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加酸量的确定

合集下载

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阀控式蓄电池俗称“免维护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备用电源系统中,“免维护”仅指无需加水、加酸、换液,而日常的检测和维护工作仍是不可缺少的;因蓄电池在运行中欠充、过充、过放、环境温度过高等都会使蓄电池的性能劣化,所以只有对其进行核对性放电才能客观、准确地测出蓄电池的真实容量,才能保证直流电源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步骤/方法1.放电前,应提前对电池组做均充,以使电池组达到满充电状态,一般以2.35V/单体充电12小时,静置12-24h;2.记录电池组浮充总电压、单体浮充电压、负载电流、环境温度以及整流器或开关电源的其它设置参数,同时检查所有的螺钉是否处于拧紧状态;3.结合基站/交换局的实际情况,断开电池组和开关电源之间的连接,确认假负载处于空载状态后,把假负载正确连接到电池组正负极上,15分钟后记录电池的开路电压;4.根据情况需要,确定电池组的放电倍率,一般以3小时率或10小时率放电3小时率放电电流为0.25C10,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0.10C10,在假负载上选择相匹配的负载档,对电池组进行放电;5.在放电过程中,考虑到假负载上的电流表显示准确度不够,需用钳形电流表对放电电流进行检测,根据钳形表的实际显示,对假负载进行调整,使电池组放电电流到要求的放电电流,等放电5分钟左右,开始记录电池组的总电压、单体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以及连接条的温度等;6.若是选择10小时率放电,应每1小时3小时率放电,则每30分钟测量一次电池的放电总压、单体电压、放电电流等:在放电的后期应提高测量的频率,10小时率是在9小时后每30分钟测量一次;3小时率是在2小时后每15分钟测量一次;放电过程中,同时应重点监控环境温度、电池单体和连接条的温度,有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同时电池组中放电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7.对于新安装的电池组,放电结束条件是电池组放出容量达到额定容量要求或电池组中有一个单体达到1.80V,而对于已经在线使用的电池组是以总压达到43.2V48V电池系统为放电结束;8.对于放电过程中的情况,如在到放电终止时,电池组放出的容量经核算没有达到所规定的额定容量,电池组的出厂容量可能存在问题,应及时联系相关厂家前来处理;9.放电结束,先让假负载空载,接着再断开电池组与假负载的连接,把电池与开关电源连接上,此时应注意已经放过电的电池组与整流器之间的压差较大,连接时可能会出打火现象,最好是先调低开关电源的浮充电压值,使开关电源的浮充电压值尽量接近电池组的开路电压,以减小火花;10.若放电情况正常可观察和记录充电开始的情况,若放电情况不正常,应监测电池组的充电情况,确保电池的正常充电;注意事项:1.正确安装电池,使电池的极性标记“+”和“-”和用电器具的标记正确对应;如果电池被不正确地反向安装到用电器具中,则可能发生短路或充电,导致电池温度的迅速升高;2. 2.切勿短路电池;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外部物质实现电接触,电池就短路了,例如放在口袋中的无外包装电池就会因与钥匙或硬币等金属材料接触而产生短路;3. 3.不要试图对电池充电;对不能充电的原电池进行充电,会使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和热量;4. 4.不要对电池强制放电;电池被强制放电时,其电压将会低于设计性能并在电池内部产生气体;5. 5.不要将新旧电池或是不同型号、品牌的电池混用;当需要更换电池时,应同时用同品牌、同型号、同批次的新电池更换所有的电池;当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池或是新旧不同的电池共同使用时,由于不同电池之间电压或容量的不同,部分电池会发生过放电;6. 6.不要加热或直接焊接电池;电池被加热或焊接时,热量会造成电池内部发生短路;7.7. 不要拆解电池;电池被拆解或分开时,电池组分之间有可能发生接触,从而导致短路;8.8.不要使电池变形;不要对电池进行挤压、戳穿或其他形式的损伤,这些滥用往往会导致电池发生短路;9.9.不要将电池放入火中;将电池放入火中时,热量的集聚会导致爆炸和人身伤害,除了合适的可控制的焚烧处理方式外,不要试图烧毁电池;10.10.不要让儿童接触电池或是在没有成人监督的情况下更换电池;那些有可能被吞咽的电池应尽量避免让儿童接触,特别是那些能放入图中所示的摄食量规内的电池;一旦某人摄食了电池,应立即寻求医生帮助;11.11.不要密封或改变电池;密封电池或是其他形式的改变电池,会使电池的安全阀被堵塞,从而当电池内部产生气体时不能及时排出;如果认为必须改变电池,则应尽量获得制造商的建议;12.12.对于不用的电池,应以它们的原始包装进行保存,并尽量远离金属物质,如果包装已打开,则应有序排放,不要混乱堆放;无包装的电池和金属物质混放在一起时,有可能使电池发生短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它们的原始包装来保存不用的电池; 字串613.13..除非是用于紧急情况,对于长期不用的电池应尽量从用电装置中取出;当一个电池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或是可以预计长期不使用,则将其从装置中取出是有益的,尽管目前市场上的电池都带有保护性外壳或是以其他方式来控制漏液,但是一个部分或是完全用完的电池还是会比一个没用过的电池更容易漏液;当电池发生短路或是上述的其他情况时,电池内部就会产生气体及热量,如果电池的安全阀工作正常,电池就会发生排气和漏液,有可能导致用电器具的损坏;如果电池的安全阀不能正常工作,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集聚在电池内,就会引起电池爆炸、着火,从而导致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

