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模拟试卷C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号




.
不名
.
. 姓

线)
封县



.

2020 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模
拟试卷 C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150 分。

2、请第一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地点填写您的姓名、准考据号等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样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不然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题 2 分,共 42 分)
1、某中学一次教课考试中,陈鹏是独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告考试成绩时,陈鹏心里特别高
兴,但他却表现出泰然自若的样子。

这反响了青少年情绪发展拥有()。

A.稳固性
B.长久性
C.掩盖性
D.短暂性
2、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

他以为,只需他努力,就能提升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

这说明王老师哪一种心理特点较好?()
A.教课监控能力
B.教课应变能力
C.角色认可感
D.教课效能感
3、“自信、坚毅、勤劳”描绘的是人的哪一种心理特点?()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4、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5、小黄在学目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取分数和奖励。

依据成就目标理论,
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
C.掌握趋近
D.掌握回避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 试行 ) 》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
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7、教师指引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取教益的德育方
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个人涵养法
C. 环境陶冶法
D. 道德评论法
8、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圆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

这主要说
明小刚能够运用()。

A. 元认知知识
B. 描述性知识
C. 情境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9、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推行男女教育同等,同意初等小学男
女同校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0、教课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 感知与评论
B. 理解教材
C. 稳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1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素质教育理论
B. 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 创新教育理论
D. 生活教育理论
12、中学生小孙近期心理很矛盾,感觉将来的自己应当是一名科学家,但又感觉能力有限,遥
不行及。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品发展阶段论,目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取勤劳感
B、战胜愧疚感
C、防止孤单感20、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D、成立同一性 A. 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13、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B. 任务难度不一样,其最正确动机强度不一样
A. 丘脑情绪理论 C. 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B. 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D. 任务难度不一样,其最正确动机强度同样
C. 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21、依据现代认贴心理学的看法,技术实质上是()。

D. 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A. 习惯性动作
14、德育的永久主题是()。

B. 陈说性知识
A. 政治教育 C. 程序性知识
B. 爱国主义教育 D. 经验性知识
C.理想教育
D.生计教育
15、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特意从事漂泊犯法小孩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8 分,共 32 分)
的教育家是()。

1、智力水平越高 . 学习成绩越好。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16、班级成员在听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肩负责任的前提下,参加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2、心智技术不用经过外面语言表现出来。

A.惯例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7、教师角色态度动向发展的重点要素是()。

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A.学生的表现、要乞降反应
B.领导责备
C.家长建议
D.社会舆论
18、依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地点来判断其成绩的好坏,而不考虑其是4、思想定势和功能固着都对问题解决起着悲观作用。

否达到教课目的的要求,这类教课评论属于()。

A. 诊疗性
B. 性
C. 总结性
D. 相对性
19、学生小辉因为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类现象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10 分,共 40 分)
A. 顺向正迁徙
B. 逆向正迁徙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表此刻哪些方面?
C. 顺向负迁徙
D. 逆向负迁徙
2、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如何实现 ? 2、“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

他上课有一个>-7 惯:就是不停地换眼镜。

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
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

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

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
一般尽管喝水,不轻易仰头。

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喧华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仰头
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口,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3、如何促使迁徙的教课 ?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独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
老师上课。

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授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本来
的课文给代替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

魏老师也解
释,此刻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

所以,没有必需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
材。

学校老师们很不佩服,依照他们的经验,考试固然不完整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
4、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知识点老是重要的,怎么会突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诉苦魏老师不授课本,教课太任意了。

校长固然抚慰
家长说“老师有权益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课方法产生思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这个口号是存心义的,
但也简单误会。

联合资料剖析,你是如何对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任意调整”
的 ?
四、资料剖析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8 分,共 36 分)
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处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处’是什么意思?”
学生依据课文的说明,立刻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对照古今词义的差别,教师
又追问:“‘强处’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讲堂上出现了
“冷场”的场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

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课反省。

次日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实时改变了发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处”在课文中的意思
以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虑:“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处 ?”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处是打乒乓
球。

”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处’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优点’
的意思。

”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虑:“‘强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
别?”学生们纷繁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课原则对此资料进行剖析评论。

