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MnO2
时间
0.1g0.3g0.8g
H2O2
10mL1.5%223s67s56s
10mL3.0%308s109s98s
10mL4.5%395s149s116s
(1)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
(2)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________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
(3)该小组的某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认为:“当用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除了使用MnO2作催化剂和改变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之外,还可以采取的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
(回答任意两个合理的措施)
【答案】加快 0.3 不正确 H2O2的浓度扩大二倍(从1.5%→3.0%),但反应所需时间比其二倍小的多升高温度;粉碎二氧化锰,增大其表面积。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该实验研究浓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出浓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因为该实验不是直接测出反应速率,而是测出反应停止的时间,要考虑反应物增多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详解】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浓度的H2O2,加入的MnO2越多,反应所用的时间越短,即分解速率越快。
(2)用0.1 g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明显小于用0.3 g和0.8 g催化剂的反应速率;用0.8 g催化剂
和用0.3 g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及反应时间相差不多,但用0.3 g催化剂节约药品。
(3)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体积3.0%的双氧水中的溶质含量是1.5%的双氧水中溶质含量的二倍,但反应的时间却比其反应时间的二倍小得多,由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可得出,此实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由此得出上述结论不正确;
(4)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常见的有:增加反应物浓度、适当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表面积(接触面积)、使用催化剂等。
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
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2NO+2CO 催化剂
2CO2+N2,为了
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 浓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若1molNO和1molCO的总能量比1molCO2和0.5molN2的总能量大,则上述反应的H
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
(3)计算4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4)下列措施能提高NO和CO转变成CO2和N2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序号)。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在第______s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假如上述反应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进行,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序号)。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NO)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消耗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6)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Ⅱ
5.80×10-3 124 Ⅲ
350
124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Ⅰ、Ⅱ两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________。
【答案】< 1.875⨯10-4mol ·L -1·s -1 90% ABD 4 AC 5.80⨯10-3 280 1.20⨯10-3
1.20⨯10-3 5.80⨯10-3
【解析】 【分析】
反应热的正负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比较;能提高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增大浓度、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增大表面积、构成原电池等,压强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要看是否改变了浓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从速率(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量(是否保持不变)、压强、气体平均密度,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颜色等方面判断;验证多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每组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详解】
(1)反应物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说明是放热反应,H ∆<0;
(2)V(N 2)=0.5V(NO)= 341.0010mol / 2.5010mol /0.52L L
s
--⨯-⨯⨯=1.875⨯10-4mol · L -1· s -1。
(3)NO 的转化率等于反应掉的NO 除以原有总的NO ,可列式
34
3
1.0010 1.00101.0010---⨯-⨯⨯=90% 。
(4)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 正确,C 错误;缩小容
器体积,会增大各组分的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正确。
故答案选ABD;
(5)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s后,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
A.恒温恒压下,压强不变意味着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而该反应两边的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A正确;
B.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因为所有组分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因为恒容容器,所以气体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永远不变,与平衡没有关系,B错误;
C.c(NO)不变,意味着达到平衡,C正确;
D.因为NO和C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且都是反应物,所以单位时间里消耗NO和CO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D错误;
故答案:4;AC;