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

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充过放问题成为了电池性能和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的损坏,影响电池寿命,甚至引发短路、火灾等安全事故;过放则会造成电池电量急剧下降,影响车辆续航里程,甚至引发电池高温、爆炸等安全隐患。

为了规范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过充过放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充电截止电压、放电截止电压、过充保护电压、过放保护电压等,旨在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延长电池寿命。

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参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过充过放对电池的损害。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的研究和完善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存在着过充和过放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这两种情况,将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制定并严格执行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对于保障电动车安全运行、延长电池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这些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可以为未来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标准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磷酸铁锂电池简介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由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组成。

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易发生热失控和爆炸等安全问题。

铅酸蓄电池设计计算

铅酸蓄电池设计计算

VRLA电池酸量确定VRLA电池相对于以前的开口富液式电池,其最大的优势是在电池寿命期间不需要添加电解液或水维护,电池可以任意位置放置使用等等。

这就要求电解液被完全固定在AGM 隔板和活性物质中不能流动,并且为了实现其寿命期间不需要加酸加水维护,就必须要实现电池寿命期间内的氧循环,即不能有电解液的损失。

而形成氧循环的关键一点要求就是要严格限定电池的内的酸液总量,并且必须保证AGM 隔板留有10%左右的孔不被电解液所淹没,从而为氧气的循环复合提供通道。

但是又必须要求电池中电解液的总量能够维持活性物质放电反应的需要。

要想使电池中电解液总量完全够用,又能够为氧气的循环复合提供通道,就需要根据电池的实际用途,正确确定和控制电池的加酸量,下面将从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VRLA电池加酸量确定的问题。

1、最低加酸量VRLA电池需要的酸体积,取决于电池放电态与荷电态所要求的电解液密度以及电池放电过程输出的总电量和放电率。

通常在VRLA设计时,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要求-1.30gcm3,当其放出100%额定容量时又希望电解液密度为-1.09gcm3.这就要求电池中电解液总量至少必须满足能够维持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放出其额定容量所必须消耗的电解液总量,因此VRLA电池的最低用酸量可根据电池反液压方程式推导如下: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根据电池充放电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充放电态物质各自的电化学当量值可知,电池每放出1AH的电量,要消耗纯的H2SQ 3.66g,生成水0.67g.设放电开始时电池中电解液密度为p 1(1E),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m%,放电终了时电解液密度为p 2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n%。

当电解液浓度由pl降到p2时,反应开始时加入的密度为p啲酸的体积为V ml。

则根据电池反应式中每放出1AH电量所消耗的硫酸量为3.66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0.67g,经过方程式两边等值计算,整理得出VRLA电池中每放出1AH电量的最低用酸体积V的表达式为:V =如果设定电池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 1.28g/cm3,放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08 g/cm3,则将各自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数值带入最低用酸体积V 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出放电容量为C的电池的最低用酸体积为:V = X ] C = 10.24C10.24C就是在15 C下设定电池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 1.28g/cm3,放电态为1.08 g/cm3的最低加酸体积。

蓄电池(注有酸液)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蓄电池(注有酸液)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
危险特性:不燃,但在充电时,由于接头短路,可引起燃烧。电解酸溶液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能强烈刺激眼睛造成灼伤,并能刺激皮肤产生皮炎。遇氰化物、氟化物产生剧烈的毒气。
蓄电池(注有酸液)
标识
中文名:蓄电池
英文名:batteries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危规号:81016
理化性质
性状:在每个玻璃、硬橡胶或塑料容器内,浸在电解溶液里的串联在一起的金属板。通常含酸量在25%左右的液体。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1.1―1.2
临界温度(℃):
灭火方法:首先切断电源。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防止灼伤。灭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干粉、水泥、二氧化碳。
毒性
对人体危害
急救
眼睛受酸雾刺激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接触酸液用水冲洗。就医。
防护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电源。处理泄漏物必须戴好耐酸防护用品。将破碎的电瓶检出。被玷污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无水放废水系统。
贮运
包装标志:腐蚀品UN编号:2794包装分类:Ⅲ
包装方法:装入每个有内衬的纤维板箱、木箱或木条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与易燃物、可燃物、氰化物、氟化物和碱性物品隔离储运。防止雨淋、受潮。平时把接头绝缘,以防短路。

