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促进低碳经济” 是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也商讨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的是 A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B .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 .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23He ,每百吨23He 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24He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4He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24He 和23He 互为同位素 C .23He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24H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24He 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3.“10%的氨水”的正确解释是 A .100g 氨水中含10gNH 3•H 2O B .10gNH 3溶于水形成100g 溶液 C .100g 氨水中含10gNH 3
D .10gNH 3溶于100gH 2O 形成的溶液
4.
g 铜与足量浓H 2SO 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L 气体,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质量是 A .
mol
B .
mol
C .
g
D .
g
5.核电站遭破坏,会造成放射性物质53131I 和55137Cs 向外界泄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每个53131Cs 含有78个中子
B .CsOH 的碱性比KOH 的强
C .HI 的还原性比HF 的强
D .KIO 3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
6.将1.6gCu 和一定量的浓HNO 3反应,随着Cu 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 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0.896L (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 3的物质的量为 A .0.09mol B .1mol C .1.05mol D .0.11mol
7.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 .H 2O 分解为H 2与O 2时放出热量
B .1molH 2与0.5molO 2完全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放出热量245 kJ
C .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D .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7.8g 固体Na 2O 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4N A
B .4℃时,18g 2
H 216O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 A
C .用金属铁、Cu 片、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 时,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3N A
D .1 mol N 5+含有的电子数为34N A
9.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 和直线形分子G 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 和M (组成E 、G 、L 、M 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右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G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L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 .E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M 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单质
10.能说明元素X 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元素Y 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的事实是 A .元素周期表中X 位于Y 的上一周期
B .将H 2X 、HY 分别加热至500℃,只有HY 发生分解
C .X 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 的含氧酸的酸性
D .X 与Y 同主族,相同温度时,二者的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 2X CuY
1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 .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 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 C .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
D .已知I I 2+I -
,向盛有KI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 4,振荡静置后CCl 4层显紫色,说明KI 3在CCl 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12.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若x 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 轴可以表示
①c (Ag +) ②c (NO 3﹣) ③a 棒的质量 ④b 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13.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 (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 .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 .Li 是最轻的金属,也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D .水泥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14.镁锰干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式为:Mg+2MnO 2+H 2O = Mg(OH) 2+Mn 2O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正极和负极附近溶液的pH 均升高 B .可以选择碱性溶液作为电解质 C .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MnO 2+H 2O +2e - = Mn 2O 3+2OH -
15.2C + O 2 = 2CO ,2CO + O 2 = 2CO 2 都是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2gC 与16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 B .56gCO 所具有的能量大于88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C .12gC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
16.一定温度下,反应N 2+O 2 2NO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充入N 2
C .恒压,充入He
D .恒容,充入He
17.下列关于Cs 描述中,错误的是
A .CsOH 是一种既可与强酸又可与强碱反应的两性氢氧化物
B .Cs 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Cs 2O 和Cs 2O 2
C .Cs 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并放出H 2
D .CsOH 很稳定,加热不易分解
18.元素周期表有许多有趣的编排方式,有同学将短周期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如图所示的“蜗
牛”元素周期表。
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图中字母不表示元素符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M 、X 三元素位于同一族
B .K 、Z 两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显酸性
C .Y 元素对应的氢化物比K 元素对应的氢化物沸点低
D .K 、L 、X 、Z 四种元素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 ->L +>X 3+>K 3
-
19.铜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O 和Cu 2O 。
某学习小组取0.98g (用精密天平测量)Cu(OH)2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另外,某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的
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1中,A 到
B 的过程中有0.005 mol 电子发生了转移 B .图1整个过程中共生成0.18 g 水
C .图2三条曲线中,表示CuO 和其中所含Cu 元素质量关系的曲线是A
D .图1中A 和B 化学式分别为Cu 2O 和CuO
