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 5.1《细胞增殖》素材(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

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低等植物。

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特点】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过程】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的划分为五个时期:间期(intereta 期(分裂期)——此时染色体真正开始分裂。

在间期结束时,DNA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运作正常。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

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

高等植物的纺锤体直接从细胞两极发出,高等动物及某些低等植物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而行成的梭形的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细胞核分解,核仁消失,核膜逐渐解体.
中期:细胞分裂的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

这时候,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所以叫做赤道板但其实赤道板是人为虚拟的,在细胞分裂中期是不可见的。

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

后期:染色体分裂成单染色体,每一条向不同方向的细胞两极移动。

注意:生物种类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也不同。

例如,黑腹果蝇有4对共8条染色体,人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洋葱的细胞内有8对共16条染色体,水稻有12对共24条染色体。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丝,细胞一个分裂成两个,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建。

【细胞有丝分裂记忆口诀】
有丝分裂并不难
间前中后末相连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动植物的不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
1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丝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并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
【意义】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