铅酸蓄电池组装工艺规程1

铅酸蓄电池组装工艺规程1

铅酸蓄电池组装工艺规程一、检查正、负极板二、称/配片三、包片四、手工焊接五、下槽六、彩环七、加酸八、充电九、包装一、检查正、负极板极板要求:极板无明显缺陷,四框及板面平整、干净、无断裂、掉膏、穿孔、弯曲、严重凹凸不平、环状裂纹等现象,极耳下方不允许有穿孔、活物质松动、脱落与板栅剥离,铅膏与板栅之间的结合力强,从1米高处自由落体掉下,铅膏无脱落现象发生等。

1、正极板无白花,PbO2的含量(78—88)%;2、负极板PbO的含量≦10%;3、正极板水分的含量≦0.4%;4、负极板水分的含量≦0.3%;5、检验频度10箱抽取300片。

二、称/配片所需材料及工具电子称(精度0.1克)铜刷1、自检正、负极板,挑出不符合要求的极板;2、20AH/只正极板24片,负极板30片;正极板每片110克,负极板每片74克;每个小单格正极板重量不得小于434克,负极板的重量不得少于362.5克;并且每个小单格正、负极板的总重量不得小于804克。

3、17AH/只正极板24片,负极板30片;正极板每片97克,负极板每片65克;每个小单格正极板重量不得小于382克,负极板的重量不得小于317.5克;并且每个小单格正、负极板的总重量不得小于707克。

4、12AH/只正极板42片,负极板48片;正极板每片43克,负极板每片29克;每个小单格正极板重量不得小于290.5克,负极板的重量不得少于228克;并且每个小单格正、负极板的总重量不得小于522.5克。

5、10AH/只正极板42片,负极板48片;正极板每片40克,负极板每片26克;每个小单格正极板重量不得小于269.5克,负极板的重量不得少于196克;并且每个小单格正、负极板的总重量不得小于477.5。

6、称片时,称正极板和称负极板的工位一定要隔分开,称片时所留下的铅粉要远离所有工位,保持工作台面卫生清洁、干净。

三、包片所需材料及工具包片盒隔板纸 PVC薄膜单格塑壳擦手毛巾1、包片时,重的正极板匹配轻的负极板,轻的正极板匹配重的负极板,两种匹配的情况必须做好标识,分开放置。

电池加酸

电池加酸

17电池加酸17.1量杯式加酸机工作原理:因电池内部装配压力较大,隔板及极板吸收电解液需要一定时间,需将电池内部抽真空方可加液。

17.2工具、材料配制合格硫酸、纯净水、耐酸容器、凡士林(或润滑机油)、加酸机或(加酸器)、针筒、手提灯、硫酸密度计、温度计。

17.3操作步骤17.3.1检查设备完好、穿戴好防护用具、确认加酸工艺及加酸定量。

17.3.2加酸工序为有首检要求的工序,每天开班前以及换型号前由操作工与IPQC共同检查一次加酸定量(平行测试两次),要求单格酸量差异≤1.5克,体积测量误差≤1.0ml。

连同首件产品交IPQC确认,由IPQC在【加酸生产原始记录】及【后段生产流程卡上】签核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17.3.3领取半成品电池,检查外观质量,发现壳体有明显划痕、封盖不严,极柱胶高低不平、未固化、无光泽等现象者,返回上道工序。

17.3.4端子上涂上凡士林,要求端子各个部分、底部均匀涂抹,不得出现堆涂、漏涂现象,准备加电解液。

对于定量加酸且电池结构不容易锈蚀的电池,可以不涂抹凡士林。

17.3.5配制的标准电解液必须密度准确,无杂质混入,在使用前必须再次搅拌均匀。

17.3.6电池加酸17.3.6.1定量加酸:对每只电池单格按照蓄电池定量加酸工艺表(Q/RHD6002-2006)规定的定量要求加入电解液。

特殊规格电池、样品或因为产品变型加酸量由技术课工艺通知单为准;17.3.6.2富液加酸:加液时,对每只电池每单格注入适量电解液,用手提灯检查加酸量,液面应高于极群2~3mm,不得有漏加或多加。

17.3.7检酸:电池加液后需用手提灯检查加液量,酸量偏少的用针筒抽酸补足,对于酸量没有加正确处理方法参见17.9条关于酸多酸干电池的处理(引述自Q/RHD2001.1-2006《关于加强产品标示及质量追溯的若干规定》)。

17.3.7.1加液完成,电动车电池或其他特殊规格电池需要套上富液壶,擦净电池表面多余液体,防止腐蚀端子和引起短路。

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锌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原电池,由铜和锌两种金属构成。

硫酸铜溶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我们需要了解铜锌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当铜和锌两种金属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时,铜会溶解成Cu2+离子,而锌则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2+离子。

