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13T12:06:04.460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1期作者:孙亮亮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和平稳运行。
工程建设中质量通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因此,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结合实际,就当前如何防治工程建设质量通病的原因做一些探讨,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建筑质量;问题原因;对策探究
孙亮亮
(天津辰燿化学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和平稳运行。
工程建设中质量通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因此,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结合实际,就当前如何防治工程建设质量通病的原因做一些探讨,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建筑质量;问题原因;对策探究
建筑质量通病是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的,而且极易被忽视的质量缺陷。
根据监督工作经验,现场出现的质量通病集中表现在实体上,但其根源大多是在质量行为方面。
建筑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多年来,人们把实体质量通病纳入治理对象,却对质量行为问题剖析不够。
因此,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是造成质量通病经常发生而又屡禁不止的关键所在。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序环节繁多,专业复杂。
工程参建各方还没有形成一个点点必查、环环创优的思维理念,尤其是部分管理者认为一些细小环节不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从而疏于监管,最终导致实体质量缺陷的产生;另外,建设各方由于对施工质量重视程度不如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工作,工作发生冲突时经常是质量让路,导致一系列质量行为问题的发生。
例如,勘察设计不细,图纸缺项、变更频繁,各专业不配套,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不具体,不具备条件就开工,盲目抢进度,质保体系不完善,施工起步低标准,现场监管和制度执行不力,操作工人教育管理不严等,这些都将为实体质量通病的出现埋下不良隐患。
(二)责任心不强
现场监管人员专业不全,检查流于形式,一是施工方质监人员受利益驱动,对偷工减料,违规施工的现象不闻不问,甚至包庇纵容,丧失了职业道德;二是监理方责任心差,该旁站的不顶在现场,该平行检的不到位验收,个别监理与施工方同流合污,违规操作,根本不到现场确认就签字,这都是造成质量通病的直接因素。
三是各方管理人员专业力量不齐全。
主要表现在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相关专业资质不全或力量不够,满足不了工程建设需要。
例如,我们在检查某一项工程时,发现该项目管理人员中缺少电气专业人员,从而就暴露了电气安装、接地测试等质量保证资料和实体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三)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缺乏操作性质量保证体系是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文件,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设备机具的配备、制度建设、施工组织、岗位职责、通病防治以及文明施工等各个方面,是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组织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检查中经常发现,部分单位在编制这一系统文件时缺乏指导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监理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平行检验标准不科学,施工组织设计脱离本工程实际,甚至照搬照抄;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执行不力;不同工种人员分配不均,一些技术工种人员无操作资格证书,施工机具名列不细,执行标准规范不全,甚至执行作废过期标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粗糙,施工进度规划不符合客观规律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暴露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工程质量通病时常发生的又一大行为因素。
(四)施工“工法”低效落后
为达到同一个质量标准,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施工方法。
有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技术工种齐全,人员素质过硬,设备机具先进,能够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道工序环节,达到规范要求。
但有的施工方设备陈旧,机具粗糙,技术落后,再雇用一些素质低、技术差的一般劳务人员,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如,现场搅拌计量是保证砂浆或混凝土标号的重要措施。
有的施工单位却用锹铲等工具搅拌,估算计量,方法落后,配合比准确性很差,从而使砂浆、混凝土等级根本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
(五)工程原材料质量存在缺陷
严把工程原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但是,这一环节在日常监管当中却时常被忽视。
例如,原材料进场后不进行报验,不实施二次检验或实验项目不全,观感不合格产品依然用在工程上;由于入场监造不力或预制生产厂家为抢进度,保证供货周期也忽视产品质量,导致一些预制产品质量不过关也不退货等。
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缺陷必然导致工程建设中质量通病的发生。
(六)由于强调施工进度而造成的“低、老、坏”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三边工程”,这类项目要求尽快投产,经常抢进度、抢施工,产生“一边倒”的倾向,忽略了工程质量,导致了“低、老、坏’,等质量问题的出现。
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存在短期行为,力求当年施工完,当年结算完,早见效益。
所以不顾质量,抢上进度,必然造成质量通病的频繁出现。
二、加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对策
针对出现的质量通病问题,紧密结合实际,从治理行为质量通病人手,努力抓好此项工作。
(一)突出行为监督,规范建设各方质量行为
每年在各项工程开工之前,都集中对建设各方前期质量行为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具体围绕建设、施工、监理及勘察设计等单位的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以及合同签订等行为方面进行检查。
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充分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使参建单位能够更好地认清形势,摆正位置,主动规范行为,共同防治各种质量通病。
(二)强化实体监督,保证工程现场施工质量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发挥基层监督机构区域监督职能。
各基层监督机构受监督站委派严格按照监督计划要求,围绕各类监检点的设置,扎实开展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
二是监督站各专业科室加大巡监力度。
(三)严格材料监督,确保各类工程原材料进场质量
发出问题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组织了复查,保证合格预制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与此同时,各基层监督机构对进场原材料严格把关,加大监控力度。
尤其一些偏远油区的监督人员日夜盯在施工现场,对红砖、白灰、水泥、砂石、管材等原材料严格执行二次检验制度,保证了进场原材料质量。
(四)针对工程特点实施专项监督检查
一是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的专项检查。
楼、堂、馆、所是直接关系到职工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的民心工程。
根据这类工程进展情况,每年都组织力量进行一次全面抽查。
对暴露出的通病问题,如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梁等构件蜂窝、麻面以及露筋等,都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坚决保证工程使用安全。
二是组织冬季施工专项检查。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基层监督室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集中检查。
检查中经常发现管线保温层密实度不够、管线焊接未预热、冬季施工措施操作性不强等通病问题。
我们监督整改,形成闭环。
三是开展公司重点项目的专项监督。
(五)编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强化教育培训,建设各方都能自觉遵守监督程序要求,加强质量管理,主动参加质量通病综合治理行动。
(六)归纳总结,剖析原因,严密部署,强化整治工作在每次监督检查结束后,一方面我们能够在现场解决的,都帮助直接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通病隐患;另一方面及时召开分析总结会,针对存在共性问题剖析原因,有计划地制订方案,明确下步治理重点。
并根据检查情况印发综合性通报、简报等,利用网络等媒体宣传治理效果,扩大影响力,加重通病治理氛围。
三、总结
通过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我们的不懈努力,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在全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J]. 中国有色建设, 2006,(01) .
[2]杨炳义,孙永民. 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J]. 陕西建筑, 20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