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三)-(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三)
-(含答案)
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剔(tì)透瑰(guī)宝重(chóng)新万马齐喑(yīng )
B.潜(qiǎn)龙鳞爪(zhuǎ)毁(huǐ)灭不可估量(liang)
C.灰烬(jìn)乐(lè)坛坠落(zhuì)雕塑(su ò)
D.悲戚(qī)侵入(qīn)纤弱(xiān)蓓蕾(lě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哀思含胡解放意义B.轻易捆绑匪徙会意
C.过度埋头寄托目标D.批评占居尖锐残暴
3.下面词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夜不绝(停止)益(增加)发浓稠
B.截(拦截)然不同终日不成章(文章)
C.无暇顾(注意)及一拥(拥挤)而入
D.重于(比)泰山独出心裁(设计)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夏日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B.“把《诗经》还给我,你又看不懂。
”他的眼里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目光。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许多人必须将车子停在远处,步行好一段路才能抵达会场,活动盛况可见一斑。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
A.《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B.杂拌儿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而成的。
C.“别动,小张!王明大声喊道:“这张面很容易掉下来”。
D.理想,像梦一般五彩;理想,似彩蝶一般翩翩;理想,像明灯一样照亮前程。
6.下列选项中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周敏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修改:将“全校”与“我班”调换位置。
C.这部电影对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短片。
修改:删去“因为”。
二、填空题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排闼( ) 璀璨( ) 遨游( ) 威胁( )
荞麦( ) 蝈蝈( ) 瞠坏( ) 菜畦( )
8.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多于往年,( )空调和风扇的销量明显增加。
(2)每天上学,( )王萍来找我,( )我去找她,我们总是结伴而行。
(3)( )明天下雨,咱们( )下周再去游乐园吧!
9.按要求写成语。
(各四个)
(1)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___ _________
(2)关于团结协作的:___ ______
(3)关于创新的:___ __________
(4)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的:____________
10.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了一圈。
( )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 )
(5)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 )
11.根据提示写诗句或名言。
(1)人有德,花也有德。
古诗文中赞颂花的品德的诗句有:,__。
(2)“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现象。
请写出体现游子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古诗名句:___,______。
(3)答应了别人的事而又不去做,或不认真去做,必然会失去信用,正如《老子》里所说的“___ _”。
(4)反映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
______ ______
(2)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月球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 ______
(3)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改为肯定句)______ ______
(4)老汉很凶。
(改为比喻句)
______ ______
13.读名著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书里的人物做出评价。
请你选择一部自己读过的名著,对书中的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______ 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4.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15.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 ______
16.“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17.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 ______
18.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②乌云密布图③水天一色图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9.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0.找出文中两个描写“绿”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21.“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分别指什么?
______ ______
22.用“”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阅读《嫘祖的传说》,完成下列小题。
嫘祖的传说
大约5000年前,水土丰沃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个西陵氏族。
在农历三月初六那天,西陵氏族首领的家里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嫘祖。
据说,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狂风暴雨持续了三天三夜。
嫘祖降生时,父亲正带领族人祷告上天。
巫师说:“灾星与劫难同时降临西陵,灾星不除,风雨难停。
”父亲回家,得知女儿与风雨同来,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派巫师把女儿扔进了山沟。