(6)①验证多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
I和II因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所以其他条件应该是一样的,研究的是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II和III因为温度不一样,所以其他条件应该是一样的,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故答案是:5.80⨯10-3,280,1.20⨯10-3,1.20⨯10-3 ,5.80⨯10-3 ;
②I和II的区别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II更快的达到平衡,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所以I和II平衡时NO的浓度一样,c(NO)变化曲线如图:。
【点睛】
验证多个因素对某物质或某性质的影响规律,要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每组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3.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3种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气体,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
①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
②在该条件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到达10min时停止反应
b.在到达10min之前C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10min时B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2C A+3B 9
7
或1.29或1.3 66.7% b、c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C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分别减少2mol,A、B生成物,物质的量增加
1mol、3mol,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
(2)①体系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②转化率=变化量÷初始量×100%;
(3)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判断;
【详解】
(1)由图可知,C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减少2mol,A、B生成物,物质的量分别增加
1mol、3mol,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A+3B;(2)①体系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是7mol、反应后气体总物
质的量是9mol,所以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9
7
倍;
②转化率=变化量÷初始量×100%=2÷3×100%=66.7%;
(3)a.根据图象,到达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反应没有停止,故a错误;
b.在到达10min之前,C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C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故b 正确;
c.在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B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选b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判断平衡状态,明确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
4.(1)已知3H 2(g)+N2(g)2NH3(g),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050150250350
n(NH3)/mol00.240.360.400.40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
(2)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
的能量,用符号E 表示,单位为kJ/mol 。
N ≡N 的键能为946kJ/mol ,H-H 的键能为436kJ/mol ,N-H 的键能为391kJ/mol ,则生成1molNH 3过程中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
(3)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 气
d.恒压时充入He 气
e.及时分离NH 3 (4)CO 2的回收与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可利用CH 4与CO 2制备“合成气”(CO 、H 2)。
科学家提出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 反应①:CH 4(g)
C(ads)+2H 2(g)(慢反应)
反应②:C(ads)+CO 2(g)
2CO(g)(快反应)
上述反应中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
CH 4与CO 2制备“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能量变化图中:E 5+E 1___E 4+E 2(填“>”、“<”或“=”)。
【答案】3111.210mol L s ---⨯⋅⋅ 放出 46kJ b
()()()()()42231CH g +CO g 2CO g +2H g Δ=+E -E kJ/mol H ƒ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对应计量数之比可知,0~50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311
230.24mol
112L N NH 1.210mol L s 2250s
v v ---==⨯=⨯⋅⋅;
(2)该反应中反应物总键能为(3×436+946)kJ/mol=2254 kJ/mol ,生成物的总键能为6×391 kJ/mol=2346 kJ/mol ,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由此可知,生成2molNH 3时,放出(2346-2254) kJ=92 kJ 能量,则生成1molNH 3过程中放出能量为
92kJ
=46kJ 2
; (3)a .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a 不符合题意; b .增大压强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b 符合题意;
c .恒容时充入He 气,各组分的浓度未发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 不符合题意;
d .恒压时充入H
e 气,容器体积将增大,各组分浓度将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故d 不符合题意;
e .及时分离NH 3,将使体系内压强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故e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4)由图可知,1molCH 4(g)与1molCO 2(g)的总能量为E 1kJ ,2molCO(g)与2molH 2(g)的总能量为E 3kJ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由CH 4与CO 2制备“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2231CH g +CO g 2CO g +2H g Δ=+E -E kJ/mol H ƒ;反应①为慢反应,反
应②为快反应,由此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即E 4-E 1>E 5-E 2,故E 5+E 1<E 4+E 2。
5.在2 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 (g )+O 2(g )2NO 2(g )体系中,n (NO )随时间的