在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锌极转移到铜极,形成电流,从而实现电能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硫酸铜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

最初,硫酸铜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较低,因为铜极释放的电子主要用来还原Cu2+离子,而不是还原水中的氢离子。

最初阶段硫酸铜溶液中的氢离子数量较少。

当硫酸铜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会逐渐趋于平衡。

在这一平衡状态下,硫酸铜溶液中的氢离子数量稳定,不再继续增加。

这时电池达到了稳定工作状态,电流稳定输出。

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会随着电池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了解这一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电池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启发,谢谢阅读!第二篇示例:铜锌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锌与硫酸铜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在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Cu2+离子。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铜溶液中的Cu2+离子会参与化学反应生成铜金属,并产生氢气。

本文将重点讨论硫酸铜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硫酸铜溶液中的氢离子物质主要来自于水的电离产生的H+离子。

在硫酸铜溶液中,硫酸是一个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产生H+和SO4^2-离子。

而对于CuSO4溶液而言,Cu2+和SO4^2-是主要的离子,H+只是一个辅助的离子。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锌金属会被氧化成Zn2+离子,同时Cu2+离子会被还原成Cu金属,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电子,而电子由锌金属提供。

新能源汽车电池SOH 计算方案

新能源汽车电池SOH 计算方案
电动汽车SOH综述
SOH的定义 SOC与SOH的关系 SOH的测量方法综述 电压曲线拟合法估算动力电池的SOH
SOH的定义
SOH的定义
由于电池长期使用必然发生老化或劣化,因而必须估计电池的健康状 况(State-of-Health,SOH ),也称为寿命状态,也有的称为老化情况、劣 化程度或者落后电池,文献中叫法不一,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3)电化学阻抗分析:
它是一种较复杂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向电池施加多个正 弦信号,这些信号的频率是不同的,然后运用模糊理论对己采集 到的数据信息分析,预测电池的当前性能。
用此方法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以获取此 款电池的特性,而且还需要较扎实的关于阻抗及阻抗谱的理论知 识,除此之外造价也较为昂贵。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6/2 92021/6/29Tue sday, June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6/292 021/6/292021/6/296/29/2021 9:39:59 AM
电压曲线拟合法估算动力电池的SOH
目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有三种:恒压充电、恒流充电以及 先恒流充电再恒压充电,常用的就是第三者先恒流再恒压。

电动车电池配组问题探析

电动车电池配组问题探析

电动车电池配组问题探析王有山1,孙力生2,王海博2(1.南通星能节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600;2.中华蓄电池技术网,江苏 南通 226600)摘要:剖析了电动助力车电池配组的实质,介绍了常用的配组方法,并且针对配组中易忽视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探讨了工艺与设备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电动助力车电池;配组;充放电工艺中图分类号:T M91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47(2007)02-0078-03On matching consistence of electric bicycle batteriesW ANG Y ou2shan1,S UN Li2sheng2,W ANG Hai2bo2(Nantong Xingneng Jieyuan Technology Ltd.,Nantong,Jiangsu226600,China;2.Zhonghua Battery Technology Internet,Nantong,Jiangsu226600,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analyze the essence of matching consistence in electric bicycle batteries, introduc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use in the battery matching,and discuss s ome problems easily ignored in the battery matching process.Addtionally,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rocessing and equipment is als o de2 scribed.K ey w ords:electric bicycle batteries;matching;charge and discharge alg orithm前言众所周知,电动车动力电源的蓄电池,是在深度充放电条件下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中重视配组问题,否则,电池的使用寿命就会在2个月后逐渐终结。

铅酸电池介绍参数

铅酸电池介绍参数

铅酸蓄电池基础技术知识蓄电池是一种直流电源,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1860年法国普兰特发明铅酸蓄电池,经过一百多年生产应用得到了不断改进,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科研等领域。

随着汽车、摩托车、电动车、邮电通讯和计算机事业迅速发展,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本次讲座包括铅酸蓄电池基本原理、极板生产、电池组装、测试技术标准等,通过学习让大家初步了解电池.极板基本知识,对本职工作起促进作用。

本讲座涉及技术参数与凯鹰公司现有控制参数不一定相同,仅作参照。

1、铅酸电池充电放电工作原理是什么?我们把铅酸蓄电池作为一个电化学反应体系,它是 :PbO2 H2SO4 Pb正极电解液负极蓄电池在充.放电工作中进行如下反应 :PbO2+2H2SO4+Pb = PbSO4+2H2O+PbSO4从反应的结果看,正极和负极做功后,均生成硫酸铅。

不难看出这个放电反应的产物是双极生成硫酸铅。

负极: Pb+H2SO4-2e-→PbSO4+2H+正极: PbO2+H2SO4+2H++2e-→PbSO4+2H2O由负极上失去的两个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正极上二氧化铅从外电路得到两个电子后,Pb4+离子变成Pb2+离子。