风雨刚停,母亲便去山沟寻找,发现女儿不但没死,反而睡得十分香甜。
她把女儿抱回家,哀求丈夫说:“现在风雨停了,可这孩子却大难不死,地分明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贝,哪里是什么灾星啊?请你千万不要再叫人抛弃她!”父亲深为感动,接过女儿说:“咱们来到这里定居已经超过十代,还是头一次遭受如此巨大的劫难。
也许命里该连累祖宗一次,咱们就留下这孩子,叫地累祖吧!”后来,人们在“累”字旁边加了一个女旁,就成了“嫘祖”。
∥
嫘祖长大后,出落成一位聪明、美丽、善良的大姑娘。
她每天都要外出采摘野果,以侍奉家中体弱多病的父母。
附近的野果采完了,她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摘。
可没过多久,远处的野果也采完了。
姑娘一想到家中的父母正在挨饿,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她的哭声哀婉、凄凉,森林里的飞禽走兽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天上的玉帝听见了,拨开云雾向下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女正哭得死去活来,便发了善心,把违反天条的神仙马头娘打下凡间,变成了吃桑叶吐丝的蚕。
蚕把桑树上的桑果送到嫘祖的嘴边。
嫘祖吃了,觉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许多带回家给父母吃,父母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
转眼到了夏天,桑树上的蚕开始吐丝做茧。
嫘祖看到蚕丝()有韧性,()很轻巧,便编成衣服给父母穿。
蚕丝织成的衣服夏天凉爽、冬天温暖,穿着非常舒服。
嫘祖从中受到启发,将蚕捉回家喂
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
从此,西陵氏族的人民穿上了轻巧美丽的丝衣服,再也不用穿树叶、兽皮了。
∥
嫘祖发明养蚕织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据说东边的夷人、南边的越人中的英俊小伙都一窝蜂来到西陵向嫘祖求婚,不过都一一遭到婉拒。
后来,年轻的黄帝也来到了西陵,两人一见倾心,就结成了秦晋之好。
嫘祖与黄帝成婚后,他们一起建功立业,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
嫘祖,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
23.嫘祖名字的由来是()
A.嫘祖长得聪明、美丽、善良。
B.巫师说嫘祖是灾难的象征。
C.父亲认为是嫘祖使家族遭受巨大的劫难。
D.嫘祖连累了家里的一位祖宗。
24.在第五自然段的括号里填进合适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A.虽然……但是……B.既……又……C.即使……也……D.如果……就……
25.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26.蚕丝具有()的特点。
A.轻巧美丽B.冬暖夏凉C.轻巧有韧性D.色彩鲜艳
27.本文已经用“∥”分成了四个部分,对第三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嫘祖发明了养蚕织丝的技术。
B.嫘祖教人们养蚕织丝。
C.嫘祖发明了养蚕织丝的技术,并把它教给了人们。
D.嫘祖发明养蚕织丝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大地
28.嫘祖之所以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主要是因为她()
A.不辞辛劳侍奉父母。
B.发明了养蚕织丝的技术。
C.协助黄帝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长得十分美丽。
29.巫师预言嫘祖是西陵氏族的灾星,后来的事实证明是这样吗?请你结合文本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 ______
30.在嫘祖身上,你看到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至少说两个优点。
______ ______
六、书面表达
31.习作表达
题目一:美好的景物(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需细细欣赏。
请选定一种你熟悉的景物,把这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生动地记录下来,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题目二:“父母的爱是滋润的春雨,如绚烂的夏花,像静谧的秋月,更似温暖的冬阳。
”请你打开这份珍贵的记忆,从一件件小事中再次感受父母无私而伟大的爱,并选择一件事记录下来。
要求:(1)任选一个内容,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语句流畅;(3)注意书写准确,字迹工整。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剔(tì)透——tī;万马齐喑(yīng )——yīn。
B.潜(qiǎn)龙——qián;鳞爪(zhuǎ)——zhǎo。
C.乐(lè)坛——yuè;雕塑(suò)——sù。
D.完全正确。
2.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A.含胡——含糊;
B.匪徙——匪徒;
D.占居——占据。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
绝:停止。
益发浓稠:指液体的密度大、浓度高,粘稠。
益增加。
正确。
B.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割断。
终日不成章: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
章:花纹。
错误。
C.无暇顾及:没有功夫顾及到。
顾:注意。
一拥而入:用来形容很多的人没有秩序地一下挤了进来。
拥:拥挤。
正确。
D.重于泰山:比喻很有意义和价值。
于:比。
独出心裁: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裁:设计。
正确。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偃旗息鼓: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
B.鄙夷不屑:轻视;看不起。
C.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该词是贬义词,用在“表示赞成”语境中不符。
D.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C.引用话语时,提示语在中间的位置时,提示语“王明大声喊道:”中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C.本题语序不当,电影是物,不会有主动的行为。
应把“对我”改为“我对”,并放在“这部电影”前面。
故选C。
7.tàcàn áo xiéqiáo guōchēng qí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排闼,读音tà,推门,撞开门。
璀璨,读音càn,光明灿烂。
