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荣军 让梦想在轨道上延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UANGXINKEJI 2012.02
提到轨道交通传动和网络控制技术,人们必然会想到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提到株洲所,必然会想到一位20多年来伴随株洲所风雨成长的灵魂人物,他的名字叫丁荣军。

20多年来,丁荣军先后主持、参与了
30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铁道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南省、株洲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以及全国劳动模范、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茅以升科技奖、詹天佑成就奖和湖南省光召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1984年,丁荣军从西南交通大学电
力机车专业毕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若想做一番事业就去株洲所吧!”让心怀抱负、血气方刚的他放弃了全系唯一一个去北京工作的名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株洲市。

上世纪80年代,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成功将交流传动技术应用于铁路机车车辆领域。

作为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之一,交流传动己成为高速和重载机车系统的必然选择。

丁荣军进入株洲所的时候,正赶上我国轨道交通由直流传动变交流传动的蓄势期,为了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没有系统学过控制理论的丁荣军,被派遣到当时中国唯一一条电气化铁路上“跑车”,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提高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这一核心技术。

执著成就梦想,专注决定未来
20多年来,他潜心钻研交流传动领域各项技术,终于登上了这一领域的技术巅峰。

20多年来,他面对中国交流传动技
术必须跨越的难关,带领他的团队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扫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使我
国交流传动技术与世界接了轨。

与丁荣军一起共事的技术人员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丁荣军是领导我们事业前进的灵魂”。

株洲所取得今天的辉煌成果凝聚了
两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努力。

第一批是上世纪60年代建所之初的创业者,第二批则是80年代初过来的,他们是当今株洲所的中流砥柱,丁荣军则是第一代的中坚和第二代的领军人物。

株洲所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把眼光瞄向这一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丁荣军来所里正赶上我国这一轨道交通直流变交流的蓄势期。

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系统是铁路机车的“机芯”。

丁荣军没有系统学过控制理论,并且在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书籍资料奇缺。

怎么办?要想从事轨道交通前沿技术研发,只有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学起。

一直以来,为了科研和市场结合,株洲所的技术人员都要深入到机务段跟司机跑车,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并带着现场了解的问题研发新产品。

从1984年到1988年,丁荣军在位于偏远山区的陕西勉县一个机务段跟机车跑了4年。

漫长的日子里,勉县的机务段招待所绝大部分时间只有丁荣军一个人,机务段职工也都知道了这个经常以干粮当饭、彻夜伏案苦读的青年技术员。

天道酬勤,正是那几年,丁荣军掌握了许多与交流传动
文/欧阳曦
丁荣军在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成功宣告了中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首批投入运营的52列国产化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和控制系统两个关键部分,70%出自于株洲所
42
人物
技术相关领域学科的基础知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株洲所又相继启动了高性能交流传动控制技术、大功率
GTO牵引变流器工程化、中大功率IGBT 牵引变流器、大功率异步牵引电机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攻关工程。

攻克交流传动技术的步伐一路所向披靡。

面对国际竞争,性格内敛而严谨的丁荣军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矢志不渝。

在他心中涌动的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传动机车。

对追求这样的理想,丁荣军锲而不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知名企业开始大举进入国内轨道运输市场。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以丁荣军为首的技术团队,凭借极高的专业才华,促使企业决策层做出了果敢的决断——在核心技术强的相关领域拓展市场,积极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在城轨、电动汽车、工业变流等相关领域里大做文章,谋取株洲所更大的发展。

2004年3月中旬,公司联合日本三菱,力挫多家跨国公司,在天津地铁一号100台牵引系统项目招标中成功中标,合同额近亿元。

当月底,再次在香港地铁应急通风电源项目招标中,力挫7家国际强手,一举夺得了1200万的合同。

株洲所先后承担了全国五个电动汽车863项目,也是全国承担此项目最多的单位,丁荣军一人就担任了三个项目课题的总负责人。

2004年,作为首席专家的丁荣军,带领科技人员积极推动了湖南省重大专项——“株洲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营”项目的实施,这是我国开通的第二条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线,也是目前投入电动汽车车型种类、车辆数量最多的一条示范运营线。

电动汽车技术已被北京市采用,并在奥运期间投入运营。

株洲所办公楼夜夜灯火通明。

从国防科大毕业的青年技术员唐皓说,技术员晚上加班学习已是株洲所的一道风景,从建所时习惯就形成了。

前辈们的行动是榜样,因为只有加班工作和学习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如果哪天没加班学习都感到像是缺了功课似的。