2.怎样按法拉第定律计算蓄电池活性物质量?双极硫酸盐化理论证明,蓄电池正、负极放电后生成硫酸铅,充电后又分别转化为PbO2和Pb。

要知道多少活性物质产生多少电量,用多少电量使硫酸铅转化为活性物质,法拉第定律进行计算。

电极上生成或消耗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所需或产生的电量为 96500C(库[伦])。

蓄电池是以安时表示电量的。

安时与法拉第之间的关系为:1F=96500C=96500÷3600=26.8(Ah)每安时需要多少克物质,由此引出电化当量,以式表示:& ;nbs p; 电化当量=克当量/26.8(g/Ah)负极:Pb失去2个电子,由零价变成2价,Pb的克当量为 207.2/2=103.6,电化当量为103.6/26.8=3.87(g/Ah)。

电动车电池基本资料

电动车电池基本资料

电动车电池简介1.基本技术1.1基本型号电动车电池现产品型号为如下几种:12V-10/12/14Ah以及17/20Ah,根据不同的车型和客户要求,具体有如下几种规格:3只电池一组,共36V;4只电池一组,共48V;5只电池一组,共60V;另外,有些厂商为了更易配组,生产了6V系列的电池,具体规格基本同上;1.2 技术要求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电机的功率为250~500W, 所以电池的放点要求一般是2Hr放电容量≥2h,标称容量即是电池的2Hr容量;一般是10Ah电池5Ah放电2h,12Ah放电144min;14Ah放电2h48min。

而17Ah电池是8.5Ah放电2h,20Ah电池8.5Ah放电时间为140分钟。

现在国家标准是如下:(拿12Ah电池为例)LV CHARGE 16V 2.4A 5.6h;CA DIS-CHAR 5A 2.4h.以此循环,直到一电池电压低于9.6V,循环终止,基本次数不能低于300次。

但是目前大多数厂家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因为充电电压太高,很多电池失水过度,电池容易鼓胀或者干涸,提前失效。

据了解:天能、超威电池的实验测试可以达到300多次,但是成品很难说;大华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是250多次左右,其充电电压设为14.8V。

一般来说,按照现在市场电池至少使用一年的要求,大多数厂家的电池还是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的。

1.3 关键技术电动车动力电源的蓄电池,是在深度充放电条件下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中几个重要的问题,否则,电池的使用寿命就会在2个月后逐渐终结。

具体的要点如下几个:1.极板称重配组;2.极板、极群的烧焊;3.加酸;4.充电;5.容量配组;6.抽酸。

具体解释如下:1.极板称重配组,从一开始的单片称重到现在大多数中小厂家采用的极群组称,这种转变一方面体现了极板加工物理精度的提高,一方面也反映出组装厂家对蓄电池极板配组原理的更深认识。

所以各电动车电池组装厂家都采取称重配组来缩小极板物理面的差距,以保证尽可能相近的活性物质量极群体,在物理面给予电池单体尽可能的一致,让电池单体放电容量差异尽可能变的更小。

铅酸蓄电池设计计算

铅酸蓄电池设计计算

VRLA电池酸量确定VRLA电池相对于以前的开口富液式电池,其最大的优势是在电池寿命期间不需要添加电解液或水维护,电池可以任意位置放置使用等等。

这就要求电解液被完全固定在AGM隔板和活性物质中不能流动,并且为了实现其寿命期间不需要加酸加水维护,就必须要实现电池寿命期间内的氧循环,即不能有电解液的损失。

而形成氧循环的关键一点要求就是要严格限定电池的内的酸液总量,并且必须保证AGM隔板留有10%左右的孔不被电解液所淹没,从而为氧气的循环复合提供通道。

但是又必须要求电池中电解液的总量能够维持活性物质放电反应的需要。

要想使电池中电解液总量完全够用,又能够为氧气的循环复合提供通道,就需要根据电池的实际用途,正确确定和控制电池的加酸量,下面将从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VRLA电池加酸量确定的问题。

1、最低加酸量VRLA电池需要的酸体积,取决于电池放电态与荷电态所要求的电解液密度以及电池放电过程输出的总电量和放电率。

通常在VRLA设计时,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要求1.28-1.30g/cm3,当其放出100%额定容量时又希望电解液密度为1.07-1.09g/cm3.这就要求电池中电解液总量至少必须满足能够维持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放出其额定容量所必须消耗的电解液总量,因此VRLA电池的最低用酸量可根据电池反液压方程式推导如下: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根据电池充放电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充放电态物质各自的电化学当量值可知,电池每放出1AH的电量,要消耗纯的H2SO4 3.66g,生成水0.67g.设放电开始时电池中电解液密度为ρ1(15℃),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m%,放电终了时电解液密度为ρ2,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n%。