二、填空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阴影部分元素P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酸性强弱H 3PO 4 H 3AsO 4。
(用“>”“<”或“=”表示)
(2)已知阴影部分As 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3,则Sn 2+ 的核外电子数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N 、O 、F 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B .Si 、P 、S 、Cl 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C .对于短周期元素,两种简单离子不可能相差3个电子层
D .HF 、HCl 、HBr 、HI 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4)在离子RO 3n-中含有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 原子中子数是 。
2.过氧化钙是重要的无机过氧化物。
近年来,这种产品的用途,伴随着应用技术的开发在迅速增多,现已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的生产。
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NH 3 副产品 产品
CaCl 2固体 30%的H 2O 2
已知CaO 2·8H 2O 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
350 ℃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 2·8H 2O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 ℃左右,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Y 、Z 、W 、R 、P 、Q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R 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 。
(2)Z 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 与Q 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Y 与R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常温下Y 的单质呈固态,R 的单质呈气态
b .稳定性XR>YX 4
c .Y 与R 形成的化合物中Y 呈正价
(4)写出工业制取Y 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
(5)反应3X 2(g)+P 2(g)2PX 3(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说明)
4.某同学取一定量的Al 、Fe 混合物,与2.0L 极稀的HNO 3充分反应,假设HNO 3的还原产物全部为铵盐。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 的NaOH 溶液,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DE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请写出Al 、Fe 中任意一种与极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
(3)B 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 ,C 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 。
(4)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5.在2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 (g )+O 2(g )2NO 2(g )体系中,n (NO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1
2
3
4
5
2(2)如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用O 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 .v (NO 2)=2v (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 )=2v (正)(O 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e .c (NO ):c (NO 2):c (O 2)=2:1:2
f .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g .混合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 .及时分离除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
三、实验题
实验室制取SO 2的反应原理为:Na 2SO 3+H 2SO 4(浓)= Na 2SO 4+SO 2↑+H 2O 。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
测定SO 2转化为SO 3的转化率:
(1)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 → → → → → → (填各接口的编号)。
(2)从乙处均匀通入O 2,为使SO 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3)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4)若II 中反应在适当的反应状况下,反应达最大限度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 2浓度必定等于O 2浓度的两倍
B .SO 2、O 2、SO 3的分子数之比是2∶1∶2
C .SO 2与O 2不再化合生成SO 3
D .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 2的转化率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用n mol Na 2SO 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 2一段时间后,称得V 处增重m g ,则本实验中SO 2的转化率为 。
(用n 、m 表示)
山西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促进低碳经济” 是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也商讨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的是 A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B .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 .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含量是有限的,加大开采,必然带来能源的匮乏和污染物的增多,A 项选;B. 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必然会促进低碳经济,B 项不选;C.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减小碳的排放,促进低碳经济,C 项不选;D. 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可促进低碳经济,D 项不选;答案选A 。
【考点】考查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知识。
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23He ,每百吨23He 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24He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4He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24He 和23He 互为同位素 C .23He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24H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24He 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答案】B
【解析】A.24He 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A 项错误;B. 24He 和24He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 项正确;C. 23He 中子数=3-2=1,B 项错误;D.因He 原子的结构稳定,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D 项错误;答案选B 。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的微粒构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的微粒构成。
①根据原子符号Z A X 的含义,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③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3.“10%的氨水”的正确解释是 A .100g 氨水中含10gNH 3•H 2O B .10gNH 3溶于水形成100g 溶液 C .100g 氨水中含10gNH 3 D .10gNH 3溶于100gH 2O 形成的溶液
【答案】B
【解析】溶液的浓度有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等,10%的氨水指的是10gNH 3溶于水形成100g 溶液,答案选B 。
【考点】考查质量分数的意义。
4.g 铜与足量浓H 2SO 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L 气体,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质量是 A .
mol
B .
mol
C .
g
D .