学无止境,更何况被称为工程师“灵魂”的丁荣军。

如今,身居株洲所高层位置的丁荣军,只要不外出,每晚都会在办公室学习工作到深夜……
已是学术带头人的陈高华这样评价他们的导师,有智慧、有理想、有原则。

这也是丁荣军取得今天这些成就的精神所在。

创新跨越永不放弃
丁荣军追随着一代又一代铁路科技
人员的梦想,那就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机车产品。


这样说道:“我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概念,就
是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
轨道交通装备是铁路运输中技术含量最
高的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面
广、影响力大和控制力强。

同时,作为重
大基础装备及其核心技术,铁路交流传动
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一直是西方跨
国公司严密封锁的重要内
容。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我选
择了把轨道交通电传动技术
的开发和成果转化作为自己
最重要的追求,甚至是毕生的
追求。


果然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
由他主持的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交流
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
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交流
传动系统项目的研究成功,是我国重大装
备现代化自主创新实践所取得的重要成
果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研究交流传动系
统的水平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显著缩
短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
差距,使我国成为在这一领域具有原始性
自主创新技术的极少数国家之一。

在获奖感言中,丁荣军言语平实,但
却字字体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和责任感:
“能够得到的肯定,我和我的研究团队都
很高兴。

但我更高兴的是,截至目前,这
项技术成果已经相继成功运用于‘西部之
光’内燃机车、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列车、
国产地铁列车、‘863’电动汽车、出口哈萨
克斯坦交流传动机车上。

可以说,在国际
上大大提高了我国机车车辆行业的地位,
同时也为株洲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我始终认为,一个技术如果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更大发展,科研成
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接受市场的检验,才会
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科研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参加“电力机车三相交流传动800-1000kW
机组地面实验”项目、“4000kW交—直—交
电力机车1000kW变流装置”研究项目以
及我国首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AC4000
kW电力机车原型车”的设计和试验,到
主持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高速
试验列车交—直—交传动系统的前期研
究”,后来作为三个“863”课题的总负责
人,他还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
专项“燃料电池客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燃料电池客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
统”以及“燃料电池轿车DC—DC逆变器”
的研究工作。

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但丁
荣军和他的团队都坚持了下来。

“其实困
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坚持到底。

我记得阿里巴巴的马云有句话,今天很残
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
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我认
为这话讲得好,不管在什么领域,要想取
得成绩,就要专注、要执著、要
创新。

”丁荣军说。

今天的株洲所资产总额已
经超过50亿元,年销售收入也
超过20亿元,这是一个了不起
的成就。

株洲所取得辉煌业绩
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

没有创新
的精神和求变的意识,株洲所走不到今
天,创新是株洲所实现跨越发展的灵魂。

早在1984年,株洲所就主动打破“铁饭
碗”,率先主动取消“国家事业费”,走科研
生产相结合的路子,一切围绕科技成果的
产业化做文章。

同时,株洲所时刻也没有
忘记技术创新才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根本所在。

一直以来,他们紧密跟踪国
际交流传动机车的新技术,全力开展自主
创新研究,始终致力于为轨道交通装备技
术水平的提升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和产
品,在电传动系统集成方面形成了自主开
发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正是坚持以技术
创新为龙头,以体制、管理创新为两翼,
一方面稳固作为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电传
动产品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
技术优势和强有力的核心技术在相关产
业领域大力拓展市场,积极实施多元化
的战略,株洲所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
绩。

多年来,作为学术带头人,丁荣军一
直带领着株洲所的科技人员们在铁路科
技高峰上矢志不渝,艰苦探索、勇于实践、
不断创新。

创新,永不放弃;跨越,走在时
代前面。

这是株洲所的一种姿态,也是丁
荣军的一种姿态,一种为了实现梦想而百
折千磨志不改的姿态。

他们在用不懈的
努力执著地追求着、超越着、创新着,研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
机车产品,打造“中国制造”的闪亮品牌,
为中国铁路持续加速、为国民经济的腾飞
不断使力,让梦想在钢轨上永远延伸。

“困难并不可
怕,最可怕的是不能
坚持到底。

要想取得
成绩,就要专注、要执
著、要创新。

43
CHUANGXINKEJI2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