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左是“风向标示意图”,右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Q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2.流域内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
A.西南→东北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
【2】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
A.S1B.S2C.S3D.S4
3.读不同国家城市化现象和城乡移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表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B.发达国家城市化早期
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D.发展中国家的逆城市化
【2】下列表示的地理现象与其对应的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甲图——日本B.乙图——尼日利亚
C.乙图——美国D.甲图——英国
【3】乙图中,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高、中收入者外迁——环境因素B.高、中收入者外迁——政治因素
C.年轻专业人员内迁——历史因素D.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环境因素
4.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2】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量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
【3】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5.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
【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某地人文景观照片
(1)依据材料一,描述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4分),并分析其成因。
(4分)
(2)材料二中的照片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人文景观,说出其反映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2分),并解释该特征的主要成因。
(4分)
(3)简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同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并指出两地应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4分)
2.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中某地气候资料
(1)依据材料一,绘制图中L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4分)
(2)依据材料一,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
(8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并据材料分别说明理由。
(8分) (4)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并分析原因。
(6分)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左是“风向标示意图”,右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Q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C
【解析】
【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答案】B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图中等压线关系,可以看出A、B两处为低压槽,易形成锋面,出现阴雨天气,A处为冷锋,B处为
暖锋,冷锋阴雨区在锋后,暖锋阴雨区在锋前,M在冷锋前,为晴朗天气,N位于暖锋锋前,是容易出现阴雨天气的区域,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运动、常见天气系统。
2.流域内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
连接成的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
A.西南→东北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等流时线的定义可知西南区域流水汇集到出口断面时间长,应该是位于源头,东北处水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间短,应该是位于流出口附近,所以说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西南→东北,故答案选A。
【2】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
A.S1B.S2C.S3D.S4
【答案】D
【解析】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同样时间差水流距离短,图中为等流时线,线与线之间的时间差是相等的,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越大,表明水流速度越快,地势起伏越大,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越小,表明水流速度越慢,地势起伏越小,由此可以得出S4所示地区同样时间流程最短,说明地势起伏最小,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地图。
3.读不同国家城市化现象和城乡移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表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B.发达国家城市化早期
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D.发展中国家的逆城市化
【答案】A
【解析】乙图所示国家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有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故答案选A。
【2】下列表示的地理现象与其对应的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甲图——日本B.乙图——尼日利亚
C.乙图——美国D.甲图——英国
【答案】C
【解析】甲图表现的特征为大量农业人口迁往城市,低收入者从市中心迁出,中高收入者聚集城市中心,应该是该地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国家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乙图所示人口迁移特征应为发达国建人口迁移现象,对照选项,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符合,故答案选C。
【3】乙图中,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高、中收入者外迁——环境因素B.高、中收入者外迁——政治因素
C.年轻专业人员内迁——历史因素D.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环境因素
【答案】A
【解析】乙图所示国家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有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高、中收入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所以说引起高、中收入者外迁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引起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的因素是政治因素,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4.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答案】A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河北省耕地比重和水资源比重差别最大,所以说河北省是水土资源配合最差的省份,故答案选A。
虽然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水土配合较北方地区要好,但并不是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答案D错误。
【2】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量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
【答案】B
【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区)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量少
而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却比北方地区多得多,所以说影响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地形两大因素,故答案选B。
【3】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答案】D
【解析】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小,径流总量小,然而平原
面积广大,耕地多造成缺水严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尤其是春季降水量少,加剧了北方地区的旱情,故答案选应D。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5.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
【答案】D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四周气温都比乙地气温低,说明周边地区地势都比乙地高,所以乙地地形为盆地;读垂直方向的地层结构图可以看出,乙地下方地层向上拱起,对应地质构造应为背斜,故答案选D。
【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地下岩层沉积总是下方的先沉积,后沉积的岩层覆盖在上方,所以④说法正确,对照图中岩层可以看出,发生褶皱前甲处对应的岩层位于乙处对应的岩层上方,所以沉积顺序应是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②说法正确,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图、地质构造。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某地人文景观照片
(1)依据材料一,描述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4分),并分析其成因。
(4分)
(2)材料二中的照片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人文景观,说出其反映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2分),并解释该特征的主要成因。
(4分)
(3)简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同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并指出两地应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4分)
【答案】(26分)
(1)A—B—C年降水量呈多—少—多变化(或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即由大于400毫米降到
50毫米以下,再逐步增加到800毫米以上(4分)。
由A至B地处内陆,西端口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由于海陆位置的差
异(距海远近不同),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4分)。
(2)自然环境特征:多大风。
(2分)成因:该地区接近冬季风(亚洲高压)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形平坦,植被稀少,风速较快,适合风力资源的开发建设。
(4分)
(3)自然区位条件:地形均为平原,地势平坦;水热条件配合好;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8分)共同关注
的环境问题: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污染问题(使用农药、化肥等)。
(4分)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A—B—C一线年降水量表现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即由大于400毫米降
到50毫米以下,再逐步增加到800毫米以上。
A B之间的地区地处内陆,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的水汽,西部山口处于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的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太
平洋水汽,随着由C到B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图示景观为风力发电用的风车,表明这里风力资源丰富,多大风天气是这里的典型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因
为该地区接近亚洲高压,冬季西北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多大风天气,加之地形平坦,植被稀少,风速较快,适合风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常见景观。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都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地
形均为平原,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等是两地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两地需要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由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造成的污染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农业区位因素。
2.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中某地气候资料
(1)依据材料一,绘制图中L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4分)
(2)依据材料一,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
(8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并据材料分别说明理由。
(8分)
(4)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并分析原因。
(6分)
【答案】(26分)
(1)见下图。
(2)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
(4分)
东部大陆架陡峻狭窄;西部大陆架平缓宽广。
(4分)
(3)水稻。
(2分)理由:该地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较大,耕地应为水田。
(2分)西部及南
部的沿海平原(地区)。
(2分)理由: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农耕。
(2分)(4)旱涝灾害。
(2分)原因:主要是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
(2分)季风强的年份,降水
偏多,易形成涝灾,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
(2分)(共6分)
【解析】。
(1)绘制地形剖面图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设计水平比例尺(一般选用和原地图一样的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②注意每个点的高度范围;③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④注意起始点和终点的高度范围。
具体绘制方法可参考下图。
(2)图中等高线数值多在600米以下,东部等高线数值较大,西部等高线数值较小,东部较密,西部较疏,而且
等高线较为密集、弯曲度较大,判断该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
图中等深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东部大陆架陡峻狭窄,西部大陆架较为平缓宽广。
(3)由材料二气温和降水数据可以看出该地气候全年高温,热量丰富,降水分旱雨两季,6-9月份年降水量较大,可以满足水稻生产用水,耕地应为水田,种植的粮食作物应为水稻。
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农耕,所以农作物种植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
(4)由材料二气温和降水数据可以看出该地降水分旱雨两季,推测应为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降水的季
节变化较大,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偏多,易形成涝灾,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旱涝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农业区位因素、气候类型综合运用。