当电解液浓度由ρ1降到ρ2时,反应开始时加入的密度为ρ1的酸的体积为V ml。

则根据电池反应式中每放出1AH电量所消耗的硫酸量为3.66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0.67g,经过方程式两边等值计算,整理得出VRLA电池中每放出1AH电量的最低用酸体积V的表达式为:V = (3.66-2.99n)/[(m-n)ρ1]如果设定电池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28g/cm3,放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08 g/cm3,则将各自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数值带入最低用酸体积V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出放电容量为C的电池的最低用酸体积为:V = (3.66-2.99×11.5%)/[(36.8-11.5)% ×1.28] C = 10.24C10.24C就是在15℃下设定电池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28g/cm3,放电态为1.08 g/cm3的最低加酸体积。

磷酸铁锂体系fec用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铁锂体系fec用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铁锂体系fec用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根据文章目录,本文的主题是磷酸铁锂体系中FEC用量的研究。

概述部分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撰写:引言: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充放电速率、温度变化和电化学界面的稳定性等。

为了改善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改进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在电解液中加入一种称为氟乙烯碳酸酯(FEC)的添加剂。

FEC 能与电解液中的锂盐反应,形成一层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电化学性能。

然而,FEC的加入量会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进一步理解FEC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确定其最佳用量,许多研究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

本文将综述FEC用量对磷酸铁锂体系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FEC用量与磷酸铁锂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FEC在提高电池性能方面的作用,为后续的电池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磷酸铁锂(LiFePO4)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以及其特点和优势。

然后,将详细探讨锂离子电池中添加的草酸亚铁(FEC)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和改善效果。

接下来,将分析影响FEC用量的因素,包括电池的型号和制造工艺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可以为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FEC用量对磷酸铁锂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FEC在磷酸铁锂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用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磷酸铁锂体系中辅助添加剂氟乙烷碳酸酯(FEC)的用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VDA电池标准-AGM

VDA电池标准-AGM

VDA (verband der Automobindustrie) VRLA SLI—电池(AGM)目次1范围和目的 (7)2参考标准 (7)3总体信息,简写 (8)4术语和定义 (9)4.1 总摘要 (9)4.2 额定电压Un (9)4.3 冷启动电流Icc (9)4.4 容量C (9)4.4.1 基本信息 (9)4.4.2 额定容量Cn (9)4.4.3 额定储备容量Cr.n (10)5 命名…………………………………………………………………………………………………‥·106 结构...............................................................................................................‥.11 6.1 信息摘要 (11)6.2 电池单格 (12)6.2.1 板栅/极板 (12)6.2.2 隔板 (13)6.3 极群和单格间焊接 (14)6.3.1 极群 (14)6.3.2 单格间焊接 (15)6.4 电池壳盖 (17)6.4.1 材料………………………………………………………………………………………………•·17 6.4.2 电池壳6.4.3 电池盖.........................................................................................................‥17 6.4.4 标贴,标识和可追溯性 (18)6.4.5 提手 (18)6.4.6 滤气片 (19)6.4.7 静电负载 (19)6.4.8 过压阀/加酸口盖..........................................................................................‥20 6.5 端子和端子盖 (20)6.6 初始日期标示 (21)6.7 电解液(酸) (21)7 基本测试条件 (22)7.1 基本信息......................................................................................................‥•22 7.2 测量设备 (22)7.2.1 电子仪器………………………………………………………………………………………‥227.2.4 电子称(测重量) (23)7.2.5 密度计 (23)7.2.6 内阻测量............................................................................................................7.3 电池抽样 (23)7.4 电池充电 (23)7.5 测试计划 (23)7.6 内阻判定………………………………………………………………………………………………8 物理特性和测试................................................•................................................‥.25 8.1 基本信息................................................• (25)8.2 目测............................................................• (25)8.3 电池一般耐热性............................................................• (25)8.4 提手强度测试............................................................• (25)8.5 过充时电池密合度测试 (26)8.6 温度改变后电池密合度测试 (26)8.7 耐震动测试............................................................• (27)8.8 安全阀测试............................................................• (28)8.9 安全测试............................................................• (28)8.10 漏酸测试............................................................• (28)9 电学测试.............................................................•.............................................•30 9.1 容量测试............................................................• (30)9.1.1 测试设定•............................................................•.......................................••30 9.1.2 传递容量Ce.20h ............................................................• (30)9.1.3 容量Ce.20h ……………………………………………………•………………………………9.1.4 容量C5,e……………………………………………•…………………………………………9.2 储备容量测试 (32)9.2.1 测试设定 (32)9.2.2 储备容量Cr.e (32)9.3 冷启动测试I(EN) (32)9.3.1 阶段1 (32)9.3.2 阶段2 (32)9.3.3 冷启动容量Ccc...........................................................................................‥33 9.4 按SAE 冷启动测试.........•..............................................................................‥•33 9.4.1 冷启动测试II:-18°C SAE (33)9.4.2 冷启动测试III:-29°C SAE (34)9.5 充电接受能力测试1(静态充电接受) (34)9.6 充电接受能力测试2(动态充电接受) (35)9.7 自放电测试 (36)9.8 过放电测试 (36)9.8.1 过放电测试1 (37)9.8.2 过放电测试2 (37)9.9 循环耐久测试 (38)9.9.1 基本信息 (38)9.9.2 50%DOD循环 (38)9.9.3 17.5%DOD循环 (39)9.9.6 在(60±3)℃下进行17.5% DOD循环……………………………………………………9.9.7 在热绝缘条件下依据SBA S0101进行循环……………………………………………………9.10 60°C水损耗测试 (43)10 基本要求和测试• (43)10.1 基本信息10.2 出货质量 (44)1 范围和目的This VDA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document applies to starter and vehicle electric system batteries in passenger cars with one or more battery system(s) with a 12 V-rated voltage. This VDA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document is only valid for the initial equipment and original spare parts of closed valve-regulated lead-acid battery systems (VRLA: Valve Regulated Lead Acid) with 100% captive electrolytes in AGM-design (AGM: Absorbent Glass Mat).VDA性能规范文件适用于使用1只或更多12V额定电压电池系统的客车中的起动和车辆电子系统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RLA电池加酸量的确定
VRLA电池相对于以前的开口富液式电池,其最大的优势是在电池寿命期间不需要添加电解
液或水维护,电池可以任意位置放置使用等等。

