 27-46 岁,平均(34.5±1.8)岁,病程介于 1-11 年,平均(7.4±1.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持续 时间等无差异(P> 0.05)。 1.2 临床治疗处置方法。为参照组行单纯性自制中药方剂 口服临床治疗,其中药方剂的药物组成为:独活,桂枝,当归, 赤芍,木瓜,伸筋,杜仲,五加皮,川断,山甲,黄精,黄芪, 全虫,桃仁,红花。针对研究组实施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联合 中医针灸治疗,其在接受针灸治疗程中选择干预的身体部 位和穴位为:第一天,针对患者身体的前面部位展开针灸治 疗干预,其具体涉及的穴位,包含四神聪穴位、百会穴位、 曲池穴位、外关穴位、合谷穴位、上腕穴位、中腕穴位、下 腕穴位、气海穴位、关元穴位、天枢穴位、足三里穴位、阳 陵泉穴位、三阴交穴位,以及太溪穴位。第二天,针对患者 的背部、颈部、胸部,以及腰部等身体部位展开针灸治疗干预, 其具体选择的穴位包含华伦夹脊穴、秩边穴位、环跳穴位、 承府穴位、委中穴位、承山穴位、阳陵泉穴位,以及昆仑穴位。 第三天,为患者拉一次芒针,风池对风池,内外膝眼,血海 梁丘,针对患者背部的夹脊穴和背腧穴轮换用芒针实施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