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艺术风格流行的社会背景,理解社会文化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17、18 世纪欧洲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天主教统治的国家、君主制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美术风貌各有不同,呈现出异彩缤纷的面貌。 17、18世纪艺术家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美术传统,并发展出新的风格。17世纪巴洛克风格流行于欧洲;18 世纪初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18 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取代罗可可美术,取得了突出成就。
18世纪后期,艺术家们对慵懒柔摩的罗可可美术越来越不满,并且重新燃起了对古典文化的热情,这一时期的古典风格美术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大卫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课后作业
1.尝试分析文艺复兴、巴洛克美术 、洛可可美术 、古典美术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不同,小组讨论并做表格。
2.17世纪,意大利罗马很多的宫殿与别墅都绘有天项画,规模巨大,场景宏伟;而同时期的荷兰,画家却热衷以较小的画幅表现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二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三、市民生活的礼赞
17世纪既是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期,也是荷兰艺术的黄金时期。经济的繁荣使富有的商人成为荷兰艺术的主要赞助者,他们往往偏爱朴素的肖像、静物、风俗和风景等小幅作品,与意大利和佛兰德斯绘画的炫目与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理性的光芒
17世纪法国美术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主张理性至上,抑制个人情感,在绘画形式上追求均衡的构图和规范准确的素描,画面概括、简练、明确。他们认为真实的大自然并不完美,需经艺术家创造才能展现出理想的状态。法国艺术家大多不喜欢巴洛克美术,鲁本斯留在法国的组画对他们并无太大影响。
二、皇室的荣耀与贵族的浮华
1.17世纪,西班牙的经济深陷泥沼,帝国统治勉力维持,而法国逐渐成长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两国统治者都热心赞助巴洛克风格的美术,以宣扬皇室的权威。
2.“罗可可”亦译为“洛可可”, 原意是“贝壳形”,早先用来形容用贝亮等图案做的装饰风格,后被美术史家用来形容这一时期整体的美术风格。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板书设计
权利与理性——17、Βιβλιοθήκη 8世纪西方美术一、教会的权威
二、皇室的荣耀与贵族的浮华
三、市民生活的礼赞
四、理性的光芒
教学反思
17、18 世纪欧洲美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一方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为19世纪美术的变革做了准备。由于欧洲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风格与题材也多有不同。一些艺术家将眼光放到现实生活与真实事件中,绘画内容得到极大丰富,而伦勃朗、维米尔等人对色彩和光的运用,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带来了启迪。
人美版高一美术
《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美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美术.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美术特征。“基本问题”提示学生注意美术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和认识,17、18世纪西方美术在世界美术史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17世纪巴洛克艺术、18世纪初罗可可艺术、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这个阶段欧洲美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历史背景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17、18世纪西方美术史中各种不同风格的特点。对不同地区美术风格流行的社会条件要做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教会的权威
1.巴洛克美术在意大利诞生。地理大发现之后,通过地中海通往东方的商路被海上商路取代,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停滞,封建贵族的势力愈见壮大,天主教教会成为最高权威。教会为了树立威信与地位,大规模赞助美术工程,远离现实生活、宗教色彩浓郁的巴洛克美术获得了教会的支持。
2.“巴洛克”的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18 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批评家们用这一词来贬低17世纪的相关作品,固它们突破了古典美术的理性、和谐,显得奇特、担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贬义的内涵消失了。与文艺复兴美术相比,巴洛克美术追求豪华,强调幻想,充满动感与激情,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并善于利用建筑、绘画与雕塑多种媒介综合地进行表现。意大利的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美术的杰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