g
【答案】C
【解析】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 2SO 4(浓)CuSO 4 +2H 2O+SO 2↑,浓硫酸的作用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铜的物质的量=SO 2气体的物质的量,n (H 2SO 4)=n (SO 2)="n/22.4" mol,被还原的硫酸的质量是
;铜的物质的量是m/64 mol ,因此被还原的硫酸也是m/64 mol ,答案选C 。
【考点定位】考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涉及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并要求掌握被还原的H 2SO 4的量与其他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铜与足量浓H 2SO 4共热反应时,浓硫酸的作用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5.核电站遭破坏,会造成放射性物质53131I 和55137Cs 向外界泄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每个53131Cs 含有78个中子
B .CsOH 的碱性比KOH 的强
C .HI 的还原性比HF 的强
D .KIO 3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
【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53131Cs 中含有131-53=78个中子,A 项正确;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Cs>K ,则CsOH 的碱性比KOH 的强,B 项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则HI 的还原性比HF 的强,C 项正确;D.KIO 3中I 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而I 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盐为KIO 4,D 项错误;答案选D 。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6.将1.6gCu 和一定量的浓HNO 3反应,随着Cu 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 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0.896L (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 3的物质的量为 A .0.09mol B .1mol C .1.05mol D .0.11mol
【答案】A
【解析】铜和硝酸反应,随着浓度的减少,硝酸的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 2,而与稀硝酸反应时则生成NO ,所以生成的气体有NO 2和NO ,则n (NO 2)+n (NO )=0.896L÷22.4L/mol=0.04mol ,即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n (Cu )=1.6g÷64g/mol=0.025mol ,则生成n[Cu(NO 3)2]= 0.025mol ,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2=0.05mol ,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4mol=0.09mol 。
答案选A 。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该题可不用书写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注意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
铜和硝酸反应,随着浓度的减少,硝酸的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 2,而与稀硝酸反应时则生成NO ,所以生成的气体有NO 2和NO 。
7.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 .H 2O 分解为H 2与O 2时放出热量
B .1molH 2与0.5molO 2完全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放出热量245 kJ
C .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D .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答案】B
【解析】A.△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436KJ/mol+249KJ/mol-930KJ/mol=-245KJ/mol ,反应放热,所以水分解吸收热量,A 项错误;B.据A 分析,生成1mol 水时放出245KJ 的热量,B 项正确;C. 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C 项错误;D.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即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大于水的能量,D 项错误;答案选B 。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热和焓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
涉及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上图表示了1mol 氢气和0.5mol 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注意△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据此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7.8g 固体Na 2O 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4N A
B .4℃时,18g 2
H 216O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 A
C .用金属铁、Cu 片、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 时,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3N A
D .1 mol N 5+含有的电子数为34N A
【答案】D
【解析】A. Na 2O 2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7.8g Na 2O 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则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 ,A 项错误;B. 18g 2H 216O 的物质的量为18g÷20g/mol=0.9mol ,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1.8N A ,B 项错误;C.铁、铜
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Fe-2e -
=Fe 2+,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 时,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所以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2N A ,C 项错误;D. 1 mol N 5+含有的电子数为(5×7-1)×N A =34N A ,D 项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有关计算。
9.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 和直线形分子G 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 和M (组成E 、G 、L 、M 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右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G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L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 .E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M 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单质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式可知,G 、M 为单质,E 、L 为化合物,M 为含有3个共用电子对的单质,应为N 2,则E 为NH 3,G 可能为F 2,也可能为Cl 2,二者都能与NH 3发生反应,有原子半径的大小可知,G 应为F 2,则L 为HF ,据此解答。
A.F 的非金属性最强,则对应的F 2单质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A 项正确;B.L 为HF ,氢氟酸是弱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 项正确;C.E 为NH 3,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C 项正确;D.M 为N 2,由于单质的键能较大,化学性质稳定,D 项错误;答案选D 。
【考点定位】考查无机物的推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根据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物质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式可知,G 、M 为单质,E 、L 为化合物,M 为含有3个共用电子对的单质,应为N 2,则E 为NH 3,G 可能为F 2,也可能为Cl 2,二者都能与NH 3发生反应,有原子半径的大小可知,G 应为F 2,则L 为HF ,以此解答该题。