遨游,读音áo,漫游。
威胁,读音xié,用威力恐吓人。
荞麦,读音qiáo,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略带红色,叶子三角状心脏形,有长柄,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供食用。
蝈蝈,读音gu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
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瞠坏,读音chēng,直瞪着眼。
菜畦,读音qí,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
8.因为所以不是就是如果就【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1)从“今年夏天高温天气多于往年”和“空调和风扇的销量明显增加”可知是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可填:因为……所以……。
(2)从“王萍来找我”和“我去找她”可知是选择关系,可填:不是……就是……。
(3)从“明天下雨”和“下周再去游乐园吧”可知是假设关系,可填:假如……就……。
9.全力以赴、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锲而不舍齐心协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庖丁解牛、触类旁通、集思广益、百炼成钢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成语。
(1)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成语有:坚韧不拔、学贵有恒、永不言弃、滴水石穿、心坚石穿、再接再厉、锲而不舍等。
(2)关于团结协作的成语有:和衷共济、精诚团结、群策群力、
风雨同舟、万众一心、患难与共等。
(3)关于创新的成语有:革故鼎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破旧立新等。
(4)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的成语有:迎刃而解、集思广益、化繁为简、取长补短、易如反掌等。
10.拟人排比夸张对偶比喻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结合“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是拟人的手法。
(2)结合“有的……有的……有的……”可知是排比的手法。
(3)结合“春节眨眼就到了”可知是夸张的手法。
(4)结合句子的字数和词性可知是对偶的手法。
(5)结合“地中海沿岸”和“摇篮”可知是比喻的手法。
1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轻诺必寡信(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详解】略
12.毛主席宣读公告。
再说,没有几个人能够去月球居住。
走之前,我只好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详解】此题考查句型转换。
(1)缩句。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
缩句时,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去掉次要部分,缩句为:毛主席宣读公告。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
(“有”改为“没有”);
接着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
(去掉“多少”);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
(去掉“呢”);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最好加上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人”前加上“几个”)。
句子改为:再说,没有几个人能够去月球居住。
(3)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
1.根据句子意思,找到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换为肯定词“只好”。
2.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句子改为:走之前,我只好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4)改为比喻句。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老汉很凶。
”可以抓住“凶”字,寻找相似的事物进行比喻,句子改为: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3.读了《西游记》,我觉得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嫉恶如仇、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人。
【详解】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来看首先要表述清楚作答的名著是什么,然后结合名著内容的理解总结人物形象作为评价,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如:读了《三国演义》,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计谋颇多,对蜀汉忠心耿耿的人。
14.跳珠乱入船15.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16.紧张喜悦17.时间顺序: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霁云收;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
18.②①④③
【分析】14.考查字词理解。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珠”字,一个“乱入船”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15.考查字词解释。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16.考查诗句赏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喻成跳动的珍珠,生动形象地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写出了雨势之大,烘托出作者观雨时的喜悦之情。
17.考查写作顺序。
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可知是按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
18.考查内容理解。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了大雨来临之前乌云密布的场景。
(2)白雨跳珠乱入船,写了倾盆大雨的景致。
(3)卷地风来忽吹散,写了风起云涌的图画。