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 (NO )/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已知:K (300℃)>K (350℃),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下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v (NO 2)=2v (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 )=2v 正(O 2) d .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c 2(NO 2)/c 2(NO )c (O 2) 放热 b 1.5×10-3 mol ·L -1·s -
1 bc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 2NO (g )+O 2(g )
2NO 2(g )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2(NO 2)/[c 2(NO )·c (O 2)],因为升温平
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已知:K (300℃)>K (350℃),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则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c 2(NO 2)/c 2(NO )c (O 2);放热; (2)由表中数据可知从3s 开始,NO 的物质的量为0.007mol ,不再变化,3s 时反应达平
衡,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
平衡时NO浓度的变化量
△c(NO)=(0.02mol−0.007mol)/2L=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NO)=△n/V△t=(0.02mol−0.008mol)/(2L 2s)=3.0×10−3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1/2v(NO)=1/2×3.0×10−3mol⋅L−1⋅s−1=1.5×10−3mol⋅L−1⋅s−1。
故答案为b;1.5×10−3mol⋅L−1⋅s−1;
(3)a.未指明正逆速率,若均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N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容器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在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NO):V正
(O2)=2:1,即V逆(NO)=2v正(O2),故c正确;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为定值,所以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且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光气(COCl2)常作有机合成、农药、药物、燃料及其他化工制品的中间体。
(1)COCl2结构与甲醛相似,写出COCl2电子式_____;解释COCl2的沸点比甲醛高的原因是_____。
(2)密闭容器中吸热反应COCl 2(g)Cl2(g)+CO(g)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10~14min时有一物质浓度变化未标出)。
①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C(COCl2)=C(Cl2)
b.ʋ正(COCl2)=ʋ逆(CO)
c.容器内温度保持不变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②4~10min 平均反应速率v (COCl 2)为_____;10min 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
③0~4min 、8~10min 和16~18min 三个平衡常数依次为K 1、K 2、K 3,比较其大小____;说明理由____。
【答案】
均为分子晶体,COCl 2式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强,沸点较高 bc
0.0025mol/(L ·min) 分离出CO K 1<K 2=K 3 4min 时改变条件为升温,吸热反应升温K 变大 【解析】 【分析】
(1)甲醛的结构式是;COCl 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醛;
(2)①根据平衡标志分析; ②根据=
c
t
υ∆∆ 计算4~10min 平均反应速率v (COCl 2);由图象可知10min 时CO 的浓度突然减小,后逐渐增大,10min 时Cl 2的浓度逐渐增大;
③根据图象可知,4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14min 时,各物质浓度均减小,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详解】
(1)甲醛的结构式是
,COCl 2结构与甲醛相似,COCl 2电子式是
;甲
醛、COCl 2均为分子晶体,COCl 2式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强,沸点较高;
(2)①a .c (COCl 2)=c (Cl 2)时,浓度不一定不再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 b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 ʋ正(COCl 2)=ʋ逆(CO),一定平衡,故选b ;
c .正反应吸热,密闭容器内温度是变量,容器内温度保持不变,反应一定平衡,故选c ;
d .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m
V
ρ ,密度是恒量,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 ; 选bc ;
②根据图象,4~10min 内COCl 2浓度变化是0.055mol/L-0.04mol/L=0.015mol/L ,
0.015mol/L =
=6c t υ∆=∆min
0.0025mol/(L·min);由图象可知10min 时CO 的浓度突然减小,后逐渐增大,10min 时Cl 2的浓度逐渐增大,可知10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分离出CO ,平衡正向移动,氯气浓度增大;
③根据图象可知,4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所以K 1<K 2,14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
以K 2=K 3,故K 1、K 2、K 3的大小关系是K 1<K 2=K 3;
7.氮及其化合物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H —H 键的键能为a kJ·
mol -1,N —H 键的键能为bkJ·mol -1,N N 键的键能是ckJ·mol -1
,则反应NH 3(g)
12
N 2(g)+3
2H 2(g)的ΔH =____kJ·mol -1,若在某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
则N 2(g)+3H 2(g)
2NH 3(g)的平衡常数K 1=____(用K 表示)。
Ⅱ.一氯氨、二氯氨和三氯氨(NH 2Cl 、NHCl 2和NCl 3)是常用的饮用水二级消毒剂。
(1)用Cl 2和NH 3反应制备三氯胺的方程式为3Cl 2(g)+NH 3(g)NCl
3(l)+3HCl(g),向容积
均为1L 的甲、乙两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T ℃)容器中分别加入2molCl 2和2molNH 3,测得各容器中n(Cl 2)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40 80 120 160 甲(400℃)n(Cl 2)/mol 2.00 1.50 1.10 0.80 0.80 乙(T ℃)n(Cl 2)/mol
2.00
1.45
1.00
1.00
1.00
①T ℃___400℃(填“>”或“<”),该反应的ΔH ___0(填“>”或“<”)。
②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填高温、低温、任何温度)。
