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巨人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苍南县巨人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2.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
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
”这反映当时A.君主专制缘于人事的任命权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
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
3.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
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4.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
”这反映出清政府()
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B.坚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
C.“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
5.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
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
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
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
6.1943年,宋美龄访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征服”美国之旅,赢得了大量援助。
1948年,她再次访美,却被告知只能以“私人资格”前去,且没有获得任何援助。
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反映了() A.蒋介石努力争取美国各界对华同情B.美国对中国抗战和内战态度有所差异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事实D.美国重点积蓄对苏联冷战的力量
7.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
”以上材料说明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②建国初期,中共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比较慎重③建国初期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现象④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8.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9.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C.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10.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祖国大陆此观点()
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一国两制”政策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
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11.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12.公元前1世纪,罗马军队将领凯撒先与庞培和克拉苏结盟对抗贵族元老院,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击败了盟友,并被元老院承认为独裁者。
可见当时
A.军队与贵族的政治目的完全相同B.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C.保护平民利益的法律被独裁者废除D.贵族失去了罗马政治生活中的权利
13.这是一段有关罗马皇帝哈德良的插曲。
为了要举行祭祀仪式,哈德良走在前往神殿的路上。
途中被一个女人拦住,这个女人说要向皇帝请愿,哈德良回答说:“现在没有时间。
”抬脚准备继续前行。
那个女人于是对着他的背影喊了起来:“既然这样,你没有权力统治我们!”听到此言后,哈德良转身回到女人身边,听取了她的陈述。
这段插曲说明了
A.罗马帝国妇女政治地位崇高B.罗马帝国的主权属于所有公民
C.罗马皇帝哈德良十分贤明D.罗马帝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6.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统一标志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也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下列相关叙述止确的有
①普法战争中的色当战役引发巴黎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②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加冕为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
③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和各邦都拥有相应的权力
④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懦弱的资产阶级被容克贵族阶级所震慑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7.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这段历史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D.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18.列宁在《四月提纲》中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
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种
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
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
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
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
19.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这次“试验”的结果是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20.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
”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21.右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
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
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
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
22.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
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它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
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
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
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
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
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
23.“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D.天人感应
24.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25.《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
《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
A .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 .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禁绝一切学派思想
26.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
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
A .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 .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 .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D .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27.李红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个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了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④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有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A.2个
B.1个
C.3个
D.4个
28.图6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
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 .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 .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 .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D .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2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30.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知道歌中所述是哪一种戏曲形式吗?
A.越剧
B.徽剧
C.昆曲
D.京剧
31.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32.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3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
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
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
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的。
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审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
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材料二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
”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
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8分)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
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10分)
34.(2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四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4分)
(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怎样的主张?汉武帝时期,其它学说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进行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8分)
(4)材料四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8分)
巨人中学员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答题卷
3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10分)
34.(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4分)
(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怎样的主张?汉武帝时期,其它学说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进
行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8分)
(4)材料四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8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