参照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题 2 分,共 42 分)
1、 C
2、【答案】 D。

分析:看法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
效能感的高低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教课效能感,是赐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
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

这类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
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3、 B
4、 A
5、 C
6、 B
7、【答案】 B。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德育方法。

题中重点词“自励”指自己鼓励或激励自己;
“自律”指自己拘束自己。

两者均属个人涵养法。

8、答案: D
9、答案: C
10、 B
11、 B
12、 D
13、 C
14、 B
15、【答案】 C。

分析:马卡连柯是苏联教育家、作家。

特意从事漂泊小孩和少年违纪者的教育
改造工作,其著作主要有《教育诗》、《塔上旗》、《小孩教育讲座》、《论共产主义教育》。

16、 C
17、 A
18、答案: D相对性
19、 A
20、【答案】B。

分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示:任务难度不一样,其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一
样。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
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 U形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是线性的关系,即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21、 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8 分,共 32 分)
1、【参照答案】错误。

心理学家研究表示,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表现中等程度的有关。


理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要素,也就是说,假如小孩的智力水平越高,- 般学习成绩越好。

可是智力水平其实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独一要素、知识构造、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
动机和集体、教师等要素,都对小孩的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
间其实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故此题说法错误。

2、此说法是正确的。

心智技术拥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3、 (1) 这类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要素。

教育,从逻辑上
既是特别的实践,又是特别的环境。

因为这类特别性,使得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要素中,教育
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使作用。

所以,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往常功能,
而看不到它其余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对问题解决起着阻挡作用。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
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向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踊跃作用,也有悲观影响。


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踊跃的作用,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
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悲观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表此刻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只有经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
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行代替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育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受校长聘用、拜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
面班主任履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状况随时反应给校
长,为其正确决议供给依照。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一样,为发挥各科老师的
作用,班主任就一定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协力,提升教育成效。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交流者。

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
社会共同肩负,所以就一定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交流、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
工作。

2、正确答案:((1) 正直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全面提升教育
质量; (3) 深入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

)
3、 (1) 优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课内容;
(3)合理安排教课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升迁徙意识性。

4、 (1) 拥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来源则;
(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情班主任工作;
(3)道德正直,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教育思想正直,有必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必定的教课能力;
(5)有必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四、资料剖析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8 分,共 36 分)
1、正确答案:((1)资猜中的教师运用了启迪性教课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课活动中,教师要
调换学生的主动性和踊跃性,指引他们经过独立思虑、踊跃研究,生动开朗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调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独立思虑,培育学生优秀的思想方法和思想
能力。

资猜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处’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
现了讲堂“冷场”的场面,这是因为没有惹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课反省后的第二堂课上,学
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虑,最后“纷繁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踊跃性被成功
地调换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迪有了成效。

(2) 资猜中的教师运用了顺序渐进原则。

该原则是
赐教师要严格依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课,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
学文化知识,能力获取充足的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课要有系统性;依照学生
的认识次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课。

资猜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获取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依照由易到难的次序致使的;改良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以后再一步步地指引到目标问题。

这样经过顺序渐进地指引,学生们自但是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 资猜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质原则。

该原则是赐教师在教课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质的联合中来理解和掌
握知识,并指引他们运用新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各样实质问题,培育他们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籍知识的教课,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侧重联系实质;重视
指引和培育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资猜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惹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处”这个词被独自取出来直接让学生解说,学生没法联系已有的经验。

而到了第二
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处是什么 ?”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处以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虑刚
才说的“强处”是什么意思。

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质联系起来,所以,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能够与课文原意对照了,本节课最后也获得了很好的效
果。

)
2、【参照答案】
课程改革不是单调的教材改革或教课方法改革,而是波及课程理念以致整个教育看法更新的
系统改革。

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任意调整”都不切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可以
被采纳。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美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可以“照本宣科”,也不可以“任意调整”。

(2)新课程不可以是单调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书籍知识,而是向学生表现人类集体的生活经
验并归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侧重培育学生平时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
态度。

(4)在选择课程构造进行重修时,应当重申综合性、增强选择性并保证平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重要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合
作交流的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