③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 .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若容器内Cl 2和NH 3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反应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Cl 3,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按23n(Cl )
n(NH )
=1继续充入一定量反应物,
达新平衡后Cl 2的转化率增大 (2)工业上可利用反应2Cl 2(g)+NH 3(g)NHCl 2 (l)+2HCl(g)制备二氯胺。
①NHCl 2在中性、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强烈水解,生成具有强杀菌作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
②在恒温条件下,将2molCl 2和1molNH 3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时Cl 2和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A 、B 、C 三点中Cl 2转化率最高的是___点(填“A ”“B ”或“C ”);B 点时反应物转化率:α(Cl 2)___α(NH 3)(填“>”“=”或“<”),若B 点平衡体积为2L ,则平衡常数K =____。
【答案】3b-1
2
c-
3
2
a
2
1
K
> < 低温 AD NHCl2+2H2O=2HClO+NH3 C = 4
【解析】
【分析】
Ⅰ.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据此计算,平衡常数
K=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Ⅱ.(1)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数据,在400℃时,甲容器,平衡后0.8mol,乙容器中1.00mol,达到平衡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大,乙中剩余氯气应少,但氯气增多说明温度升高影响平衡逆向进行;
②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H-T△S<0,结合反应特征分析判断;
③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①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测出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为HClO,据此写出反应;
②体系中HCl的浓度越大则Cl2转化率越大;起始量2molCl2和1molNH3,根据方程式可知Cl2和NH3按照2:1的比例进行反应,所以转化率始终相同;B点处HCl和Cl2的浓度相同,据此反推各物质的浓度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
【详解】
Ⅰ.已知:H-H键能为akJ•mol-1,H-N键能为bkJ•mol-1,N≡N键的键能ckJ•mol-1,对于反应
NH3(g)1
2
N2(g)+
3
2
H2(g)的△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3b-
1
2
c-
3
2
a,其平衡
常数为K=
()()
()
31
22
22
3
H N
NH
c c
c
g,则N
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1=
()
()()
2
3
32
22
NH1
=
H N
c
c c K
g
,
故答案为:3b-1
2
c-
3
2
a;
2
1
K
;
Ⅱ.(1)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T℃时的反应速率比400℃时的反应速率快,则T℃>400℃;根据数据,在400℃时,甲容器,平衡后0.8mol,乙容器中1.00mol,达到平衡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大,乙中剩余氯气应少,但氯气增多说明温度升高影响平衡逆向进行,△H<0,故答案为:>;<;
②3Cl2(g)+NH3(g)⇌NCl3(l)+3HCl(g),反应的△S<0,△H<0,满足△H-T△S<0,需要低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低温;
③A.NCl3(l)为液体,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气体体积不变,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起始量2molCl2和2molNH3,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Cl2和NH3按照3:1的比例进行反应,所以容器内的Cl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为3:1,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Cl3(l)为液体不影响此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
D .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按23n(Cl )
n(NH )
=1继续充入一定量反应物,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Cl 2的转化率增大,故D 正确;
故答案为:AD 。
(2)①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测出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为HClO ,所以二氯胺与水反应方程式为:NHCl 2+2H 2O=2HClO+2NH 3;
②容器为密闭容器,据图可知C 点处HCl 的浓度最大,体系中HCl 的浓度越大则Cl 2转化率越大,所以C 点Cl 2转化率最高;起始量2molCl 2和1molNH 3,根据方程式可知Cl 2和NH 3按照2:1的比例进行反应,所以转化率始终相同;B 点处HCl 和Cl 2的浓度相同,设平衡时c (HCl)=amol/L ,初始c (Cl 2)=-12mol 1mol L 2L =g ,c (NH 3)=-11mol 0.5mol L 2L
=g ,则 ()()()()
232++10.50a 0.5a a
1-a 0.5-0.2Cl g NH g NHCl l 2HCl g 5a a
ƒ起始转化平衡 则有1-a=a ,解得a=0.5mol/L ,所以平衡时c (HCl)=0.5mol/L ,c (Cl 2)=0.5mol/L ,
c (NH 3)=0.25mol/L ,平衡常数K =()
()()22
2232c HCl 0.5==4c c 0.50.Cl NH 25⨯g ,故答案为:C ;=;4;
8.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2222H +O =2H O 。
(1)为了加快正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 使用催化剂 B . 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
C . 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
D . 适当降低反应的温度
(2)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
(3)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资料)①键能:拆开1mol 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是形成1mol 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
②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H —H O =O H —O 键能-1kJ mol ⋅ 436 496 463
请填写表:
(4)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
其中,氢气在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电路中每转移0.2mol 电子,标准状况下消耗H 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L 。
【答案】ABC A 吸收热量 872 吸收热量 496 放出热量 1852 放出热量 484 负 氧化 2.24
【解析】
【分析】
【详解】
(1)常用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加入正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浓度也增大)等,故选ABC ;