(4)望湖楼下水如天,写了大雨过后水天一色的场景。
19.草原老舍20.一碧千里翠色欲流21.“无边的绿毯”指的是草原,“白色大花”指的是羊群。
2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分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这个片段选自《草原》,主要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2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语。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点。
2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从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中,把“小丘”比喻成“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白色大花”。
“无边的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
2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阅读文章可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3.D 24.B 25.B 26.C 27.C 28.BC 29.后来事实证明不是这样,从“嫘祖与黄帝成婚后,他们一起建功立业,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
嫘祖,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可以看出嫘祖协助皇帝建功立业,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30.从“嫘祖吃了,觉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许多带回家给父母吃,父母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中可以看出嫘祖的孝心,而这种孝顺也是恒古不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
从“嫘祖从中受到启发,将蚕捉回家喂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
”可以体现出嫘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延续至今的高尚品质。
【解析】2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
从语段一“咱们来到这里定居已经超过十代,还是头一次遭受如此巨大的劫难。
也许命里该连累祖宗一次,咱们就留下这孩子,叫地累祖吧!”中可以看出“嫘祖”名字的由来。
2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语句前后的关系判断能力。
语段二的“嫘祖看到蚕丝()有韧性,()很轻巧,便编成衣服给父母穿。
”内容中有韧性、轻巧是蚕丝的特点,两者并存属于并列关系,所以应填“既……又……”
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修辞判断。
从“森林里的飞禽走兽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中的感动可以看出飞禽走兽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只有人才会有,所以把物当做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从“嫘祖看到蚕丝既有韧性,又很轻巧”中可以看到蚕丝的特点是有韧性、很轻巧。
2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嫘祖从中受到启发,将蚕捉回家喂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
”可以看出嫘祖发明了养蚕织丝的技术,并把它教给了人们。
2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段落的概括。
从“他们一起建功立业,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
”可以看出嫘祖协助黄帝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概括能力。
从嫘祖与黄帝成婚后,他们一起建功立业,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
嫘祖,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可以看出嫘祖协助皇帝建功立业,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30.本题属于开放类型题,这种类型题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主旨,然后结合题干进行分析。
从“嫘祖吃了,觉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许多带回家给父母吃,父母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中可以看出嫘祖的孝心,而这种孝顺也是恒古不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
从“嫘祖从中受到启发,将蚕捉回家喂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
”可以体现出嫘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延续至今的高尚品质。
31.范文一:
雨中即景
清晨,我走出家门,发现一群蚂蚁在往高处搬家,我抬头仰望天空,发现太阳都回家睡觉了,黑云笼罩了整个天空。
我想:可能是老天爷把砚台打翻了吧!忽然一阵旋风刮过我的耳朵,我猛地回头,原来是几只乌鸦“嘎嘎”叫着向巢里飞去,抖抖缩缩地抱成一团。
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下雨了,小雨点们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从乌云妈妈的身体里跳出来。
有的落在了车窗上,发出了“咚咚咚咚”的声音,多么像鼓声啊;有的落在了小池塘里,发出了“叮咚叮咚”的声音,好像木琴在演奏。
渐渐地,雨下大了。
雨点变成了黄豆般大,好像有个人拿着一个巨大的盆正从天上往人间倒水。
我回家坐在阳台上,此时此刻,我感觉这个世界上只剩下风声和“哗啦啦”的雨声了。
雨停时已是下午,我走出家门,闭上双眼,做了一个深呼吸,伴着泥土清香的空气,沁入我的心脾。
我走入公园,公园的草坪在雨水的滋润和清洗下显得更加翠绿而生机勃勃了。
“我踩得多响啊!你看!”“我踩得才响呢!”伴随着这“啪啪”的踩水声,一对兄妹跑了过来,哥哥每踩一次水,妹妹的身上就会被溅上许多小水珠,半路上,妹妹还摔了一跤呢!
我走在草坪上,低头看着翠绿的小草,抬头看着碧蓝的天空,看着五彩缤纷的彩虹桥……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哇!不仅雨中景色很美,雨后的景色更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