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与史料实证巩固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与史料实证
【巩固练习】
1.(2022湖北卷·1)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
这表明()
A. 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 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 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 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
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
据比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 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 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 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3.(2023海南卷·11)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
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
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A.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 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 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 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4.(2022浙江卷·25)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
”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
别有洞天。
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
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
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
A. 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
B. 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官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
C. 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
D. 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字句巧合导致误解
5.(2023广州一模·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
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
在其(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足供五、六十年。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高祖)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
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
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
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
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尊后齐之制。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
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
社仓原为地方上的一种社会互济设施。
开皇五年以后,隋王朝借口社仓管理不善,将它逐步归并到官府管辖之下。
据《隋书·食货志》载,开皇十六年“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这就等于在正租之外,又增收了百分之十三到三十二的附加税。
——摘编自魏承思《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及其灭亡》
(1)运用材料二、三阐释材料一中“国计之富足”的观点,并分析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隋朝“国计之富足”却“祚短运促”的理解。
(4分)
6.(2024·山东济南摸底考·16)(13分)主题探究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小明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为探究该主题,小明首先找到了以下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消旧闻》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
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1)谈谈材料一对于该主题研究的意义。
(3分)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四提供了哪些探究该主题的新视角?并简要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
(6分)
(3)你认为该主题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