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1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2022·无锡高二检测)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在区域进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实行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进展水电建设
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解析】第1题,首先推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大力进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 1.B 2.D
(2022·日照高二检测)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完成3~4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家生态脚
印
有效生态承
载力
生态赤
字
国家
生态
脚印
有效生态
承载力
生态赤
字
新加坡 6.9 0.1 —6.8 冰岛7.4 21.7 14.3比利时 5.0 1.2 —3.8 新西兰7.6 20.4 12.8美国10.3 6.7 —3.6 秘鲁 1.6 7.7 6.1英国 5.2 1.7 —3.5 澳大9.0 14.0 5.0
利亚
日本 4.3 0.9 —3.4 巴西 3.1 6.7 3.6注:生态脚印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
是自然能够对人类供应的生态服务。
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A.0.4 B.—0.4
C.2.0 D.—2.0
4.依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更加达
C.人类离可持续进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削减
【解析】第3题,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脚印。
第4题,人均生态赤字降低说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削减属于此范畴。
【答案】 3.B 4.D
(2022·哈尔滨高二检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 %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
请认真阅读文字,回答5~6题。
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6.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由于人类进展工农业所致
C.主要是由于降水削减,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基地推动的结果
【解析】第5题,沙漠化主要分布于降水较少的东北、华北和西北。
第6题,材料反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是形成这些沙漠化的主要缘由。
【答案】 5.C 6.A
(2022·漳州高二检测)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7~8题。
7.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峻
④水污染严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转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建速生薪炭林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进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B.②⑤⑥
C.①②⑥D.①②③④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和薪柴为主,焚烧秸秆会使土壤有机质削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砍伐薪柴导致植被掩盖率下降,保持水土的力量降低,诱发水土流失。
第8题,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和薪柴为主,避开上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应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节省能源为主。
【答案】7.A8.D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其次级阶梯上
10.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峻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缘由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浇灌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解析】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常识和盐碱化的成因,要求同学必需娴熟把握其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学问。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严峻的东边界基本上与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分界线全都。
【答案】9.D10.B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20世纪50年月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削减了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浇灌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请依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削减的主要缘由。
(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其次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实行哪些措施?
【解析】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剧,造成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更为短缺,降水量削减;而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的进展使用水量增加,从而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
其应对措施应从“节流”方面考虑。
【答案】(1)自然缘由: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削减。
人为缘由: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进展,用水量不断增加。
(2)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②不合理的引水浇灌,导致土壤盐碱化;③湿地面积缩小等。
(3)①节省用水,合理用水;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方案地把握人口增长等。
12.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平安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峻的共同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峻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难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平安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解析】第(1)题,造成水土流失的缘由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
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
第(3)题,防备旱涝灾难在河流中上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峻地区。
第(4)题,①建设的防护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④建设的防护林位于我国南方山区。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⑤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