10.能说明元素X 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元素Y 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的事实是 A .元素周期表中X 位于Y 的上一周期
B .将H 2X 、HY 分别加热至500℃,只有HY 发生分解
C .X 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 的含氧酸的酸性
D .X 与Y 同主族,相同温度时,二者的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 2X CuY
【答案】B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X 位于元素Y 的上一个周期,如Li 和Cl ,Li 是金属,易失电子,Cl 是非金属,易得电子,A 项错误;B. 将H 2X 、HY 分别加热至500℃,只有HY 发生分解,说明稳定性H 2X>HY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B 项正确;C.元素X 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元素Y 的含氧酸,必须是最高价的含氧酸才行,C
项错误;D.元素X 与元素Y 同主族,相同温度时其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 2X 和CuY ,则得电子能力Y 强于X ,D 项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 .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 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 C .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
D .已知I I 2+I -
,向盛有KI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 4,振荡静置后CCl 4层显紫色,说明KI 3在CCl 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出现红褐色,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A 项错误;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如果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溶液中就是只含有三价铁离子时也具有该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亚铁离子,B 项错误;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提纯的方法是渗析,所以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 ,C 项正确;D.向盛有KI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 4,振荡静置后CCl 4层显紫色,是由于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项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胶体的制备与提纯,离子的检验,萃取等知识。
12.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若x 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 轴可以表示
①c (Ag +) ②c (NO 3﹣) ③a 棒的质量 ④b 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装置可知,Fe 、Ag 、AgNO 3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Fe 为负极,Ag 为正极,Fe 和硝酸银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负极上金属铁本身失电子,即a 棒质量减轻,正极Ag 上析出金属银,银离子得电子析出金属Ag ,所以正极质量增加,银离子浓度减小,硝酸根浓度不变,溶液的质量是增加了Fe ,但是析出了Ag ,在转移电子相等情况下,析出金属多,所以溶液质量减轻,①③⑤符合,答案选C 。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知识,难度不大。
Fe 、Ag 、AgNO 3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Fe 为负极,Ag 为正极,Fe 和硝酸银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在负极上质量减轻,正极上析出金属银,正极质量增加。
13.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 (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 .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 .Li 是最轻的金属,也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D .水泥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答案】D
【解析】A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具有与净水作用,A 项正确;B.鸡蛋清水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C.Li 密度小,位于周期表第ⅠA 族,较活泼,且单位质量提供的电能较大,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C 项正确;D.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D 项错误;答案选D 。
【考点定位】考查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应用,碱金属的性质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①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②鸡蛋清水溶液是胶体;③Li 密度小,位于周期表第ⅠA 族,较活泼;④胶体不带电。
D ..
14.镁锰干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式为:Mg+2MnO 2+H 2O = Mg(OH) 2+Mn 2O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正极和负极附近溶液的pH 均升高 B .可以选择碱性溶液作为电解质 C .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MnO 2+H 2O +2e - = Mn 2O 3+2OH -
【答案】A
【解析】A.镁锰干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式为Mg+2MnO 2+H 2O = Mg(OH) 2+Mn 2O 3,负极镁失电子生成的镁离子和氢
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Mg-2e -+2OH -
=Mg(OH)2,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正极电极反应
2MnO 2+H 2O+2e -═Mn 2O 3 +2OH -
,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正极附近溶液pH 增大,负极附近溶液pH 减小,A
项错误;B.镁锰干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式为Mg+2MnO 2+H 2O = Mg(OH) 2+Mn 2O 3,负极电极反应为Mg-2e -+2OH -
=Mg(OH)2,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B 项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负极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 项正确;D.正
极是Mn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 2O 3,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MnO 2+H 2O +2e - = Mn 2O 3+2OH -
,D 项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
15.2C + O 2 = 2CO ,2CO + O 2 = 2CO 2 都是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2gC 与16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 B .56gCO 所具有的能量大于88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C .12gC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B
【解析】A.因2C+O 2=2CO 是放热反应,所以12gC 和16gO 2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B 项错误;B.因2CO+O 2═2CO 2是放热反应,所以56gCO 和32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88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B 项错误;C.因2C+O 2=2CO ,2CO+O 2═2CO 2都是放热反应,则C+O 2=CO 2也是放热反应,所以12gC 和32O 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C 项正确;D.因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D 项正确;答案选B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6.一定温度下,反应N 2+O 2 2NO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充入N 2 C .恒压,充入He D .恒容,充入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