这就要求电解液被完全固定在AGM隔板和活性物质中不能流动,并且为了实现其寿命期间不需要加酸加水维护,就必须要实现电池寿命期间内的氧循环,即不能有电解液的损失。

而形成氧循环的关键一点要求就是要严格限定电池的内的酸液总量,并且必须保证AGM隔板留有10%左右的孔不被电解液所淹没,从而为氧气的循环复合提供通道。

但是又必须要求电池中电解液的总量能够维持活性物质放电反应的需要。

要想使电池中电解液总量完全够用,又能够为氧气的循环复合提供通道,就需要根据电池的实际用途,正确确定和控制电池的加酸量,下面将从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VRLA电池加酸量确定的问题。

1、最低加酸量
VRLA电池需要的酸体积,取决于电池放电态与荷电态所要求的电解液密度以及电池放电过程输
出的总电量和放电率。

通常在VRLA设计时,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要求1.28-1.30g/cm3,当其放出100%额定容量时又希望电解液密度为1.07-1.09g/cm3.这就要求电池中电解液总量至少必须满足能够维持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放出其额定容量所必须消耗的电解液总量,因此VRLA电池的最低用酸量可根据电池反液压方程式推导如下:
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根据电池充放电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充放电态物质各自的电化学当量值可知,电池每放出1AH
的电量,要消耗纯的H2SO4 3.66g,生成水0.67g.
设放电开始时电池中电解液密度为ρ1(15℃),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m%,放电终了时
电解液密度为ρ2,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n%。

当电解液浓度由ρ1降到ρ2时,反应开始时
加入的密度为ρ1的酸的体积为V ml。

则根据电池反应式中每放出1AH电量所消耗的硫酸量为
3.66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0.67g,经过方程式两边等值计算,整理得出VRLA电池中每放出1AH电量的最低用酸体积V的表达式为:
V = (3.66-2.99n)/[(m-n)ρ1]
如果设定电池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28g/cm3,放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08 g/cm3,则
将各自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数值带入最低用酸体积V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出放电容量为C的电池的
最低用酸体积为:
V = (3.66-2.99×11.5%)/[(36.8-11.5)% ×1.28] C = 10.24C
10.24C就是在15℃下设定电池荷电态的电解液密度为1.28g/cm3,放电态为1.08 g/cm3的最低加酸体积。

当然,电池中实际的加酸体积还需要根据电池的用途,以及为此进行的电池结构设计和活性
2、电池中硫酸的来源
不同生产工艺制造的VRLA电池,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最终电池中硫酸电解液的来源也不同。

对于极板化成来说,在化成过程中,生极板中的硫酸全部转化为游离的电解液,经过水洗、干燥后,极板中基本上已经不再含有电解液了,酸的唯一来源就是电池装配后补充电前所加的电解液,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酸即可。

对于电池化成来说,又分为一次注液化成和二次注液化成,二次注液化成由于过程中有抽酸的过程,因此,具体极板中酸液的引入量不好计算。

目前VRLA电池普遍采用的化成方法是一次注液化成。

因此,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一次注液化成VRLA电池电解液硫酸的来源。

对于一次注液电池化成的VRLA电池,硫酸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正、负极铅膏制备时加入的硫酸通过合膏、固化以及化成完全转化为硫酸,这一部分硫酸直接按照合膏中的加酸比例计算电池中活性物质内的酸含量即可。