(2)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称为放热反应。
氢气的燃烧反应属于典型的放热反应,所以能正确表示反应能量变化的是A ;
(3)拆开1mol 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是形成1mol 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
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吸收的总能量减去释放的总能量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若为负值,则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则拆开22molH 中的化学键436×2=872kJ ,拆开21molO 中的化学键496kJ ,共吸收1368kJ ,形成4molH-O 键,放出463×4=1852kJ ,反应的总能量变化为放出484kJ ;
(4)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作负极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氧气作正极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式,每有2molH 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4mol 电子,故每转移0.2mol 电子,参与反应的氢气为0.1mol H 2,标准状况下2.24L 。
【点睛】
反应热的计算:1.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2.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燃料电池注意升失氧化,负极氧化(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燃料做负极反应物,空气
或者氧气作正极反应物。
9.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4(g) 2NO2(g)(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
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 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0~3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 ________mol·L-1·s-1。
【答案】N2O4吸热ad不变0.1
【解析】
【分析】
(1)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2)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 2O4(g) 2NO2(g)平衡正向移动;
(3)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可以判断。
平
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根据
c
v
t
∆
=
∆
计算速率。
【详解】
(1)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所以N2O4是该反应的氧化剂;
(2)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 2O4(g) 2NO2(g)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 a、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但容器容积是变化的,因此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
b、对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反应热是恒定的,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b;
c、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是逐渐减小,故c错误,不选c;
d、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不变;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N 2O 4的物质的量是0.3mol ,其浓度变化量是0.3mol÷1L =0.3mol/L ,则0~3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0.3mol/L÷3s =0.1mol·L -1·s -1。
10.二甲醚(CH 3OCH 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25℃,101kPa 时呈气态,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92g 气态二甲醚25℃,101kPa 时燃烧放热2910kJ 。
(1)当燃烧放热582kJ 热量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
(2)已知H 2(g)和C(s)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393.5kJ/mol ;计算反应
4C(s)+6H 2(g)+O 2(g)═2CH 3OCH 3(g)的反应热为__;
(3)工业上利用H 2和CO 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 2(g)+2CO 2(g)⇌CH 3OCH 3(g)+3H 2O(g) △H <0
①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选填字母编号)
A .c (H 2)与c (H 2O )的比值保持不变
B .单位时间内有2molH 2消耗时有1molH 2O 生成
C .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 .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E .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再变化
②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移动后到达新的平衡,CH 3OCH 3的产量将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将__。
【答案】4.8N A -378.8 kJ/mol ADE 变小 变小
【解析】
【分析】
92g 气态二甲醚25℃,101kPa 时燃烧放热2910kJ ,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3OCH 3(g)+3O 2(g)==2CO 2(g)+3H 2O(l) △H = -1455kJ/mol ①
(1)当燃烧放热582kJ 热量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A 582kJ 121455kJ/mol
N 。
(2)已知H 2(g)和C(s)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393.5kJ/mol ;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s)+O 2(g)==CO 2(g) △H = - 393.5kJ/mol ②
H 2(g)+12O 2(g)=H 2O(l) △H = - 285.8kJ/mol ③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4+③×6-①×2,即得反应4C(s)+6H 2(g)+O 2(g)═2CH 3OCH 3(g)的反应热;
(3)工业上利用H 2和CO 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 2(g)+2CO 2(g)⇌CH 3OCH 3(g)+3H 2O(g) △H <0
①A .c (H 2)与c (H 2O)的比值保持不变,则对题给反应来说,二者的浓度保持不变; B .单位时间内有2molH 2消耗时有1molH 2O 生成,反应方向相同;
C .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容器中气体密度始终不变;
D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反应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