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物理第二次综合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物理试卷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
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0
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
A mg 3 B
m g 2
3
C mg 21
D m g 3
3 2.3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地球的大气层外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
m A =m B <m C ,则关于三个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 b c v v v >= B 周期关系是Ta<Tb=Tc C 向心力大小的关系是Fa=Fb<Fc
D 轨道半径和周期的关系是2
3
23
23
C
C B
B A
A T R T R T R ==
3.火车以1m/s 2
的加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加速行驶,车厢中一乘客把手伸到窗外,从距地面
2.5m 高处自由释放一物体,若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则物体落地时与乘客的水平距离为( ) A 0
B 0.50m
C 0.25m
D 因不知火车当时的速度,故无法判断
4.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氛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 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 点的时间为2T ,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后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1T ,测得1T 、2T 和H ,可求得g 等于( )
A
2
1228T T H
-
B
2
1224T T H
-
C 2
12)(8T T H -
D 2
12)(4T T H
-
5.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
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 ,将弹簧压缩, 弹簧被压缩了0x 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二、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
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一船在静水中速度为3m/s ,水的流速为4m/s ,要横渡宽为30m 的河流,下述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此船不可能垂直到达正对岸
B 此船过河的最小位移为40m
C 船实际运动速度一定是5m/s
D 此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6s
7.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 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在0—4s 内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8.如图所示,一根轻绳左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依次穿过不计质量和摩擦力的动滑轮和定
滑轮,在滑轮的下面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m1可以大于m2 B m1可以小于m2 C m1必须大于2m2 D m2必须小于2m1
中段轨道修正
发 射
进入奔月轨道 进入月球轨道
制动开始
9.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置以细线相连的质量均为m 的A 、B 两个
小物块,A 离轴心r 1,B 离轴心r 2,A 、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1、μ2,设物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 ) A 、 与盘面不发生相对滑动时,B 物块所受合外力大于A 物块所受合外力 B 、 若12μμ=,则绳中一定会产生拉力 C 、 若
2
2
1
1
r r μμ<
,则A 先滑动
D 、 若满足两物块一起滑动,则滑动的最小角速

ω=三、本题共2小题,共17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0.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记录
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 、B 、C 、D 、E 、F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 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 、5.0cm 、9.0cm 、14.0cm 、20.0cm 。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 点的速度为B v =________m/s 。

(2)以打B 点为计时起点,建立v-t 坐标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 2。

11.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在长木板上安装两个光电门A 、B ,在一木块上
粘一宽度为△x 的遮光条。

让木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依次经过A 、B 两光电门,光电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1t 和△2t 。

实验器材还有电源、导线、开关和米尺(图中未画出)。

(1)为了计算木块运动的加速度,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用题给的条件和你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加速度a=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用加速度a 、重力加速度g 和你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四、计算题,共6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
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图示是我国的“探月工程”向月球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过程简图.“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后,在距离月球表面高为h 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1)若已知月球半径为R 月,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则“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
的周期为多少? (2)若已知R 月=
41R 地,g 月=6
1
g 地,则近月卫星的运行速度约为近地卫星运行速度的多少倍?
13.质量 1.5m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 2.0t s =停在B 点。

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
离 5.0x m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0μ=,求恒力F 。

(2
10/g m s =)
1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
37=θ、表面光滑、斜面足够长的斜面体,物体A 以s m v /61=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 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 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

如果当A 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 物体击中。

(A 、B 均可看作质点,sin
37=0.6,cos
37=0.8,g 取10m/s 2
)求:
(1)物体B 抛出时的初速度2v ; (2)物体A 、B 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

15.坐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活动。

那种风驰电掣、它的物理原理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

光滑斜槽轨道AD 与半径为R =轨道(圆心为O )相连,AD 与圆相切于D 点,B 为轨道的最低点,∠DOB 量为m=0.1kg 的小球从距D 点L 处静止开始下滑,然后冲上光滑的圆形轨道(g=10m/s 2
, sin
37=0.6,cos
37=0.8)。

若小球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圆形轨道最低点时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10N 。

求L 的取值范围。

16.如图所示,在水平长直的轨道上,有一长度为L 的平板车在外力控制下始终保持速度0
v 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将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轻放到车面的中点,滑块与车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

(1)已知滑块与车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质量m=1kg ,车长L=2m ,车速
s m v /40=,取g=10m/s 2,当滑块放到车面中点的同时对该滑块施加一个与车运动方向
相同的恒力F ,要保证滑块不能从车的左端掉下,恒力F 大小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2)在(1)的情况下,力F 取最小值,要保证滑块不从车上掉下,力F 的作用时间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盐城中学09届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物理试卷
答题纸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
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三、本题共2小题,共17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0.(1)B v =0.25m/s 。

(2)
(3)a= 1 m/s 2。

11.(1)l a =L
t x t x 2)()(21
22∆∆-∆∆
(2)h μ=
2
2
h
L g aL gh --
四、计算题,共6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
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解:(1))()2()(2
2
h R T m h R Mm G +=+π

月月月g h
R h R GM h R T ++=+=
R )(2)(432ππ
(2)R
v m R Mm G 2= gR R
GM
v == 241R R V ==地地月月地月g g V 13. 解:m
mg
F a μ-=
1 2
2/2s m g a ==μ
s m t a V /421==
5222
21121=+a V a V
F =15N
14.解(1)2
/637sin s m g a == s a
V t 11
==
m t a t V x 32
2
1=-= t V X 237cos =⨯ s m V /4.22=
(2)m gt h 51102
1
2121=⨯⨯==
m x h 8.137sin 2=⨯=
m h h h 8.621=+=∆ 15.解:(1)gR V c ≥
即s m Vc /1≥
设EC=h
2
2
1c mV mgh =
m h 05.0≥
m R R h
23.037cos =++
m L 60
23
37sin 23.0==
(2)gh V c 2=
)2(2
22
2R mg V m V m c B += m g h
m g R mV B 242
+= R mV mg F B
N 2
=- 102
≤+=R
mV mg F B N
1052≤+mg R
mgh
m h 25.0≤ 6
.008
.01.025.0++≤L
m L 60
43≤
m L m 60
436023≤≤
16.解:(1)2+=+=
F m mg
F a μ 22200L
a V t V =-
a
V
t 0=
2
/8s m a = N F 6= N F 6≥
s a
V t 5.00
'
==
(2)21/41
10
2.06s m m mg F a =⨯-=-=
μ 1144t V +=
22/2s m g a ==μ 2214t a v =- 122t t =
2
11112
4t a t x +
= 121212842
4
)44(t t t t x +=⨯++=
234121=⨯-+t x x
s t 3
31=
s t t t 3
3
5.0('
11+=+=总 s t S )3
35.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