另一部分则是电池化成前加入的酸量,这一加酸量是电池的结构分析在保证电池中氧复合条件下所最多可以吸收的硫酸量,并且要考虑电池在化成过程中的酸液损失来确定这个加酸量。

此数值的确定必须要考虑电池中隔板的压缩比以用电池中隔板的总量,因为AGM隔板是VRLA电池中电解液的主要载体,而隔板的压缩比又极大地影响其吸酸量。

但是不论电池的结构如何变化,电池的加酸量必须不能小于第一部分分析的电池的最低加酸量。

3、电池中酸液的分配
众所周知,VRLA电池中的没有游季酸存在,酸液被全部吸收在极板活性物质空隙中和AGM的空隙中。

极板活性物质的吸液量与活性物质的孔率和质量有关。

电池设计时,通常活性物质的质量都是预先确定的,因为在设计和组装电池时,单极板的额定容量通常都是已经确定了的。

如此,活性物质对吸酸量的影响主要是其孔率的大小等。

而活性物质的孔率主要与极板固化前铅膏所含的水分密切相关,从数值上说,基本相等。

但是实际空隙体积在极板固化过程中由于金属铅的进一步
氧化,碱式硫酸铅的重结晶等影响而会有复杂的变化。

并且极板在实际吸酸时还由于在极板表面形成一层液膜。

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极板的实际吸酸量要略大于极板的空隙体积。

在通常的正极铅4.0-4.2 g/cm3视密度范围内,正极铅膏的吸酸量为每克活性物质吸酸0.15ml;负极铅膏在4.2-4.4 g/cm3视密度范围内吸酸量为每活性物质0.155ml.
在通常正负极板厚度比例为1比0.6左右的范围内,正极活性物质所吸收的电解液总量为电解液总量的22%左右,负极为13%左右,另外的酸都吸收在AGM隔板中。

些处的计算考虑了负极板通常比正极板多一片。

AGM隔板的孔率高达95%左右,在VRLA电池中是电解液的主要载体。

而隔板的吸酸量与隔板的材质和其压缩有关。

压缩率高,则吸酸量少。

对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不含憎水纤维的AGM隔板来说,在一定范围内,隔板的吸酸量(每单位质量隔板的吸酸体积)与压缩率之间有如下线形关系:
吸酸量(ml/g)= 6.45-(0.06×压缩率)
式中6.45可理解为每克隔板具有的孔体积,即隔板在没有受压情况下饱和状态的最大吸酸量;
0.06表示隔板受压缩是时,每压缩1%,孔体积相应减少0.06ml。

但是,通常为了预防电池正负极板之间的短路等,隔板的表面积相对于极板面积有15%左右的富裕,这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隔板没有受到压缩。

资料显示,这一部分没有受到压缩的隔板反倒是有些膨胀,要比自然状态下的隔板多吸收一些酸,吸酸量大约为8.5ml/g。

这一同有压缩的隔板吸收的酸液只有在电池以小电流放电时才能够应用于电极反应,因此在设计电池加酸总量并且为此确定隔板使用量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VRLA电池中,通常极板活性物质中所贮存的电解液量仅够10%左右的活性物质参加电化学反应,另外的电解液都有要来自于AGM隔板。

这就要求根据电池电化学反应所需要的酸液量以及硫酸的分配情况,结合电池中使用环境,来考虑和设计隔板的压缩率以及隔板的用量,以确保电池中电解液的总量能够满足电池电化学反应的需要。

通常,在电池正负极板面间距确定下来以后,如果隔板的压缩比增大,则电池正负极板间受压缩隔板吸收的电解液量就要减少,则为了能够有相同量的电解液来维持极板活性物质的放电反应,就必须增加电解液量。

即要想增加电解液量,就要增加隔板的面间距。

所以说,通常情况下,要想维持电池吸液量的恒定,极板压缩比的增大必须伴随着极板面间距的增大。

总之,在电池的实际设计时,要根据电池的使用环境要求,结合电化学反应,来确定电池的加酸量。

并要根据电池壳体情况等,结合活性物质孔率、隔板压缩率和加酸量,来确定电池中隔板的投料,并要考虑电池中酸液的分配情况。

并且不论电池的使用环境如何和结构设计如何变化,都有要求电池的加酸量必须要大于电池的最低加酸量。

并且增加电解液必须伴随着隔板用量的增加,因为在正负极活性物质总量确定的情况下,酸液总量增加要求必须保证AGM隔板中至少有10%左右的孔隙来为氧气的内部复合提供气体通道。

某些用途的铅蓄电池要求在高速率下放电,若以10min率(10min率或更高速率放电,这时在极板孔内储存的酸量就够。

各种阀控式铅蓄电池在不同放电率时,实际使用的总酸量列于表
2-2-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